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教育教学运行保障机制研究
2021-11-30刘萍
刘 萍
(云南开放大学 云南乡村振兴教育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3)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虽然启用了新的技术作为教学的载体与手段,但是它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的教学问题。开放教育的教学运行机制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以“教学为中心”上来,教学运行保障机制的实质就是要保证教学的中心地位,把立德树人、办学特色、教学质量内化为核心竞争力真正推进“内涵建设”,是开放教育长足发展的核心所在。
一、开放教育教学运行保障机制概述
(一)开放教育教学运行机制内涵
理论界没有对开放教育教学运行机制有一个统一的概念,王伟康在《关于中国大学教学运行机制的构建和改革》一文中对教学运行机制进行了这样的定义,“它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以高等学校教学科研活动和人才培养模式为依据的保障体系,另一个是与之相配套的整体管理方式。”笔者认为开放教育运行机制可以概述为:主要是确保教学质量和教学过程的落实,对教学过程中的一系列相关工作进行规范和管理。从工作内容上主要分为:其一是教学工作的管理和监控,即对教学秩序和学生学习管理的规范;其二是对教师教学质量和教学过程的监控。从主要参与者的横向划分上看,包括教师、学生、统一的学习平台。具体来说包括负责学术的教师、学习资源、学习平台、学习支持服务团队等;从纵向上划分,由总部的教务管理部门、专业学院、教学支持服务部门以及各级办学单位的教学管理部门、学院、教学支持服务部门构成。
(二)建立开放教育教学运行保障机制的基本原则
开放教育教学运行保障机制是指以保证教学活动运行的规范性、有序性、可持续性为目标,设置必要制度规范、安排一定的组织机构,而形成一个职责分明、相互协调又相互促进的整体,概括的讲就是为了保证教学的正常运行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开放教育的教学运行保障机制可以分为动态和静态两种形式,静态的运行机制架构是通过制定的相应文件,比如《教学工作流程》、《网上教学活动规范》、《教学运行与教学支持服务实施办法》、《课程资源建设规范》等教学规范性文件,它们相互联系和支撑,共同构成了教学运行保障机制的构架。而动态的开放教育教学运行保障机制是由开放教育的办学总部和各基层办学点这几个层级构成的,不论动态层级如何划分,但是他们之间存在着一个双向互动,即以教学工作部署、教学检查等自上而下和以教学反馈、建议等为主的自下而上的互动。
开放教育教学运行保障机制的建设一般应遵守以下原则:
1.整体性原则。开放教育的体系办学,没有行政隶属关系,势必要求总部和各基层办学单位在思想认识上要真正统一到规范教学运行、提高教学质量这个核心点上来,必须做到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真正融合,从教学资源、支持服务团队配置等方面统一协调,整体发展。
2.多样性原则。各个办学单位地域不同,历史不同,有着不同的校园文化,师资资源不同,学员构成不同,因而要在相对统一的前提下,尊重各办学单位的实际办学特点,采取较为灵活多样的管理机制。
3.高效性原则。除了保证教学运行机制的完整性外,教学运行机制更为重要的是管理的效力,关键点在于组成该管理体系的各环节之间相互配合的方式,这就要求统一出口,明晰信息路径。具体的说来,包括教学部门之间的配合和教学管理环节的配合方式、学习平台 (包含教学、教务管理、考务设置)的统一性、稳定性以及使用便捷性。
二、开放教育教学运行保障机制的关键性要素分析
开放教育办学在我国有着多年的历史,历经数年发展基本形成一个较为完整、规范和科学的教学运行机制。
(一)各级办学单位之间具有较高的契合度
开放教育教学运行管理工作除了常规的教学管理外还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系统管理,具体来说就是按照地域划分的层级教学管理,即“总部统筹、分级办学下的分级管理、分工协作”,各有分工、职责不同等,具体包括了在分级模式下的教学活动的组织、制定教学日程表、安排责任教师、组织网络课程教学活动、监督网络教学情况、常规的巡回教学、具体教学单位的面授课程组织、教学正向、反向评价等。开放教育的教学运行管理机制中总部和分部以及分部的各级办学单位之间的契合度将直接影响到整个教学运行的规范与否。
(二)一支高素质教学管理队伍
随着开放教育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校、院、系(教研室)三级教学管理模式的不断变化发展,加上部分办学单位教学管理部门在进行开放教育管理的同时还承担了高职教育的教学管理工作,那么传统的较为单一的教学教务部门管理的职能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校教学教务部门的管理职能逐步转变为目标管理,不再是过去的过程管理,管理的方式正在由直接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化。这对教务处的工作人员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站在全新的高度、更高的层次,从全局的角度去组织和管理学校本身以及体系内各级办学单位的教学运行工作,肩负的责任越来越重大的同时,对教务处人员的管理和业务水平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总部专业学院和各级办学单位的教务管理人员(教学秘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既是基层管理者同时又是基层教学教务的执行者还是信息的联络者,需要具有良好的信息理解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不仅需要知晓整个开放教育教学运行的实际,还需要具有为学院教师以及学员提供相应学习支持服务帮助的能力。因而建立一支学历层次适当、年龄结构合理、人员构成稳定、高素质的教学教务管理队伍已成为一种必然。
