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广播剧的转型与创新

2021-11-30章成霞杨宁

中国广播 2021年7期
关键词:主题报道融合传播广播剧

章成霞 杨宁

【摘要】广播剧是各类型广播节目中最擅长讲故事的作品形式,其以独特的声音属性为受众构建广阔想象空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庆祝建党百年主题广播剧《到延安去》《大凉山》,以广播剧在叙事方式、表现手法上的优势为基础,打造多元立体化的传播渠道,实现了重大主题报道在内容和手段上的突破创新。

【关键词】广播剧 主题报道 多元开发 融合传播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声音属性是今天广播多元发展的原点和起点。当广播的频率资源优势消退,与互联网音频和其他新媒体开始拼内容的时候,广播声音传播的本体属性就会被强调。”①近年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不断推陈出新,打造独特的声音产品,推进音频创作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多次在重大主题报道中尝试使用广播剧这一体裁,先后推出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为主题的《生死关头》、表现早期共产党人人生轨迹的《不忘初心——寻找张人亚》等优秀广播剧作品,引发各界关注。

今年,中国之声精心策划了两部庆祝建党百年主题广播剧《到延安去》和《大凉山》,自6月16日起音频纯享版、可视化版在中国之声、央视新闻、云听、央视频、哔哩哔哩等多个平台同步上线。两部广播剧均为3集,每集约30分钟。一部聚焦历史,一部着眼当代,以党史中不同时期的生动故事为基础进行艺术化再创作,诠释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初心使命。

“到延安去”曾经是一个时代的口号。“延安的城门成天开着,成天有从各个方向走过来的青年,背着行李,燃烧着希望,走进这城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达延安后,延安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心,也是万众瞩目的革命圣地。广播剧《到延安去》讲述上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一大批爱国进步青年来到延安,追寻理想信仰,在血与火的淬炼中最终成长为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故事。

曾经“一步跨千年”,而今迈步奔小康。如果说中国的脱贫攻坚战是一部伟大的史诗,那么,位于四川西南的凉山州的脱贫奋斗就是这部史诗中最浓墨重彩的华章。广播剧《大凉山》以脱贫攻坚为背景,真实再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深入推进,数万名帮扶人员下沉到凉山州,帮助贫困村修路、建房、发展特色产业的历程。该广播剧讲述了数百万凉山儿女克服重重困难,与贫困展开大决战,移风易俗,最终脱贫摘帽、焕然新生的奋斗故事。

两部主题广播剧剧本扎实、制作精良,传播效果良好,社会反响积极。尤其是在新媒体平台推出的广播剧录制“慢直播”以及可视化广播剧,受到互联网年轻受众的热捧。据不完全统计,仅总台旗下各新媒体平台,两部广播剧触达人次就达5800万。

一、好剧本、好故事、好声音,打造建党百年精品力作

广播剧是各类型广播节目形态中最擅长讲故事的作品形式,其以独特的声音属性构建受众广阔的想象空间,充分调动受众的想象力,让受众获得特殊的艺术享受。

主题报道广播剧要想抓住受众的耳朵,进入受众的内心,就必须扎根现实、深入生活,充分挖掘细节、融入真情实感,让广播剧更具时代特色。《到延安去》《大凉山》两部广播剧均在充分论证、广泛征集、实地采访调研的基础上形成剧本。《到延安去》主创团队多次查阅党史资料,同时赴延安鲁艺旧址、延安文艺纪念馆、延安新闻纪念馆、枣园、杨家岭、南泥湾革命旧址等地采风,与多位党史专家座谈,获得大量珍贵史料素材;在全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行政村阿布洛哈(彝文“人迹罕至的地方”),《大凉山》创作团队与当地干部群众深入交流,挖掘鲜活故事,并最终选定将阿布洛哈村作为广播剧《大凉山》故事发生的原型地。

在后期制作上,两部广播剧同样采用最先进的制播技术,以精良制作的主题音乐推动情节发展、烘托情景氛围,以丰富的音乐、音响、音效等元素带领受众“声”临其境,感受百年党史中的磅礴力量。

