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制度下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探析
——以云南K大学为例
2021-11-30季云瑞米文红
苏 雪,刘 媛,季云瑞,米文红
(昆明医科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0)
1.背景
从2019年1月1日起,高校正式施行新会计制度,新会计制度下,高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双基础核算。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适度分离又相互衔接。实现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双功能。要结合五要素编制决算报告与财务报告,使得高校的财务核算更加全面,财务管理更加精细化,对高校财务数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了数据的有用性,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高校的收支状况、办学成本、资产状况。同时新会计制度的执行,财务所需处理的信息也增多,导致财务的工作量大幅增加。传统的财务平台只是单纯的对手工记账的一个简单替代,不能够满足高校提高数据质量的要求。除此之外,要想更好地执行新会计制度,仅仅依靠财务部门是不够的。需要人事部门、教务处、资产处、后勤等其他相关业务部门共同配合,但是目前K高校各部门的业务系统之间并未打通,仍然还是一个个独立的“数据烟囱”,各业务部门的软件之间没有端口进行连接,根本不利于对数据的深度挖掘,提高学校的决策能力。所以,要想更好地执行新会计制度,提高信息质量,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为学校的发展决策提供更加准确有用的支撑信息。高校要把推进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积极推进。高校在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工程中,将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外部机遇与挑战,自身也既具有一定的优势也具有一定的劣势。接下来用SWOT分析工具对此进行探讨,以为顺利推进高校信息化建设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
2.利用SWOT分析工具对高校推行财务信息现代化建设进行分析
2.1 内部优势
相比于其他高校,K高校财务处已经深刻意识到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对推行高校信息化建设较为关注,并且积极致力于推进学校的信息化建设。目前财务系统已经实现核算系统、预算系统、薪酬管理系统、学生收费系统的一体化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且已经基本实现了财务系统与资产系统的对接,能够实现资产验收单与财务报销单相关联,资产数据与财务数据基本能实现共享,为K高校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基础,也为后续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价值的经验。财务处目前正在积极牵头推进合同管理系统的建设。K高校财务处工作人员专业基础扎实,整体素质较高,年龄结构较为合理,团队较为团结,所以能够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一定的保证。
2.2 内部劣势
2.2.1 缺少复合型专业人才
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必然需要既具有扎实的财务基础又能够熟练操作网络系统的复合型人才。K高校现有的人才大多数都是“专才”,工作人员缺少创新意识,难以突破现有的思维定式。一是财务人员平时只注重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缺少主动学习计算机网络系统知识的意识,加之财务人员工作量较大,被重复低附加值的工作束缚住,导致现有的财务人员只对自己负责的工作较为熟悉,但难以熟练应对财务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二是虽然目前K高校招聘了信息化建设的人才,但是由于所招聘的信息化人才对财务工作不熟悉,所以难以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发挥作用。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将会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重塑,实现一门式服务,也迫切需要提高业财融合程度,这将对财务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财务人员不仅要熟悉财务管理知识,还要对学校的业务流程较为熟悉,才能更好地为师生服务,为学校的发展规划、资源配置提供决策支持所需的信息,但目前K高校的财务人员业财融合度不够。财务人员迫于完成繁重的工作任务,没有精力和时间去提升业财融合水平。财务人员也缺乏主动意识,没有动力去提升业财融合水平。
2.2.2 学校各部门信息化建设水平总体较低,协同性较差
目前,K高校内部各业务部门各自的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普遍较低。虽然财务处所使用的上海复翼财务软件已经实现了预算系统与核算系统、酬金系统、资产系统之间的内部联通,但与其他部门如人事处、教务处、现教中心、校办、国际交流合作处之间并未实现联通,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就像是一个个独立的“烟囱”,数据流不能在其中进行共享。有些业务部门甚至还没有自己的业务管理系统,或自己部门之间不同的科室之间都没有实现不同业务板块的联通。如国际合作交流处与科技处目前还没有业务管理系统,而人事处的劳资科与综合科内部之间都没有实现一体化。K高校目前有业务管理系统都是从自身的业务角度出发进行开发设计的,且均来自于不同的供应商,难以实现端口衔接。各部门都习惯了“各自为战”,习惯于从自己所在部门的工作出发,难以从学校大局出发。推行信息化建设必然会涉及到需要各部门协调完成的工作,从短期来看会增加所涉及到的部门的工作量,容易导致部门之间相互推诿或对牵头部门产生抵触情绪,难以实现协同作用。
