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分析

2021-11-30王婧瑜

科技经济导刊 2021年19期
关键词:消费水平居民消费普惠

王婧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管学院,陕西 杨凌712100)

尽管我国长期以来致力于拉动内需,也出台了若干刺激内需的政策,仍然存在消费不足的问题,在数字普惠金融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利用其移动支付的优势提升居民消费力度显得尤为必要,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于居民消费的影响也显得迫在眉睫。居民消费的增长是经济增长与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数字普惠金融推动的移动手机支付,革新了传统的支付方式,为人民带来了更便捷的生活体验,对于居民消费的影响无疑是巨大而深远的,结合现状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于居民消费的影响这一课题,有助于挖掘提升居民消费的方法途径,促进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1.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我国正处于高质量发展转型的阶段,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对于投资与出口的依赖程度较大,为了促进我国的经济转型升级,拉动我国居民消费、扩大内需,将成为未来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但传统金融体系一直以来都过于注重深度而轻视广度,社会各阶层享受到的金融服务有显著差异,数字技术的发展让金融服务变得更加便捷,也降低了金融服务的成本与应用门槛,根据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公布的数据,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总指数由2011年的49.4上升到2018年的229.9,短短几年内实现了迅猛增长,作为一种全新的金融业态,研究其对于居民消费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也对今后我国扩大内需、打好经济战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1]

2.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2.1 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历程

数字普惠金融最早提出是在2005年,自概念提出以来,各个国家都开始重视其发展,并制定相应的政策,以扩大普惠金融业务渠道,传统金融机构模式较为单一,且业务扩展渠道较窄,商业可持续性低,行业与社会力求创造全新的金融模式,我国也出台相关扶持政策,让数字普惠金融不断发展与突破。但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下,信息技术在普惠金融领域铺展运用,产生了数字普惠金融,为传统普惠金融业务大大扩大了广度,降低了普惠金融业务的门槛,也突破了其发展的瓶颈,数字普惠金融相较于普惠金融而言,成本更低、效率更高、风控能力也更好,在金融领域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不仅拓展了传统金融领域的边界,也为进一步提升居民消费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2 我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

我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迅捷,且不断完善,呈现出极为蓬勃的发展态势,第43次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显示,我国2018年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9.6%,入网门槛低,居民使用网络的成本低,普及率高,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也越来越快,当前,数字普惠金融用户群体正覆盖全年龄层,越来越多人的生活离不开数字普惠金融业务,正成为居民不可缺少的生活助手,不仅包含转账支付、信贷、理财、保险等业务,还不断扩张服务领域,正在持续拓展自身的深度与广度。[2]未来也将持续推进数字服务基础建设,助力全范围居民消费水平的增长。

3.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分析

3.1 直接影响居民的消费水平

数据表明,我国的最终消费支出一路走低,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更是逐渐降低,从2000年居民消费支出在GDP占比的46.9%到2018年的38.9%,可以显著看出我国居民消费低迷的趋势。[3]当前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仍然是生存型消费为主,享受型消费为辅,尤其是2020年疫情以来,居民消费降级的话题引发热议,中国结构性转型升级显得更加艰难。为了进一步优化居民消费结构,让居民消费与经济发展步伐一致,金融行业需要做出自己的努力,释放潜在的消费需求,数字普惠金融兼具数字金融与普惠金融的特点,能够大幅度提升消费者的支付便利性,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刺激了消费的需求,如以支付宝、微信钱包等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让支付变得具有简便性、安全性与快速性,依托于智能手机的普及,第三方支付平台能够使得消费场景能够随时随地的产生,让消费变得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进而刺激了居民消费欲望。另一方面,数字普惠金融也大大降低了消费者的流动性约束,使得居民消费水平得到提高,传统普惠金融常因为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使得金融服务存在较高的风险性,也使得金融业务门槛较高,双方所需要付出的成本较大,但在大数据时代,数字普惠金融大幅提升了双方信息的透明性,且降低金融服务门槛,传统金融业常常忽略的消费“长尾”群体也能享受金融服务带来的消费优势,解决了消费者资产流动性不足的问题,挖掘了大批受到消费流动性制约的群体的消费潜能,直接影响居民的消费水平。