(三)信息技术与教学运行管理的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开放教育的跨区域、跨时空办学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在开放教育教学运行管理工作中,结合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快速地了解各学科的前沿动态,能够深入地了解教学工作开展的情况、对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教学活动进行第一时间掌握。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想要跟上时代脚步,势必需在教学管理模式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覆盖和深度的融合,才能有效的提高教学管理效率。
三、开放教育教学运行保障阻碍性因素分析
教学运行机制的有序可持续运行依赖于保障机制的有效实施,但由于开放教育办学固有模式因素的束缚,面对教学质量提高的挑战、终身学习背景下学员数量的大幅增加,以及奥鹏、网络院校等市场因素的竞争,开放教育运行保障机制势必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挑战
校园文化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指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的文化氛围和精神环境,它对师生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凝聚力,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师生的精神和行为模式。开放教育学风的建设不仅要传承优良传统,而且还要教会学员掌握提高科学文化的素质以及思想道德素质建设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坚韧的学习精神。良好的校园文化会对学风建设有较好的推动作用,反之亦然,校园文化是学风建设的重要载体,二者相辅相成。开放大学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具有较好的开放性与包容性,开放教育的学员与普通高校的学生有着很大的区别,来源成分复杂、年龄、知识背景、个人能力、学习方式均有较大差异;学员大部分属于成人,有着基本已经成型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习方式的个别化趋势很强,并且工学矛盾突出;远程教育的“分离性”又容易造成学员的“松散性”。开放教育主要是以网络教学为主,基于网络教学意味着传统意义上的校园概念被弱化,在欠缺硬件条件、环境建设的情况下,网络化给开放教育校园文化的建设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二)信息技术的掌握和运用有待整体提高
由于受到所处地区经济技术发展因素的影响,各办学单位的管理人员对信息技术的掌握能力是存在很大差异的,在开放教育管理队伍中虽然不乏比较资深的教育工作者,但是年龄偏大甚至欠缺对基础信息沟通工具的使用能力,就更别说一些复杂程序的应用。信息技术设施不够健全、实际运用较片面、人员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不够等这些问题容易导致教学运行管理工作效率不理想。
(三)职责分工需要进一步明确
开放教育教学运行保障机制最终是要落实到具体的人员身上的,它涉及的人数众多,岗位不同,职责不同。开放教育系统实行的是分级办学的机制。教学运行的执行机制基本上是直线的自上而下,而基层办学单位的管理人员往往是兼职或者身兼数职的情况,那么管理职责就会越多越粗放,较难形成体系,实际运作起来,不免存在着一些管理上的漏洞,有冲淡教学中心地位之嫌。因此,应将教学运行规范制度落到实处,明确岗位职责以之来规范教学行为和职责尤为重要。
(四)面授课程开展情况不理想
面授教学在开放教育教学运行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面授课程学员到课率越来越低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部分办学单位也逐步减少了面授教学的提供。面授课程学员到课率低有多种原因,一方面随着网络课程资源的不断丰富,网上学习答疑服务较好的,学员们认为依靠教材、网络课程资源就可以完成课程的学习,从这个角度上看,学员自然不愿意再花时间参加面授课程,当然这也是对开放教育不断发展的正向评价。另一方面开放教育学员突出的工学矛盾一直存在,开放教育学习者的学习经历基本上都是传统的课程教学,从小学直到初中或者职高,这就意味着绝大部分学习者至少在初期开展“自我学习”是比较困难的,而且对于学习难度大或者网络课程资源不够详尽的课程,安排面授课程也是必须的。面授教学属于开放教育教学运行环节的重要一环,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一步规范。从学习课时数上对学员采取一定的刚性约束,这对于培养学员学习习惯、获得知识是必要的,从教学管理者角度,健全的面授课程管理制度和学习支持服务制度,是提高面授课程效果的重要保证。
(五)课程辅导教师不足
四、开放教育教学运行保障机制完善建议
(一)明确开放教育核心理念、完善当下的运行机制
依据现代教育理论明确开放教育的教育核心是教会学员思辨的能力,培养和确保学员对知识的“迁移”和“保持能力”。思辨能力的培养对成年学员尤其重要,思辨能力不局限在对专业知识,还有对是非曲直的辨析上,对于开放教育的学员同样需要对其进行道德的教育和培养。
