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会计制度在高校财务会计实务中的应用研究
2021-11-30蒙利琴
蒙利琴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柳州 545616)
政府职能的转变对当前政府会计核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收付实现制不能够对政府的资产进行准确核算,而且无法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也无法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政府会计制度改革成了必然选择,基于此,财政部印发了新政府会计制度,自2019年1月1日起,高校开始正式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
一、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对高校会计核算改革的重要意义
(一)统一了现行各项单位会计制度,提高了高校会计信息质量
新政府会计制度统一了现行各项单位会计制度,有利于满足各单位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也为合并财务报表以及逐级汇总编制的部门决算奠定了基础,这对提高高校会计信息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引入权责发生制,可以真实反映高校财务状况和核算运行成本等情况
新政府会计制度的亮点之一就是引入权责发生制,在与国际接轨的同时,也更加便于反映财务状况信息,能够完整地反映核算的全过程。例如,在实施新会计准则后,高校构建固定资产需先确认为资产的增加,然后再通过折旧的方式进行摊销,并列入费用,而不是构建时一次性列入费用,造成费用的虚增。因此,引入权责发生制,对反映高校财务状况和核算运行成本等情况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完善了报表体系和结构,提高了高校会计信息的透明度
新政府会计制度提出了“双报告”制,即同时编制财务报表和预算会计报表,两表编制的基础、取数及反映的内容均不一样,满足了不同主体的要求,便于其进行决策,同时也提高了高校会计信息的透明度。
二、实施政府会计制度后高校会计核算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会计核算工作难度增加
政府会计制度的执行,首先要求进行新旧制度期初余额的衔接,特别是预算结余科目余额的衔接,例如需要对债权债务及净资产进行分析,占用了财政资金的应分析转入预算会计的“财政拨款结转”科目、占用了非财政资金的应分析转入预算会计的“非财政拨款结余”科目、由结余分配形成的专项基金应分析转入“专用结余”等,其他的则不需要转入预算会计结转结余科目等。
期初余额的衔接,首先增加了会计核算的工作难度;其次,政府会计制度要求会计核算具备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的双重功能,即记录一笔业务需要编“双分录”,这就需要会计人员进行专业判断,给会计日常核算工作增加了难度。最后,由于在原制度下只是使用收付实现制核算,因此,常规的会计科目设置已经可以达到会计核算和管理的要求,从而导致高校在会计科目的设置上较为简单,难以满足现行政府会计制度的核算要求。
(二)内部资产核算不规范
当前,随着高校办学体制的变化,部分行业开始施行办学转型、高校间整合等等,导致部分高校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历史原因造成内部资产管理过程不完善,比如存在已损坏资产有账无物、捐赠资产有物无账等情况,给高校的资产核算带来了非常不利的影响。除此之外,部分高校并没有按制度要求对内部固定资产进行全部的盘点和清查,从而导致了核算数值和实际数据之间存在差异。
(三)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意识薄弱
随着市场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高校要生存和不断发展,就必须树立成本核算意识,优化资源配置,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效益。但长期以来,高校的教育成本一直都难以准确核算,特别是生均成本,目前新政府会计制度未对此进行明确规定,只能由会计人员根据内部管理的需要建立台账进行分析核算。
(四)会计人员无法判断是否需要对借支资金编制预算会计分录
在实际的财务会计实务中,会计人员如果完全按照制度指导来编制预算会计分录,那么在零余额账户处理下,会计人员往往不能判断借支资金是否能全部报销,而退回的资金又无法退还到零余额账户中,且有部分借支时限跨月,甚至跨年,导致会计人员无法决策是否需要编制预算会计分录。
(五)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双差异”导致对账困难
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双基础”制,即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两者的核算基础不一样,会造成部分账务处理产生永久性差异或者时间性差异,例如固定资产的构建及折旧、预付款项等,这就需要会计人员学分正确区分永久性差异及暂时性差异,但目前部分会计人员对此无法正确区分。
三、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
随着新政府会计制度“双分录”的出现,传统的财务管理体制已经制约了高校的发展,高校可以借助于数字化校园建设氛围,建立起一套适合自身要求的集预算管理、账务处理、工资系统、固定资产系统、报账系统于一集的财务会计信息化系统,最终实现“双轨并行记账”,并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负担。
