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
2021-11-30王荣华
王荣华
(平潭城关中学,福建 平潭 350400)
数学是培养学生思维的重要学科,初中阶段是发展中学生思维的关键期,教师作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应深刻理解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设置好教学活动,促进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
复习课是初中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上好复习课,对学生整体把握数学、提高思维水平非常重要。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初中数学复习课的教学实践应立足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倡导新型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本文从核心素养视角,探究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的策略。
一、当前初中数学复习课的教学现状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当前初中数学的复习课教学,部分教师在理念上仍然无法摆脱应试教育。为了提高学生成绩,有些教师轻知识、重训练,在复习课中采用“题海战术”,对考试相关的试题重复、机械地训练,进行单向灌输讲解,造成复习课没有明确的目标,导致学生基础知识分散,难以形成比较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这种教学方式目标不明确,完全忽略了教育的本质,很难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更难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
(二)教学模式落后
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复习课的教学模式应是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应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主动性,提升复习课堂的教学效率。但是,当前的复习课教学,由于教师认识上的偏差,过于片面地追求分数,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活动。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接受数学知识,导致了学生只会死记硬背、按部就班,不会触类旁通,复习效率低下,数学思维、解题能力固化,数学素养无法得到发展。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复习课的教学策略
为了解决数学复习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数学学科素养,指的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逐步养成的六大能力,分别是直观想象、数学抽象、运算、推理、建模和数据分析等能力。在初中数学复习课中,以问题设计为主,在夯实学生四基的基础上,强化学生的数学抽象、数学推理、数学建模等能力,从而重塑学生的学科素养。
(一)重视归纳,加强知识结构的构建
在传统的复习模式中,整个复习过程都是对以往知识的重复复习,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只能得到一些点状知识,而在数学素养指导下的复习课,重点是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在学习的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来辅助复习,有助于学生将碎片化的数学知识有效地归纳整理,从而使学生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1]。为了提升复习课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开展数学复习教学时,通过构建思维导图和知识体系结构,全面提升学生的抽象素养。
例如,在学习了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后,由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比较薄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不够到位,对三个函数模型的认识不够深刻,有时会出现混倄。在上复习课时,有必要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和概括,建立三种函数的知识体系结构图(如图1 所示)。
图1
在初中数学的复习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合理运用,把有关的数学知识点提炼出来,通过思维导图或者知识结构图的形式加以归纳,可以解决知识碎片化问题。这种教学方式合理运用了信息技术,重建了学生的数学概念、知识体系结构,重塑了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学生的抽象素养。
(二)加强引导,培养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归类找规律的思路,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教师要依据实情,指导学生思考和整理有关例题,并从中总结出解题规律。针对可变性题型,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综合分析问题,采用分类法掌握解题方式和思维方式的规律[2]。在复习教学中,数学问题的探究必须在教师引导下进行,通过引导能够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探究的兴趣,解决以往复习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教师在进行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时,针对可变性问题的探究,通过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强化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
在学习完全等三角形知识后,学生的全等三角形应用比较弱,在复习课教学上,教师要对有关几何证明问题重新进行重新设计,并加强引导。
例如,已知,如图2 所示,△ABC和△DC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CA与DCE都是直角,问题:BE和AD是否垂直?有垂直,请加以证明;不垂直,请说明理由。
图2
引导问题:请你画出BE的延长线,交AD于点F,那么,BE和AD具有什么位置关系?
课堂上让学生动手操作,画出BE的延长线交AD于点F,为了引导学生得出BE和AD位置关系,设计以下问题。
问题1:∠BFD等于多少度?测量角度用什么工具?
问题2:在图形中,哪两个三角形有可能全等?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已经具备了几个条件?还缺条件吗?
