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处方模式在烟雾病术后脑疝患者康复中的运用

2021-11-30王晓静张艳蓉

护理与康复 2021年2期
关键词:搭桥术骨瓣肌力

王晓静,张艳蓉,雷 宇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上海 200440

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是一种慢性缺血性的脑血管疾病,临床表现为短暂性脑缺血、可逆性神经功能缺失、颅高压和癫痫等症状,具有进展性、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的特点,严重影响了人类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1]。脑血管重建术中的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颞肌贴敷术是治疗MMD常见的术式,将富含小动脉的颞肌贴敷在脑皮层表面,肌肉表面的小动脉与脑皮层表面血管连接并形成广泛血管吻合,可明显改善脑灌注并促进脑功能重建,缓解患者症状[2]。脑疝是指由于某种原因引起的颅内压分布不均,脑组织由病变区向非病变区、由高压区向低压区发生大块移动[3]。行颞肌贴敷术后,肿胀的颞肌贴敷在脑表面回缩变厚,如果骨瓣底部处理不当,可能卡压颞肌,进一步导致肌肉肿胀,引起脑疝[4],影响了MMD搭桥手术后血管吻合的效果,同时也会导致患者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昏迷,甚至死亡。运动处方是采用处方的形式,根据患者身体健康状况而制订的一种通过徒手或应用器械,恢复或改善患者功能障碍的预防性医疗手段[5]。2019年7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收治1例MMD搭桥术后并发脑疝的患者,运用运动处方模式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患者顺利出院。现将康复护理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患者,男,52岁,2019年7月5日因“反复头晕伴肢体无力十余年”入院,患者自述十余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作性头晕伴肢体活动不利,持续时间约数分钟后自行缓解,肢体活动不利以右侧为主,数字血管造影(DSA)显示患者颈内动脉末端狭窄,伴烟雾状血管形成,入院诊断:左侧MMD。

1.2 治疗及转归

7月16日,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颞肌贴敷术,术中出血少,未输血,置负压引流管1根,手术顺利,返回病房。患者术后当天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15分,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6]1分。术后第2天,使用Brunnstrom分级量表[7]评估右上肢和下肢肌力为Ⅲ级,右手Ⅳ级;第4天右上肢和下肢为Ⅳ级,右手为Ⅴ级,左侧肢体肌力Ⅵ级;第6天右上肢和下肢为Ⅴ级,左侧肢体肌力Ⅵ级。7月18日晨头部负压引流拔除。7月22日晚患者如厕一次,半小时后自诉头痛,数字疼痛评估量表评分6分,血压200/100 mmHg,遵医嘱予硝苯地平10 mg舌下含服,GCS 10分,MEWS 5分;随后患者出现呼之不应,左瞳孔直径0.4 cm,右瞳孔直径0.2 cm,对光反应(-),血压186/84 mmHg,GCS 4分,MEWS 6分,CT检查显示:中线移位1.5 cm,颞肌肿胀39.29 mm,考虑并发脑疝,立即在全身麻醉下行去骨瓣减压术,术中输血800 ml。术后第1天,由ICU回到病房,GCS 10分(睁眼反应3分、运动反应6分,语言反应1分),四肢肌力Ⅳ级,CT检查显示中线复位,颞肌肿胀20.92 mm。遵医嘱降压、抗感染、扩容,防止微血管痉挛药物治疗,以及设计运动处方进行运动锻炼。患者于7月31日病情好转,康复出院,出院时CT检查显示:中线复位,颞肌肿胀17.17 mm,GCS 15分,四肢肌力Ⅵ级,MEWS 1分。

2 运动处方设计与干预

运动强度是运动处方的核心及设计运动处方中最关键的部分,运动组数决定了整个运动处方的运动总量,运动内容的选择决定了肌力提高的程度,运动间歇时间的确定影响了运动对象的适应性,运动顺序能够更大程度的改善肌肉力量[8]。该例患者运动处方均由康复治疗师与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病情、自理能力和肌力情况,结合运动处方模式制定。

