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贴压联合手指操治疗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疼痛1例的护理体会
2021-11-30窦金杰李玉叶张园园
窦金杰,李玉叶,沈 娟,张园园,唐 玲,李 野,张 敬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1.心内科;2.护理部,北京,100078)
目前国内冠心病(CHD)患病人数超过1000万,是临床常见且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具有病程长及致残、致死率高等特点[1]。临床多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脉造影术)作为冠心病诊断金标准[2]。冠脉造影术经皮穿刺桡动脉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局部加压包扎、拆除简易、不良反应少的优点[3-4],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冠脉造影术后患者需要在术侧肢体进行加压包扎24 h,易致使患者术侧肢体出现疼痛、肿胀及麻木的症状[5]。因此,减轻患者冠脉造影术后一系列不适症状,提高患者术后舒适感,是护理人员的重点工作之一。耳穴贴压联合手指操干预是通过刺激耳郭上的穴位来抑制神经元病理性的冲动传播,减轻患者的疼痛,缓解症状,再通过手指操促进手部血液循环,淋巴系统循环,进一步达到消肿止痛的目的。本研究总结了耳穴贴压联合手指操治疗经桡动脉穿刺冠脉造影术后疼痛患者的护理体会,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75岁,主诉胸闷胸痛间断发作2年,加重1月余,于2021年7月27日收治于本院心血管内科。患者间断心前区憋闷疼痛,放至右侧前胸部,持续约20 min,活动后加重,发作时自觉肢软无力,服用速效救心丸2~3 min后稍缓解。纳眠可,二便可。舌暗,苔白腻,脉沉细。查心脏超声示左心增大;二、三尖瓣少中量返流;主动脉瓣中量返流左室舒张功能减低。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既往高脂血症病史2年,规律服药,血脂控制良好,既往存在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病史。中医诊断为胸痹心痛病(气虚血瘀证),西医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7月29日12:00患者至导管室经皮桡动脉穿刺行冠脉造影检查后,结果示冠心病双支病变累及前降支、回旋支,前降支近段70%~80%节段性狭窄,回旋支远端80%~85%局限性狭窄,可见钙化影,分别于病变处置入支架1枚。术后给予TR-Band桡动脉压迫装置止血。患者于14:00安返病房,查看患者右侧桡动脉穿刺处止血器加压止血,无渗血。术侧上肢活动能力正常。术后患者诉右上肢麻木疼痛,术后0.5h术侧肢体视觉模拟评分法(VAS)[6]评分为5分,术侧肢体胀程度分级为Ⅲ级,术侧肢麻木程度评分为3分。观察患者右上肢出现肿胀,遵医嘱给予耳穴贴压联合手指操干预。术后2 h患者VAS评分下降为4分,麻木程度评分下降为2分;术后4 h患者VAS评分下降为2分,肿胀程度分级降为1级;减压后1 h患者VAS评分下降为1分,麻木程度评分下降为1分;拆止血器后1 h,患者无明显疼痛,肢体肿胀和麻木消退。
2 护理
2.1 护理评估
该例患者主要的评估内容包括术侧肢体的疼痛、肿胀和麻木程度。疼痛程度采用VAS评分法评估,0分表示无痛,7~10分为重度疼痛,疼痛程度无法忍受,严重影响患者睡眠。肿胀程度采用顾玉东[7]教授研究的肿胀分级标准评估。Ⅰ级:肿胀不明显,为轻微肿胀;Ⅱ级:肿胀明显,患者皮纹尚存在;Ⅲ级:肿胀非常明显,患者皮纹消失;Ⅳ级:极度肿胀,皮肤出现水疱。麻木程度则是通过临床分析进行评价[8]。从手臂、上臂外侧、背部、拇指、食指、小指麻木以及感觉减退等方面分析,程度分为无、轻、中、重4个等级,计分0~4分。
2.2 中医特色护理措施
2.2.1 病因病机分析:根据中医辨证理论,造成患者疼痛的主要原因为:患者经桡动脉穿刺行冠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术,手术损伤人体经络,气血运行受到影响,即不通则痛;其次是手术作用使得肌肤腠理缺乏荣养,进而出现疼痛,即不荣则痛[9];此外患者右侧桡动脉止血器加压止血导致气血津液流通不利,产生压迫胀痛。
