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研究
2021-11-30高建一
高建一 张 为
(廊坊燕京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三河 065200)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高职教育的地位日益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作为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较强的心理素质,面临各种压力和挑战。因此,要了解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与现状,分析研究产生心理问题的主、客观原因,来确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和实施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高职院校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为较儿童少年时期更多地关注自己,生活上的独立促进其心理的独立,开始更多地关注自己的现状和未来;自我意识发展慢慢稳定,但未完全成熟,存在矛盾冲突,主要是“理想我”和“现实我”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自我剖析和评价的能力日益加强,但具有一定的片面性,能够借助社会评价标准来认识自己,而不仅仅依赖别人的评价,对客观存在事物认知的局限性导致自我认识时只看表面而未深入本质;自我实践形式多样,但两极分化明显,表现为过强的自尊心和过强的自卑感;情绪的变动影响着自我认识和评价的结果,主要表现为过度的自我接受和自我拒绝;自我调节和教育能力明显改善,但仍存在着提升的空间,一旦发现问题,自我监督、管理和教育能力不能充分的起到应有的作用。
高职院校大学生智力与学习心理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学习上面临由中学学习到大学学习、由大学低年级基础理论学习到高年级专业知识技能学习的转折,对大学的学习方式不适应,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在逐步适应上述转折后,学习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学习自主性形成,对学习内容选择性提高,对学习时间的安排和时间的分配能力增强;学习动机向高层次发展,以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动力的学习动机逐渐加大,以获取专业知识的学习动机日益加强;学习的自我评价能力逐步提升,随着知识的丰富、能力的提高,对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程度能够科学地自我评价,与此同时可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与自身实际情况相适应的学习计划,合理调控学习过程[1]。
高职院校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发展特点,主要表现为追求平等,既对他人平等相待,又希望他人对自己一视同仁,同学之间、师生之间都渴望相互理解、互相尊重、平等相处;富于理想,人际交往往往过于理想化,看重思想,期望纯洁真诚,与同学老师相处过程中,都希望不掺任何杂质,以理想标准要求对方;情感色彩浓厚,在交往过程中十分注重感情的交流,追求情投意合和心理深处的共鸣;独立性较强,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每个人的交往活动呈现个性色彩,交往中表现一种自主性,心理上存在较强的独立感。
高职院校大学生恋爱心理发展特点,主要表现为恋爱动机的多元化,主要是满足生理心理需求、打发无聊的时间和调剂紧张的学习、选择人生伴侣等;主张重修养轻外表的择偶标准,注重对方的个人能力、人品、才华、兴趣等内在品质,不过多地考虑家庭条件和学历条件等;以自主的择偶标准为中心,自主追求恋爱对象,不会因为父母的反对就轻易放弃。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逐渐扩大,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问题具有明显的层次特征。
第一个层次是心理轻微失衡。主要是学生心理和个人行为上的小问题,如抗挫力较低,在受到挫折困难过后情绪出现小的波动;社交能力不强,导致与他人沟通交流不顺畅;学习能力较差,引起学习困难;生活独立性差,凡事都依赖他人;自我认知不准确,导致无法准确看待和认识评价自己等,这些是学生心理发展正常的范畴,往往通过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是能够解决的。
第二个层次是一般性心理障碍。主要是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各种烦恼,有明显的心理矛盾和冲突,如学生刚进入大学时对学校环境的不习惯而产生担忧;平时学习成绩不理想、方法不恰当,导致考试前过度忧虑;单相思或失恋引起的极度痛苦;与同学老师相处的不顺畅,产生恐惧、孤独感;过度自卑而失去自信等。由一般性心理障碍产生的心理问题通过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是能够解决的。
第三个层次是心理疾病。心理障碍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他们的内心痛苦不堪,有的学生甚或有可能产生轻生的心理。这些问题需要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及时干预和治疗才能够解决。
