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1-11-30方蓓
方蓓
(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引言:目前,全社会都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高职院校也要进一步完善和改革传统课堂教育,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承担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教育职责,以培养出具有高水平、高技能和正确价值观念的全方位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在实施教育学时应当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深入融合到校园文化建设中,从而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在学习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获得思想道德品质的全方位提升。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学生的发展前进指明了方向,具有正确的价值目标,需要在社会实践中经过反复磨练才能够实现,缺乏正确的价值目标,必然会导致大学生在人生选择上出现错误行为,而向大学生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使其树立正确的目标价值的基础。对于高校学生来说,树立正确的价值目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够过于急促,而应该做到潜移默化积少成多。向高校学生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使其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基础与准备。
(二)都是对学生全面发展服务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来,不仅有利于学生正确辨别复杂的思想、文化、舆论,而且还可以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实现人格与思想的全面健康发展。因此,教师要进一步深化高职院校课堂教育改革的途径,继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增加学生对党的发展、建设历史的认知,也了解了重大历史课题的主要内容和普遍意义,又武装了自己的头脑和思想,满足了学生成长的内在精神需求和道德文化建设。教师应正确引领高校学生树立自身理想,高校大学生数树立的自身理想是与国家命运发展息息相关的。教师在组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以教学案例作为切入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赋予在具体的历史事件中,不仅让学生为国家的发展而贡献自己的力量,还有利于学生全面综合发展。比如教师可以组织课余时间相对丰富的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示出来,通过实地考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了解革命的历史,通过切身的感受提高了教育教学效果。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高职教育阶段,教师不仅要创新教学理念,丰富学生的文化建设,而且还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在复杂的文化思潮中获得正确的价值判断,以自觉抵制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还可以通过校内校外相结合、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唤起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比如高职院校在组织思想政治教学时,应当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全面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时刻以中国共产党未来的发展为教学主线,通过教学实例、网络资源等手段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以充分认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科学性,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二)有助于大学生明确自身承担的使命
高职院校作为文化知识传承的重要场所,不仅要培养当代大学生成为高水平、高素质的全面型人才,还应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承担起传播、继承、弘扬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任务与责任,发展成为高能力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比如,高职院校应发挥学生团体的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不同的方式展示出来,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了解党的革命历史、建设历史,从而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三)有助于大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取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下的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与道德素养,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各种社会思潮下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风尚,达到全面综合发展的目的。比如,高职院校应结合日常管理实际情况建立并完善奖惩制度,让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重要性,身体力行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潜移默化地获得自我提升;高职院校也可以发挥网络教学的效能和优势,通过完善校园网络建设展开丰富多样的线上教学活动,包括红歌、红色影片等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让学生在获取信息、文化等知识的同时合理化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从而获得知识技能与道德素养的全方位提升。
三、新时代下大学生的价值观情况分析
大学生群体是社会发展壮大的原动力,当前社会的发展的原动力主要来自于大学生群体。新时代下,大学生群体有着积极向上阳光的特性,新时代下的大学生的富有创造精神,有行动力有创造力。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与影响,大学生们随之而形成的价值观,也都有着多元性,功利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
(一)新时代下大学生价值观的多元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大学生们所接触的人和事的不同,受到当前社会青年人的创造性的影响,促使了大学生们价值观的多样化。有的以社会发展为中心、有的以自我为中心;有的注重奉献、有的注重受益。不同的价值观表示着高校学生将以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社会而形成自我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单一的价值观念已经无法满足当代社会人才需求,在各种压力下部分学生产生了得过且过、自暴自弃等不良心理状态,无法承担起社会建设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职责。因此,高职院校应当创新教学理念,从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出发,引导当代大学生自觉远离错误的文化思潮,走在时代的前列,承担起社会建设的重要职责。
(二)新时代下大学生价值观的功利性
新时代下,大学生价值观还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其功利性,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向商品经济转变,受社会上拜金主义、乐享主义的影响,也由于初入高校的学生受到的教育知识匮乏的影响,或以自己为中心的个人价值观,现在高校学生的价值观并不是以社会发展为中心,而更为普遍的表现是以自己为中心,在最新的文化动态和思想波动下学生容易出现短期化的价值追求,产生了错误的思想和语言,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效性。针对这一特性,院校制定合理的细则与制度科学的引导和改变学生,以培养出思想站位高,紧随时代步伐的高素质人才。
(三)新时代下大学生价值观的不确定性
