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兵团团场团歌对兵团精神的解读及其时代价值

2021-11-30陈小青

关键词:军垦团场戍边

杜 瑶,陈小青

(石河子大学 文学艺术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3)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是新疆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国家赋予的屯垦戍边使命。至2019年末,兵团有14个师,179个团场[1]。几十年来,兵团儿女扎根边疆,在履行屯垦戍边的光荣历史使命中构筑了丰富多彩的兵团文化。其中,“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是兵团文化的核心[2]9-13,对推动兵团事业的发展、增进民族团结、维护新疆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

音乐植根于文化之中,与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依托、相互促进[3]81。主旋律歌曲作为音乐的一种形态,对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4]290-291。在早期的工农革命时期,主旋律歌曲在宣传鼓动、唤醒民众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在抗日救亡运动中主旋律歌曲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心声;在解放战争时期,主旋律歌曲鼓舞军民士气,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让人民对胜利充满信心立下了功绩;在和平建设时期,主旋律歌曲表达了中华儿女对党和祖国的热爱,歌颂了人民大众的幸福生活。兵团团场团歌作为主旋律歌曲,是兵团文化呈现的重要形式之一,有着其他艺术作品无法替代的影响力,作为集中体现兵团精神的一种艺术形式,饱含着兵团儿女的初心和使命力量。探索兵团团场团歌对兵团精神的诠释与解读以及挖掘兵团团场团歌的时代价值,不仅是对兵团文艺史的一次梳理,更为进一步阐释兵团精神内涵,弘扬主旋律、推进文化润疆工程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兵团团场团歌的概况

兵团团场团歌(以下简称“团场团歌”)主要指以歌颂“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反映军垦战士及当代兵团职工群众屯垦戍边、艰苦创业、建设美好家园为主要内容,融合各地域、各民族的音乐特征,具有包容性、群众性的音乐作品。

团场团歌融合了新疆少数民族的多种艺术元素,凝聚着几代兵团人的理想和追求,饱含着兵团人的激情与奉献,在活跃基层文化生活,推进兵团文化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直接反映兵团历史,弘扬兵团精神,体现团场风貌,承载干部职工群众精神追求的艺术载体,团场团歌是团场文化建设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也是兵团独具特色的文化风景[5]1-2。

(一)团场团歌的产生及其发展

“军垦歌曲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几代军垦官兵、职工群众集体或个人创作、传唱的反映兵团人亦军亦农、屯垦戍边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和精神食粮”[6]62。团场团歌是在军垦歌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兵团人在屯垦戍边劳动生产生活实践中集体或个人创作的属于某师团场(企业、学校)等单位特有并共享的精神歌曲。团场团歌是军垦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军垦歌曲包含团场团歌。团场团歌反映屯垦戍边生活,通过歌曲艺术形式来传承和弘扬兵团精神,为屯垦戍边服务。

兵团团场团歌是14个师179个农牧团场的文化缩影,也是兵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团场团歌在兵团文艺的发展下开枝散叶,有表达团结奋进、再创辉煌的“兵的情怀”的三十三团团歌《我们的根是兵》,也有抒发扎根边疆、保卫边疆、建设边疆赤诚情怀的第四师师歌、六十二团团歌《兵团战士的心愿》,深情厚重的七十七团团歌《康苏情》,激情昂扬、充满豪情的二二二团团歌《阜北不会忘记》等。这些歌曲在不同程度上展现出各自团场风貌,对兵团精神的宣传与弘扬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团场团歌折射出鲜活的军垦生活及屯垦戍边实践,反映出浓郁的兵团色彩和兵团风貌,凝聚着兵团人的追求和理想。团场团歌不仅是表达屯垦战士心理的诉说,更是促使人们认识兵团、了解兵团、领悟兵团精神的重要途径。