3.2 有利于居民消费结构的优化

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中最重要的“一驾”就是消费,居民消费是经济高速增长、并高质量发展的不二法门,对于国民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4]数字普惠金融能够促进居民消费结构的优化,降低消费者预防性储蓄的比重,也就能自然增加消费者的财富效应,让消费者更乐于进行享受性消费。数字普惠金融对于消费结构的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数字普惠金融带来了互联网理财业务的兴起,货币基金业务体量逐步增加,购买余额宝、财付通等基础理财产品的网民规模越来越大,到2020年,我国购买了此类及相关理财产品的网民规模达到6.1亿,理财规模的体量也从2013年的0.22万亿增长到了2020年的15.5万亿,相较于传统储蓄,互联网理财让消费者的财富增速更快,相较于传统金融,互联网理财门槛更低,还可以随时查看自己的收益,得到网民的一致追捧,网民财富增长加快,消费能力增强,消费结构也随之变化。同时,第三方支付平台与互联网货币基金业务无缝对接,让消费者能够根据自己不同期限的储备需求进行缓冲,同时还有基于大数据产生的数字保险业务,让居民消费更加安全,对于风险规避型的消费者而言,也降低了他们预防性储蓄的动机,更愿意将储蓄用于当下的消费中,消费者不仅提升了消费水平,也无形中转变了传统消费观念,促成了消费结构的转变。除此之外,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让商业氛围更趋向良性发展,商家能够不受时间与地域限制,在线上与消费者进行交易,既可以满足居民最低层次的消费需求,也可以缓解高层次消费的预算约束。随着线上购物平台的发展,居民还可以购买发展型与享受型消费商品,如旅游产品、教育产品等,都能够促进居民消费结构优化,消费结构的优化又能进一步助长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3.3 建立了有效的消费水平提升作用机制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渐扩大,抑制了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结合绝对收入假说可知,居民的消费水平与消费倾向呈现出正相关,收入差距的扩大会抑制居民的消费倾向,进而降低居民消费水平,同时,结合凯恩斯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理论,高收入群体对于高端消费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而低收入群体对于高端消费呈现出不足,储蓄高而消费低,受限于预算的结束,因此较大的收入差距会导致居民消费结构优化速度慢。随着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金融服务向中下层收入群体延展,中下层收入群体也可以获得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增加了他们的经营性收入,进一步提高其未来收入,也降低了他们预防性储蓄的比重,且数字普惠金融能够促使经济进一步增长,对于缩短城乡收入差距是有益的,也就能够建立更有效的消费水平提升作用机制,2000年到2016年中国进口消费品占总消费比重平均为42.47%,居民消费需求外溢严重,这是国内产业结构升级的新机遇与新挑战。[5]数字普惠金融能够促使产业升级,填补国内高端产品的供给缺口,进一步优化消费结构,其引发的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也能够促进产业升级,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服务业的融合,拓展了商品、服务的营销空间,建立更有效的消费水平提升作用机制,挖掘更多消费群体的消费潜能,让居民整体消费水平稳步提升。

4.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趋势思考

为了进一步提升居民的消费水平,首先,我国应当持续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促进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及消费结构的优化,才能保持经济的快速发展,再助推数字普惠金融进一步升级。为此,国家应当进一步提升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率,并帮助更多居民掌握互联网使用技能,让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到更多地区,并持续推广数字普惠金融的移动支付服务,让更多居民建立电子支付账户,并在欠发达地区加强数字普惠金融业务普及与宣传,逐步提升地区的数字化进程。此外,数字普惠金融业务发展还应当坚持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为导向,不仅落实“数字”,更要落实“普惠”,让低收入地区的居民能够借助数字普惠金融业务提升自己的收入,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缓解其消费约束,才能进一步为经济发展提供长久动力。

5.结语

本文结合数字普惠金融相关概念及发展历程、发展现状,从多个角度论证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于居民消费的影响,整体而言,数字普惠金融让金融服务覆盖面更广,为低收入地区居民消费也提供了条件,同时其可得性与便利性也助推了居民消费,其提供的理财业务、保险业务等也帮助居民建立消费信心,调整居民消费结构,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对于居民消费具有正面影响。

猜你喜欢

消费水平居民消费普惠
预计到2050年中国城乡消费水平将无明显差距
探索节能家电碳普惠机制 激发市民低碳生活新动力
延迟退休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一个包含遗赠动机的模型
中国人均消费世界排名与增长预测研究
——基于指数增长模型
2018年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
日照银行普惠金融的乡村探索
农村普惠金融重在“为民所用”
2017年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云南省普惠金融发展研究
云南省普惠金融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