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1-11-30王翠翠

关键词:理论课体验式教学法

王翠翠 刘 煜

(1.浙江海洋大学 研究生工作部,浙江 舟山 316022;2.浙江海洋大学 东海科学技术学院,浙江 舟山 31600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国高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核心课程和灵魂课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和方式要努力贴近学生实际,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1]“要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结合教学实际、针对学生思想和认知特点,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自觉强化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学理阐释,努力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配方’先进、‘工艺’精湛、‘包装’时尚。”[2]体验式教学法作为一种强调知行合一的教学方法,已被广泛尝试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当中,产生了良好的反响,但依然存在不少应用瓶颈,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并不断取得新突破。

一、体验教学理念的基础和体验式教学法的内涵

体验教学理念可追溯到18世纪法国教育家卢梭,他提出以行求知、体验中学。美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的体验教育哲学对体验教学的影响最大,其哲学体系的主要框架就是强调个人与社会的共生与互动关系。他认为真正的学习要扎根于社会实际并为社会实际服务,能够让学生在现实情况下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并不断检测理论的有效性。他提出“所有真正的教育都来自体验”[3],坚持教育要引导学生从做中学,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将学校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密切联系起来,受教者能从那些真正有教育意义和有兴趣的活动中学习,从而有助于其成长和发展”。[4]杜威的这一思想可以说是体验教学理念的重要来源之一。此外,体验教学亦从建构主义哲学中汲取营养,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在对真实世界体验的诠释中由个体建构或以社会方式共同建构的。”[5]有效充分的体验是学生进行意义建构的前提和基础,对体验的自觉反思过程就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在总结前人体验教学理论的基础上,1984年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大卫·库伯提出“经验学习圈”,将体验学习分为具体经验—反思观察—抽象概括—主动实践四个阶段,形成一个体验学习环形结构。[6]1996年体验教学理念在我国被完整提出,其目的是要改变传统的以说教式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二十多年来,经过大量的实践和研究,体验教学理念已广泛应用于我国各层次教学实践中。

体验式教学法是一种以体验教学理念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彰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积极发挥教师的引领、激励评价作用,引导学生亲身参与根据教学内容提前预设的真实或仿真的体验学习过程,通过对体验的自觉反思沟通理论学习与社会实际,在生理与心理、情感与思想等方面形成有效的互动,从而让学生获得更为深刻的认知、思考、领悟的教学方法。体验式教学法较传统说教式教学法具有情境性、开放性、主体性、互动性、统一性等特点,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的个体体验、团队协作和意义建构,特别强调学生体验学习过程中的自觉反思。

二、体验式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瓶颈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传播速度不断加快,价值观多元化影响日益凸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一系列全新的挑战。体验式教学法作为一种基于理论又立足实践的有效教学方法,近年来在全国多数高校被尝试推广运用,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但仍存在不少应用瓶颈。

(一)知而不行。从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师在思想观念上大都已认可体验式教学法,深知体验式教学法运用于实际教学当中的积极作用。但观念认知并不等同于实践操作,在现实教学过程中,由于多重因素掣肘,教师们不太愿意投入过多时间和精力去改变现状,基本上停留在知而不行的状态,还是习惯于传统的教师理论说教、学生被动接受的课堂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这一重要方式和手段尚未被真正地广泛接受和采用。

(二)业务不精。体验式教学法尤为注重学生体验环节,在历史文化、社会热点、组织协调、引领评价等各方面对教师本人提出了更高的综合性要求,仅仅依靠简单的课本教材、课件、参考资料等教学元素无法支撑一堂堂精彩纷呈的体验教学课。教师需要动员学校、社会等各方力量、各种资源,结合课程内容研究制订详尽完善的教学计划,包括体验主题、方案、时间、范围及活动总结评估。从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整体综合业务素质来看,尚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三)资源不足。体验式教学法在传统讲授的基础上,对于课程资源也有着更为多样广泛的需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教学需要大量的原典图文文献、影视音频资料,同时需要利用各类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革命文化纪念馆等学习体验活动场地,形成一个全方位、全过程、立体多维的思政体验教学资源库。目前多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的小班教学不同,大多采用大班或中班教学,班级规模客观上增加了教师一一了解学生实际学情的难度,进而增加了应用体验式教学法的难度,体验教学资源更是缺乏有效保障。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教学法的实现途径