2012年7月12日,兵团党委宣传部、文广局、兵团文联主办的首届“放歌兵团——兵团团场团歌大赛”在第四师六十六团文化广场拉开帷幕,近百首嘹亮动听的团场团歌响彻天山南北;同年9月27日,兵团团场团歌大赛颁奖晚会在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文化中心举行。首届兵团团歌大赛的举办,在全兵团范围内掀起了团场群众文化活动的高潮。之后,全兵团师团写团歌、唱团歌、演团歌、播放团歌蔚然成风,绝大多数团场都创作了自己的团歌(包括场歌、校歌、院歌等),大多数团歌被收入兵团出版社出版的《兵团之歌》《兵团赞歌》等优秀歌曲集。

团场团歌的唱响进一步加强了兵团基层文化建设,丰富了兵团职工群众的文化生活;团歌唱响了兵团精神,激发了兵团人蓬勃向上的精神力量,传播了正能量,从而推动兵团文化进一步繁荣与发展。

(二)团场团歌的内容及艺术特点

随着屯垦戍边事业的不断发展,团场歌曲的内容、格调、风格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变化[7]39-42。团场团歌主要以劳动歌、颂歌、生活歌等多元化的歌曲为体裁,以独唱、齐唱、合唱、对唱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传述兵团故事、赞美魅力兵团。团场团歌以质朴无华的特色直接反映团场历史事迹与精神风貌,展示兵团军垦特色,歌颂军垦战士屯垦戍边、开荒造田、防风治沙、扎根边疆的伟大壮举,高歌团结奋进、开拓进取、再创辉煌的情怀,展现团场风貌、小康社会、安居乐业的时代风采。

劳动歌主要以屯垦戍边题材为主,反映军垦将士种植粮棉、开荒建渠、植树造林等劳动情景,表现出不畏艰难、艰苦奋斗的兵团精神。如七十四团团歌《美丽的坡马我的家》中,“一手拿镐/一手拿枪/兵团精神地久天长/保卫家乡/建设家乡”,以两段式的表现手法、辉煌的进行曲风格推进,抒发了建设美丽边疆的豪情壮志;二团团歌《新井子之歌》,“根根扁担刻下誓言/双双汗手染尽风采”,是二团的军垦战士艰苦创业、建设美丽家园的真实写照;一○四团团歌《首府第一好家园》,通过“爷爷、妈妈、我”三个不同人称,用三段体的演唱形式,以故事化的口吻从侧面展现出三代人建设一○四团的时代风采。

颂歌主要以寄物喻人的表现手法歌颂军垦父辈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不朽事迹。十四团团歌《胡杨》用婉转悠长的旋律诉说屯垦事业的坎坷曲折,用“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朽”的胡杨精神歌颂十四团几代军垦儿女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不朽功勋,以娓娓道来的平实颤动人们的心。《我们的根是兵》歌颂三十三团军垦战士献身兵团事业、攻坚克难的决心,歌曲以三段体结构和小调旋律的特点,用红柳、胡杨特色文化塑造团场形象,以朴实无华的歌词、深情的旋律体现着“兵”的主题和“兵”的豪情。

生活歌以兵团人的生活为艺术题材,反映兵团职工群众幸福安宁的生活情景。三十四团团歌《三十四团一路腾飞》以朴实的歌词、铿锵有力的曲调,歌颂了三十四团日新月异的变化,歌曲采用四段体激昂的调式风格,通过“昔日是塞外江南/今日已风头水尾……良田披翡翠/白玉棉花堆如山/枣园果香令人醉/男女老少尽欢颜/笑语满天飞”的真实写照,体现三十四团高歌猛进建设小康社会的恢弘气势。《肖尔布拉克之恋》描绘了七十二团“塞外江南”的壮阔场景,“蓝天白云无边的麦浪/雪山丛林牧歌悠扬/钻天杨环绕着新盖的厂房/鲜花彩裙涌进了广场”,旋律开阔且悠扬,这首两段体的歌曲,虽然音域不宽,但基于三拍节奏的基础上,给人以舒缓、悠长之感,通过蓝天、白云、麦浪、雪山等意境,衬托出七十二团人们的幸福生活,展现出团场风貌、小康社会、安居乐业的祥和景象。