2.3 外部机遇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会计行业也面临着转型。高科技技术在会计行业的应用也逐渐取得新成效。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将会减少高校师生跑腿次数,实现一站式办理业务,不用再奔波于各部门之间,只需在同一个平台上就能办好所有手续,节省广大师生的时间,提高办事效率。随着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的发展,电子发票的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财政部国家档案局印发了电子档案管理办法,规范各类电子会计凭证的报销入账归档,电子凭证的广泛应用为实现财务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省外几所大学已经实行无报账式采购、出差,为各高校推进财务信息化提供了参考。目前,财政部正在研发差旅费一体化系统、云南省正在推广财政一体化系统这些都为推进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4 外部威胁
后续维护严重依赖供应商之间的配合,供应商议价能力强,后续支出大,维护成本高。由于目前K高校现有的财务软件和其他业务部门所使用的软件都是由不同的软件开发商提供的。推行财务信息化建设将会涉及在不同系统软件开放端口,由于不同的软件之间参数不同,需要软件供应商之间进行协调。整个信息化系统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很多问题可能需要各部门软件供应商之间配合才能解决,如果供应商之间不配合,相互推诿扯皮,那么将会导致问题难以及时有效地被解决,严重影响师生们的正常使用。此外,由于财务信息化建设软件是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进行定制的,市场上没有标准化的软件可以选择,供应商议价能力强,维护支出大。数据安全问题。由于推行财务信息化将会实现各部门的数据共享,各部门都可以通过网络在平台上获取学校的内部信息,高校的网络防护措施没有企等级不够高,所以有可能导致系统数据丢失或被盗作他用,严重危害高校的信息安全。
3.高校实现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3.1 注重人才培养、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要想顺利推进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人才培养不可或缺。在推进高校财务信息化的建设中,要注重培养既有过硬的财务专业基础知识又能熟练掌握计算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要加强人才的培训,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和交流机会,派扎实能干的工作人员到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取得一定成果的学校去学习与交流。要充分发挥高素质人才在管理中的作用,鼓励财务人员转变思维,提高创新意识,加强合作意识。鼓励财务人员提高业财融合意识,主动深入业务部门了解学校各业务部门的业务,从而才能在推进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中提出符合学校发展实际的建议。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目前由于财务智能化程度较低,财务人员被大量重复而琐碎的低价值劳动占用了大部分时间,应该逐渐通过智能化板块的引入,逐渐将财务人员从这些低价值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从而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提升管理能力,成功转型。
3.2 加强对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宣传力度,加快学校各业务部门业务平台的建设,实现协同作用
对全校师生宣传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让广大师生了解到财务信息化建设不仅是简化财务流程,为广大师生提高办事效率,更是实现智慧校园,充分利用财务数据及业务数据实现治理能力和治理提下现代化的重要措施,对于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优化资源配置有着深远的意义。领导层面要提高对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可以通过从各部门抽取业务骨干组建信息化建设小组,发挥各专业工作人员的特长,实现协同作用,加快实现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通过宣传加强各业务部门的合作意识,提高站位,树立全局观和大局意识,从学校总体层面看问题,对于尚未构建业务平台的业务部门,要积极推进和完善信息系统的建设。要实现各部门的业务软件互联互通,推倒一个个独立的数据“烟囱”,实现数据共享,通过对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的深度挖掘,为学校的发展管理和资源配置提出有用的建议。
3.3 加强数据安全
高校要加强数据保护工作,加强防火墙设置,定期对业务系统检查,及时发现漏洞,防止数据被窃取。提高广大员工对数据安全认识,时时防范数据泄露危险。在信息化建设选择软件和在不同端口之间设置链接时,也要选择安全系数高的软件和方法。定期对加密数据备份,防止系统损坏而丢失重要信息。
4.结语
新会计制度实施后,对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会计工作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也促使会计不断转型。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暴露出了许多不足:业财融合程度不够,财务效率低下,重核算而轻管理,没有充分发挥为学校管理提供支持的功能,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亟待进行升级。财政部国家档案局印发了电子档案管理办法,规范各类电子会计凭证的报销入账归档,为实现财务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财政部正在积极建设财政一体化平台,许多高校都在致力于推进财务信息化的建设,有些高校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K高校应该牢牢抓住这些措施带来的机会,结合自身已经具备一定的前期经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克服内部的劣势,建立互联互通的业务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加强信息安全保护措施,积极推进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