《到延安去》的主题音乐源自《延安颂》,同时随着剧情引入《保卫黄河》《抗大校歌》《南泥灣》《拥军秧歌》等延安时期的经典音乐作品,与故事走向有机融合,相辅相成,让饱满的人物形象、伟大的革命理想通过声音艺术深入人心。《大凉山》的主题音乐,其主旋律取材自大凉山流传千年的彝族民谣,独有、原始的彝族旋律赋予了这部广播剧独特的魅力。

两部广播剧借助声音完成剧情推进、情感传递、人物塑造、思想表达过程,通过多元声音呈现时间转换、场景转换、人物情感表达,用剧情感染力启发和调动听众想象力,使剧中的情节在听众想象中层层递进、娓娓道来,充分展现了声音艺术的特色与魅力。

二、“影视明星配音+IP”模式,让广播剧“叫好又叫座”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音频平台采用“影视明星配音+IP”模式制作广播剧。比如:2016年的《太平洋大逃杀》由张译、王学兵等演员与张杰、姜广涛等配音演员共同演绎,在互联网上播放量破千万。大量实力派影视剧演员投身广播剧领域,跨界尝试声音表演,让广播剧领域“配音演员明星化”“明星演员跨界配音”成为新风潮。

广播剧《到延安去》《大凉山》保持音频思维,依托“影视明星配音+IP”模式,邀请多位知名影视剧演员、配音大腕演绎剧中角色。《到延安去》由青年演员李小萌以及深受年轻人喜爱的专业配音演员赵岭、季冠霖、吴磊、赵毅等人担纲主演,分别饰演剧中誓与地主决裂的保华、梨园世家出身战死沙场的周为民、风风火火的西安姑娘张静、看似柔弱实则坚韧的上海女孩徐曼……这些极富感染力、表现力的好声音刻画了一群形象鲜明的延安青年,激发了听众对于延安革命熔炉里青春梦想的共鸣。《大凉山》邀请青年演员,中国电影华表奖、金鸡奖“影帝”富大龙担纲主角,演绎从北京到大凉山担任第一书记的主要角色史凉;邀请“老戏骨”韩童生演绎大凉山彝族老父亲布都一角,他们用声音赋予人物以生动鲜活的生命,力求打造入耳、入心的声音巨制。通过他们富有感染力的表演,展现了大凉山脱贫攻坚路上的感人情境,传递凉山儿女与帮扶人员共克时艰的决心。

这些影视演员和配音演员在广大受众特别是广播剧受众群体中拥有极高的关注度和影响力,他们带来的流量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带动一批年轻受众对这两部广播剧的关注。

三、邀请多位青年演员加盟,担任广播剧“推荐官”,让年轻人成为故事的主角、传播的对象

重大主题报道如何满足年轻人的需求、抢占年轻人的舆论场、传递主流价值观?《到延安去》《大凉山》两部广播剧选择让年轻人成为故事的主角、传播的对象,同时邀请一批有知名度、影响力的青年演员加盟,担任广播剧“推荐官”,为广播剧传播“引流”。

《到延安去》主角为保华、徐曼、周为民、张静四位出身不同、性格各异的年轻人,通过讲述他们历经小爱与大义的抉择、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生与死的考验最终找到信仰归宿的故事,让年轻受众不仅从广播剧中听到历史,更感受到80年前一群同龄人追求理想的赤子之心和革命品格,引发跨时代的共鸣。

《大凉山》讲述了从北京到大凉山鸠克德村扶贫的年轻的第一书记史凉与当地百姓克服重重困难、移风易俗、摆脱贫困、焕然新生的奋斗故事。这个充满豪情的故事让受众深切感受到在精准扶贫政策下的家国巨变,从而激发对国家深刻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励年轻人有热血、勇担当,推动青年一代积极参与国家发展进程。