从演唱形式来看,团场团歌大多以独唱、合唱、重唱的形式出现。从各团的团歌谱例来看,独唱的作品居多,例如第四师师歌《兵团战士心愿》,歌曲调式豪迈激昂,完美地抒发了军垦战士投身于边疆、保家卫国的思想情感。合唱是团场团歌演唱中最为常见的演唱形式,人们以团为单位举行团歌的演唱,各个声部交织进行,使歌曲的演唱效果更富有层次感。一二八团团歌《前山之歌》便是一首合唱形式的团场团歌,歌曲主要歌颂了“前山人”肩负开疆卫国的历史使命,同时也抒发了对军垦战士勤劳质朴的赞许之情,歌曲以四声部混声合唱的演唱形式,以变化较为频繁的节奏及旋律交织进行,营造出辉煌的气势,映射出兵团职工群众勤劳致富的美好画面。

二、兵团团场团歌与兵团精神

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内涵的兵团精神,是兵团几代人在半个多世纪的屯垦戍边生活实践中凝练出来的。兵团精神中的爱国主义情怀、艰苦创业作风、牺牲奉献意识和开拓进取追求的综合性的品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在新疆、在屯垦戍边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兵团精神与新中国的历史同步发展,在激励兵团人民群众爱国爱疆情怀的同时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

(一)团场团歌与兵团精神的关系

兵团精神蕴含着特定的历史使命。兵团精神的实践主体从单一的驻疆人民解放军起到支边青年、知识青年以及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人群,在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伟大实践中,推动着兵团事业的发展与兵团文化的形成。纵观兵团艺术创作的发展史,艺术家们围绕兵团精神这一主题,以音乐、文学、影视、绘画等形式赞颂屯垦戍边的践行者,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文艺作品。其中,团场团歌兼具新疆地域特色,融合了多民族文化内质与西部军垦特色的艺术创作,以弘扬兵团精神为主题、兵团建设与发展为支柱、团场风貌为特色,涌现了六十四团团歌《草原之夜》、十四团团歌《胡杨》、六十二团团歌《军垦战士的心愿》、三十三团团歌《我们的根是兵》、一六一团团歌《我爱祖国我爱边疆》等优秀作品。

兵团精神是团场团歌表现的主旋律和文化内涵。团场团歌创作的精髓和内核始终围绕兵团精神而展开,团场团歌把弘扬兵团精神作为文艺作品传播的主要任务,着力打造团场文化品牌,丰富团场文化内涵,在带领兵团职工群众唱响兵团精神的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团场团歌是兵团精神的审美载体,二者互相联系,互相作用。首先,传承和发扬兵团精神是一项“软任务”,需要在兵团职工群众心中扎下根。团场团歌顺应时代要求,将兵团精神巧妙地融入其中,代表兵团形象,滋润人们心灵。其次,团场团歌再现兵团历史画卷、展示兵团时代风貌,依然以兵团精神为线索展开,用全方位、多角度的艺术构思勾勒了兵团生生不息的历史长卷。团场团歌不仅代表时代风貌,而且引领时代风气,贯穿于兵团屯垦戍边事业的发展中。

(二)团场团歌对兵团精神的表达

1.团场团歌表达“热爱祖国”的核心理念

“热爱祖国”是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核心,是兵团人的信念和行为准则。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到边疆去,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呼声是多少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不远千里支援新疆,为屯垦戍边、保卫祖国西北边陲的无畏壮举。饱经风霜,走过几十年的难忘岁月,兵团人让共和国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新疆的每一寸土地,是热爱这方土地的坚守,也是爱国这份信念的支撑。祖国即是信仰,兵团人民怀着对祖国的无限忠诚与热爱,将爱国之情化为不需穿军装、不用拿军饷、永不换防的实际行动,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用生命的界碑书写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华丽篇章。突出爱国主义精神的团场团歌,体现着兵团人的凝聚力,时刻诠释着热爱祖国是传承兵团精神的核心与灵魂,强烈鼓舞着人们保卫祖国、建设祖国、奉献祖国。