2.1 MMD搭桥术后运动康复

2.1.1运动处方内容

制定先锻炼大肌肉群、后锻炼小肌肉群的干预措施。耸肩运动:患者抬高床头30°,耸肩维持3~5 s,肩落下,重复10~20次,此项运动有助于臂丛神经、副神经恢复。上肢肌力训练:双手握拳,置于体侧,屈曲双上臂,使拳头尽量靠近肩部,维持3~5 s,重复10~20次,此项运动有助于上臂肌肉活动。抬臀运动:屈髋屈膝,双脚踩在床上,抬起臀部,臀背保持同一水平线,维持3~5 s,重复10~20次。下肢肌力训练:双下肢深膝位,完成髋关节的屈伸、内收外展运动,维持3~5 s,重复10~20次。抬臀运动及下肢肌力训练有利于训练第1腰椎至第2腰椎段神经功能恢复。

2.1.2运动处方实施

锻炼前,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锻炼过程中,协助并叮嘱患者力度适宜;锻炼结束后,再次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全程重点监测患者血压变化,控制患者收缩压维持在120~140 mmHg,并使用数字疼痛评估量表对患者的疼痛评估,如评分≥4分,则立即停止锻炼。本例患者术后第2天开始,中饭和晚饭后30 min各运动1组(以所有动作均完成为1组),效果较好,从第3天起,患者早、中、晚饭后30 min各运动2组,间歇10 min。患者取抬高床头30°,如患者的患肢无法独立完成,使用健侧肢体辅助患侧肢体。该运动处方共实施6 d,术后第2天评估患者右上肢和下肢肌力为Ⅲ级,第4天为Ⅳ级,第6天为Ⅴ级;右手术后第2天肌力Ⅳ级,第4天起为Ⅴ级。整个运动处方完成过程中,患者血压在控制范围内,数字疼痛评估量表评分为0~1分。

2.2 脑疝术后运动康复

2.2.1运动处方内容

制定以小肌群为主的干预措施。张手握拳交替运动:5指尽量分开,3 s后再握拳3 s,重复10~20次;大脑精细动作训练:拇指分别与其他4指轮流进行对指运动,重复10~20次;口轮匝肌训练:平卧位,双手轻轻放在床上,保持掌心向上,握拳的同时撇嘴,保持3~5 s后,松拳,尽量分开5指并张开嘴巴;双手交叉相握:掌心相对,抬高上肢与身体呈90°,维持3~5 s,重复10~20次。运动同时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保持与运动节奏一致,5~6次/min;每次运动结束后,家属两手按压患者双臂和双腿,向心性按摩5 min,促进血液回流,放松四肢。

2.2.2运动处方实施

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由于颅内压力填塞效应突然的减轻或消除,引起原有已受损的血管或板障迅速出血,形成同侧或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可能会发生反常性脑疝。患者会出现头晕、头痛、记忆障碍、肢体活动障碍或癫痫的症状,运动处方实施时需要采用适当的体位保持颅内压平稳,动作轻柔、关注改变体位后患者的疼痛主述。从去骨瓣减压术后第1天起进行锻炼,责任护士陪同并协助,运动全程使用心电监护仪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出现异常则停止锻炼。锻炼过程中,患者平卧位,枕部垫1个枕头,每天早、晚饭后30 min各运动1次,每个动作重复10~20次,每组动作间歇10 min。该运动处方共实施10 d,在术后的第5天,评估患者右侧肢体肌力恢复至Ⅴ级。因去骨瓣减压术后抬臀运动可能会增加腹压,导致颅内压力增高,根据患者的情况,从骨瓣减压术后第6天起,加上除抬臀运动外的MMD搭桥术后运动处方。术后第10天患者右侧肢体肌力Ⅵ级。运动处方实施过程中,患者的血压在控制范围内,数字疼痛评估量表评分在0~1分。

3 小结

MMD搭桥术后并发脑疝的报道较为罕见,针对本例患者MMD搭桥术后并发脑疝的病情、自理能力和肌力情况制定及实施个体化运动处方,运动过程中注意保持颅内压平衡,不仅利于神经功能恢复,同时也促进了部分肌肉功能恢复,亦有效促进了患者早日康复。

猜你喜欢

搭桥术骨瓣肌力
为什么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不建议做有创颅内压监测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心脏搭桥术后,该不该进行运动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连续护理对心脏外科冠脉搭桥术后患者的影响
灯盏乙素在抑制冠脉搭桥术后静脉桥再狭窄中的应用
浅析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双侧标准大骨瓣开颅去骨瓣减压术与双额冠状切口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疗效比较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