2.2.2 耳穴贴压技术:根据患者疾病特征选取耳穴:腕、神门、交感、皮质下等[10]。治疗前先检查患者耳部有无疾病及皮肤有无过敏情况。采用探棒在耳郭相应穴位上进行点按,以患者出现酸、麻、胀、痛等阳性反应为宜。采用75%酒精做消毒处理,将王不留行籽贴于腕、神门、交感、皮质下相应穴位并进行按压点揉,随后加强刺激。
2.2.3 手指操技术:护理人员在开展手指操技术前,先为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向患者讲解并示范手指操。本科应用的手指操是参考郑州大学蔡巧珍等[11]手部支架和手指操对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并发症的影响中的手指操进行改编,选取合谷穴、后溪穴、外关穴等穴位。操作要领总结为“点、弹、握、捋、压、爬”。具体操作步骤如下,“点”:拇指依次点按其他各手指指尖、指腹部分,做两个八拍,16次;“弹”:拇指指尖分别按住其他四指指尖、指背部分,然后手指迅速向外弹出,做两个八拍,16次;“握”:五指屈伸,呈握拳状,然后五指放开,尽量伸直,一握一放,交替进行,做两个八拍,16次;“捋”:左手食指拇指捋右手手指,从指根到指腹,做两个五拍,10次;“压”:按压后溪、合谷穴位,外关穴,做两个八拍,16次。“爬”:手指放在床上,手指向前向后爬行20~30 cm,如此反复。护理人员告知患者在止血器未完全放松时,做手指操时应注意手腕不可屈曲,用力不可过猛,保持节奏、快慢均匀,以不引起患者疼痛或出血为宜。
2.3 治疗频次
患者返回病房后观察桡动脉穿刺处加压止血30 min,穿刺处无渗血。再为患者进行耳穴贴压,后告知患者每隔30 min按压相应部位,每个部位按压15~30 s。耳穴按压5 min后开始做手指操,术后4 h为止血器首次减压,首次减压前每15~30 min做1次,减压后每30~60 min做一次,每次做3~5min,直至止血器压力完全解除。
3 讨论
冠脉造影术后止血器压迫穿刺点为桡骨茎突和尺骨茎突,周围的骨骼和毛细血管旁结缔组织等均为痛觉感受器,当止血阀压力>32 mmHg(约4.25kPa)时,术侧肢体局部血管受压、变形,使患者肢体远端手部及手指的供血不足,静脉回流受阻,静脉压增高,导致局部组织缺血缺氧,而神经组织对缺氧缺血十分敏感,进而患者痛觉明显。加之止血阀压迫于腕横纹1~6cm处,阻断了手部淋巴回流,致使患者术侧手部肿胀,而长时间加压导致的术侧肢体水肿也会加重对桡神经的压迫,进一步加重患者掌指的麻木与疼痛感[12]。
Flessenkamper等[13]认为加强肌肉锻炼可以促进淋巴和静脉的回流,减轻患者的水肿程度。功能锻炼对改善肢体肿胀、缓解麻木感有显著作用。手指操可以锻炼手部肌肉,促进淋巴和静脉回流。手指操主要是通过活动掌指各个关节,使手掌关节囊、关节周围肌腱充分伸展到一定程度,通过强化手部肌肉收缩,加强静脉、淋巴回流并减轻水肿。研究[14]显示,按压人体经络中的合谷穴、后溪穴、外关穴等穴位可以起到活血行气,滑利关节,通经疏络,理筋整复的作用,进而缓解患者的疼痛。合理应用手指操能帮助减轻患者术后术侧上肢肿胀,促进静脉和淋巴回流,改善指关节的血液循环,从而减轻了经桡动脉穿刺冠脉造影术后患者肢体疼痛、肿胀、麻木等症状,增加了舒适度[15]。同时手指操在一定程度上转移了患者的注意力,减轻了患者的疼痛感。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耳为十二经脉汇聚之所,内在脏腑与四肢躯干均在耳郭上有相对应点,当人体患病时,耳郭上的对应点就会出现相应反应,选择这些对应点对其进行按压,可调节内在脏腑以及气血[16]。刺激腕周围痛点可以使局部气血运行得到改善,神门穴可以安神、镇痛;交感穴可活血止痛、疏经理气、养血安神;皮质下穴可调节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功能,改善机体组织的功能状态,从而缓解上肢的疼痛和肿胀。王不留行籽具有活血通经、消肿止痛的功效,用其作为耳穴贴压的介质来刺激穴位,能够达到镇痛的目的,诸穴相合,实现缓急止痛、疏通经络的效果。现代理论也认为,人的左右耳两侧的血管来源不同,血流灌注有差异,且分布有丰富的神经,其解剖特点与人体全身的五脏和六腑密切相关[17]。耳穴贴压可扩张微小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降低局部组织中的5-羟色胺水平,降进而低疼痛感,提高患者舒适度[18]。
综上所述,经桡动脉穿刺冠脉造影术后采取耳穴疗法联合手指操能减轻术侧肢体疼痛感,缓解肢体肿胀麻木程度,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患者舒适的高,易于接受,值得临床参考。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