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社区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路径与策略
2021-11-30卿芳梅
卿芳梅
(广州开放大学,广东 广州 510091)
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写入了党章,我国开启了“三农”发展的新时代和全面开展乡村振兴战略的新篇章。
一、乡村社区教育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内涵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对统筹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中央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出发,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三农”事业。与此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比,乡村振兴战略具有一些新的内涵:一是乡村振兴战略贯彻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思路,全方位开展乡村建设;二是突出产业兴旺在乡村振兴中的支撑作用,强调以绿色和质量为核心,优化农业的产业组织体系,提升农业的生产率和竞争力;三是进一步强调了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要求打通城市与乡村的人才流动渠道,引导、吸引更多的人力资本要素向乡村流动;四是突出了软环境的重要作用,以乡风文明促乡村振兴,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夯实乡村治理基础,提升乡村德治水平;五是更加突出党建引领,强调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坚持和完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
(二)社区教育与乡村社区教育
2004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社区教育开始在国内兴起。2020年9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社区教育服务指南》对社区教育服务的内涵进行了界定,社区教育是指在社区中,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以社区全体成员为对象,为提高成员的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和社区可持续发展而开展的以学习活动为核心的一系列活动。社区教育是一种对社区全体成员施加积极影响的教育综合活动[1],被认为是社区获得持续发展的关键[2]。
随着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体推进,特别是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社区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乡村社区教育主要指在乡村开展主要面向农民的社区教育,在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乡村社区教育肩负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提升农耕文明、普及推广互联网应用技术、形成科学文明生活方式等重任[3];在提升农村人力资本、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4];与农村社区治理相辅相成,在服务农村社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治理等多个方面体现着价值[5]。
二、乡村社区教育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关系
乡村社区教育具有三个根本特征,即教育目的是促进乡村和农民的整体发展,教育的对象是以农民为主体的乡村全体成员,教育开展的地点是在乡村。在当前党和国家实施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发展乡村社区教育与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内在一致性。
(一)乡村社区教育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契合
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目的是要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实现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而乡村社区教育的目标是实现乡村和农民的整体发展,其中农业是整体发展的产业基础、农民教育的承载主体和教育目标,农村是教育的开展地点。因而,乡村社区教育的根本目的与乡村振兴的目标是一致的,即通过促进人的发展,进而实现乡村的整体发展。
(二)乡村社区教育的服务对象与乡村振兴的主体一致
乡村社区教育的服务对象是以农民为主体的乡村社区全体居民,在服务对象上涵盖了全部人群,包括面向老年人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面向青壮年实施劳动技能培训,特别是农业科技和农村新型产业技能培训,培育新时代农民,为乡村振兴的产业发展提供人力基础;面向青少年儿童提供丰富的课外知识教育,增强体魄,提升科学、艺术素养。乡村振兴的主体是农民,乡村振兴的未来依靠农民,农民素质的提升决定了乡村振兴的质量。乡村社区教育的对象是以农民为主体的全体居民,他们与乡村振兴的主体是一致的。
(三)乡村社区教育的内容与乡村振兴的内涵相融合
乡村社区教育的内容具有广泛性的特征,一切促进人的发展的内容都涵盖在乡村教育的范畴内,教育的方式具有多渠道的特点,包括传统的上学讲课,也包括田间地头的实地教学、粉刷上墙的农业小知识等,甚至是庙会、集市的民俗表演,都是乡村社区教育可选择的教育方式。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要求是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实现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齐头并进的发展。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教育是重要手段,产业发展需要提升人力资本,生态宜居需要农民首先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乡风文明需要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治理有效需要形成相应的法治观念和利益协调机制,这些广泛的教育内容与乡村社区教育的内容完全契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教育。因而,从乡村社区教育的内容上而言,与乡村振兴的内涵完全融合。
三、乡村社区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路径
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全面推动“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必须要加快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产业为抓手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在“三农”中,农民居于最核心的地位,乡村社区教育需要以农民为核心,充分发挥教育的促进作用,培育农村人力资本、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并以此推动乡村治理。
(一)社区教育促进农村思想道德建设
乡村振兴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特别强调要持续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增进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大力推广乡村社区教育,要以农民的思想道德建设为核心,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条主线,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社区教育作为一种有组织的教育,具有鲜明的导向性,社区教育资源提供方和组织方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始终,以鲜活的形式倡导诚信道德规范,牢牢把握住农村思想文化主阵地。树立良好的道德典范,特别是新时代农民先进模范,树立起自觉向典范看齐的意识和氛围。推动构建良好的德育氛围,以社区教育作为主要手段,把每个农村家庭建设成为思想道德建设的孵化器,大力弘扬好家风,加强对好家风好家庭的宣传力度,让广大农民看到身边的榜样。