在日常的教学运行过程当中,对涉及到的每一个细节都有明确的规定,确保管理工作在日常的执行过程中能够有据可依。教学日常运行制度的完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平日的管理工作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起来的。笔者认为在完善当前的教学运行管理机制中,还需要从细节进一步完善,以学员为中心,方便、高效的原则,明确问题的入口和出口,统一路径,让学员花最少的精力,解决尽可能多的问题。切忌将职能划分得过窄过细、职能部门的精细化划分只应该用于内部管理之用,但是对学员应该是有一个统一的综合服务运行机制。
(二)重视校园文化和学风建设
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认为,以人为本才是教育的基本理念,那么校园文化建设就必须广泛调动师生员工,尤其是让开放教育的学员尽可能的参与到校园文化的建设中。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就是要构建优良的学风。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1.各级开放教育办学组织应重视校园文化和学风建设,更新建设理念,健全文化建设制度和机制,丰富文化建设内容,加大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投入。
2.利用各级办学单位的实体校园环境,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3.在网络教学、课程答疑等各种学习形式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员,教师引导学员,学会学习,形成一种开放、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
4.重视思想文化教育,师生应自觉抵制各种不良信息在教学平台上的传播,将立德树人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
(三)课程资源的有效性
开放教育的教学资源建设是一项需要长期实践和探索的工作,不仅需要深厚的专业知识背景,还需要掌握开放教育的教学规律和特点以及尊重学员的知识储备实际。那么教学资源的挖掘、开发、利用与管理,增强课程资源吸引力,实现教学内容由从单维度向多维度转变,激发学员学习兴趣,才能为开放教育教学运行机制提供基础保障。
4.对于中等级的金融风险,企业需要开展实时的动态监控工作,而且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避免风险出现升级的情况。
教学资源建设的目的是学生的实际应用,因此需要进一步健全教学资源建设中的评价机制。这需要从学员的需求出发,从学员、使用教师对教学内容、质量和效果的反馈中才能了解,从而进行调整、补充和完善。
在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大背景下,课程资源的建设应该具有开放共享的思维,这不仅仅是指教学资源的引进,应该是一种和图书馆、科技馆、高科技企业、微信订阅、学术研究机构等广义教育机构的一种资源的和谐共享,以终身教育和互联网思维为导向,实现教学、人力、管理等资源的共享,不断丰富开放教育的发展形式。
(四)完善教学平台的建设
在线学习平台是开放教育教学运行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开放教育的教学平台,无论是国家开放大学的学习平台还是地方开放大学自建的教学平台,历经多年的经验积累和不断改进,已经初步能有效支撑自主学习、师生交互和实现学习评价。应继续推进和完善教学平台的建设,依托教学平台实现课程资源的有效性以及强化过程性学习的监控,加强学生学习行为的强制性,不断将新的教育理念,将优质学习内容与先进的学习方式,融入教学平台的改进与完善中。
(五)以“资源+服务”为主,建设教学和管理团队
开放大学必须坚持以网络教育为发展特色与路径,强化内涵建设,以质量和服务为发展的生命线,那么从综合管理的角度上,如何在现有的教师与管理人员的基础上,更好地适应在线教育的趋势,提供适合的学习内容与服务,是值得认真探索与实践的。
1.建设师资队伍。提高教学质量,师资是关键,从开放教育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这一角色定义出发,教师不仅仅需要向学员讲授知识,还需要具备引导学员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生活中去的能力,去培养学员正确的学习动机、良好的学习习惯,即开放教育的教师不仅需要较强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有良好的实践经验、一定的管理能力、较好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等具有较高的个人综合素质能力。师资力量的强弱、师资培训的力度和学校自身的实力息息相关,但是开放教育各办学单位之间的实力并不均等。另一方面,相对固定的教师数量与开放教育学员数量不断增长之间的问题,跨区域教学团队的建设正是对此问题的回应,因此,应从系统办学以及教学过程性控制等角度上,强化教学团队的建设。尤其是要加强基层办学单位辅导教师队伍的建设,要明确课程辅导教师在开放教育中的地位和工作职责。进一步扩宽课程辅导教师的来源渠道,可以采用兼职聘任的方式从制度上保证教师资源的供给,鼓励具有专业、行业背景的高校教师、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硕士研究生等通过给予一定的学习培训,用资格证的方式获得远程教育辅导教师资格以此来弥补课程辅导教师的不足。
