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清查背景下图书馆员专业素养提升策略

2021-11-30倪慧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清查图书馆员馆员

倪慧

(福州屏东中学,福建 福州 350003)

一、问题的提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小学校图书馆宣言》宣告:“中小学图书馆是保证学校对青少年和儿童进行卓有成效的教育的一项必不可少的事业,是保证学校取得教育成就的基本条件,也是整个图书馆事业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中小学阶段是青少年意识形态的形成关键期,一所合格的图书馆、一个合格的图书馆人,必须为学生筑牢思想防线,高度警惕和防范错误有害思想的渗透。2019 年10 月,教育部发出通知,决定开展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图书审查清理专项行动,提高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室、角)图书质量,营造健康安全的育人环境,保障广大师生教育教学需求,充分发挥图书馆育人功能。[1]2021 年3 月,教育部发布《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工作。

图书馆图书质量清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直接执行者的中小学图书馆员的现状如何?其专业知识与能力是否能跟得上专项行动的需求?能否如期取得应有的成效?带着这些疑问,从2019 年12 月起,笔者借参与省、市、县、区各级图书馆工作人员培训工作的契机,采用问卷调查法、质性研究法、实地调研法、现场培训、远程研讨等多种方式对中小学图书馆清查工作展开深入调研,先后加入多地市图书清查工作群与各地市图书馆员频繁互动,并实地走访了十几所学校,获得了第一手资料。本文旨在以图书清查专项行动为视角,探讨提升中小学图书馆员的专业素养重要性与紧迫性以及相应的策略。

二、图书清查中的突出问题

全省中小学审查清理工作第一阶段结束后,各地市呈报的数据喜忧参半,甚至忧大于喜,有相当部分的中小学对图书馆的职能作用认识不足,对图书馆的藏书建设工作未给予应有的重视,在人员安排、财力投入、硬件建设等方面也没有给予足够的充分保障,与清查行动相关的较为突出存在着以下几个共性的问题:

(一)藏书建设不科学

部分图书馆制定的藏书计划不切合实际,突击购书现象较为普遍,导致馆藏建设没有系统性与延续性,藏书结构比例不科学;馆藏质量不稳定,忽视入藏审验与馆藏剔除工作。

(二)图书馆管理手段不规范

图书馆的规章制度不能与时俱进,且执行力度不够;接近40.82%的中小学图书馆还未引进信息化管理手段;39.63%采用网络版管理软件的中小学馆也没有充分利用软件的优势强化清查效果。

(三)清查效果不理想

许多馆员对《中小学图书馆图书审查清理标准(试行)》理解不到位,定义馆藏图书的类型比较随意或唯心,形成的清查结果不客观;部分图书馆没有分库管理的意识与措施,清查出来的藏书管理无序,任意堆放甚至没有下架。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中小学图书馆员的专业素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图书馆领域对基层管理者的讨论一直相当匮乏,[2]这与日益重视“基层与底层”问题的图书馆事业实践并不匹配。[3]全国性的图书清查专项行动的推进,直接暴露了我国中小学图书馆员专业素养缺失的现状。

三、中小学图书馆员的素养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小学图书馆员的专业素养背景在清查工作中的作用,清查过程中,笔者利用问卷星制作了一份在线问卷调查,调查的主要对象为中小学校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共回收926 份,统计分析如下:

(一)专业背景较薄弱

图书馆员是构成图书馆诸要素中的最积极、最有活力的因素[4],作为图书清查的主力军,图书馆馆员对于图书馆清查工作的专业知识是否到位,关系到图书清查的直接效果。然而,目前中小学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图书馆专业背景明显薄弱,图书馆学为第一学历的人员仅占9%,65%的馆员第一学历为学科教学(见图1)。在实际工作中“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成为非图书馆学馆员的常态,在读者服务过程中缺乏应变能力和创新拓展能力”[5]。图书馆是专业性学术机构,馆员的专业背景薄弱必定导致图书馆在提供信息服务或馆藏建设时出现失衡。

图1 被调查者的专业背景示意

(二)专业知识应用能力不足

清查行动需要中小学图书馆员具专业应用能力,在吃透清查标准、了解本馆馆藏结构体系的基础上,灵活运用自己所有的专业知识储备,熟练掌握各类文献的鉴别常识、运用信息化手段,敏锐地从大量的文献中过滤掉有害、虚假、失效、误导的信息,把住文献入藏关,为学生筑起防止精神污染的隔离墙。在数字化、网络化的环境下,图书馆员还应该是信息资源的管理者、组织者和传播者,信息检索利用的导航者和教育者,[6]因此,图书馆馆员的专业能力还应该体现在对数字资源的鉴别,以及对新软件、新文献、新载体、新技术等各种服务手段的掌握。

