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传播语境下党史学习教育传播的创新路径探析

2021-11-30刘传琳宋紫薇

中国广播 2021年7期
关键词:党史学习教育媒介融合新技术

刘传琳 宋紫薇

【摘要】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目前全国正在開展党史学习教育。如何把现有党史资源盘活用好,让党史学习教育传播守正创新,得到更为广泛、有效的宣传,本文分析了融合传播语境下党史学习教育传播的趋势与挑战,总结新媒体给党史学习教育传播带来的新突破、新亮点,提出党史学习教育传播的有效路径,即整合党史传播新老资源,形成融合传播新生态;探索内容与载体分离,构建党史传播的中央厨房;适应融合传播需求,深度挖掘党史宝库;组织培养党史学习教育融合传播的新生产力量。

【关键词】党史学习教育 媒介融合 红色故事 新技术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一、融合传播语境下党史学习教育传播的趋势与挑战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上发表文章《以史为镜、以史明志,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要很好学习了解党史、新中国史,守住党领导人民创立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世世代代传承下去。①党史学习教育传播是媒体今年传播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在媒介融合、多元文化交织、互联网原生代渐成主力受众的语境中,传播好党史学习教育内容也应该有所创新、夯实传播效果。

(一)媒介传播重构的影响

美国计算机科学家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Nicholas Negroponte)在1968年创办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人机互动实验室,又在1985年成立融合媒体实验室,并第一次提出媒介融合概念,其主要观点为:广播电视业、电脑业和印刷出版业将在数字化浪潮下呈现交叠重合的发展趋势。②国内学者王菲在其《媒介大融合》一书中指出,不同的媒介形态在信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成熟下深度融合,媒体报道开始综合运用各种表现形式(如文、图、像、声、光、电)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示传播内容,形成一种新的传播形态。③以新媒介技术为基础且不断演变的媒介融合由此也必然成为党史学习教育传播的底层传播逻辑。

在我国,目前新媒体与传统媒介之间规制依然分立,行业之间利益的纷争成为融合传播机制的障碍,这也为党史学习教育传播带来两大挑战:一是传统传播媒介的主导地位在削弱,二是多元传播下传播效果的“碎片化”与“失控”。从多元传播到融合传播,技术变革带来了对传播机制的重塑,但迄今为止,这种机制仍在探寻当中,尚不完善,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党史学习教育传播效果。融合传播环境下的党史学习教育传播需要适应和应对传播进程与规制重构带来的影响。

(二)全媒体时代,政治、历史观念的不确定性影响

从目前来看,国内的9500多万名党员群体与覆盖面更为广大的入党积极分子及其家庭成员和为数众多的群众,都是党史学习教育传播的主要群体,这就要求党史学习教育与宣传不仅要面向党员群体,更要观照广大人民群众。在面向群众进行宣传时,应与有关历史、文化相结合,在传播方式上更亲民,更具贴近性。

在上世纪60年代后期,加拿大媒介理论家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提出“媒介即讯息”理论,风靡一时。但后来,美国新闻评论家沃尔特·李普曼(Walter Lippmann)的使用与满足理论以及技术社会形成论使得媒介研究者对技术发展对传播效果的影响有了更深的认知。从宏观层面看,技术社会形成论认为,在技术进步的后期,政策、经济、文化等其他软性因素将重新占据内容高地,对媒介融合后的传播效果产生影响。有学者认为,大众媒介正经历着由互联网主导向媒介融合转变的“后移动互联网”时期,各种社会单元、个体都在选择性适应媒介的不同规律。④从微观层面看,每天身处于不同社会人群环境、经济状况以及文化背景的人,既被海量发布和广泛传播带来的多元化思想文化环绕,同时对于政治传播的反应也更加主动,这些行为深刻地影响着党员、群众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观念。一条政治信息在新媒体的传播过程中会经历无数次的再加工和再解读,一些不起眼的细枝末节可能会被无限放大,这就可能导致党史学习教育传播的效果变得具有不确定性。

