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右室双出口患儿术后并发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伴血栓形成综合征1例的护理

2021-11-30徐建英密凯纳徐小薇王文媚诸纪华

护理与康复 2021年3期
关键词:瘀斑抗凝肝素

徐建英,密凯纳,徐小薇,王文媚,诸纪华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浙江杭州 310052

右室双出口(double outlet of right ventricle,DORV)是一组病变繁多且较少见的复杂性先天性心血管畸形[1]。DORV的形成是由于动脉圆锥发育异常和大血管旋转不完全,以致主动脉及肺动脉全部起源于右心室,或一条大动脉全部起源于右心室而另一条大部分(>50%)起源于右心室[2-3]。早期手术为该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手术需在肝素诱导、体外循环下进行。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是由肝素诱发的、抗体介导的一种促凝状态和综合征[4],若同时合并有血栓形成,则称为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伴血栓形成综合征(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 with thrombosis syndrome,HITTS)。HITTS病情凶险,致残、致死率极高[5]。2018年7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心脏重症监护室(CICU)收治1例DORV患儿,术后并发HITTS,经治疗和护理后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病例简介

患儿,女,5月27天,因“发现心脏杂音”于2018年7月1日收治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入院查体:体温36.9℃,心率168次/min,呼吸42次/min,血压93/61 mmHg,体质量4.9 kg。患儿口唇紫绀,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律齐,心音中等强度,心前区可间及3/6收缩期杂音,3~4肋间最响亮;腹部平软,肝肋下2 cm,质软;四肢末端温暖,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76%~82%。入院后行超声心动图、心脏CT血管造影(CTA)检查,诊断为DORV、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80%~90%)位于右心室、右位主动脉弓伴左锁骨下动脉迷走、降主动脉见侧支血管。完善各项术前准备后于7月3日在全身麻醉、肝素诱导、体外循环下行DORV+右心室流出道重建术,术中将聚四氟乙烯(Gore-tex)的心血管补片修剪为椭圆形,呈隧道样连接左心室与主动脉,右心室流出道为纵切口,使用戊二醛固定2.0 cm×2.0 cm自体心包补片扩大右心室流出道。体外循环总时间129 min,手术顺利。术后转入CICU进行监护、治疗,予呼吸机辅助通气,密切监测患儿生命体征,遵医嘱采用肾上腺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米力农等血管活性药物,白眉蛇毒血凝酶止血,头孢呋辛钠、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抗感染等对症治疗。患儿术后使用呼吸机(PRVC模式)154 h,期间二次插管1次,腹膜透析39 h。术后第2天患儿出现血小板降低,最低降至34×109/L,予输注血小板和血浆后,血小板计数未见明显改善。术后第10天患儿双手背可见散在皮下出血点及部分皮肤出现暗红色瘀斑,四肢B超检查示:双手背栓塞可能;右侧髂静脉血栓。诊断为HITTS,予禁用肝素,同时予阿加曲班抗凝。术后第37天患儿双手背出血点及瘀斑消失,深静脉血栓消失,血小板上升至207×109/L。医嘱予改用华法林钠1.5 mg口服抗凝,1次/d,术后第43天患儿病情稳定转入心脏外科病房继续治疗。术后第52天患儿康复出院。

2 护理

2.1 循环功能监测

由于DORV手术需进行长时间的体外循环转流,患儿的心肌遭受缺血、低氧打击,术后易引起低心排综合征,是引起术后早期死亡的高危险因素,因此术后需加强循环功能监测[6]。维持血压和心功能的稳定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2.1.1维持体循环及肺循环稳定