体验式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理念和教育价值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积极学习,努力提高业务素质,适应体验式教学法的各项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从“体验”二字着眼,充分调动各种教学资源,做好体验教学设计。学校、社会要积极做好相应的配合工作,实现课堂体验、校园体验和社会体验的无缝衔接、良性互动,并不断拓展实现途径。

(一)强调教师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统一,不断提升教学能力。高校要高度重视,有步骤地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体验式教学法的理论学习,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教学体系,确保每一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谙熟体验式教学法理论知识,熟悉每一个环节、步骤、要点,并从思想认识上主动接受、转变观念。教师要深入学习、切实践行,不断提升教学能力。体验式教学法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自身的角色定位要清晰,教师依然要起到引导、协助和促进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理论指导、方向引领、归纳提升,及时准确地解决课堂问题,驾轻就熟地把握体验教学进程。教师在教学中既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又要把控教学方向,遇到偏离主题、理论缺失、机械重复等问题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切不可越俎代庖、放任自流、张弛无度、角色模糊。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不流于形式,切实采用情景设置、案例分析、课堂讨论、角色扮演、调查访谈、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思想政治理论与社会实际、学生实际密切结合起来。特别是在当前的自媒体环境下,作为“移动互联网原住民”一代,大学生对自媒体有着天然的亲切感和关注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契机,树立平等、多元、互动的体验教学理念,将自媒体作为一种教育载体和教学工具,为大学生构建一个表达想法、分享思想、交流情感的自媒体体验学习圈,积极通过自媒体体验学习圈对学生进行实时、多元、互动的思想政治理论体验教育,让学生在开放参与、主动参与、多元参与的体验学习过程中教育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使学生们在自媒体体验学习圈潜移默化的教育熏陶下逐步实现知识维度、价值维度、信仰维度的成长和升华。

(二)强调教师授课内容与实际效果相统一,主动创新教学方式。体验式教学法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引导学生通过切身经历去感受和领悟,从而激发、调整、升华学生知、情、意、行等诸方面的能力,进而达到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产生情感、获得认识的目的。“个人经历是基础、互动活动是载体、情感体验是关键。”[7]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运用体验式教学法可采用丰富多样的形式,课堂上可以通过视频、音频等多种手段,根据内容设置再现不同情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产生情感交融和心理共鸣。大学生往往更容易对身之所历、目之所见的事物产生共鸣。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结合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尤其是舟山群岛新区的人文资源,将舟山历史文化、海洋特色、城市巨变、新区使命等融入其中,积极引导学生们走出课堂,走向广阔的社会生活,深入社会开展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等,让学生们真切地体验生活、感悟生活,进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思想觉悟。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爱国主义”这一主题为例,笔者坚持体验教学理念,尝试应用体验式教学法,充分挖掘学生们身边鲜活的红色教育素材,将学生们的爱国主义学习范围从课内拓展到课外,由静止课堂变为行走课堂,组织学生们到舟山鸦片战争纪念馆、舟山博物馆、舟山城市展览馆等多处红色体验课堂参观、学习、调研,让学生们近距离感受身边真实存在的红色基因和厚重深沉的爱国传统,帮助他们在真实的社会观察体验和纵横比较分析中,更深刻地体悟爱国主义的“大情怀”和自己生活中的“小确幸”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学生们的身心在重温历史、走进社会、体验生活中得到洗礼和净化,进而更加正确认识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不断升华爱国主义道德情操。

