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全程中的应用分析

2021-11-30梁婷朱敏

贵州医药 2021年11期
关键词:急诊科全程心电图

梁婷 朱敏

安康市人民医院,陕西 安康 725000)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最为常见的心脑血管危重疾病。患者从发病至获得有效的心肌再灌注所需时间长短是决定患者预后质量最为关键的因素。临床分析[2]显示,导致AMI患者发病及救治时间延长的原因多种多样,分析急诊科从接诊到出诊、院前抢救、转运、分诊、实施治疗的各个环节均是影响患者开始治疗的因素。本院采用全程优化护理急诊科抢救AMI患者的各环节,以期缩短抢救总时间,提升患者预后质量,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我院急诊科接诊的AMI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男29例,女17例,年龄(57.65±7.53)岁;既往有AMI史并就诊者7例,39例为AMI初次发病就诊。观察组男28例,女18例,年龄(57.61±7.50)岁;既往有AMI史并就诊者8例,38例为AMI初次发病就诊。纳入标准:均符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4]中对AMI患者的诊断标准;年龄18~65岁;患者或(和)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其它心脏疾病;随访资料收集不全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抢救护理,观察组行抢救全程优化护理:建立AMI优化流程小组,各组员针对现有AMI急救绿色通道各环节存在影响AMI急救效率、影响急救质量的部分进行流程优化,反复修改完善、模拟训练,确保达到《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对AMI患者急救各环节时间的规定;优化方案定稿后,建立AMI患者急救平台,接到急救电话必须明确患者症状、病史、住址关键信息,属于本院急救范围立刻启动AMI急救流程:通过平台发布语音消息,所有组员开始进入AMI急救状态,准备所需物资、设备、仪器、人员、环境等,急诊出诊人员在5 min内出发接诊患者;在接诊途中密切关注平台关于患者的相关信息,并与患者家属或拨打急诊电话人员保持联系,指导家属抢救患者;护士及时将了解到的患者信息输入平台,让各急救组员知晓,并不断调整急救准备工作,过程中与打急救电话的人员保持联系,实时了解患者病情并指导其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处置措施;达到患者住所后,即刻查体、心电图并初步诊断并行急救处理,内容包括:持续心电图和血压监测、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吸氧、建立静脉通道和使用急救药物,必要时给与除颤治疗和心肺复苏,采集静脉血;达到医院后,立即与急诊科共同完善根据患者的病史、已有数据明确诊断后护送至心外科介入室,尽早给予再灌注治疗;在10~20 min内采集患者病史、记录1份18导联心电图及心肌相关实验室数据送检,经心电图确诊后,在30 min内收住冠心病监护病房行溶栓治疗,或在90 min内开始行急诊PTCA治疗。两组患者均从接诊开始观察相关指标,患者出院后死亡为观察终点。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接到接诊电话—出诊时间、心电图时间、静脉采血时间、静脉用药时间、转运时间、患者分诊评估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急救总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再次心梗率、死亡率。

2 结 果

2.1全程各环节耗时比较 观察组接到接诊电话—出诊时间、心电图时间、静脉采血时间、静脉用药时间、转运时间、患者分诊评估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急救总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全程各环节耗时比较

2.2抢救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出现心律失常3例、呼吸抑制1例、低血压1例、心动过缓1例、低氧血症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5.22%;观察组出现心律失常1例、低血压1例、低氧血症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52%。观察组患者抢救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7.034,P<0.05)。

2.3预后情况 观察组患者再次心梗率2.17%(1/46)、死亡率2.17%(1/46),均低于对照组6.52%(3/46)、5.14%(2/46)(χ2=7.257、4.371,P<0.05)。

3 讨 论

临床研究[5]显示,AMI患者发病后越早开始溶栓或者PCI手术治疗,其临床预后质量越高。这就要求患者从发病后到实施治疗的各环节能衔接良好,不必要耽误的时间尽可能缩减,缩短患者从发病到治疗的时间。影响AMI患者发病到治疗的环节众多,分析各个环节,优化相关护理流程,减少不必要的时间耽误,是AMI患者急救护理管理的主要思维方式[6]。

本方案通过对接到急诊电话到出诊、后续各环节的工作进行分析,优化流程,并建立统一的AMI患者急救平台,起到一呼百应的效果。接电话人员一旦初步判断患者为AMI即启动AMI急救流程,各环节人员即进入准备、等待患者状态,并在救护车接诊患者期间完善相关患者病情信息,供急诊科分诊人员、抢救人员、心内科人员、介入室等人员共享患者信息,实时缩减或增加相关准备工作,为患者到达医院后可以理解开展救治工作打下良好基础。结果显示,较之于传统的绿色急救通道,全程优化护理显著缩短了从接到急救电话到出诊、院前急救各项工作开始实施时间、转运时间、急诊分诊时间、行PTCA时间等,总的抢救时间明显缩短。由于准备工作充分,各环节衔接良好,在整个过程中,各项急救措施有序开展,使患者获得了更好的抢救治疗服务。降低了患者病情恶化导致的多种并发症率,提高患者抢救预后质量。说明全程优化护理是适合AMI患者抢救护理的一种急救护理改革模式,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全程优化护理可有效缩短AMI患者抢救中各阶段的时间,使患者快速恢复心肌再灌注,降低抢救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预后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猜你喜欢

急诊科全程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全程管控在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实施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入职体检者心电图呈ST-T改变的意义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
手工制鞋全程LOOK
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