(二)建立科学的会计明细科目体系
会计明细科目设置往往会影响后续的账务处理及对账、报表编制等问题。
1.部分往来类明细科目的设置
往来类明细科目设置比如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应付账款等科目,可以通过占用资金的款源来开设,比如应付账款下设“应付财政补助资金款”“应付非财政补助资金款”“应付其他类型资金”等。
2.收入与预算收入明细科目的设置
收入与预算收入明细科目可以按基本费用、项目费用类型来开设,并综合考虑学校内部的管理需要。
3.费用明细科目的设置
费用类二级明细科目可以按“教育费用”“科研费用”“行政管理费用”“后勤保障费用”“离退休费用”“单位统一负担的其他管理费用”开设,三级明细科目开设“财政补助费用”“非财政补助费用”“其他资金费用”,四级明细科目开设“基本费用”和“项目费用”,基本费用下再开设“工资福利费用”“商品和服务费用”“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费用”等明细科目,六级明细科目可以按预算会计的支出经济分类科目开设,这样更加方便于与预算会计进行对账。
4.部分净资产类明细科目的设置
累计盈余可以根据新旧制度衔接时期初余额转入的“事业基金”“非流动资产基金”“财政补助结转”“非财政补助结转”等开设明细科目,方便与预算结余进行对账。
5.资金结存明细科目设置
资金结存可以按“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货币资金”“财政应返还额度”开设二级明细科目,货币资金二级明细科目下再按“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开设三级明细科目,“其他”下再按“财政拨款结转转入”“非财政拨款结转转入”“专用结余转入”和“非财政拨款结余转入”开设四级明细科目,用于核算新旧制度期初余额衔接分析转入。
通过明细科目有目的地开设,可以达到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平行对账,便于找出本年盈余与预算结余的差异。
(三)重新清查资产
在新旧制度衔接之初,高校应借此机会使会计信息化系统与资产管理系统建立对接,构建一个以业务为导向的会计信息化系统,即以资产采购申请业务为起点,资产入账、资产折旧以及资产盘点业务为过程,资产处置业务为终点的一体化系统,让资产的采购、入账、折旧、盘点及处置处于可控范围,在盘活资产的同时,也降低了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成本。
(四)正确区分永久性差异及暂时性差异
高校会计人员应正确区分永久性差异和暂时性差异。
1.区分由于收支类型不同产生的时间性差异
高校由于收支类型不同产生的时间性差异,主要体现在固定资产构建等资本性支出与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或者无形资产摊销账务处理上,购入固定资产时,财务会计确认为资产类增加,预算会计确认为支出增加,产生差异;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财务会计确认为费用增加,预算会计不做处理,由此产生差异。单从某一项固定资产来判断,当这一项固定资产折旧计提完毕后,该类差异消失,但是高校办学的目的是永续发展,每一会计期间内都有可能存在新购建的固定资产,那么此类型差异不会消失,由此可见这类差异为永久性差异。
2.由于收支确认时点不同造成的暂时性差异
高校由于收支确认时点不同造成的暂时性差异主要体现在应收款项、预付款项、应付款项收入支出确认时不同,期末产生差异,这类差异会随着应收款项等消失而消除,因此为暂时性差异。
(五)正确界定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支出
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是建立在一个主体之上的,预算会计分录和财务会计分录反映的是同一笔业务、同一个经济活动,但这不代表每一笔业务都需要同时编制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如何在实务中辨别经济活动需不需要同时编制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分录,这就需要正确界定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支出。新政府会计制度预算会计的核算内容是指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业务,其他的不需要进行预算会计核算,因此,如果使用了财政性资金并且纳入了部门预算的现金收支业务,则需要同时编制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分录,其他的则只需要编制财务会计分录。
(六)加强会计队伍建设
主管部门应及时了解高校在执行政府会计制度中遇到的困难,通过开展政府会计制度专题培训、业务学习、专家讲座,开展同类学校业务交流、分享经验等方式,进一步加强对高校财务工作的指导,明确处理原则和方法,提高各高校之间财务信息的可比性。高校内部也应该重视会计队伍建设,有计划地选送部分会计人员到先进地区或同类学校调研及系统地学习,促使会计各岗位人员不断接受新业务知识、提升专业技能。
四、结束语
高校应克服新制度带来的暂时性困难,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会计信息化水平,打造高素质的会计队伍等方式,提升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效能,使高校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