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小学生劳动教育现状及发展对策
2021-11-30李欣邵洁鲍啸宇陈冉马正涛
李欣 邵洁 鲍啸宇 陈冉 马正涛
(成都大学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小学阶段的劳动教育对于劳动观念的树立、劳动技能的掌握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受经济发展不平衡和生活观念的影响,我国农村地区在实际教育中,劳动教育却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劳动教育的时间远低于国外小学。国外劳动教育发展模式,对我国小学劳动教育有较好的启示作用,尤其是“劳作学校”及“从做中学”两种模式的劳动教育。英美主要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西欧以劳育形式加强学生认识,日韩也采用西方国家劳育理念,积极树立劳育素养理念。2015 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劳育落到实处,使其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态度。国内儿童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表明,当下能完成自我服务性劳动的学生占比极小,而热爱劳育的儿童仅20%。少年儿童劳动意识的淡薄显而易见,这着实令人担忧。劳动教育应该从小抓起,小学生正是身心发展迅猛、塑造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劳动帮助儿童智力得到发展。本文以达州市5 所小学劳动教育开展情况进行调查,以期为小学劳动教育提供一定的实践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随机抽取耀华小学、开江广福小学、开江一小、开江任市小学、开江长岭小学5 所小学的部分老师、学生和家长进行小学劳动教育发展情况的调查与研究。文献资料法:选取小学、劳动教育、五育并举等关键词,查阅并收集有关国内国外劳动教育开展的文献资料,为本次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依据。问卷调查法:每个学校随机抽取的方法发放教师问卷50 份,共250 份,学生问卷40 份,共200 份,家长问卷10 份,共50 份。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访谈法:通过与5 所学校的部分老师和家长进行访谈,获得的相关信息了解到该地区对劳动教育的开展情况和取得的成果,获取相关资料。
二、调查结果
(一)达州市5 所小学劳动教育重视情况调查情况
调查发现,教师选择学校不重视劳动教育的有21 人,占8.4%,选择一般的有36 人,占14.4%,选择重视的有110 人,占44.0%,选择非常重视的有83 人,占33.2%。提示达州市这5 所小学开展的劳动教育课程没有真正被落实和重视,学校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仍需要得到加强。劳动教育是教育与生产劳动二者共同构成的教育实践,一方面有利于学生了解自我、实现自我,另一方面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全面发展助推剂。同时劳动教育发展受到该地区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老师与学生家长的认识不够,一味地把重心放在学生提高文化成绩而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这些问题普遍存在于达州市的农村等地区。要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该区域就应该着重提升综合性课程教学,开展家务学习、校内劳动体验、校外劳动实践等诸多形式,增强劳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
(二)达州市5 所小学学生对开展劳动教育的看法调查情况
调查发现,学生选择不喜欢劳动教育的共有17 人,占8.5%,选择没有感觉的有45 人,占22.5%,选择喜欢的有138 人,占69.0%。提示达州市这5 所小学的学生对参与劳动和接受劳动教育的意识有待提高。劳育作为素质教育五大成分之一,却未受到各界关注,达州地区甚至我国其他农村地区的学校应该拾起祖辈们热爱劳动、勤劳致富的优秀品质,让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祖国每个地方,让更多的孩子受到公平公正的素质教育,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全面发展,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中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为国家建设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达州市5 所小学劳动教育方式调查情况
