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看见”何时飞入寻常百姓家

2021-11-30张永英

教育家 2021年46期
关键词:教育学成人儿童

张永英

我的老家在苏南,先生的老家在苏北。无论在苏北还是苏南,只要我们假期回去,便会把平日各自忙碌的几小家召集起来,每餐都是大圆桌,十几人围坐一起,很是热闹。

一次在苏南吃饭的过程中,我侄子被食物呛到了,侄媳在他背上轻拍了几下,坐在我旁边8岁的侄孙睹此情景,突然叹了口气。我问道:“你是有什么看法吗?”侄孙停下筷子,认真地说:“我想到女孩吃饭被呛到后,大人都会很紧张地关心她,说一些甜言蜜语,而我被呛到的时候,都是一顿臭骂。”他妈妈哑然,我也有些意外,因为孩子的想法并不是针对他爸爸妈妈之间的互动,而是触景生情。

我表示惊讶:“噢?这样的啊。”然后笑着看向他妈妈,侄媳说:“呛到为什么还要听甜言蜜语呢?”侄孙说:“甜言蜜语就是安慰,我都被呛到了,肯定难受,骂我的话会更难受。”孩子说完,我受到了极大的触动。我突然理解了,近几年我一直关注和研究的成人和孩子有效互动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先对情绪作出共情回应”。对孩子而言,家长的“甜言蜜语”其实是最自然的需求,而我们却常常无视孩子的情绪,甚至还要以冷言冷语、讽刺挖苦来雪上加霜。侄孙这番话不仅表达了自己的需求,还质疑了同样情景中男孩、女孩被区别对待的文化现象。

回先生家那边也是这样,为了欢迎我们,在县城生活的侄女和外甥女都会带着自己的孩子过来聚会。大家聚在一起开心聊天,而我的目光常常落在孩子身上。

7岁的男孩是侄女家的,在上一年级。他在玩耍的过程中,不时会冒出一句两字的不文明用语,侄女解释说,孩子是从手机短视频上学到的。据我观察,没有成人去阻止并纠正他。我跟他熟络一些后,对他说:“要是班上同学听到你讲脏话,肯定不跟你玩了,我们想想换一个说法吧。”他看我认真为他着想的样子,点点头说:“那换什么呢?”我说:“你每次想说那两个字的时候,就说‘哇噻吧,你看怎么样?”他重复了一下“哇噻”说:“嗯,这个说起来也挺激动的。”后来我留心听他讲话,偶尔会忘记改正,说回那两个字,但紧随其后的词语一定是“哇噻”,这时他自己会不好意思地笑一下。改变虽然没有想象中那么快,但我可以感受到他的努力。这件事说明,成人如果真心为孩子所关心的事情着想,孩子能够体会到成人的真诚与好意,从而愿意听取成人的建议。

3岁的男孩是先生姐姐的外孙子,平日可能回太姥姥家机会不多,来了之后显得很没安全感。一次,他脱了鞋子站在高椅子上,回头看到妈妈离他有些远,于是焦急地大喊“妈妈”,他妈妈忙着跟亲戚讲话没有回应他,他随即愤怒地大喊:“妈妈,你怎么就跟大人说话,不听我說话……”可是他妈妈还是没听见孩子的呼喊,径直向厨房走去。孩子看着妈妈的背影崩溃大哭,我急忙过去安慰,但由于孩子对我有陌生感,所以没有停止哭泣。

于是我喊他妈妈过来,孩子就像强力胶,粘在了妈妈身上,不愿穿鞋落地,不许妈妈上厕所,让妈妈就尿在裤子里……大家纷纷指责孩子太“蛮野”(不讲理的意思)。我跟他妈妈描绘刚刚孩子看着她背影的绝望眼神,并帮助他妈妈分析孩子刚刚说的话,其实从孩子自己的经验来看,尿在身上也不是不可以的,但孩子妈妈坚持认为孩子的性格就是“蛮野”,像爷爷……

吃饭的时候,孩子妈妈问他:“宝宝生日是哪天啊?”孩子说:“昨天。”妈妈又问:“那你昨天生日怎么过的呀?”孩子说:“吃饭。”妈妈接着问:“那跟谁一起吃的啊?”孩子在妈妈的不断追问下说了一长串,表现出良好的记忆力和清晰的语言表达能力。高学历的妈妈脸上露出满意的微笑,孩子的小脸蛋上也能看出一丝骄傲的神情,似乎很享受这类问答游戏中因表现出色而获得的肯定。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日新月异,家庭的物质条件在不断提高,家长的育儿方式、孩子玩耍的方式都在不断更新,短视频、电子游戏、各种早教App……快速发展的数字技术在家庭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影响着亲子之间、夫妻之间的相处方式。

技术推动了改变发生,但也有“推不动”的内容。一些与传统习俗相关的内容是没有变化的,比如磕头祭祖、压岁钱等。同样没有变的是许多成人对孩子的态度,比如孩子明明在身边,但成人就是“看不见”:看不见孩子的情感需求,也看不见生活中可丰富孩子经验、助力孩子成长的机会,只是一味将孩子智力上的成就作为炫耀的资本。

1936年,意大利教育家玛利娅·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一书中指出:“成年人对儿女的麻木不仁,那种令人吃惊的粗暴和鲁莽,已成为根深蒂固的长久现象了。”近百年后,我们再看这段文字,会惊讶地发现,当前孩子的精神处境并未见得有多少改善,甚至还多了手机和孩子一起竞争成人的时间。成人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谁不爱自家的小孩”,但一个爱着孩子又无意识地责罚了他们的成年人,会给孩子的内心留下一种悲哀——那其实是成年人自己错误的一种反映。

现代儿童教育学是以发现儿童为起点的。所谓发现儿童就是看见儿童,加拿大教育学教授马克斯·范梅南称之为“教育学视角的看见”。这种“教育看见”需要成人不带着先入为主的偏见去看待孩子,带着谦逊的、开放的态度去倾听孩子,这是成人和孩子相处的艺术。只有通过“教育看见”,成人和儿童间才能建立起尊重、信任的关系,而这正是教育的基础。

发现儿童、追随儿童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立场。这一立场在教育思想史上由卢梭首先提出,经由裴斯泰洛奇、福禄倍尔、杜威、蒙台梭利、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陈鹤琴等中外教育家不断发掘和诠释,早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公理”。但教育学中的“公理”如何能“飞入寻常百姓家”,还需要我们每个人的觉醒和行动。

责任编辑:陈璠

猜你喜欢

教育学成人儿童
养大成人
浅析我国当代教育学改革的策略
教育学信条
Analysis of the activation strategy of high school students’English language potential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神奇的太阳
The Doll’s House——成人世界的缩微模型
寻找把教育学托上天空的彩云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