新中国成立之后,新疆人民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征程中,在这期间,《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南泥湾》《我们走在大路上》等红色歌曲在激发祖国建设和民族团结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歌曲情感真挚,激励了无数青年投身到建设新疆的伟大事业中去。第四师师歌《兵团战士的心愿》亦是如此,以朴实、通俗易懂的乐句、激情豪迈的调式,抒发军垦战士的爱国情怀,展示了军垦战士不惜一切为祖国守边防、建边疆的豪情壮志,开篇句“面对蜿蜒的界河,背靠亲爱的祖国,我们种地就是站岗,我们放牧就是巡逻,我是哨兵,家是哨所,祖国是家,家就是祖国……我们屯垦就是为家,我们戍边就是为国”。歌曲采用顶真重复的创作形式,映射着军垦战士无私奉献、无怨无悔建设边疆,家国一体的真实情感,兵团人为了祖国西北边陲的安宁,几十年如一日,忠诚地履行着屯垦戍边的伟大使命。团场团歌中还有许多激发人们爱国主义情怀的优秀作品,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让兵团后代在学习和传唱之余,了解歌曲创作背景,体会兵团战士守边卫国的伟大壮举,将兵团精神与爱国情怀代代传承。

2.团场团歌表达“无私奉献”的价值取向

“无私奉献”是兵团人倾尽所有“献了青春献子孙”的真实写照。新疆和平解放后,近20万人民解放军枪镐并举,亦军亦农,屯垦戍边。1954年,人民解放军集体转业,组建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军垦战士在兵团白手起家发展农牧业以及工商业,在一手拿枪、一手拿镐中拉开了军垦伟业的大幕。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实质上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时代体现,是延安精神的传承,也是几代军垦战士为兵团事业奉献终身的共同心愿。奉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私奉献是兵团人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七十多年如一日的精神品质和价值追求。在兵团建设中,他们以军垦战士为名,无私奉献为誓言,与狼群野兽不期而遇,与毒虫蚊蝇同榻而卧,为了兵团事业的发展特别能战斗,用机智勇敢克服和战胜一切困难,时刻书写着无私奉献的兵团精神。作为兵团文化外在表现形式的团场团歌,有着自己独特的存在方式,其创作都是军垦人生产生活的缩影,从团场团歌所呈现的内容与蕴涵的内涵可以看出,团场团歌始终把兵团人的生活与兵团精神紧密结合起来,以具有顽强品质的胡杨、红柳、白杨、沙枣树来赞颂军垦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将它喻为无私、顽强、坚定、正义的化身。这是兵团主流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团场团歌所表达的重要内容和价值取向。

“啊,胡杨,为什么你要选择,这么遥远的地方,茫茫沙漠是你的故乡,难道你甘于忍耐、忍耐寂寞荒凉,三千年的沧桑该有多么漫长……”这是十四团团歌《胡杨》中的歌词。歌曲将胡杨拟人化,塑造了十四团人“三千年不死、三千年不倒、三千年不朽”的胡杨精神,象征着军垦儿女扎根边疆,无怨无悔、无私奉献建设边疆的决心,最终迎来胜利的曙光。半个多世纪以来,胡杨精神已经深深地根植于十四团人的心中,第一代军垦人已远去,他们不因生而高贵,却因为兵团无私坚守、默默奉献而自豪,他们用不死的身躯书写着“生,三千年不死;死,三千年不倒;倒,三千年不朽”的生命誓言。歌曲虽歌唱了十四团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但它更多的是突出了兵团人胡杨般的精神品格,足以让倾听者变得和胡杨一样坚强。《胡杨》不仅代表着十四团人咬定黄沙不放松,立根只在盐碱中的赤诚精神,也代表着屯垦戍边大业里千千万万为兵团奉献一生的军垦人的真实写照。