高校生活对于一个人的人生发展来说是一个转折点,在这里,学生们所接受的教育不同于初中高中的知识,接受到更多的是人生教育,初入高校的学生还没有正确的树立自己的人生价值观,还存在着模糊性的特点。还没有正确的认知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与目标,导致其向价值体系偏离现代社会需求,不利于社会的整体推进。因此,针对这个现象,需要高校教育来正确引导,来给高校学生积极向上的影响。使其价值观从模糊性、不确定性转变为准确性、正确性,并为以后步入社会为社会做贡献而奠定基础,也为更好地实现自己价值而做出充足准备。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路径
(一)教师需要充分发挥榜样作用
高职阶段的学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还在发展与建设阶段,是其人生中构建思想政治的重要时期,教师应以自己的言行举动影响学生、引导学生,潜移默化的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与政治素质,以实现全面综合发展的目的。同时,教师还应结合社会的普遍现象和典型案例,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在多元化的社会文化氛围下形成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只有教师更为看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才能够推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这就更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此时此刻的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师的传授。也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容易向学生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际。
(二)将其融入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为了更好地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向学生们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就需要学校喝老师将其融入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高校应当设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体的教学课程,创造出不同的教学形式与方法,通过教学、考试、竞赛等形式让学生既获得了理论知识,又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和内在含义。教师还可以组织不同专业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性别差异开展丰富多样的社会性活动,既增强了个体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又真正武装了学生的头脑和思想,使其真正全面健康成长起来。
(三)将其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不应该仅限于理论教学,更应该将其融入学生的生活中,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对其自身有着积极向上的影响,更体现了高等院校教育的侧重点与深厚的文化建设。高校学生树立什么样的价值观是高等院校的文化建设的直接体现,一个学校的学生有着什么样的思想觉悟与价值观念离不开学校的教育与影响一个学校,如果有着深厚的校园文化建设必然会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榜样,更能够深刻的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所在,更能体现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五、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一)在实践教学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仅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增添了新的生命力,而且还为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提供了正确的主导方向。因此,高职院校要结合自身实际建立一套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以培养学生成为富有责任意识、担当意识的接班人。为促使高职院校的学生更好的顺应时代的发展,教师可以分阶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论意识,并全面贯彻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高校教育不仅要以学生为主体,更要以教师为重点加强和改善学习制度,通过组织灵活多样的社团活动、实践活动,让学生将理论观念更好的融入进专业技能素质与道德品质提升过程中来,做到齐头并进、协同发展,以将立德树人这个历史任务全面贯穿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既保障了院校的办学质量,又为社会输送了大批量全能型人才。首先,教师应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优势,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互联网有效结合,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党的发展历史,做好文化普及和宣传工作。为了让学生更加高效的践行该理念,高职院校还应积极发挥网络媒介的效能和作用,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生在各种不良观念、不良思想的网络风潮下树立正确的是非观,间接武装自己的文化和思想,进而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同时,教师应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与步骤,将理论与实际案例深入结合,让学生在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的教学模式下形成正确的道德素养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承担起社会建设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职责。
(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需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作用
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保障,不仅可以武装学生的大脑,还可以让学生在收获文化与技能的同时充分认识该理念的内涵和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在堂活动时应当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和不同专业、不同学生的个体特征制定整体规划,并将理论内容与现实问题、热点问题,有效连接,全方位的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渗透,更好的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在理论课、实践课中融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当前,部分教师在组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存在一定的不足与问题,不仅没有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基本内容和内在关系,而且在制度建设、课程设置等方面也存在欠缺,各种现象都增加了教学难度,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不能进行更深层次的讲授和传播。因此教师应科学制定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目标、任务、方式,在加强横向交叉学科知识积累的同时,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和奋发精神。同时,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应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与教材相融合,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参与完成理论天天实践的高效统一,从而更好的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传承和建立过程中的效能和作用。比如高职院校可以增大经济投入建立校外教学实践基地,通过开展第二课堂的方式将理论内容转化成可以触摸、倾听、观看的教学资源,在熏陶与感染下让学生构建正确的价值观念。
结束语:
传统理念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较高的单一性,无法适应当代人才发展需求。因此,教师应创新理念,完善教学模式,在组织课堂活动时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在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与道德品质,以全面健康的发展,承担起社会接班人的重要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