在解决完以上问题后,再设延伸性问题继续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探究。
问题3:其他条件不变,把△ABC绕着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有什么结论,请加以解答。
问题4:其他条件不变,把△ABC绕着点C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有什么结论,请加以解答。
由此可以看出,数学复习中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是非常必要的。引导的方式具有多样性,可以是课堂,也可以是课后。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先复习知识,再对问题进行探究,也可以引导学生先进行问题探究,再进行知识点的复习。课后的数学复习,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读物,树立学生的信心,引导学生与教师、其他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展示自我。
在数学问题的复习中,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问题的设计,教师逐步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探究问题、拓展延伸,树立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信心,从而提升数学推理能力。
(三)鼓励质疑,提高学生参与度
教学是否精彩,关键在于教师能否运用有技巧的提问,使学生思维浪花涌现出丰富多彩的美丽涟漪。把问题下放给学生,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把学生推到“学”的制高点上,才能培养出新世纪的创造型人才[3]。首先要树立起问题意识,学生要学会提出问题,并且能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其次,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质疑及解题技巧给予点评,要善于发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优点并给予肯定,在质疑中培养出探究精神,提高学生参与复习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在中考复习“二次函数”教学中,课前教师跟学生进行沟通,倾听他们的想法,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不同的疑问。在实战中,教师适当鼓励学生提出心中疑问,并由学生参与共同解决疑问。
例如,如图3,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2 分别交x轴、y轴于点A、B,抛物线y=-x2+bx+c经过点A、b。点P是x轴上一个动点,过点P作垂直于x轴的直线,分别交抛物线和直线AB于点E和点F.设点P的横坐标为m。
图3
(1)点A的坐标为________;
(2)求这条抛物线所对应的函数表达式;
(3)点P在线段OA上时,若以B、E、F为顶点的三角形与△FPA相似,求m的值;
围绕以上问题的探究,师生、生生之间进行适当的互动,特别是在进行问题(3)的探究时,部分学生会这样考虑问题“∵△BEF和△APF相似,且∠BFE=∠AFP, ∴∠BEF=∠APF=90°,则有BE⊥PE”。由于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不周全,教师适时鼓励学生提出疑问“上述解题思路是否妥当?如果不太妥当,应该怎样解题?”,学生答“∵△AEP和△APF相似,且∠BFE=∠AFP,∴∠BEF=∠APF=90°或∠EBF=∠APF=90°”。
从学生的质疑和解析来看,相同条件有两种结果而不是一种结果,这就需要学生在上复习课时,对于数学问题要进行比较深入探究,考虑问题要周到,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适时复习知识如“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有哪些呢?”“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有哪些?”等。这是比较典型的中考函数复习题,在对待这类问题的探究时,课堂上需要同学们敢于提出问题,并深入地解决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这种鼓励质疑的教学方式,拓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同时变题海战术为针对性训练,突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因此,在数学问题的探究过程中,教师要适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课堂上出现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情景,使得数学课堂重新焕发青春活力。在问题的探究中,学生复习了有关知识和解题技巧,提升了思维品质。采用这种方式进行复习教学,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学生推到主动学习的制高点上,才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
(四)重视变式,拓展学生的思维
在复习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思考和整理有关例题或者练习题,并从中总结出解题规律,重构学生的数学模型,拓展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三)复习函数知识的问题中,教师要适时进行变形,以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下面是笔者的问题设计。
(1)直线AB的解析式改为y=+b,抛物线改为y=-x2+bx+2,求这两种函数的解析式。
(2)以B、E、F为顶点的三角形与△FPA能全等吗?
(3)连接AE,求四边形AOBE的面积m与x的函数关系式。
(4)四边形AOBE的面积是否能够等于3,6,8,20?等等。
在以上问题的探究中,教师通过复习函数待定系数法模型,适当地进行变式训练,重建学生的待定系数法思想方法。在复习三角形全等或者相似知识点和解题技巧过程中,重构三角形有关知识架构,在复习四边形的面积以及参数求法中,重温学生的面积求法以及面积的拓展延伸应用,结合引导和质疑措施,改变机械训练的题海战术,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重构学生的知识体系。
在复习教学中,教师必须抓住问题的核心,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探究,引导学生多侧面、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让学生多探讨、多争论,使得学生的思维品质更具完备性、深刻性和创造性。在这种变式教学的复习中,教师既重塑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复习课的教学方式将发生重大改变。以上复习课所采用的教学策略,有助于教师合理组织教学,有助于教师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案。教师通过重视归纳、加强引导、鼓励质疑、重视变式等措施,精准地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合理地重构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有效地重塑学生的思维品质,夯实了学生的基础,突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树立起学数学、用数学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的学科素养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