3.团场团歌表达“艰苦创业”的实践特质

“艰苦创业”是兵团人坚守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一次次取得屯垦戍边事业成功的精神支柱。兵团创业初期,面对一望无际的沙漠戈壁,军垦战士与风沙同行,与野兽为伴,天当被,地当铺,几十年如一日,在荒原开垦万亩良田,大漠深处兴修水利,建起一座座绿洲花园。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兵团人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军垦精神,用不懈奋斗、共同努力换来了兵团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巨大变化。艰苦创业是兵团人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实践作风。兵团成立初期,新疆百废待兴,面对一望无际的戈壁荒原,一群无私无畏的军垦战士继承着解放军的优良传统,发扬井冈山精神、南泥湾精神,在兵团这片热土上铸剑为犁、屯垦戍边,在祖国的西北边陲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正如七十四团团歌《美丽的坡马我的家》中赞颂:“一手拿镐一手拿枪,兵团精神地久天长,保卫家乡建设家乡,坡马高原洒满阳光”。军垦战士不仅是兵团的建设大军,更是兵团事业发展的中流砥柱。

在艰苦创业的最初时期,兵团第十三师红星农场的军垦父辈们征尘未洗、戎装未脱,在人烟稀少的亘古荒原上,用双手、铁锹、犁等白手起家,他们植树造林、修建房屋、引水造田。修渠没有机械,他们仅凭脊背与双手运转万吨巨石;没有水泥,他们碾碎陶粉,混合石灰代替水泥,由于石灰的腐蚀性极强,他们经常被烧出水泡。就这样,军垦父辈们克服一切困难,在新疆大地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如猛进水库是兵团第六师屯垦史上的一座丰碑,它的存在印刻着军垦战士的智慧和力量,为了第六师的水利事业,军垦战士住地窝子,吃窝窝头,喝盐碱苦水,每天劳动十几个小时修建水库,水库的完成浇灌了万亩良田,滋养了第六师无数的军垦儿女。一○一团团歌《猛进儿女军垦情》,以豪迈的调式、浪漫主义的情怀,赞美了军垦战士白手起家建设家园、兴修猛进水库的光辉历程,以“剿匪保民安,水库美名扬。铸剑为犁创大业,屯垦戍边谱华章”的恢弘气势,展现了一○一团军垦儿女创造奇迹的精神风貌。尽管以往艰苦的日子已远去,但兵团人艰苦创业的精神已融入到各种艺术创作形式当中,团场歌曲赋予了兵团精神鲜活的生命力,让后人时刻警醒,继承和发扬老一辈军垦人不怕吃苦的精神。团场团歌赞颂了军垦战士在祖国的大西北英勇顽强、艰苦奋斗,手握坎土曼,艰苦创业,使戈壁荒漠变成塞外江南,为新疆的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4.团场团歌表达“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

“开拓进取”是兵团精神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特征。开拓进取精神贯穿于兵团事业的始终,保持与时代潮流的协调发展,在面对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等种种机遇与挑战下,兵团人攻坚克难,持续创造着新的辉煌。开拓进取是兵团人始终坚持自我革新,保持铁一般的纪律与担当,砥砺前行的勇气和能力。兵团人始终保持着纯洁性和先进性,在改革开放的大发展中乘势而上,在开拓进取中稳步发展。兵团这块热土为兵团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源泉,一支对兵团有着特殊情感的艺术创作队伍,饱蘸着心底浓浓的乡情,用最深情、最浓烈的爱,为人们铺展兵团的美,为兵团增添多彩的画卷。

