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标准化+ 乡村振兴”的探索与思考

2021-11-30袁燕舞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11期
关键词:标准化标准体系

袁燕舞

(温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温州市标准化科学研究院 浙江温州325000)

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了“乡村振兴”的概念并写入党章,系统阐述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和举措,重视农村现代化,改变了以往过度重视农业现代化的政策取向,把对“三农”发展的关注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是新时代做好 “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的体现, 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1]。

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3 个阶段性目标:①到2020 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②到2035 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 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③到2050 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因此,在落实乡村振兴的任务中,还需要将轮廓性的描述细化为具体化的指标, 研究设计科学合理、 适宜可行的乡村振兴标准体系和制定相关重要标准, 是乡村振兴战略能否得到有效实施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1 乡村振兴标准化的涵义

《辞源》一书中,乡村被解释为主要从事农业、人口分布较城镇分散的地方。乡村(Rural,又称Country),居民以农业为经济活动基本内容的一类聚落的总称,又称农村[2];振兴,有整顿恢复和发展、使兴盛2 个解释。 乡村振兴标准化的涵义,一是根据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围绕“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直接服务于“三农”发展的重点任务,进行系统设计和科学构建乡村振兴标准体系。 二是根据所构建的乡村振兴标准体系, 梳理并制定相关的重要标准。 乡村振兴标准体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所包含的各个标准都不是独立存在的, 标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约束、相互补充,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统一体。 三是要让所制定的乡村振兴标准动起来, 通过标准的宣贯、 实施来为乡村振兴战略“铺路搭桥”。 简单来说,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解决好“三农”问题,把“三农”工作作为新时代党中央一项长期的中心工作和任务来部署。

2 开展乡村振兴标准化的意义

标准是引导经济社会有序发展的技术支撑,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目标、推动“三农”工作的发展,离不开标准的支撑和规范。 建立健全乡村振兴标准体系,制定实施“乡村振兴”工作方方面面的标准,有利于引导资源优化配置,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保障有关政策和改革措施的落地,推动乡村振兴持续发展。

标准化具有“简化、统一、协调、优化”的特点,对改善农村基础设施、 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与管理水平、 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等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开展“乡村振兴”标准化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有利于改善和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强化“乡村振兴”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的理念,有步骤、有计划的改善和提升农村基础设施、缩小城乡差距,真正做到城乡融合发展。 二是有利于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把城市书房、 百姓健身房等城市拥有的一批公共服务延伸到农村基层, 真正做到公共服务全民共享和全民均等。 三是有利于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各地应根据当地人文特色、地理特性、气候特点等让农村一二三产高效的融合发展,在农业的基础上,深度融合工业产品+旅游服务等,真正实现农业产业兴旺的目标。

3 乡村振兴标准化现状

我国在推进农业标准化的十多年来, 取得了累累硕果,这些成果为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优质农产品供给奠定了基础,对于示范引领我国农业,实现农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农业标准涵盖了产前、产中、产后等过程的各个方面,但无论按照哪个方面,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重点都是以食用农产品为实施对象, 突出质量安全的标准要求,但是却忽视了农村生活环境、农民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发展。 城市的发展要比农村更加全面和完整, 从我国城市和农村的标准制定数量上就能看出一些问题(表1、表2)。

表1 和表2 的数据都是以城市和农村为关键词搜索出来的,从表1 可以看出,无论是总数,还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以城市为关键词所制定的标准数量都远远高出以农村为关键词所制定的标准数量。 国家在城市领域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比农村更多。

表1 我国农村与城市标准数量对比

从表2 可以看出,河南、北京、江苏3 个省份的城市和农村标准比分别为 12∶0、217∶12、13∶10, 其中北京的差别最大, 城市标准数量是农村标准数量的18 倍,从这3 组数据可以得出,这3 个城市发展的投入要比农村大,也更加重视城市的发展。 而从浙江和福建2 个地区来看,农村的标准数量高于城市,说明这2 个地区在城市发展的同时,也重视农村的发展。当然以上数据只是从一个角度体现了当地政府对城市和农村的重视度, 在文章的论述过程中作为一种参考依据。