然而,受访者在回答“您在清查工作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选项中,困难程度从高到低分别为:专业知识不够(60.15%)、人手不足(54.54%)、标准把握不准确(51.94%)、时间太紧(33.37&)、其他(13.82%)、领导不重视(4.97%)等。运用交叉数据分析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学科教学与其他专业的图书馆工作人员自感对审查清查标准的把握不准确的比例分别为36.62%与38.71%,普遍低于图书馆学专业55.56%的比率,见表1。

表1 不同专业的馆员开展清查工作遇到的困难比例

与此同时,图书馆员在书籍鉴别能力的自我认定方面又出现了比较有趣的现象:对于图书鉴别最自信的人群是学科教师,其次是其他专业人员,反倒是图书馆专业馆员对自己的图书鉴别能力最没有把握,具体表现如表2 数据显示:

表2 各类型馆员对各类图书鉴别感觉困难的比例

很显然,目前的清查现状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事实证明目前中小学图书馆员的专业知识储备还不足以满足清查工作的需要。

(三)缺乏专业成长的生态环境

在信息时代,信息呈几何倍数剧增,继续教育是从业者有效开展工作的必要保证,中小学教师每学期都有固定的岗位培训时间,然而,作为中小学文献信息中心的图书馆员是什么情况呢?数据显示有21%的馆员近十年从未参加过专业培训,44%的馆员表示很少参加,每年都有专业培训的相关人员仅有16%。不同专业背景的图书馆员参加培训的卡方分析表(如表3 所示):

从表3 可知,利用卡方检验(交叉分析)去研究图书馆教师所学的专业与参加图书馆专业培训的情况存在差异关系,呈现出显著性(p<0.05),(χ²=42.613,p=0.000<0.01),通过百分比对比差异可知,“图书馆学”选择每年都有专业培训的比例83.33%,会明显高于平均水平32%;“其他”选择很少参加的比例72.73%,会明显高于平均水平38%;“学科教学”选择很少参加的比例50%,会明显高于平均水平38.00%;“没有专业”人员选择近十年从未参加过培训的比例100%,会明显高于平均水平20%;“学科教学”选择近十年从未参加过培训的比例30%,也高于平均水平20%。

表3 不同专业馆员参加图书馆专业培训卡方表

由此可见,中小学图书馆长期以来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馆员缺乏专业成长的生态环境,很难真正了解图书馆的核心价值和服务理念,这样就缺乏对自身工作的肯定和自信。国际图联主席Gloria Perez Salmeron 指出,“图书馆人无疑是变革的重要驱动器”[7]。没有良好的专业生态环境,“驱动器”终究也会失去动力,甚至失去前进的方向,清查工作的效果可想而知。

四、提升中小学图书馆馆员专业素养的策略

“专业素养”指的是人们在先天条件基础之上,经过规定的专业教育、技能培养及自身的历练之后所形成的一种综合品质和技术能力[8]。图书馆专业素养并不是一张“图书馆文凭”,是指馆员“从信息资源的采集、遴选、信息的发布与传递到信息的利用和交互一系列行为的系统,它考验的图书馆馆员独特的信息掌控力”,[9]是中小学图书馆业务工作的核心要素。

美国图书馆协会(ALA),将图书馆员角色定位为教师、教学合作者、信息技术专家、研究人员和专业管理人员,对图书馆员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制定了图书馆员能力标准。[10]美国各州要求中小学图书馆员必须具备教师资格证、硕士学位、图书馆媒体内容测试、其他测试、资格证书等条件,还必须定期完成图书馆媒体专家培养计划或是完成专业课程学习并达到规定的时长。[11]笔者认为,这种对中小学图书馆员的长效机制值得我们借鉴,结合各地区实际情况,中小学图书馆员专业素养的提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固化角色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存在决定意识,同时,社会意识也对社会存在起着反作用。中学图书馆员的角色意识来自对自身价值的正确认知,而身为馆员对自身价值的肯定则源自对自身“图书馆员与教师双重职业”的认同,职业认同感作为促使自身职业发展与发挥作用的内在精神动力,是必要的职业精神,也是建设图书馆的基本动力源。[12]这种职业认同感可以消除部分职业倦怠、提升职业信心。尤其是“转岗到图书馆的中小学教师,一般都具备大专以上的学历,具有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他们知道如何引导和教育学生”,[13]在其教师身份认同感的同时固化其馆员的角色意识,唯有将热爱学生与热爱图书馆工作融合,才能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角色意识的生成才能有效促进馆员的专业成长。