第十三师师歌《中国梦,军垦情》,开篇以“你从远方走来,披着满天星光,穿越草原雪地,来到万里戈壁”,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乐句中用“走来”“披着”“穿越”“来到”四组动词,以极大的时空跨度形象地歌颂了从硝烟中走来的军垦战士,历经艰难困苦来到新疆大地,以激动豪迈的气势颂扬了军垦战士不断开拓进取,工农业经济腾飞的壮观景象,展现了兵团60多年来的可喜变化。60多年来,兵团作为稳定新疆、巩固边防的重要力量,坚持稳步前行,开拓进取,以更大的勇气与智慧创新,坚定信心将兵团改革推向更广、更深,为更好地发挥兵团特殊作用,实现新疆工作总目标作出更大的贡献。开拓进取精神,是兵团在建设与发展中一直秉持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伟大成就的重要保障,团场团歌梳理了兵团打开新局面、迈上新台阶、跨进新时代的历史沿革,将兵团精神与文化艺术相融合,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民族情感联系着兵团职工群众。

三、兵团团场团歌弘扬兵团精神的时代价值

(一)团场团歌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与凝聚力

在兵团音乐史上,团场团歌拥有光彩夺目的灿烂篇章。团场团歌把握时代脉搏,反映团场风貌,讴歌兵团精神,是兵团人屯垦戍边、艰苦奋斗取得胜利的重要精神支柱。团场团歌产生于兵团人长期艰苦奋斗的实践中,具有特定的时代背景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其创作的最大动因是讴歌、传承兵团精神,实现团场团歌对兵团职工群众的感召和凝心聚力。人们在写团歌、唱团歌、赛团歌的活动中形成了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情感体验,在热情高涨中感受“团歌”带来的自豪感,兵团职工群众的凝聚力在军垦团歌的推动下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唱“团歌”成为团场凝聚力提升的重要方式之一。团场团歌作为兵团乃至我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爱国爱疆爱兵团的深厚情谊。团场团歌从屯垦戍边的历史中走来,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对兵团精神的政治表达,它融入了兵团人的理想和信念,承担了“凝聚人心”的职能,无论是在屯垦戍边的艰苦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兵团人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在团场团歌里永不褪色,兵团精神正是在团歌的感召与凝聚中得到传承发扬。

“音乐传达的不是语义和形象本身,而是文本和事物所承载的精神与情感”[8]103-107。音乐不像绘画,可以描绘人的具体姿态与神情;更不同于影视,能把人的思想活动直观展现出来。音乐有独特的魅力凝聚情感,气壮山河的节奏可振奋人心,和缓平静的旋律可让人心情顺达。如一五○团团歌《我骄傲,我是兵团人》中坚定自豪、激情澎湃的演唱气势,会令歌者与倾听者高亢振奋,感受军垦战士从祖国的东西南北汇聚在新疆,不畏艰难险阻建设家园的兵团精神。当听到了七十二团团歌《肖尔布拉克之恋》后,倾听者会在脑海里出现蓝天白云、丛林牧歌悠扬、鲜花彩裙荡漾的美丽团场形象。音乐的独特力量就是使人听了《我骄傲,我是兵团人》后有震撼心灵的体验,听了《肖尔布拉克之恋》后有对美好生活的感触与向往。团场团歌对形象的塑造是鼓舞兵团职工群众前进的关键,一方面,团场团歌的创作是以弘扬兵团精神为主题;另一方面,团场团歌的创作能深入连队基层,把握时代脉搏,与团场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唤起人们对团场团歌所蕴含的兵团精神的感召与传扬。

(二)团场团歌具有宣传推动的作用

团歌以弘扬兵团精神为主旋律,以团场发展为题材,向大众展示兵团的历史变迁与人文风情,以较强的融合力与传播力被大众广泛认同。团场团歌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表现体裁,在传播兵团精神的同时也体现了自身特色,团歌的唱响,不仅是宣传推广团场的利器,更是职工群众自我肯定、找回归属感的一种重要体现。