为吸引互联网年轻受众对广播剧的关注和兴趣,《到延安去》《大凉山》邀请了龚俊、张艺兴、白敬亭、吴磊、郑云龙、关晓彤等多位青年演员加盟,担任广播剧“推荐官”,以亲身经历为广播剧“硬核”代言。比如四川籍演员龚俊这样推荐《大凉山》:“在我的家乡四川,有这样一个地方,山川连绵,河水清澈,这个地方就是大凉山。在这方山河里,有最动听的事,有最美的人。”

广播剧“推荐官”的加入打破了传播圈层,极大地激发了网友尤其是年轻人对两部广播剧的关注,他们在广播剧“推荐官”的引领下,近距离感受峥嵘岁月的延安故事,重温我国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历程。

四、多元化内容开发+立体化渠道传播

没有创新,就没有广播剧的未来。在当下的媒介环境中,广播剧的生产流程正在重置,从主题策划、内容录制到传播途径等都在发生变化。

广播剧《到延安去》《大凉山》在策划、录制、宣推的不同阶段,顺应90后、00后年轻人的新媒体使用习惯和思维方式,依托不同的媒体平台,不断推出内容丰富、形态多样的新媒体产品,极大拓展了广播剧产品的内涵和外延,更全面立体地呈现了广播剧的艺术魅力。

基于广播剧受众对广播剧生产全过程的好奇与关注,广播剧媒体融合宣推方案也做出相应的策划。首先是在两部广播剧录制时,主创团队采用时下流行的“慢直播”形式,在央视频平台推出长达7小时的“慢直播”及主持人探班直播,对广播剧的录制过程进行全方位展示,对录制幕后的花絮等进行妙趣横生的解读,让广大网友“云监工”,见证一部广播剧诞生的台前幕后。据了解,这也是互联网平台首次针对广播剧录制过程推出“慢直播”。其次是两部广播剧上线时针对不同平台属性,推出不同版本。中国之声、云听等广播频率和音频平台上线音频纯享版,央视频、哔哩哔哩等视频平台推出可视化版,在“看得见的”广播剧沉浸式体验中,感受演员的演绎创造,激发情感共鸣。

同时,两部广播剧还加强了对幕后花絮、演员创作故事等新媒体产品的策划制作,推出《演员请回答》《有“声”之年》等系列衍生产品,扩大、扩充广播剧产品的外延和内涵;并借助总台所属央视新闻、央视频、云听等客户端以及微博、微信公众号、哔哩哔哩、抖音等平台的融合传播矩阵,形成强大的传播合力。

围绕两部广播剧形成的可视化产品受到广大网友的热捧。截至7月28日,新浪微博相关话题阅读量达5282万人次,广播剧“慢直播”、可视化广播剧在央视频、哔哩哔哩、微博等平台观看量超1800万人次。网友积极参与互动,热情高涨。比如:云听网友评论:“听了广播剧《大凉山》,发现真心要干一件事有多难!但靠着党员的引领,村民不服输的努力,最终修路成功!果然,劳动才是幸福的来源,谢谢带来如此感人的故事。” 哔哩嗶哩网友评论:“神仙卡司,梦幻联动,广播剧被看见了,这是新概念广播剧!”

用心打造的精品力作、多元化的传播内容、立体化的传播渠道,让《到延安去》《大凉山》两部庆祝建党百年主题广播剧突破了圈层限制,实现了主题报道、主流价值的创新性发展,受到了年轻听众、网友的青睐。

注释

①孟伟:《坚信广播运势:机会巨大,未来两年实现4大突破!》,广电独家微信公众号,2017年3月6日。

(作者单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

(本文编辑:吕晓虹)

猜你喜欢

主题报道融合传播广播剧
广播剧还有前途吗?
浅析微广播剧有效传播的三大特质
2018中国广播剧年会在辽宁丹东召开
融合创新,让新闻动起来、活起来、亮起来
用屠呦呦精神创作屠呦呦广播剧——一次科研般严谨的艺术创作
对电视主题报道的反思与探索
电视节目与微博的融合传播研究
从推选到竞演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黔东南日报》:地方报纸重大主题报道的选题与采写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