术后转入CICU后,立即给予患儿呼吸机支持通气、心电监护,正确连接各类管路并妥善固定,防止折叠、堵塞或者滑出。术后每小时1次监测动脉血压(ABP)、中心静脉压(CVP)、心律、心率及四肢末梢循环情况。遵医嘱及时调整药物剂量,使患儿血压维持在正常水平。由于DORV患儿术后极易发生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情况,需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来调整血管阻力并维持足够的心输出量。血管活性药物及血制品从中心静脉置管通路泵入,更换药物时,2名护士同时进行,动作迅速,使血压、心率波动控制在最小范围内[7]。为确保ABP、CVP监测值的正确性,护士每班校正零点位置,保持测压装置在患儿心脏水平位置。本例患儿术后当天即出现低心排综合征,心率200次/min,血压68/36 mmHg,CVP 7 cmH2O,四肢湿冷。遵医嘱给予肾上腺素0.20 μg/(kg·min)、多巴胺6 μg/(kg·min)、5%氯化钙0.5 ml/h、米力农0.47 μg/(kg·min)。使用药物后,患儿心率维持140~180次/min,血压72~100/52~74 mmHg;呼吸机设置为PRVC模式,氧浓度50%,呼吸频率25次/min,患儿SpO2维持在97%~100%。

2.1.2维持出入量及电解质平衡

DORV患儿术前存在不同程度的低氧情况,心功能较差;加之体外循环术后水钠潴留造成心、脑、肺等重要脏器水肿,严重影响循环功能,且患者对体液的调节能力较差,术后需严格控制液体的入量,严格掌握输液速度[6]。护理过程中详细记录患儿每小时出入量并及时调整补液速度,避免过度脱水,维持足够的循环血量,尤其是应用呋塞米期间,及时复查血气分析,纠正电解质紊乱[7];每4 h测量腹围1次。本例患儿术后当天及第1天遵医嘱予呋塞米注射液5 ml,每6 h静脉推注1次后,入量仍大于出量,术后第39 h改用呋塞米注射液0.2 mg/(kg·h)持续静脉微量泵注射。患儿术后24 h内腹围增大2 cm,心率160~180次/min,血压波动在75~110/40~60 mmHg,术后25 h予1.5%腹膜透析液70 ml/次,每3 h进行1次腹膜透析,腹膜透析管放置24 h时有絮状物堵塞,由于患儿血小板偏低,故腹膜透析液中禁止加入肝素抗凝,予调整腹膜透析管高度,同时在严格无菌条件下采用20 ml含0.9%氯化钠注射液的注射器抽吸絮状物后保持通顺。腹膜透析当天患儿24 h出入量达到基本平衡。术后第2天患儿循环趋于稳定,出入量保持平衡,术后第6天遵医嘱予停止腹膜透析。

2.2 抗凝剂用药护理及血栓的观察和护理

HITTS是由肝素诱导的免疫反应造成血小板减少,导致血栓发生率明显提高,因此需做好抗凝剂用药护理及血栓的观察与护理。

2.2.1抗凝剂用药护理

患儿术后第2天开始血小板下降至34×109/L,按医嘱予输注血小板后仍未明显升高,维持在34×109/L~49×109/L,术后第10天确诊为HITTS,立即停用肝素,改为使用阿加曲班0.5 μg/(kg·min)持续静脉微量泵注射。阿加曲班是一种合成低分子左旋精氨酸衍生物,是新型抗凝药物,目前主要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抗凝、溶栓和介入治疗[8]。阿加曲班的主要不良反应是出血和血小板减少[9]。动态监测患儿出血、凝血及血小板计数等变化,预防相关并发症发生[10];遵医嘱予药物控制患儿血压,减少血压波动;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每小时监测患儿瞳孔大小、对光反射灵敏度;观察患儿的反应,例如有无烦躁、呕吐等颅内出血表现。本例患儿在用药期间血小板逐渐上升至术后第22天的130×109/L,未发生颅内出血;术后第37天血栓消失,停用阿加曲班改用华法林钠1.5 mg口服抗凝,1次/d。

2.2.2血栓的观察与护理

术后第10天患儿双手背可见散在皮下出血点及部分皮肤出现暗红色瘀斑,其中右手背肿胀,可见一个2.0 cm×2.5 cm暗红色瘀斑;B超检查显示:右侧髂静脉0.46 cm×0.14 cm血栓形成,无右下肢肿胀等深静脉血栓临床表现,考虑栓塞可能。为此,予患儿约束带制动,使用软枕抬高双上肢及右下肢,促进血液回流,使用约束带时松紧以可插入一指为宜,避免约束带过紧阻碍静脉回流。禁止按摩、挤压右下肢,抬高20~30°,膝关节屈曲15°,给予四肢包裹棉毯保暖,促进血液回流;患儿双手背的局部暗红色瘀斑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外涂,每8 h涂抹1次;肿胀肢体予3M人工皮保护皮肤,防止压力性损伤的发生;密切观察患儿全身皮肤状况,关注有无新增瘀斑,病情记录中动态描述下肢血栓情况,对比双下肢皮肤颜色、温度、肿胀程度及感觉、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每天测量双下肢同一平面的周长并记录。本例患儿未出现新增瘀斑,术后第37天双手背出血点及瘀斑消失,深静脉血栓消失。