法国艺术家丹纳指出:“作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的风俗。”[9]143也就是说,艺术不可能脱离现实而存在,时代精神在某种程度上影响艺术家的主观认识,而周围的风俗则是体现当下的客观真实。从这个角度看,团场团歌是艺术家们主观与社会客观现实凝结而成的产物。如今,最艰苦的屯垦戍边生活虽然已离人们远去,但人们依然可以透过军垦歌曲感受艺术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内涵。当我们听到或唱到“亘古荒原开创第二故乡,营盘扎戈壁,拓荒建粮仓,剿匪保民安,铸剑为犁创大业,屯垦戍边谱华章……”马上就能体会到一○一团军垦儿女从南征北战挺进新疆屯垦戍边的“亮剑精神”,到白手起家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当听到三十四团团歌中唱道“男女老少尽欢颜,笑语满天飞……”时,就会情不自禁联想到兵团职工群众幸福安宁的生活。因此,人们在军垦团歌的旋律和歌词中认识和感悟兵团,在心中塑造兵团形象,在广泛的传唱中继承和弘扬兵团精神。

(三)团场团歌具有社会教育功能

“音乐是人类精神文明的塑造品,与人的道德情操紧密相连”[10]88。团歌是表现和反映大众思想情感和生活的一种手段,承担着教育教化的功能。人们在唱团歌、赛团歌的过程中除了增进知识与技能,还有效地提升了情感素质,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团场团歌作为兵团音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兵团精神始终贯穿其中。其内容多以反映屯垦戍边、团场建设发展和军垦战士、当代兵团人精神风貌为主,将军旅文艺、民族特色、乡土文化合而为一,歌颂几代兵团人为兵团事业奉献一生的家国情怀,不仅是推动兵团精神发展的先进文化,也是满足人们听觉审美的感官享受。作为表现军垦战士与当代兵团人生活的艺术表现方法,团场团歌承担着社会教育的职责与使命,在给人们带去享受的同时潜移默化地传扬了兵团精神。

团场团歌为兵团职工群众提供了多角度、多层面的社会文化学习方式。它的传播不受特殊的时间、地点限制,依靠优美的旋律与鲜明的节奏为人们展现军垦先辈及当代兵团人屯垦戍边、生产生活情景以及团场现代化建设风貌,从多方面触动人们的感知,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思想情操和道德观念。团场团歌的创作同其他歌曲一样,经历歌词、旋律、节奏、速度、力度、和声、曲式等一系列音乐表现手段和组织形式的反复打磨,最终才形成完整的乐曲。

团场团歌在培育兵团职工群众传承和弘扬兵团精神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兵团职工群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的精神动力,也是对军垦后代坚定屯垦戍边信念,弘扬兵团精神的鼓舞。团场团歌将继续承载着历史使命,讲好屯垦戍边的感人故事,诠释兵团精神的时代内涵,激励一代又一代军垦后辈成为能担重任、可堪大用的西部建设者而不懈奋斗。

四、结 语

兵团团场军垦团歌对于弘扬兵团精神、体现团场风貌和塑造兵团形象有着重要的价值。这些优秀的团歌是兵团岁月中积淀下来不朽的精神财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兵团职工群众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凝聚了团场干部群众的向心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在新时代新起点,团场团歌能潜移默化地浸润和感染着干部群众,承担着文化润疆工程的重要任务。兵团团场团歌在讲好兵团故事、唱响兵团精神的同时结合新时代的发展要求,能够进一步促进兵团文化艺术事业发展,为文化润疆工程助力。

猜你喜欢

军垦团场戍边
军垦文化之乡放异彩
给戍边烈士的一封信
致喀喇昆仑戍边卫士
伊犁放歌
团场的秋
谪戍边疆的林则徐
完善团场全面预算管理体制的探讨
北大荒的脊梁——《老军垦》获奖感言
军垦文化在兵团和谐边疆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
浅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