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钢琴演奏心理调适新探

2021-11-30林佳妮汕头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家 2021年1期
关键词:练琴钢琴演奏演奏者

□林佳妮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

钢琴演奏除了需要丰厚的音乐知识、音乐涵养,还需要扎实的演奏技巧。在演奏钢琴的过程中,演奏者协调配合自身的视觉、听觉、触觉、想象、思维等,同时有足够强大的心理素养作为支撑,才可以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演奏水平。但是在目前的钢琴教学中,教师大多注重弹奏技巧和音乐表现能力,忽略了对学生演奏心理的调适,演奏者的心理素质会对整体演奏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通过心理学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到,紧张的心理是一种特殊的感受,紧张影响了大脑对各系统的协调,使演奏效果达不到预期。因此,针对钢琴演奏者的演奏心理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是刻不容缓的。

一、钢琴演奏技巧之基础

从演奏技巧来看,钢琴演奏是一种全身的整体综合运动,在演奏时会调动腕、肘、臂、腰、脚的力量,各部分不可或缺,即全身各部位的高度配合、协调与统一。只有身体各个部位都做到协调统一,才可以更好地演奏作品,参与其中的每个身体部位都是演奏技巧的具体体现。演奏中,最直接、最敏感的身体部位就是手指,手指直接触碰钢琴,十指的力量、灵敏、速度以及千变万化的触键方式和控制能力是要点,十指的支撑与均匀是钢琴演奏最基础的要求之一。除了手指就是手腕的运用,手腕是手指和手臂之间的连接点,是大臂向指尖输送力量的必经途径。手腕必须放松又有一定的支撑,否则就会下塌,手臂的力量就会在手腕处消失而达不到指尖。但又必须是富有柔韧性的,不是僵硬呆滞的,因此手腕对钢琴演奏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演奏钢琴提倡身体放松,全身心地投入,躯干既要放松又要有力[1]。钢琴演奏在用力上讲究极度放松中的力量高度集中,但保持内力。钢琴演奏的任何动作都必须事先有所准备,这种准备就是放松中的内力。这些对身体部位的探究直接归于演奏的技术范畴之中,因此掌握一定的演奏技巧是非常困难的,甚至是极其复杂的,只有进行长期练习,仔细地反思自身的练习过程才能使演奏取得进步和成功。

从思考维度的层面来看,对于一首钢琴作品,首先需要对乐曲进行分析,理解整首作品的思想内涵及作曲家的生平简介、作品风格,这就像是作品的血和肉。演奏者要思考如何表达音乐,怎样才可以充分地演绎出作者赋予作品的情感。除此以外,我国的儒家思想对音乐所提出的标准是尽善尽美,其中对美的标准在所有的音乐中都是相通的,主要指的是音乐自身所体现的艺术价值、欣赏价值,能给人以感官上的快感。将这种要求与钢琴演奏的触键方法联系在一起,要求演奏者用心倾听弹奏的每个乐符,如说怎样的触键方式才能够最好地演奏出悦耳的音乐,音色如何才能更加饱满,或者怎样的触键方法使音符的色彩更加丰富,遇到一些比较柔和的旋律应如何表达出来,遇到更加铿锵的和弦应怎样弹奏,这些都需要演奏者仔细地思考和分析。演奏者要细心感悟音乐内涵、分析作品结构、思考整体音乐形象,之后就按照自己心中的理解进行演奏,在一遍遍地倾听后真正地创作出属于自己的音乐。

二、演奏者在不同场合演奏时的心理分析

演奏者在琴房练琴的时候,往往需要周围的环境保持安静,这样才能够专注、静心地练习,感受音乐。但是,练琴的过程又是相对独立的,演奏者可以放开自我地进行练习、演奏而不受其他人的干扰,这种心态是放松自如,没有太多的顾虑。但也正因为演奏者长期处于这种练琴状态,所以缺少一定的紧张感和兴奋感,不利于在一些公开的场合进行钢琴演奏,针对这一问题,演奏者可以采取一些具体措施,如积极参加公开场合的演奏(音乐会、音乐沙龙等),模拟在舞台演奏的情景,或者是邀请一些音乐爱好者互相观摩等。

钢琴演奏者在公开的场合进行演奏与在琴房练琴时的心理状态是不同的,在公开的场合,演奏者或多或少会产生紧张的心理,因为他们训练的成果需要在这一瞬间全部呈现出来,这要求演奏者具有强大的心理素质作支撑,当然精湛的演奏技术也是不可或缺的。在公开演奏前或者是考试中,演奏者一般会出现心跳加快、手心出汗等心理紧张的表现,易导致一些不良现象发生,如原本熟练掌握的音乐作品在演奏中出现失误,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