表2 我国地区之间农村与城市标准数量对比

国家标准《美丽乡村建设指南》的第一起草单位是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人民政府, 福建省也参与起草工作, 从标准数量来看浙江和福建的农村标准工作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实际上, 从现实的工作中来看,浙江和福建乡村振兴建设也确实如此。 那么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标准数量与乡村振兴发展成正比,标准可以引领乡村振兴的发展,“三农”工作的快速高质量发展与标准化工作息息相关。

4 乡村振兴标准体系构建及重要标准研制

乡村振兴标准体系框架是根据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指导思想、目标任务,由指标层、要素层共3 级框架构建组成。 体系框架见附图。

附图 乡村振兴标准体系框架

4.1 基层治理领域

落实农村“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基层全科网格、基层便民服务体系标准化,构建乡村治理标准体系,力争将优秀成功经验的具体做法转化为标准,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加强基层民主和法治标准建设,是实现从民主管理乡村到有效治理乡村的新举措和新标准。

4.2 农业现代化

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建设,建立健全绿色农业标准体系,推广农业产业全程标准化生产,打好农业生产能力基础,全面振兴农村第二和第三产业、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智能农业等现代农业关键技术先进标准研制,促进农村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实现农业农村经济更加全面可持续地繁荣发展。

4.3 资源环境

建立新时代美丽乡村标准体系, 开展农村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加强污染防治、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关键技术标准研究; 全面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规范, 建立健全垃圾分类处置体系,提高分类精准率和资源化利用率;从“村容整洁”调整为“生态宜居”,体现了人们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共生目标的追求。

4.4 精神文明

乡村振兴,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 乡风文明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 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实施 “标准化+农村公共服务”, 建立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价指标体系,把优质的公共服务延伸至农村基层, 促进乡村精神文明的健康发展。

4.5 乡村振兴

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生态宜居、乡风文明、基层治理有效,就是要脱贫致富,实现生活富裕。 从“生活宽裕”升级到“生活富裕”,是对进一步提升农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提出的要求, 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研究完善多层次、多元化乡村振兴标准体系和标准化服务体系, 提升农村就业创业服务水平,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让农民有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衣食无忧、生活便利,达到共同富裕。

5 乡村振兴标准化工作的思考

开展乡村振兴标准化工作, 关键要有标准化制度、标准化人才和资金保障,最终目的是要农村产业兴旺,农民共同富裕,打破兴村振兴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健全“标准化+乡村振兴”推进体系和工作机制,推动各方面优越资源向“三农”方向倾斜和流动,最终达到城乡一体、人民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5.1 建成“统筹布局,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标准化+乡村振兴”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标准化主管部门主导、行业部门主抓、地方政府主推、“三农”为主体,形成统一管理、分工负责、上下联动、多方参与的原则,建立乡村振兴强有力的标准化工作机制,用标准化的“统一、协调、简化、优化”的理念,解决乡村振兴有关标准化的重大问题,切实保障乡村振兴标准化工作落到实处,惠及农民。

5.2 加强乡村振兴标准化的技术支撑

积极推动建立各级乡村振兴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加强乡村振兴标准体系的构建和研究,加强乡村振兴重点领域标准的研制工作指导, 由标准化主管部门牵头, 联合各地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研究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联合各乡村振兴相关社会团体组织研究制定相关团体标准、 企业标准,发挥标准化技术的优势,助推“三农”产业快速转型升级。

5.3 开展乡村振兴标准化试点

各地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标准化试点工作, 总结提炼相关标准化试点成果,以经验交流的形式,全国各地相互学习适应各自乡村振兴发展需要的好的成功经验,因地制宜制定和实施乡村振兴相关标准,推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5.4 强化政策落地和氛围营造

各地要加大对乡村振兴标准化工作的扶持力度,研究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为推进乡村振兴标准化提供经济上的后勤保障; 加强农村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注重农民标准化技能培训,提升乡村振兴标准化工作的水平;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多载体宣传乡村振兴标准化成功先进经验, 全面提高农村基层标准化意识,以农民满意为标准,营造乡村振兴标准化建设的氛围,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发展。

猜你喜欢

标准化标准体系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标准化简述
谁“捆住”基层的手脚?——泛滥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三个体系”助力交通安全百日攻坚战
党支部基本组织制度标准化“三字诀”工作法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