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行语网络社交的“通行证”

2021-11-30曹霁

教育家 2021年44期
关键词:通行证流行语潮流

曹霁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1.6%,形成了全球最为庞大、生机勃勃的数字社会。对于一出生就与网络信息时代无缝对接的“网生代”青少年来说,网络社交已经深深浸入其日常生活,影响着他们的行为习惯。网络语言,以其创造性、诙谐性和形象性受到网民广泛青睐。

离不开“梗”的表达

“xswl”“u1s1”“emo”“夺笋”“绝绝子”“凡尔赛”……这些令人摸不着头脑的表达,是当下网络社交中的流行用语。纵然词语有新陈代谢的客观规律、语言有流变发展的过程,但无限制地“玩梗”、网络流行语的泛滥使用似乎正在剥夺语言文字的“生命力”。

“我觉得这些流行词能切中我内心想表达的思想,也很贴近我们的生活,不像文学词语那么‘高山流水,没有什么复杂的内涵,只要说出来大家就能心领神会。”荣融今年高二,网络是她生活和学习的“必需”。闲暇时,她喜欢刷B站和微博,网络上的“梗”深深地渗入了她的现实生活——反悔决策时会感叹“世间万物离不开‘真香定律”;会向别人“吹爆”自己喜欢的事物;聊天时总喜欢在句子前面加上“u1s1(有一说一)”,甚至在写作文的时候,脑海中首先浮现出的也是网上五花八门的“梗”,思考过后再将这些网络流行语“翻译”成正式的文字表达。当青少年的表达技巧和语言思维被网络流行语覆盖,语言文字的美感和活力便逐渐消融在“傻瓜化”的语言创造中。“虽然觉得这些词语的泛滥使用带来的消极影响很多,但我还是忍不住去使用它们。”荣融无奈地说。

比起单一的语言“梗”,图片“梗”似乎更受欢迎。交际的最终目的是达成意义的交换,而在网络社交中,因为少了面对面交流的观察,社交参与者常常很难把控表达和接收信息中蕴含的情绪和态度。为了建立起可以“意会”的网络语言系统,完成有效交际,网民们创建了包含文字、图片、动态图在内的文化符号,“表情包斗图”在网络社交中蔚然成风。“网上交流时总觉得不用‘表情包就无法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情绪,而且‘斗图也是网络沟通的一种乐趣。”对于从小接触各种网络社交平台的刘伊欣来说,多年来收藏、创造的“表情包”是她最宝贵的社交资源,其中也有不少“名著”与“名人”的身影——有鲁迅的“不干了”、孙悟空的“烦死了”、林黛玉的“刨坑专业户”…… 有了这些表情包,刘伊欣很少再用文字和语言去陈述自己的感受或评价某件事情,因为她认为“能用表情解决的问题没有必要為其绞尽脑汁、咬文嚼字,回复表情不尴尬又不失礼貌”。对于可能含有不良信息、内容参差不齐的表情包,刘伊欣表示自己会斟酌使用,“对同伴和朋友无所谓,对长辈和陌生人不会乱发”。

社交的“潮流”与“壁垒”

时尚潮流在网络的催化下加快了更迭速度,语言表达更是成为社交“快餐”。在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网络流行语的快速更迭是不可避免的,忙着追赶“潮流”的青少年,常常会忽略对隐藏在语言符号后面的文化意义的思考。

王崇旭喜欢“嘻哈”文化,还在大学里与同学组建了说唱社团。自从综艺节目《中国有嘻哈》热播以来,像“skr”“freestyle”这类“嘻哈术语”在网络社交中被广泛使用,对此,王崇旭喜忧参半。“自己所喜欢的小众文化被更多人所熟知、喜爱,我感到非常开心;但高频率的‘滥用、节目的完结让这些词很快就成为‘过时的代名词,也让使用这些词语的人成为别人眼中‘落伍的人。”现在,王崇旭已经很少遇见有人将“说唱流行词”用在自己的语言表达中了,“还是希望大家能够真正了解语言符号背后的文化,而不是用腻了之后就弃之如敝屣”。

虽然网络流行语并不能也不会撼动规范语言的地位,但在某一特定时期内,每个人都会面临“从众心理”和“社交压力”的挑战。当某种语言符号在社会群体中开始流行的时候,其他不熟悉或还没有赶上这种潮流趋势的人将面临“社交压力”,被视为“格格不入”的人。萧林川原本对于“网络热搜”和“网络流行语”并不感兴趣,但这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了他的日常交往——同伴讨论娱乐新闻时他插不上嘴,在同学朋友圈看到“emo”“awsl”的时候他也不明白对方想表达的含义……潮流带来的“社交压力”迫使他养成了每天刷微博热搜、看视频开弹幕的习惯,就是为了融入同学们的“圈子”。

“网络流行语”的泛滥使用虽然在交流中形成了潮流和习惯,但这并不是社交壁垒形成的根本原因。从本质来看,“三观”才是思想差异产生的真正原因。许多网络流行语的滥用、错用反映的是青少年思想政治意识和文化素养的薄弱,只要青少年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甄别网络中形形色色的信息,就不会被无意义的语言洪流裹挟,在日新月异的时代中推动文明发展。

网络社交:虚拟世界中的真实感

在本次采访调查中,受访学生为自己的网络依赖程度打分——从1分( 完全不依赖)到10分( 极度依赖),最终平均分数为7.3分,其中社交功能占网络使用比重最大。据《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和阅读实践报告(2017—2018)》显示:QQ(59.7%)、微信(30.4%)在未成年人中的渗透率很高,成为他们使用的主要社交平台;而最新发布的《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未成年网民规模达到1.83亿,将上网聊天作为主要网上社交活动的未成年人占比达到58.9%,与玩游戏的比例(64.2%)接近。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认为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有“社交恐惧症”,将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网络社交,或在QQ、微信中分享自己的生活点滴,或在微博话题下热火朝天地参与讨论,抑或在游戏中与队友“组队开黑”。

比起现实中的人际交往,网络社交给青少年带来了更多新鲜感、舒适感和安全感。在网络社交中,青少年针对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准则,例如:对陌生人保持客气疏离,基本不会主动发起聊天;和家长、老师交流时则表现得更为乖巧,在语言和表情的使用上更为谨慎;与朋友聊天时往往直抒胸臆,不会有所顾忌。由于网络社交的虚拟性和时间延展性,他们可以根据社交距离把握自己的聊天规则。“在现实中我比较不善于和陌生人、不熟的人以及长辈沟通,但如果与他们在网上聊天,我就不会太过窘迫和紧张。”在外人眼里,北乔是一个不善言辞甚至有些“高冷”的女孩。面对自己不善于处理的现实社交,她会选择用虚拟的网络为自己营造安全的社交距离;与朋友或熟人聊天时,她觉得网络能够通过信息互换给她带来更多新鲜感。

在脱离了现实社交“潜规则”束缚的网络世界,青少年的表达方式和内容往往是遵从本心、贴近真实的。采访中,青少年学生普遍表示,在网络社交平台,他们可以展示一个更加多面、立体的自己。“平时面对家长、老师,总有一些观点是无法表达的,甚至要特意在他们面前‘伪装自己。而网络为我提供了更平等、更便捷、更私密的表达空间,我可以说我所想、做我想做的,让其他人了解一个更鲜活的我。”荣融说。

猜你喜欢

通行证流行语潮流
流行语译成古文也有腔调
这些年我们听过的流行语
排行榜
“通行证”
那些“刷屏”的2016流行语,你会用古文说吗
潮流
潮流
潮流
从2014到2015潮流就是“贪新厌旧”
梦幻国度通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