随着我国国力的增长与全球影响力的提升,某些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意识形态攻势愈发强烈、无孔不入。国外敌对势力试图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入手,借助信息时代文化与思想传播特点,有针对性地面向特定地区、特定人群进行“污名化”“虚无化”传播,对党史中的英雄人物、事迹,以“考证”“存疑”之名,进行扭曲与攻击,妄图动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否结合现代中国发展的历史、文化特点,坚定地站稳党史学习教育传播的舆论阵地,不仅是一项党内学习的重要任务,同时还是夯实执政党基础的大是大非问题,是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传播议程中必须坚持的一个公共传播方向。

二、新媒体在党史传播中带来的新突破、新亮点

当前,党史学习教育传播需要自觉适应媒介融合的发展趋势,通过数字媒体所塑造的思维方式和控制系统,不断提升党史作品在形式和创意方面的创造能力,以此获取传播媒介的最大支持。近几年,基于互联网媒介所产生的党史学习教育客户端极大提升了党史学习教育的传播效力。

(一)新媒体塑造党史学习教育传播主阵地

当前,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手机网民规模达9.86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0.4%。⑤互联网基本形成垄断的传播局面,媒介融合的主导权是基于信息、数字技术发展而构建起的最广泛意义上的数字全媒体传播系统。在这种新形势下,2019年元旦,学习强国客户端推出打造全面的政治学习和文化学习的移动互联网平台。在党史学习教育传播方面,学习强国客户端推出了党史故事、党史知识、党史研究、红色映象、中国精神研究、文献纪录片和红色记忆、红色家书、红色故事共计九个部分内容,充分调动起各地区、各领域党史教育的学习存量资源、汇集了各个地方宣传部门的资源力量。⑥各级宣传部门积极行动,构建了一批新媒体平台,使党史学习教育获得了广泛的传播舆论新阵地,如山东省的“灯塔”党建在线客户端,打造了当地政治和文化学习平台。

(二)融媒体重构党史学习教育传播媒介生态

以学习强国客户端为例,它采用当前移动互联网新闻资讯传播平台的先进技术,聚集了文字稿件、视频新闻、数据新闻等多种媒体表现形态,充分发挥三网融合的优势,用户可通过手机客户端收看收听电视直播、实时广播,搜索网上信息甚至开视频会议,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增加了受众阅读满足性,提高了传播效率。同时,它构建的中央厨房式操作模式——新旧融合、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发布,打通了三网融合的内部运作机制,是党在主流媒体重构自身舆论传播阵地的成功尝试。

(三)亲民化提升传播效果

媒介融合的进程同时也是培养新一代受众阅读习惯的过程。由于媒介系统的复杂性以及传播渠道的多样化规律正在被人们所认识和掌握,过去大众传播媒介一家独大的优势已不复存在,形式与内容更亲民、具有一定娱乐化风格的网络平台正在形成新的传播阵地,并成为主流媒体的补充。在党史学习教育传播中,借鉴短视频方式在各地开展的“党史知识快问快答”活动,不仅在各自的网站推出,还在抖音、快手等社交媒体平台中以多种形式出现。学习强国客户端通过知识答题、累积积分的方式进行党史学习教育,向平民化传播靠拢,内容也更加活泼、轻松,赢得了许多流量。

三、党史学习教育传播的有效路径

随着社交媒体平台的崛起,个体借助于网络关系建立沟通与表达渠道,形成“所有人向所有人传播”的传播模式。基于大数据和算法,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机器资讯写作、社交机器人以及深度合成等形态的机器生产内容(MGC),在5G时代还将进一步形成人机共存、人机协作的传播局面。⑦主流媒体应在传播新秩序、新机制的形成过程中不断做好党史学习教育传播工作,推动全媒体时代大众党史学习发展。我们需要围绕新平台、新模式、新机制,创新大众党史学习教育传播的有效路径,增强大众党史学习教育传播内容的吸引力、亲和力、针对性和时效性。