2.提升管理队伍水平。一个优质的运行管理模式可以提升效率、做到事半功倍,而优质的模式需要由优秀的人才来制定并实施,所以提高管理队伍的管理水平势在必行。学校可以组织进行管理方面的专业培训,系统地学习管理知识,提升专业程度,培训可以结合信息技术一起进行,一方面提升队伍的管理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队伍往现代化、信息化方面发展。
还有,不能忽视的是要对教务管理人员职业倦怠做出积极的反应。开放教育不论是总部还是基层教务管理人员,工作压力和工作繁重程度是很大的,长期以往,并不利于优质管理团队的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首先,实行教务管理信息化,减轻工作压力。如果按传统的管理模式,大量的教务管理工作依然用手工来完成的话,无疑会加重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必须改进现有的教务管理模式,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教务管理信息化,这不仅可以提高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也减轻了工作负担;其次,建立合理的报酬机制让能者多劳、多劳多得;再次,鼓励教务管理人员提高学历、提高业务水平,并引导教务管理人员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六)进一步完善面授课程的规范管理
利用开放教育系统办学的优势开展面授教学,是开放教育解决时空分离、师生分离、生生分离缺陷的有效手段,这也是开放教育办学的优势之一。健全面授教学,需要从制度、人员、经费上给与足够的保障,贯彻“以学员为中心”的意识,从开设课程的选定、安排的课时数、授课的时间和地点的确定、面授教师的选聘等将学习者的需求放在首要位置考虑。面授教学的开展情况应该纳入对基层教学单位办学质量考核的范围之内,并赋予其更多的灵活性,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规范。
(七)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开放教育赋予新的活力,成为了国家终身教育战略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从更实际的层面上,无论是教学还是管理,大规模的在线教育势必是和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结合在一起的,这是技术发展成为教育推动力的内在要求;提高管理人员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有利于将其从传统的管理模式中解放出来,信息技术和日常管理工作的紧密结合,能够实现大量信息的高速、高效处理,可以较好的减少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实时掌握教和学的信息和数据,能更好的实现教学教务的精细化管理,从而提高教学管理效率。
(八)开放教育教学运行评价指标的确定
开放教育的教学运行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面临诸多不确定的因素,为了能在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下对运行机制有一个公正、客观的评价,有必要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并且应纳入总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之中。教学运行机制的评价有利于管理者、教师及时发现教学运行中出现的问题,那么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就是评价机制的重点,并且这系列指标是应该随着教学环境的变化发展进行定期动态调整的。笔者认为,开放教育教学运行评价指标的关键点,可以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如下规定。
一级指标:相关教学文件的完整度、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情况、教学资源的提供度、教学计划的执行度、线下教学的提供度、教师和管理资源的保障度、教学平台的提供情况、学员的考核及反向评价度。
二级评价指标可以在一级指标的基础上进行细化。教学运行的领导(决策)机构及其职责、教学管理提供机构及其职责、开设课程资源建设的情况、课程教学团队数量及其建设及实施情况、学习支持服务团队的数量及建设及实施情况、学员的上网学习情况统计、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情况和数量、教学组织实际(面授课程的组织)、巡回教学的实施力度及情况、学员的考核评价、师生反馈情况的反应等。
从开放教育教学运行的评价机制上看,提高教学质量是核心的工作,在教学运行管理中处于纲领性的地位。开放教育不仅仅是入学门槛的非限制性,更多的体现是在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学习资源的丰富性和学习支持服务的多样化上,应该是一种开放的、多元的学习形式。开放教育系统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地域差异、师资差异、教学设施差异、学员学习能力差异、各级办学点管理模式的差异都是客观存着的。因此,对于具体教学活动的组织和执行,教学过程的完成形式,学生的学习方式、考核形式的选择上应该体现出差异性。
四、结语
综上,秉承以学员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开放的态度,立足于实践中的完善,是开放教育不断成长的路径。开放教育教学运行保障机制的变革与完善是个动态的、长远发展的系统性工程,在这过程中需要因地制宜,创新管理和技术,持续改进是教育质量稳定提升的核心,对开放教育教学运行机制研究也需要不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