三、钢琴演奏过程中出现心理问题的具体原因分析

(一)演奏者的演奏心理和演奏技巧不够成熟

通过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可以了解,演奏者在钢琴演奏过程中出现的紧张状态,一般是因为演奏者对演奏技能没有熟练掌握,这使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频频失误,继而产生一定的心理障碍,影响整体的演奏效果。听众无法从中体验音乐的美感,也不能深入地感受演奏者想要在钢琴演奏中表达出来的情感。另外,自信心不足也会使钢琴演奏出现一定问题,一些演奏者自身的能力比较高,但由于心理素质较弱,容易陷入自我否认的误区,常常怀疑自己的演奏水平不够高,所以他们既想呈现出完美的钢琴演奏效果,又担心自己的演奏技术不够精湛,这种矛盾心理的产生,容易使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出现失误。

(二)学生的临场经验不足

钢琴演奏者在每次演奏前都会或多或少地产生一定的紧张心理,这是不可避免的,而对于钢琴演奏者自身来说,最重要的是做好心理调适,放松自己的心态,让自己保持一种冷静的状态,让自己紧张的情绪得到缓解。大部分学生在进行钢琴演奏时,因较少参加公开演奏,临场演奏经验不足,一旦出现失误,就可能表现得惊慌失措,从而影响了自己的演奏状态。还有一些学生由于没有接受过相应的心理调适训练,平时练琴不会出现过多的心理问题,但一上台演奏就会出现心理紧张等问题,进而影响演奏效果。

四、调适学生演奏心理的措施

基于对学生在演奏中出现紧张情绪的原因分析,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克服在演奏时出现的紧张情绪,这样才能确保学生钢琴演奏过程的完整、顺利。教师应强化钢琴基础技能训练,夯实学生的演奏基本功,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调整学生演奏心理方面,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提高学生演奏能力和演奏技巧

为了更好地表现音乐作品,学生在日常练习过程中应不断提高自己的演奏能力和演奏技巧。教师要因材施教,给学生布置适量相应的曲目练习,重视练习方法及弹奏质量。倘若学生没有掌握扎实的演奏能力和技巧,即使对音乐作品已理解透彻,也无法完美地演绎作品。苏联的钢琴家涅高滋曾说:“有多少钢琴音乐就会有多少技巧问题,不仅仅是不同的作曲家,哪怕是同一个作曲家在不同的创作时期,也会在自身情感、形式、内容等方面有不同的技术问题。”中国钢琴家应诗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钢琴技术和技巧是属于音乐表现的,这是一种音乐的手段,钢琴技术和技巧是基础、是核心,倘若钢琴演奏过程中没有演奏技巧和能力,那么完美的音乐表现就无法实现。”一个成功的钢琴演奏者,需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深入理解作品内涵,感受作品风格特征;二是具备扎实的弹奏基本功及演奏技巧;三是要有良好的心理素养及丰富的实践经验[2]。具备了以上能力,演奏者才可以给观众呈现出更完美的视觉享受。

(二)教师要调适学生演奏过程中的心理素质

演奏的心态关系着整体的演奏效果。对于演奏者来说,最成功的演奏状态就是在整场演奏中都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演奏者通过眼睛、耳朵、大脑等身体各部位的相互调节来进行演奏,在演奏前调整好心态,做足心理准备,充满自信地演奏,这是成功演奏的前提。教师应帮助学生调适演奏过程中的心理素质,如在教学计划中适当安排教学观摩、汇报音乐会或者定期举办音乐沙龙等,让学生提前做好心理准备。经过多次上台锻炼,学生会变得更加沉着稳重,也会在演奏中发挥正常的水平,更好地演绎音乐作品。除此之外,学生在演奏过程中要做到张弛有度,既不要过度紧张,也不要过度放松,要集中注意力,提升心理抗压能力,避免出现失误。

(三)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

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问题。而克服演奏中的突发情况,演奏者需要有丰富的临场应变经验,反应灵敏、快速,及时地把控全场。成功的演奏需要演奏者有灵活快速的反应能力,这种能力的调动一方面是心理素养的培养,另一方面是演奏者需要积累大量的公开演奏经验。

结 语

钢琴学习是演奏者通过不断的练习,掌握娴熟的技巧,拥有扎实的演奏能力,这是个漫长的、持续的学习过程。在钢琴训练中,演奏者必须重视心理的调节作用,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养,才可以让自己的演奏技巧、演奏水平得到充分展现,进而给听众带来音乐上的享受。

猜你喜欢

练琴钢琴演奏演奏者
演奏心理对长号演奏的影响与建议
练琴记
乐乐姐姐热线
布赫宾德的贝多芬阐释对钢琴演奏的启示
练琴
钢琴演奏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探讨
浅析提高钢琴演奏技巧的有效途径
浅析钢琴演奏过程中如何放松
练琴
器乐演奏者艺术修养的重要性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