APP下载

宏观政策助力“小”学校实现“大”发展

2021-11-30张钰迪

教育家 2021年44期
关键词:澳大利亚校长社区

张钰迪

小规模学校在保障教育公平与推进义务教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发展一直备受世界教育领域关注。许多国家通过模式调整支持小规模学校特色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效果。兴国必先興教。我国农村小规模学校面临转型发展的严峻挑战,国外积累的有益经验对我国发展小规模学校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农村小规模学校(Small Rural School)指为保障适龄的少数农村学生接受正常教育而设立的规模较小的学校,具体的学校规模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界定标准有所不同,但总体来看各国小规模学校的共同特点是学生数量少。澳大利亚是典型的地广人稀型国家,截至2020年12月31日的数据,澳大利亚人口密度大致为3.3人/平方公里,其中约有30%的人居住在农村。与我国相似,澳大利亚也具有疆域辽阔、人口分布不均、经济发展水平自东向西逐渐落后的特点。经过一系列政策优化和教育改革后,澳大利亚农村小规模学校建设现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在澳大利亚,大约四分之一的学校被归类为小规模学校,其中一些学校学生人数不足10人。距离遥远、自然条件复杂、人口密度低、农村社区分散等特征使澳大利亚农村地区形成了特有的教育形态,每个小型农村社区的小规模学校为当地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教学保障。

农村小规模学校是村落中的精神文化旗帜,承担着为国家传递正确意识形态、培养人才、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重任。澳大利亚近年来非常重视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建设,针对小规模学校如何更好地转型积累了宝贵经验。

从政策层面对小规模学校的发展予以财政支持

首先,在学校发展规划上,1982年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发布“农村地区计划”(Country Areas Program),增拨专项经费用于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建设,竭力保障教育公平,尽力补齐农村落后地区的教育短板。

其次,澳大利亚出台了农村困难学生经济补助政策。在澳大利亚的310万中小学生中,将近三分之一的人在农村学校学习,为了提供精准化资助以保障这些学生的学习条件,澳大利亚政府设置了“位置附加费用”(location loading)测算方法,通过测量农村学生所在学校与市中心的距离,对其提供精准的资金资助。这一措施充分考虑了不同困难程度家庭的情况,将经济扶持的效益发挥到最大。

此外,针对因环境恶劣、地处偏远地区或身患疾病而无法选择州立学校就读的农村学生,联邦政府推行了 “隔离学生帮助计划”(Assistance for Isolated Children Scheme,AIC),包括寄宿补贴、远程教育补贴、第二家庭补贴、退休者补贴4项,补贴情况依据本年度国民经济生产水平有所调整。

关注多方投入力度,促进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澳大利亚在建设农村小规模学校的过程中,不仅予以财政支持,更关注经济投入能否有效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因此,澳大利亚从校长领导力、师资配置、学生课程开设内容、科学技术运用四方面着手推进小规模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

农村小规模学校的维系及发展前景与校长领导力密切相关,澳大利亚各个州基本上都对校长的职业发展提出了相关要求,通过建立领导框架、制定标准或发布声明等提升校长领导能力。例如:2014年新南威尔士州向农村偏远地区小规模学校的校长们增拨了约800万澳元,组建专家团队为校长提供个性化指导与帮扶,支持新入职校长的赴任计划并重视有一定经验的校长的留任意愿。

同时,澳大利亚对小规模学校任课教师的教学能力、专业发展情况、生活及娱乐空间等方面给予支持,如:该国发布的《国家教师专业标准》(The National Professional Standards for Teachers,NPST)规定,即将前往农村小规模学校赴任的教师需要达到符合标准规定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水平;设置“优秀教师计划”为教师提供适合其专业发展的学习内容;采取诸多优惠政策鼓励优秀教师前往农村地区任教并给予丰厚的物质保障;投入资金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以满足教师们的日常社交和娱乐生活需求等。

此外,澳大利亚政府持续重视农村小规模学校的课程开设情况,不断缩小农村与城市之间的课程建设差距。例如:西澳大利亚州为了提高落后地区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学生的出勤率,州政府与一些组织机构合作,在此类学校开设了足球学院课程、戏剧艺术课程等,为学生搭建个性化发展的多元平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校园吸引力和学生归属感。

澳大利亚还重视运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手段促进小规模学校的现代化建设。其远程教育水平在世界上较为先进,各级政府努力为小规模学校提供价格低廉、稳定且高效的网络,为所有学生配备可以上网的电脑进行自主学习,利用移动卫星通信技术为学生增加课程种类等。

重视学校与社区的联系及非政府组织的参与

澳大利亚的农村小规模学校往往位于小型社区中,是社区内文化传播的中心。许多农村小规模学校都重视与社区的联系,例如位于昆士兰州西北部偏远地区的一座小规模学校,在校内建设了一个社区中心并对社区人员开放,社区人员可使用学校的教室召开会议、旁听教师授课等,以此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出勤率。同时,澳大利亚的非政府组织也在推动农村小规模学校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如“澳大利亚农村教育供应协会”“隔离学生家长会”“乡村教育伙伴CEP”等,都运用自己在地区内的影响力,努力帮助农村小规模学校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以上述澳大利亚的先进经验为参考,我国农村小规模学校的转型发展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推进——

以政策为导向,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农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条件投入模式。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或可寻找新的途径,基于现代化背景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办学投入模式。其一,增加对偏远村小、教学点的财政支持力度,保证学校的办学条件达到国家规定的最低办学标准,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其二,根据实际条件核拨公用经费,改变单纯按照学生人数来划拨经费的做法,将学校、班级与学生人数三个层面纳入计算所需教育经费的范畴,增强经费利用的实际效益。

多方向提高教育质量,构建现代化的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学环境。第一,注重校长的专业发展,完善校长培养机制,提高校长领导力。同时,加强对小规模学校校长的入职考核与留任保障,确保校长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并愿意长期扎根农村,促进当地教育事业发展。第二,持续关注农村教师的培养、选拔、任用、职业成长,在提升农村教师专业素养的同时,尽可能地提高教师工资待遇和生活环境质量,让教师能够真正从思想和行动上融入农村地区教育事业建设。第三,为小规模学校的学生开齐开足各类课程,重视音体美等科目的开设,保障城乡教育事业一体化进程。第四,加大对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地区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让学生能够运用互联网接触到最前沿的知识,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个性化学习。

注重家校合作和社会力量集中办学。在我国偏远落后的农村地区,小规模学校的学生往往是留守儿童,学校与学生家庭的沟通较少。农村小规模学校应和学生家庭加强联系和合作,定时与家长交流关于学生的身体、思想、学习、生活情况等,真正形成家校育人合力。此外,在国家教育经费拨付有限的情况下,小规模学校应积极调动社会各方力量拓展资源,提高教育质量。比如:积极联系从事农村教育帮扶工作的慈善基金会,开发校友资源,以获得资金和教育资源,改善学习环境;运用互联网开展“爱心助农”活动,为学校建设筹集资金等。

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存在保障了偏远地区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当汲取世界的先进经验,帮助农村小规模学校焕发出新的育人活力。

责任编辑:曹霁

猜你喜欢

澳大利亚校长社区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影像社区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澳大利亚:和书来一场盲约
2015影像社区
行在澳大利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