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邢麦7 号不同播种样式对比试验
2021-11-30杨玉锐张雪冰
陈 丽 杨玉锐 吴 枫 张雪冰 李 真 刘 静 李 卫
(邢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河北邢台054000)
从播种到越冬小麦水分消耗主要分布在60 cm浅土层。 起身期至成熟期,随着生育期的进行,温度升高,耗水层从浅层向深层移动,而水分利用效率总体上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1-2]。 如果播种量太大或太小,早期的土壤蓄水量将被过度消耗,冬小麦整个生育期的耗水量将减少。 开花至成熟期是小麦对水分需求较高的重要时期, 此时为生长发育和籽粒灌浆形成的关键, 后期降水稀少和前期土壤蓄水被过度消耗, 不能达到植株和棵间蒸发的耗水需求,从而使花后的耗水减少,不利于干物质积累,甚至减产[3]。
小麦产量不仅局限于品种、土壤条件、气候等影响因子作用,而且与播种方式和种植密度密切相关[4-5]。为打破限制, 采取适宜的播种样式和合理的密度控制群体动态, 有效调控无效分蘖和株型来改善田间透光状况,进一步改善小麦个体碳氮代谢状况,协同资源利用效率,最终促使小麦产量的提高。 本试验的目的是研究邢麦7 号的窄行密植、宽幅密植、立体匀播密植3 种播种样式对产量三要素的影响, 确定适合邢麦7 号的播种样式。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基地概况
试验选在邢台市南和区闫里村, 位于邢台市东部,北纬 36°55′~37°06′、东经 114°36′~114°52′,地处华北平原南部, 土质为沙壤质潮土。 年平均降水量499.6 mm,年极端降水量最多为842.8 mm(1963 年),最少为246.9 mm(1972 年);降水量季节分布不均,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71.2%, 冬季占全年降水量的3.0%。 年平均日照时数 2 236.1 h,5 月最多,12 月最少。 年平均风速 2.0 m/s,4 月风速最大,8 月最小;全年南风频率最高,为19.16%。 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寒潮、大风、冰雹等[6]。
1.2 供试作物品种
供试小麦品种为邢麦7 号, 邢麦7 号由邢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育成(审定编号:冀审麦2012003)。属半冬性中熟品种,生育期242 d 左右,抗倒性较强,抗寒性中等。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3 个处理,处理1:窄行密植;处理2:宽幅密植;处理3:立体匀播密植。 在每个处理同一区位取点调查,作为1 个重复,每个大区面积均为1 亩。
1.4 试验管理
2020 年 10 月 10 日播种,2021 年 6 月 10 日收获,前茬作物为玉米,秸秆还田、深耕(深松)耙压、浇水造墒,采用机器播种模式,播后镇压,管理按中等水平进行。 基本苗 22 万/亩,亩施磷酸二铵 25 kg、尿素10 kg、 氯化钾10 kg 作底肥, 拔节期追施尿素20 kg/亩。 春后拔节期和开花期各浇水1 次。
2 结果与分析
从表1 可以看出,立体匀播的亩穗数、千粒重和产量最高,其次是宽幅密植的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明显高于窄行密植。
表1 不同播种样式产量
从表2 可以看出,立体匀播亩穗数较其他处理差异极显著, 立体匀播亩穗数较宽幅密植多5.1 万穗,较窄行密植多7.1 万穗,而宽幅密植较窄幅密植亩穗数多2.0 万穗,可见3 种不同播种样式对亩穗数的影响很大,这是造成产量显著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也说明了邢麦7 号立体匀播的播种样式有利于成穗。
表2 不同播种样式亩穗数方差分析
从表3 可以看出, 宽幅密植穗粒数较其他处理差异显著,宽幅密植较窄行密植差异极显著,说明宽幅密植的播种样式有利于穗粒数的增加; 窄行密植的穗粒数最少, 说明这种播种样式不利于穗粒数的增加。
表3 不同播种样式穗粒数方差分析
从表4 可以看出, 立体匀播千粒重较其他处理差异极显著。立体匀播较宽幅密植千粒重高1.4 g,较窄行密植千粒重高2.5 g,说明立体云播的播种样式,有利于千粒重的增加;窄行密植的千粒重最低,说明这种播种样式不利于千粒重的增加。
表4 不同播种样式千粒重方差分析
从表5 可以看出,立体匀播、宽幅密植播种较窄行密植播种产量差异显著。 立体匀播播种样式产量最高, 较生产上窄行密植播种样式亩增产137.7 kg,增产28.3%;宽幅密植播种较生产上窄行密植播种样式亩增产82.5 kg,增产17.9%。 产量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 说明邢麦7 号立体匀播的播种样式显著优于宽幅密植和窄行密植,立体匀播有利于亩穗数、千粒重的增加,从而提高产量。
表5 不同播种样式产量方差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表明,在同一品种(邢麦7 号)、浇水、肥料等都相同的管理条件下,以立体匀播效果最好,产量三要素中的亩穗数和千粒重显著高于宽幅密植和窄行密植, 这说明立体匀播的播种样式对亩穗数和千粒重影响较大。 立体匀播使小麦种子均匀合理地分布在土壤中的立体空间内, 充分发挥小麦个体均匀健壮和群体充足合理的协调机制, 关键技术是小麦株距均匀,改常规条播小麦田间分布的“一维行距”为立体匀播的“二维株距”,使小麦在合理群体范围内,单株独立占有地下和地上相对均匀的营养空间,均衡占有农田土地资源和自然光热资源, 使常规条播麦苗集中的一条“线”,变为麦苗相对分布均匀的一个“面”,促使麦苗单株充分健壮发育,地下形成相对强大的根系,地上形成相对健壮的优势蘖,根多苗壮,从而建立高质量的群体结构,促使形成产量因素的穗、粒、重协调发展,实现高产高效。 立体匀播也是目前推崇的一种小麦播种样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