调查发现,5 所学校的劳动教育主要是通过放学打扫教室和放学后帮家长做家务为主,很少有学校会利用正常上课时间对学生进行系统科学的劳动教育。这种方式不利于学生主动和自愿地去接受劳动和热爱劳动,更多是被动接受劳动教育,容易使其对劳动产生厌恶心理。而且一部分学校还把劳动教育作为一种惩戒学生的手段,让犯错误的学生放学后留下打扫卫生等,这种方法更会加重劳育在学生心中的负面心理,从而也导致孩子回到家里不会主动劳动,学生家长心疼孩子等过度溺爱的情况出现。且这5 所小学的学生在学校接受的劳动教育时长参差不齐,有两个小学一周内开展劳动教育的次数不足两次,说明达州市部分地区中小学没有将劳动教育落实到学生的素质教育计划之中。调研也发现城区的学校较农村地区的学校更重视劳动教育的发展,从侧面反映了劳动教育的发展收到经济条件的制约是真实存在的现象。
(四)达州市5 所小学家庭劳动教育调查情况
小学生是在学校参加劳动教育大多数都是靠老师进行监督和指导,还没有形成主动劳动和喜欢劳动的好习惯,学校更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劳动教育方案,鼓励学生主动动手,通过劳动获得快乐,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有一部分老师和家长觉得过于重视劳动教育会浪费学生的学习和休息的时间,耽误孩子的正常学习。还有一部分学生家长认为劳育只是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一门课程,应由老师负责而不是家长负责,导致劳动教育家校合作之间出现缺口现象。在家庭劳动教育过程中,大部分家长会让孩子进行简单的劳动,以做好个人卫生为主,其次打扫家庭卫生,但是方式过于单调和乏味,不能够让孩子真正的喜欢劳动、主动地劳动并获得快乐。同时也有部分家长希望学生只在学校接受劳动教育,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任务,父母只关心孩子的衣食住行,这种想法也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三、结论与发展对策
(一)结论
达州市5 所小学开展劳动教育的情况不容乐观,很多家长和学生并没有形成正确的劳动教育观念和意识,需要教育部门和学校不断加强相关方面的宣传和教育。
要让家长意识到劳动教育对于孩子的重要性,这样才能让劳动教育在当地学校和家庭更好地得到结合和发展,让更多的独生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公平公正的素质教育。
劳动教育对人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劳动教育从小抓起,科学正确的劳动教育知识能使学生的精神得到升华。从小养成勤于动手、善于创新和创新动脑的好习惯,对学生将来的人生发展具有不可小觑的重要作用。
劳育作为五育之一,应作为提高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教育,而不是作为一种惩戒学生的手段。同时应该加强当地教师和家长的劳育知识,让孩子在一个科学、系统的劳动教育环境中成长。
(二)发展对策
加大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五育并举意味着不仅仅是“德智体美”,“劳动”这一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应该得到所有人重视。但是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农村或经济相对落后的地方,仍受到旧思想的影响和束缚,劳动教育的观念逐渐受到人们的懈怠和被人们淡化。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重视劳动教育的开展和落实,形成正确、科学的劳动教育价值观,并继承先辈们的刻苦和勤奋,从小抓起,从地区实际情况的出发,找到一条适合自身情况的劳动教育发展道路,从而有效改善我国大部分地区,劳动教育发展不平衡和停滞的问题。
对劳动教育进行有效地宣传和引导。学校劳动固然重要,家务劳动依旧不容忽视,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人生老师,家庭劳动教育也应得到更多关注。事实上,农村中小学多数学生均为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工作,都是由老人监护,所以很难得到家校合作良好的互动效应。因此我们应该倡导政府和社会多关心和重视这部分人群,不能忽视任何孩子的劳动教育,让所有地区的孩子都能公平的接受到劳动教育。
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适宜的对策。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由教育部门牵头进行研究和领导,针对当地学校开展好以劳动教育为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和方案,既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也要考虑学生家庭的实际情况,做到公平公正、因材施教,不让任何一个学生的素质教育被落下。
五育并举,融合劳动教育。很多老师都只以文化成绩作为优秀学生的标签,而不会用综合的眼光去评价学生,这一现象导致越来越多的家长只重视提高孩子文化课成绩,而忽略孩子其他方面的综合发展。在中小学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应注重五育并举,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我们不能培养只动手不动脑的人,更不能培养只用脑而不动手的人,我们培养的学生更应该是热爱劳动、热爱学习和热爱集体的人,是一个合格且拥有健全人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