(一)整合党史传播新老资源,形成融合传播新生态

在媒介融合传播语境下,通过全媒体平台构建党史学习教育传播平台是目前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方式,学习强国、“灯塔”等平台的试水成功,是构建党的新媒体宣传主阵地的有力举措。党史学习教育传播应当依托各级党组织、主流媒体建立起一批新媒体平台,同时整合大量的党史陈列馆、展览馆、教育基地等线下教育宣传资源,构建党史学习教育宣传新型网络传播生态。各级党史研究室可以侧重党史新研究、历史热点解读、党史资料整理发布,成为新平台的内容生产者。各级主流媒体旗下的新媒体平台可以针对时下热点及受众关注的话题进行议程设置,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传播者与主导者,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下融合资源、聚合工作。

(二)探索内容与载体分离,构建党史传播的中央厨房

现阶段,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中央级媒体以及各级主流媒体通过建立自身的中央厨房系统,统筹内容生产,发挥融合传播下的传播合力。一旦主流媒体与新媒体构建起新的传播网络及生态,党史学习教育传播就可以通过构建统一的内容生产中央厨房,将传播重点放在对内容的生产、分发与规制上,在融合传播下发挥最大的传播效能。

今年4月开始,山东、吉林、上海、青海等省市相继举办了“庆祝中国共产党诞辰100周年”广播电视公益广告大赛活动。该活动以“大力宣扬党的丰功伟绩,弘扬建党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以原创为原则,推出创意独特、寓意深刻、制作精美的主题作品。获奖作品在平台公布,各个媒体可以自主下载播出,既弥补了部分媒体制作能力不足的问题,又实现了資源共享,增强了传播效果。

(三)适应融合传播需求,深度挖掘党史宝库

在媒介融合的舆论环境中,应注重党史学习教育内涵的深入挖掘,力求创作出思想深刻、艺术性强的创新之作,准确地展现党领导中国人民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在这方面,系列短剧《理想照耀中国》就是成功案例,该剧是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点组织创作的主题作品,共40集,以40个不同历史时期的闪光人物故事记录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高擎理想和信仰的炬火、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的光辉历史,其以年轻态的创作和叙事,通过一个个巧妙的视角把故事讲得亲切感人。该剧在湖南卫视首播,播出期间收视率多日保持同时段第一。

(四)组织培养党史学习教育融合传播的新生产力量

一直以来,党的政策研究室研究员、高校教师、各类党史陈列馆、展览馆工作人员、主流媒体记者和编辑是党史学习教育传播的重要力量。如今,随着媒介传播大环境的变化,人人都是信息的传播主体,应当把当前熟悉并可以灵活运用新媒体、掌握各类数字媒体设备的人才队伍、自媒体从业者、网络“大号”充实到党史学习教育传播中,加强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使他们快速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传播者、发声者和意见领袖。对现有媒体工作者、管理人员进行新媒体、融媒体的培训,提高工作能力。通过对各种力量的整合,打造更多党史学习“大号”、党史宣讲网红,合力形成融合传播环境下的党史学习教育传播新力量,形成学习党史的热潮。

注释

①《习近平:以史为镜、以史明志,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求是》,2021年第12期。

②〔美〕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胡泳译,海南出版社,1997年版。

③王菲:《媒介大融合》,南方日报出版社,2007年版。

④张雪静:《媒介融合语境下的传播政策规制?基于其他国家的媒介融合政策探讨对我国的启示》,人民网传媒频道,http://media.people.com. cn/BIG5/n/2012/1127/c238969-1971480html.

⑤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网信网,http://www.cac.gov.cn/2021-02/03/ c_1613923423079314.htm.

⑥许步亮:《“学习强国”党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价值探索》,《高校辅导员学刊》,2020年第2期。

⑦喻国明:《大变局下中国新闻传播的“变”与“不变”》,《教育传媒研究》,2021年第3期。

(作者单位:山东传媒职业学院)

(本文编辑:李静)

猜你喜欢

党史学习教育媒介融合新技术
创新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在青年学生中落地生根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深刻把握兵团屯垦戍边历史
以史为鉴,切实提升青年一代思政工作质量
学习习近平关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重要论述的几点思考
当传播遇上新技术,媒体人需怎样的新闻坚守?
媒介融合背景下对新闻记者素质的要求
2011—2016我国媒介融合研究综述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媒介融合语境下的新闻业务流程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