2.3 动静脉穿刺护理

HITTS患者不能应用肝素抗凝,因此要求护士对常规的留置针输液方式加以改变。由于该患儿需持续监测有创血压,因此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代替肝素持续泵入监测有创血压,禁止使用肝素封管液,均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进行留置针封管。严密监测静脉通路通畅情况(防止血栓阻塞), 减少静脉穿刺,必须静脉穿刺时,尽量缩短使用止血带的时间,采血局部穿刺点注意适度按压,力度不能太大(阻塞静脉可导致血栓形成)[11];每日采血项目集中进行,采血后压迫止血时间>4 min,停止压迫后再观察1 min,以免出血[12]。本例患儿的动静脉穿刺护理顺利,未出现出血或血栓形成。

2.4 呼吸道管理

DORV患儿由于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使得自身受到损伤较大,易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且治疗期间气管插管下呼吸机支持时间较长,破坏了气道的生理防御屏障,极易发生肺部感染[13],因此需加强呼吸道管理,以防止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本例患儿术后第3天撤除呼吸机改面罩吸氧;术后第5 天因呼吸费力改经鼻无创辅助通气(CPAP);术后第9 天肺部感染严重,血常规显示白细胞18.67×109/L,C反应蛋白(CRP)64 mg/L,床边胸部X线摄片显示肺不张、双侧胸腔积液、右肺渗出性改变明显,SpO2降至85%~90%,再次行气管插管。术后第5天和术后第12天两次痰培养均示白假丝酵母菌阳性,予床边隔离,床单位区域屏风隔离,并张贴明显的隔离标识。床边隔离期间,所有物品一人一用一消毒。有研究表明术后呼吸机使用期间适宜的气道湿化、正确的体位能够有效预防VAP[14-15]。因此在气管插管期间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尤其在吸痰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保持呼吸机湿化器正常工作,间隔24 h更换湿化水,及时倾倒管道冷凝水,防止倒流;加强管道清洗和消毒,减少感染机会;患儿循环稳定后予每2 h变换体位、轻叩击拍背、电按摩和气管内吸痰,以保持气道通畅。患儿在术后第12天再次撤除呼吸机,给予5 L/min面罩吸氧,但痰多不易吸出,给予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2 m1、吸入用异丙托溴铵溶液1 ml及吸入用硫酸沙丁胺醇溶液0.5 ml混合后雾化抗喘、稀释痰液,每8 h使用1次,吸痰前叩背,并予医用振动排痰机促进排痰,每班次用1.2%复方氯己定含漱液对患儿进行口腔冲洗,以预防口腔霉菌感染,减少VAP发生。术后第20天患儿床边胸部X线摄片显示肺不张好转,痰液培养为阴性,停面罩吸氧,改为1 L/min鼻导管吸氧,SpO2维持在95%~96%。

3 小结

DORV是一种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HITTS是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应用肝素后的严重并发症,栓塞发生率和病死率较高。DORV患儿术后并发HITTS的护理重点是维持循环稳定及出入量、电解质平衡;做好抗凝剂用药护理、血栓的观察护理、动静脉穿刺护理以及呼吸道管理,以保证手术成功,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猜你喜欢

瘀斑抗凝肝素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优质护理干预采血者穿刺点按压情况对血肿、瘀斑的预防效果
喜疗妥联合红外线照射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皮下瘀斑的疗效观察
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出现瘀斑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中药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进展
肝素联合盐酸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三七伤药片外敷预防罂粟碱肌注后皮下瘀斑及硬结的疗效观察
肝素结合蛋白在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