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48例的护理体会

2021-11-30王晓燕章华芬

护理与康复 2021年2期
关键词:抗病毒气道出院

王晓燕,徐 敏,徐 燕,章华芬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杭州 31000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一种新型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波及区域广、社会危害大等特点[1]。感染初期患者出现发热、乏力、干咳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呼吸窘迫综合征或脓毒症休克[2]。面对疫情及疾病的未知性,促进疾病康复、减少疾病的并发症和病死率、预防院内交叉感染成为临床治疗和护理的难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作为省级COVID-19定点收治医院,自2020年1月19日至2月2日收治COVID-19患者48例,现将护理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8例,其中男29例、女19例;年龄13~74岁,平均(46.55±12.64)岁。有明确接触史39例,聚集性发病24例。按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3],通过痰标本实施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确诊,其中普通型12例、重型30例、危重型6例。合并高血压12例、糖尿病4例、乙肝肝硬化1例、肝癌1例、肝移植术后1例,继发细菌感染7例、多脏器功能衰竭3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5例。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咳嗽、胸闷、胸痛、肌肉酸痛、乏力等症状,其中发热45例、咳嗽45例、咳痰26例、胸闷21例、乏力16例。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不同程度的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甚至实变。

1.2 治疗与转归

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洛匹那韦利托那韦联合阿比多尔抗病毒治疗。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氧分压(PaO2)等指标给予不同的氧疗措施,其中9例给予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3例因病情发展较重,由HFNC改为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经过抗病毒、氧疗,以及营养支持、积极对症处理等综合治疗,症状缓解。参照出院标准[4]:患者临床症状消失,两次咽拭子标本复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肺部CT检查提示病灶明显吸收。截至2月21日46例患者治愈出院,2例患者病情好转,继续治疗中。

2 护理

2.1 气道护理

2.1.1个性化氧疗选择

COVID-19重症患者多在发病1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ARDS[3]。密切观察患者咳嗽、咳痰、胸闷、气促等症状,监测并记录给氧方式、氧流量、呼吸频率、SpO2、PaO2,关注肺部影像检查结果。若患者呼吸频率加快,或PaO2和SpO2仍进行性下降,提示病情加重,及时报告医生,早期采取对症治疗措施,促进患者呼吸系统功能恢复。入院时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给予不同的氧疗措施,控制SpO2目标为93%~96%。首选控制性氧疗如文丘里面罩、HFNC等,及时评估氧合指数,若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呼吸疲劳、氧合指数持续未改善、患者意识改变、呼吸频率持续>40次/min、明显酸中毒、大量气道分泌物时,立即气管插管行有创通气。本组42例患者入院时SpO292%~95%,PaO249.1~89.6 mmHg,其中33例患者遵医嘱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3 L/min,9例患者为HFNC,3例患者因病情发展较重,由HFNC改为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进行进一步治疗。

2.1.2HFNC护理

HFNC是一种新型的氧疗方式,是治疗呼吸衰竭安全有效的疗法,具有气道温湿化、供给高氧流量、供氧浓度精确等优点,同时经鼻导管给氧不影响患者对话、进食,能明显提高患者舒适性和依从性[5]。初始设置流量40 L/min、温度34℃,氧浓度根据患者SpO2调节,为保证湿化效果,HFNC仪器中及时添加蒸馏水,保持鼻塞位置高于机器和管路水平,及时处理管路冷凝水,防止误入气道引起呛咳和误吸,每4 h检查仪器积水及湿化情况。为预防HFNC引起的鼻面部压力性损伤,增加患者舒适感,受压部位选用无粘胶的泡沫敷料予以保护,调节颈部固定系带长度,预留鼻塞导管一定的活动度,避免牵拉,防止患者咳嗽咳痰、活动后鼻塞外移,影响氧疗效果。采用HFNC后,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和幅度、SpO2,有无呼吸困难、低氧症状和体征。当呼吸窘迫症状不明显、血流动力学稳定,或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时,SpO2目标值可放宽至 88%~92%[4]。本组9例接受HFNC的患者中6例低氧血症得到改善,3例因病情发展较重,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进行进一步治疗,所有接受HFNC的患者均未发生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

2.2 用药护理

本组患者均选择洛匹那韦利托那韦2片口服(2次/d,间隔12 h)联合阿比多尔200 mg口服(3次/d)抗病毒治疗。因该抗病毒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消化道症状、脂质代谢异常及肝肾功能毒性,临床表现为恶心、纳差、呕吐、腹泻,高脂血症等[6]。护士除按时、正确给药外,还要密切观察抗病毒药物不良反应。指导患者口服药随餐服用,以减轻消化道反应,若服药后1 h内呕吐需尽快补服。用药期间,密切观察肝肾功能及血脂全套检验结果。本组患者服用抗病毒药物期间,有7例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消化道症状,2例肝功能异常,经对症治疗均有好转,完成抗病毒治疗疗程。

2.3 心理护理

COVID-19早期传播能力与SARS接近或略高于SARS,属于中高度传染性的传播疾病。针对患者进入隔离病房后可能出现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医院成立了专业心理团队对其予以评估和干预。在入院时、入院后1周和2周及出院前对患者进行心理应激、情绪、睡眠、压力等精神状态的动态监测,基于评估结果采用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模式进行干预。对有心理问题的患者由心理团队给予线下面对面干预及线上自助式调节[4],并开展线上心理支持小组服务。病房责任护士多倾听患者的主诉,有针对性地疏导,消除其顾虑,告知患者病情,讲解已治愈的病例,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根据医嘱对有心理症状患者正确给药。本组23例存在心理问题患者接收线上或线下专业团队治疗,其中14例患者予复方异丙嗪、唑吡坦、艾司唑仑、西酞普兰等药物对症治疗,出院时症状得到缓解。

2.4 出院指导和随访

患者出院后,建议继续进行14 d自我健康状况监测,佩戴口罩,尽可能居住在通风良好的单人房间,减少与家人的近距离密切接触,分餐饮食,做好手卫生,避免外出活动。医院安排专人随访,在出院后48 h内进行第1次电话随访,询问有无发热、咳嗽、气促等症状,居住情况等,在出院后1周、2周及1个月进行门诊复查随访。

3 小结

COVID-19传染性强,无特效药,目前采用对症治疗进行干预。护理重点为做好气道护理,给予个性化氧疗,重视HFNC护理,注意抗病毒药物不良反应和处理,关注患者心理问题并及早干预,加强出院指导和随访,使患者得到有效救治并康复。

猜你喜欢

抗病毒气道出院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精细化护理管理对人工气道患者气道湿化、并发症的影响
抗流感 抗病毒 抓住黄金48小时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84例儿童气道异物诊治分析
桑叶中1-脱氧野尻霉素的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
第五回 痊愈出院
利奈唑胺片剂有效治疗气道支架相关肺部MRSA感染
不同气道内湿化对气道切开患者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