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关系初探
2021-11-30张连国
张连国
(平和县农村合作经济服务中心,363700,福建平和)
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不断加快,农业生产劳动力规模持续下降,不断显现出素质结构性下降的情况,后续如何开展农业建设工作,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发展议题。保障农业可持续性发展,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实现乡村振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至关重要。
1 概况
平和县地处福建省闽南金三角的漳州市西南部,毗邻厦门、汕头两个经济特区,全境面积2 328.6 km2,人口52.8 万,其中农业人口40.3 万人,辖16 个乡镇(场),是福建省农业大县,盛产平和琯溪蜜柚。2020 年平和县蜜柚种植面积为4.5 万hm2,产量达180 万t,全产业链产值超过百亿元。据不完全统计,每年蜜柚生产季吸纳外来劳动力10 万人以上;在解决蜜柚产业发展用工的同时,外来劳动力文化水平、技术熟练程度参差不齐,一定程度上影响劳动效率。实践证明,新型职业农民是农业农村发展的带头人,是应用农业科技、掌握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主力军。家庭农场主大都是新型职业农民,由这种职业农民作为主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才能获得较高经济效益,才有可能将农业产业链的高利润返还农民,才会建立健全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
2 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促进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发展
政府积极筹措培训新型职业农民项目资金,通过网上招标,筛选各种培训机构,建立多渠道、多形式培训机制,培养更多的新型职业农民,由新型职业农民带头创办领办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和促进其发展。平和县在资金任务下达后,认真抓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采用公开招标方式确定培训机构,选好培训对象,及时进行办班培训。
2.1 制定和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计划
政府职能机构制定长期和年度培训计划,预算安排培训工作经费,明确培训的具体内容和每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人员数量任务,以文件或项目书形式分年度下达各级执行。
2.2 政府职能部门实施培训工作
发挥农业农村、科技、教育、人力资源以及社会保障等职能部门作用,定期定点有针对性、季节性进行生产经营和管理知识培训,提高农民学员的能力和素质,带动新型经营主体发展。2020 年平和县农业农村局聘请了研究员、讲师、高级农艺师等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进行集中授课,明显提升了职业农民的专业技术水平。
2.3 通过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培训
充分发挥社会服务组织、中介机构的力量,通过招投标或询价的方式,确定培训项目的承担单位,由第三方中标单位负责具体培训工作,完成年度培训任务。
2.4 利用有线电视讲座和新媒体进行培训
利用多媒体和现代信息宣传渠道,对专业技术知识进行广泛宣传广播,或邀请新型职业农民通过介绍自身发展情况、传授生产经营经验等进行培训,促进新型经营主体发展。2020 年,平和县开展农产品直播带货宣传培训,聘请了抖音专家、高级短视频主播、高级新媒体营销师和信息网络营销师等,对新型农民进行培训和组织实地观摩学习,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2.5 通过院校进行专业性集中培训
通过与高等院校和职业中专等学校挂钩,或确定对口帮教,充分发挥院校的教学和师资力量优势,进行专业性生产经营技术和管理知识培训,分期分批完成培训任务。
3 通过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培养锻炼更多新型职业农民
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是联系小农户与大生产、小市场与大社会的纽带,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组织化的生力军,也是培养更多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基地和平台。
3.1 在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中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政府各职能部门通过联系挂钩新型经营主体,采用项目和资金扶持,定期组织农民学员到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产业基地,分门别类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提升新型农民的技能,满足不同专业人才需要。
3.2 通过新型经营主体质量提升行动,锻炼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主要采用两种方式:一是直接从新型经营主体中发现掌握技能的新型农民,创造条件,聘其为师,带动更多的新型职业农民;二是通过新型经营主体提升行动,制定培训计划,促进鞭策经营业主和员工自觉参与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培养更多更有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
3.3 在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培训示范基地
平和县结合当地特色支柱产业,在新型经营主体中选取各种类型的生产经营、生产技术、管理模式示范基地和教学点,通过集中办班或组织参观学习,形成典型示范效应,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3.4 构建服务体系,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为了打通新型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间壁垒,平和县采用建立专业服务机构的方式,通过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解决新型经营主体生产经营中的各种问题,带动促进其发展;通过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强化带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实现双赢。
4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良性互动
平和县为农户群体开展农业领域的专项技能培训活动,同时要提升农民群体的思想政治素养与个人修养,能够尊重科学且应用所需的科技,改变原有的风俗习惯,致力于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及“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这也为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农业收入等带来重要的人力资源保障效果。经过长期的努力,具备更高综合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群体的比例持续增加,蜜柚产业农民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显著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市场经营效益持续增长,在推进平和县蜜柚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积极作用,促进蜜柚生产运营模式由最先的农户个体为主与手工劳作为核心,渐渐向着主体多元化、领域拓展、大量应用现代农技与农机设备等的运营模式过渡发展。截至2020 年末,该县相关行业已经构建出多元化经营主体、高度融合三产的产业运行机制。
通过实践得知,要高瞻远瞩,将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作纳入农业生产建设的战略规划体系,采用技术培训与政策扶持等各项举措,大力培育一些具备较强市场观念、拥有较高综合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从事农业,提高农业科技应用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营效益,农业发展才有可靠的人才支撑,才能不断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同时,让新型职业农民起到带头示范效果,创建新型农业运营机制,大力发展农合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效统筹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和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良性互动,实现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
平和县常年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工作,大力支持新兴经营主体的发展建设工作,做到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两不误,造就了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发展了一批能带动农业农村产业发展且不可替代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而对平和县农业现代化建设起到重要的人力支持作用,加快当地乡村振兴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