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

2021-11-30李应东

科技创业月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双创建构评估

冉 丽 李应东

(1.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护理系;2.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继续教育处,贵州 凯里 555600)

0 引言

双创人才的培育质量,体现出高等院校的办学水平与社会责任感,持续为社会输出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推动我国人才储备战略计划。贵州地区进行人才战略储备时,应当突出技能型人才储备,加快产业升级、岗位职能升级,释放出更大社会生产力。为此,贵州地区高职院校发展时,需加快双创教育体系建设,挖掘出高职院校的办学潜能,提升技能型人才的创新创业综合能力,加快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的输出转化效率。

1 创新创业体系构建思路

贵州高职院校进行双创教育体系构建时,保证双创教育体系建设可行性,应当依循以下建设原则:强化实践、对接专业、面向学生、因材施教。高职院校在探索双创教育体系构建思路时,应当遵循高职院校的整体规划,以及贵州地区的人才需求。

为达到贵州地区高职院校人才培育目标,可建构“五位一体”的双创教育体系,即从双创机制、课程体系、师资力量、实践教学、评价机制等维度进行构建,进而达到高职院校教育体系改革创新目的[1]。

2 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

2.1 制度先行

制度先行,即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度,为院校双创体系建构提供保障。院校进行双创体系建构时,可从学生、教师、院校维度入手,尝试建构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为双创教育体系的正常运行提供机制保障。院校可设定适宜大学生创业需求的休学制度,给予大学生更多选择空间,发挥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贵州高职院校发展时,为鼓励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可尝试建构创业教育的学分转换制度,使得学生按时完成学业。部分院校进行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时,对大学生创业项目进行集中孵化管理。为保证大学生创业项目得到有效孵化,应当建构创业项目入驻评估指标,进而对入驻的创业项目进行质量把控。同时,院校可建构创业指导教师激励机制,促使教师可以积极主动参与到项目指导工作当中,指导学生进行项目策划与创业实践。

双创教育体系建构过程中,将涉及到教务处、学生处、就业办、团委等多个部门。为保证教育工作开展的可行性,院校应当加强制度管理。通过合理科学的组织管理,对各部门的关系进行有效厘清,明晰各个部门的工作义务与职责,建构院系两级创业指导工作机制,保证实际创业教育指导工作有效开展。高职院校进行双创教育体系建构过程中,可组成创业指导小组,对校内外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保证院系各项创业就业指导工作开展的有效性。在学院党委的直接领导下,保障各项工作得到有效落实,稳步推动高职院校高素质人才培育工作开展。

2.2 双管齐下

其一,打造专职与兼职结合的师资团队,为解决院校师资团队实力不足问题,可围绕专职教师队伍,拓展兼职教师团队,使得专职与兼职进行高效契合,以解决高职院校教育人才缺乏问题。为保证专职教师具有一定的双创辅导能力,从创业就业指导课的教师团队进行选拔,负责对学生创业项目的指导。在进行兼职教师团队建设时,可从合作企业、校友会、行业专家中进行选拔,明确双创教育工作职责,担任学生的创业导师,给予专业的创业意见,为学生提供政策咨询与市场分析,解决学生创业遇到的问题[2]。

其二,构建内培外引结合的师资力量建设机制,在高职院校对师资力量进行“双管齐下”建设时,应当突出造血机制架构,使得师资团队建设发挥出内生创造力。进行“内培+外引”机制建构时,应当鼓励教师“走出去”,并对优秀讲师“请进来”,保证师资团队建设的有效性。高职院校进行双创教育体系建设时,应当打造专家型指导教师团队。为此,可组织教师深入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主动参与创业项目,在实践中丰富教师的教学经验,为后续创业指导经验支持。

2.3 多措并举

(1)线上线下课程结合。明确高职院校双创教育体系的服务对象,并合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双创教育体系与院校教学体系融合时,可基于信息技术,打造线上线下创业指导课程,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权。不论学生的年级与专业,对学生进行全覆盖的双创教育,启蒙学生创业意识,使得学生不断筹备谋划,提出可行性的创业计划,发挥出线上线下课程教育价值[3]。

(2)隐形与显性课程融合。隐形课程对学生的精神与意识形态产生间接影响,在双创教育体系建构背景下,应当突出隐形与显性课程的融合,对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创业意识进行全面强化,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使得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与信念。