三、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客观原因,主要有多变的社会环境、复杂的国内外文化环境、家庭及学校氛围等。首先,改革的不断深入给学生提供了展现自身才华的机会,但也给他们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和心理压力,主要包含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导致的学习和就业的压力、科技发展过程中应接不暇的信息选择和诱惑导致的压力、社会流动过程中人们社会地位的变动产生的风险压力等。其次,父母关系的和谐、教育子女时情感表达方式方法、家庭主要成员受教育水平、经济收入水平等家庭因素,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发展。最后,学校教育内容和课程的设置,对学生心理成长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同时学习的压力、人际关系的压力、择业就业的压力、成才的压力、生活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冲击大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成长产生各种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主观原因主要有个性特征影响、个人信念及其矛盾冲突的影响以及大学生心理发展所处的特殊阶段的影响[2]。个性特征最初表现为人的气质,气质是个体与生俱来的、先天形成的发展基础,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是人格重要的组成部分。社会的发展导致个人信念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个人信念的矛盾冲突又导致了心理冲突,由于大学生自我意识正在形成,很容易被所处环境和其他事物的价值观干预,其个人信念具有可变性。大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他们的心理发展正在趋于成熟,但又没有真正成熟,心理矛盾和冲突主要体现为个人交往需要和自我封闭的矛盾、“理想我”与“现实我”的矛盾、自信与自卑的矛盾、积极向上与自我颓废的矛盾等。这些矛盾的存在是正常的,面对这些心理矛盾和冲突是内心是非常痛苦的,一方面它可以促进大学生心理迅速成长,另一方面它又成为他们心理健康成长的绊脚石。
四、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
(一)课堂教育
根据教育部意见,高职院校要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作为制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的主要依据,在全体大学生中开展思想道德、认知情感意向、个性、恋爱、择业就业、心理基础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3]。
在心理健康有关教育课程实施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认知教学法、课上讨论法、行为训练法、角色扮演法、心理活动法、教育情境创设法等。认知教学法通过学生的感受、观察、想象、思考和文字等活动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课上讨论法是指为了达到某种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就学习过程中的某些疑问相互讨论、相互学习的教学方法,使同学与同学之间、老师和同学之间交换想法,交流经验,让问题得以解决,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随机应变能力、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行为训练法既适用于个别辅导,也可以在全班范围进行,个别辅导主要针对自信心不足的学生,老师事先准备一些训练任务,通过训练促进他们的自我肯定,而全体性的行为训练针对的是考前不安、紧张的情况,对他们进行放松训练;角色扮演法是教师运用表演的方式来启发学生对自身状态和人际关系有所认识的一种方法,使学生以表演的方式释放出不良情绪,领悟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并加以练习;心理活动法种类很多,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以教学内容为出发点,多种方法并用,以达到最终的教育目的;教育情境创设法是体验教育的有效方法,要依据体验教育的目标和大学生发展特征,创设特定的教育情境,发挥心理暗示作用,让学生在情境中伴随着积极的情感,培养健康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专题教育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专题教育是重点教育,常常通过举办讲座的方式进行。高校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需要注意以下步骤:第一,根据听众的需要确定讲座的目的,促进学生了解有关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技巧和方法,对学生的某些心理困扰和心理问题给予理论指导和技术帮助,对学生的自卑、不良情绪等负面心理予以科学认知,激励学生重建自我发展的信心;第二,对听众进行调查研究并收集信息,成功的讲座需要具备巨大的信息量、科学实证的调查研究、最新的研究成果、有效的心理问题应对技巧、可视技术的支持等,给大学生做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不可敷衍行事;第三,组织整理观点和信息,了解学生的具体信息并确定专题讲座的目的后,根据实际需要组织材料和内容,使讲座主题突出、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过渡自然;第四,准备支持性的视频图像,为了使信息传递的清楚明白,要把讲座信息转化为交流互动的过程;第五,做模拟演讲练习,包括与听众的互动与问答。
(三)活动教育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社团活动主要包括社团自身的建设、社团干部与理论培训活动、社团实践活动、社团外联活动等。心理健康社团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社团组织,日常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均由学生自己来运作,若忽视社团的自身建设,心理健康社团活动也就无法正常有效的开展,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加强对社团干部的培训与指导,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组织能力,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保障。心理健康社团是实践性社团,通过组织社团成员进行一系列社团活动,达到促进社团成员自身及学校其他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完善人格的目的。社团外联活动分为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最终达到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学习同行经验、树立自身形象和服务社会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