(二)加强自我学习,提高核心竞争力

据英国技术预测专家J.Martin 测算,人类的知识,目前是每三年就增长一倍,各学科之间的交叉和渗透现象越来越突出。保持终身学习的能力,是每个人一生的必修课。[14]专业素养提升的决策者都是馆员个体,必须具备自我学习的意识与能力。作为知识管理者的图书馆员必须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发挥出知识最大的能力,实现自我发展。素养的生成永远没有终点,馆员们应不断加强业务学习,逐步形成较强的专业知识、敏锐的信息意识和对信息的鉴别研究能力,加速自身从“新手馆员”向“专业型馆员”的转变。无论是什么专业背景的图书馆员,只有抱有终身学习理念,才能可信地成为师生与信息资源之间的可靠桥梁,既然是选择了图书馆员这个角色,终身学习就是我们唯一的选择。馆员要终身学习,发展新的核心竞争力,成长为不可替代、难以复制的复合型人才。[15]

(三)引领馆员成长,打造优质专业生态环境

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与专业思想构成的专业生态环境决定专业活动的质量与深度,面对中小学图书馆工作的专业活动与馆员专业素养缺失的矛盾,各地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该积极主动地为中小学图书馆员创建良好的专业成长环境,多方位、多举措地引领馆员实现专业发展与成长。

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应用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创新培训机制,建立分层分级培训体系,制定培训计划,提倡利用网络资源平台开展远程培训[16]。”省市县区各级教育行政职能部门要形成共识、齐抓共管,建立为馆员保值的长效性机制,系统有序地开展相应的培训活动。以笔者长期从事图书馆专业培训的经验来看,分层分级的专业培训的一定要充分了解受训者的基本特征,而后有针对性地分阶段开展,方能逐步构建出蕴含师德素养、专业素养(教育能力素养、信息服务素养)、自我发展素养的中小学图书馆员的核心素养体系。

(四)创新培训模式,切实提高专业素养

李克东教授认为,混合式学习可以看作面对面的课堂学习(Face-to-Face)和在线学习(Online Learning)两种方式的有机整合,其核心思想是根据不同问题和要求,采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在教学上就是要采用不同的媒体与信息传递方式进行学习[17]。笔者认为,信息化背景下的图书馆员的专业素养培养可以采用或参照以下混合式学习模式融合性地开展,具体实施如下:

1.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按年度或是学年制定本地区综合性培训计划,根据普调结果按需求确定不同的培训主题,选择合适的图书馆学专家或专家型的一线馆员作为主讲教师。

2.将实境学习与在线学习相结合,同一地区可以统一选定相同的专业网站、培训平台或是即时通讯工具,如网络空间、腾讯会议、钉钉等,根据培训专题分享培训专家提供的讲座、文本资料或微课视频,打造图书馆学科研究社区。

3.中小学图书馆员依照自身的工作性质与学科特性自主安排在线学习时间,在一定时间段内完成图书馆专业知识的基础学习。

4.每学期建议安排一次到两次分区域的实境学习的机会,包括集中面授、参观考察或是交流研讨等方式,提供面对面的交流与研讨的机会,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简易模式图如图2。

图2 图书馆馆员混合式学习模式

运用混合式学习模式,中小学图书馆员既可以吸收行业新知识、借鉴他人经验,还能反思自己的不足,总之,只有将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持续性地向纵深推进,才能真正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实现自我价值。

五、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 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中小学图书馆为在校学生提供适宜阅读、适应身心发展的图书是职责所在。[18]技术、信息需求变化以及图书管理员角色发展迫使图书馆重新思考其传统功能结构。[19]馆员要始终秉持“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将图书馆、读者、自身建设结合起来,在共同发展中,不断深化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拓展全方位服务。图书馆员的素养直接影响图书馆图书各项工作的成效,乃至影响到中小学图书馆事业甚至教育事业的发展,值得引起教育行政部门与图书馆业界的关注和重视。

猜你喜欢

清查图书馆员馆员
高校图书馆员之歌
海洋资源资产清查系统设计与实现
近二十年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研究述评——以心理资本的视角
森林资源清查复位调查的几种简易提速调查方法
企业固定资产清查与管理工作研究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勘误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Wiz云笔记在图书馆员知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及案例研究
用博弈理论解决图书馆员排班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