(3)双创与专业课程结合。双创教育体系,旨在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需结合学生专业知识,保障双创教育的长效性。为此,院校进行构建路径探索时,应当突出专业课程与双创课堂的合理结合,使得学生基于专业能力进行创新创业,保证学生创业的可行性,有效发挥出院校双创育人价值。

(4)分层与通识课程结合。大学生创业辅导时,需根据学生的创业项目进行分层指导,以解决大学生创业遇到的实际问题。分层指导与通识课程的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得学生具备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综合实力。在课程结构的调整下,可夯实大学生专业知识、综合能力、创新实力,为后续创业提供保障。

2.4 三维联动

(1)搭建科研创业平台。为推动院校双创人才培育,可进行科研创业训练平台搭建,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训平台,促使学生在科研过程中,思考如何对科研成果进行转化,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创新能力。在科研平台的支持下,开展导师负责制,对学生的创业项目进行全程跟踪指导,不断提升学生的双创能力,为学生的创新创业铺垫基石。

(2)组织科技竞赛活动。高职院校作为技能型人才培育输出主体,培养技能型人才具备创新创业能力,可组织科技竞赛活动,对院校专业设置进行全方位覆盖,依据学生专业特点,设定合理的竞赛机制与评选标准,挖掘出科技竞赛活动的教育价值,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4]。

在科技竞赛组织工作开展时,为推动院校双创育人体系建设,应当积极组织参加不同级别的竞赛活动,如国家级、省级、市级、校级等,并设定不同的竞赛类别,如技能竞赛、设计竞赛、创业竞赛等。主办科技竞赛活动,利用互联网技术,打造线上科技竞赛活动,以竞赛活动为载体,探索新时期高职院校双创教育体系的建设路径。在“以赛促学”的活动氛围下,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3)推动孵化基地建设。贵州地区高职院校在尝试进行双创教育体系建设时,应当推动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为保障教育基地运行的整体稳定性与可行性,可融入社会各界力量,面向社会与市场,发布院校人才培育的发展需求,促进多方组织单位的携手共建,使得产学研人才培育模式,发挥出现代育人教育价值。

在院校进行创业项目孵化基地建设时,必须对创业项目进行质量把关,提升项目孵化基地的整体运行效率,促使基地与市场无缝对接,为学生创业营造外在条件,提高学生创业成功率,创造更大社会价值。

2.5 四级评估

高职院校双创教育体系建构过程中,建构四级评估机制,进而对院校的双创教育评价体系进行完善。在实际评估时,可从学生、政府、社会、学生等维度,开展教育体系工作评估,进而及时发现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便于完善优化高职院校教育体系[5]。

其一,可从社会维度进行评价,在实际评价时,可采取访谈与问卷调查方法,对毕业后的实际创业情况进行了解,实现对学生创业的后期辅导[6]。

其二,可从学校维度进行评估,为保证评估结果的客观性与准确性,对院校的师资团队、办学实力、实践教学、课程结构进行合理评估。在实际评估工作开展时,可采取院校自评,或者专家小组评估的方式,对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进行可行性评估,提高院校顶层设计的能力,以及院校运行的保障机制,及时发现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以对问题进行有效解决。

其三,可尝试从政府维度进行评估,如贵州地区政府的双创人才培育扶持政策、经费投入情况等进行评价。在实际评价时,前往实际院校进行调研,以保证评估结果的真实性与准确性。

其四,可尝试从学生维度进行评估,分析院校双创教育体系的建构可行性与合理性。为此,院校可对学生双创意识、双创能力、创业成果等进行合理评估,为保证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可采取问卷调查方式、观察计分方法、360°评估方式等,全面了解大学生对创业辅导的满意度;学生在实际创业中,专业技能发挥的效能,为后续院校双创体系改革优化提供参考数据[7]。

3 结语

文中以贵州地区高职院校发展为例,探讨高职院校双创教育体系的现实构建思路,并依循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理念,提出相关教育体系构建相关建议。贵州地区推动高职院校教育发展,需对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进行准确定位,依循该地区的人才需求,调整院校双创教育体系,突出技能型人才培育特色,为贵州地区持续输出高素质人才,促进贵州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

猜你喜欢

双创建构评估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建构游戏玩不够
双新双创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评估依据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