(三)坚持政治性、理论性与时代性相统一,多维度丰富教学内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相比于中学思想政治课,最突出的不同是“理论”二字,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却不能仅仅囿于“理论”。体验式教学法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注重学生的个体体验、团队协作和意义建构,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兼顾以理服人和以情动人。由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较多,学时要求严格,教师在教学内容设计方面要特别注意针对性和整体性的关系,做好统筹协调,对部分内容可适当增加或缩减课时,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重组、拓展,形成若干个专题,切忌讲授内容详略失当,为了体验而体验。体验式教学法要求教师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要更加注重紧密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摸准他们在想什么、思想困惑有没有、理论期待是什么,积极回应学生们的理论关切。体验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讨论、表达观点,可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和大学生关注的国内外社会热点选择相关话题,以学生为中心组织开展思辨讨论,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活跃的氛围中深化认识,通过表达、讨论、辩论使真理浮出水面,从而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对社会事件的判断力,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引领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意识。只有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难点和大学生关注的现实热点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彰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效。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一主题为例,笔者运用了“小组角色扮演+小组现场辩论”式的体验教学。学生分组代表不同省份,以省份代表的主角身份登台亮相,在体验课堂舞台上真情演绎自己家乡在国家发展过程中变富变好的感人历程,充分体悟家乡变化带来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在学生角色扮演的基础上,笔者以学生关注的现实热点“贫富差距现象”切入,让学生分组辩论“我国能否通过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通过现场暴风骤雨般的辩论剖析,学生们对当下生活中的“贫富差距现象”有了更加全面正确的认识,对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对当下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奋斗目标有了更加清晰一致的判断,也更加坚定了作为新时代青年学子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新征程上的使命与担当。

(四)坚持之前评价、之中评价与之后评价相统一,开展科学动态评价。体验式教学法注重知行合一,具有连续性和互动性,传统的教学评价标准显然不宜完全照搬套用,要建立和完善与之匹配的新的评价体系。要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体验收获进行综合评价,做到主观与客观、定性与定量、过程与结果评价动态结合。科学的教学评价标准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学生体验教学过程中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掌握情况、体验学习过程中的自觉反思情况以及运用理论知识解决个人和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情况等认知方面学习成果的综合测评;另一方面是注重对学生的情感、品行、价值观等思想、态度方面前后变化情况的综合考量。对于第一个方面,可以通过考试方式来测试学生在体验学习前后的不同,将学生日常考勤、反思日志、学习随笔、体验报告、期中和期末测评作为综合测试内容,将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老师考评相结合全面评价学生的最终学习成果。对于第二个方面,教师要加强学生真实生活中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效果的动态跟踪,将学生评价由课堂内延伸至课堂外。真实生活中的学生日常个体表现和素养形象最能动态展现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教学的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效果,教师可以通过体验之前、之中和之后三个阶段进行评价设计,体验教学之前通过访谈或问卷了解学生的真实态度,体验教学中通过小组讨论或学生反思了解学生变化动态,体验教学之后通过动态回访了解学生思想、态度的变化,形成一个“之前—之中—之后”真实体验学习效果的动态评价循环圈。

“体验是人的生存方式,也是人追求生命意义的方式。”[8]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承担立德铸魂功能的核心课程,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塑造、核心价值观引领和健康精神品格培育都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体验式教学法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践行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重视体验的连续性和互动性,让学生以主体的姿态参与教学活动,在亲身体验中加深情感认同,可以促进学生的知行合一,让其在体验中领悟,在领悟中成长,有效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创造性和亲和力,极大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实效。但是仅凭一个教学法的应用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目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个庞大的持续的动态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努力、多管齐下、协同发力,才可切实发挥其“立德铸魂”的核心功能。

猜你喜欢

理论课体验式教学法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智慧教学的困境与路径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水墨画体验式学习的教学策略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体验式教学理念下高中排球教学的实践探讨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高中生物新课程下“体验式教学策略”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