(二)社区教育推动农村文化滋养
挖掘、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乡村社区教育的重要功能。一是要形成社区教育的共建共享氛围,让有传统文化特长的农民共享传统技术,特别是戏曲曲艺、民间文化、乡风乡俗等方面的行家里手,在社区传承手艺,共享艺术,带动乡村接受有益的传统文化滋养。二是加强乡村文化供给,通过社区教育的组织平台,可以按照农民的需求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比如建立图书角、优秀电影下乡、文艺演出进村等,通过社区教育的平台将广大农民的需求组织起来,文化供给更加有的放矢,更契合农民需求。三是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挖掘传统文化基因,增进农民间的互动与组织,在社区教育中形成教育共同体,以重大传统节日、传统体育活动等为载体,形成共同努力的目标,繁荣农村文化活动。四是通过社区教育培育一支基础文化队伍,与当地特色文化相结合,利用乡村文化能人、县城歌舞团或者剧院等资源,在农村地区培育传统文化表演人员,建设基层文化队伍,专职与兼职相结合,形成农村文化供给的自循环,并在外部文化资源与人才资源的推动下,向好向优,循环进步。
(三)社区教育促进健全乡村治理
一直以来,我国推行乡村村民自治,在新时代要进一步理顺乡村治理机制,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社区教育有助于进一步健全乡村治理,完善新时代乡村治理各方面主体,提升乡村社区秩序、文化、经济与环境治理[6]。一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通过社区教育加强党史教育,让村民进一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和重大事件,宣传共产党对农民、农村和农业的发展政策,增进农民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感,从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形成良好的文化认同和思想基础,促进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二是加强法律常识宣传教育,特别是要加强宣传涉及农村重要矛盾焦点的土地征收、承包责任制等方面的政策,让村民懂法知法守法。三是形成异议表达的平台和机制,让村民可以在社区中充分表达和讨论遇到的难题,村或社区党组织要充分听取村民遇到的难题,讨论解决方案,必要时向上级政府部门或者有关志愿者组织寻求支持,让异议有合理的表达平台与途径。四是通过社区教育把广大村民组织在一起,形成村民大事共商机制,对村集体的大事件,发动群众广泛参与讨论,在重大决策时综合各方面利益与诉求,更科学更审慎地进行决策。
(四)社区教育培育新时代农民群体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要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最关键的是要培训新时代的农民群体。在广大的农村,除了义务教育体系外的教育资源匮乏,成人获得教育的机会是非常欠缺的,要实现乡村振兴,有必要通过构建社区教育体系,培育新时代农民群体。一是以社区教育为主要手段培养新时代职业农民,以产业工人的模式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增强经营事业或农业生产的能力,将农村的各项资源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实现富一家带一片。二是利用社区教育加强产业组织,农村经济组织具有分散的特点,规模不经济的情况普遍存在,可以通过社区教育加强产业组织,加强专业培养的同时强化产业组织,以村、社为单位发展某项经济产业或经济作物,增强规模经济。三是弥补农村产业经营的短板,形成农村经济的整体优势,社区教育背靠强大的组织网络,可以根据农村产业经营发展的短板,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援,满足实际需求,完善经营短板,比如乡村具有青山秀水资源,通过社区教育可以有针对性地引入发展乡村旅游经济的运营、宣传资料制作甚至民俗产品生产等方面资源,契合乡村经济的发展,补短板扬优势,推动乡村经济形成整体优势。
四、乡村社区教育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策略
(一)加强顶层设计,全方位发展乡村社区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功能
有效发挥乡村社区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必须要加强顶层设计,在党委政府层面对乡村社区教育的功能形成共识,把社区教育实验由城市向乡村推行,制订相应的政策与制度体系,系统性推进乡村社区教育的发展,有效发挥社区教育的各项功能。一是制订乡村社区教育的政策制度体系,明确乡村社区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功能与作用,推动社区教育充分发挥培养教育、促进治理、文化滋养等多种功能。二是政府主导构建行之有效的乡村社区教育管理领导体制,把乡村教育列入各级政府部门乡村振兴战略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中,明确政府各部门在发展乡村社区教育中的作用,投入相应的资源,推动乡村社区教育逐步构建、完善。三是充分调动村、社组织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对乡村社区教育实践的引领作用,确保教育过程始终围绕着正确的方向开展,把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贯穿始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正能量。四是各方面积极参与,乡村社区教育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点,要引导社会各界主体和社会资源积极参与乡村社区教育,提供智力、资金、组织和人才支持,尤其是要充分利用好各级开放大学、职业教育院校、农技站、志愿者组织等资源,深入乡村发挥实效。
(二)明确乡村社区教育的公共属性,提升财政对乡村社区教育的支持
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乡村社区教育具有明显的公共服务属性,要把乡村社区教育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持续投入财政资源,真正把乡村社区教育打造成为“三农”兴旺的引擎。一方面,要以项目推动财政资源充分发挥效益,在一些社区教育发展条件较好的区域,优先开展社区教育试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入优质的乡村社区教育资源,加强乡村社区教育组织,形成乡村社区教育的示范点和引导区,形成示范效应,逐步实现乡村社区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起利益补偿机制,对于各单位提供智力与人力支持的,通过财政资源基于相应的补偿机制,增强各方面积极参与乡村社区教育的动力。另一方面,把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与乡村社区教育统筹考虑,最大程度地发挥财政支持建设的效能,比如建立村社活动室、图书馆、农技站等,要与乡村社区教育结合在一起考虑,不能一建了之,更重要的是持续发挥作用,因而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时候,对于乡村社区教育需要的领域,具备相应教育资源或者取得有关单位智力支持的部分,要优先投入财政资源,以便更好地提高财政投入的产出。比如乡村引入了特色作物的智力支持,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时要优先建立相应的培训或实践的场地,建设图书馆时优先引入相应的书籍或教学课程,形成系统性支持。
(三)围绕乡村产业振兴,充分发挥乡村社区教育对产业的支撑作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要实现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是基础。乡村社区教育要围绕当地的产业发展,因地制宜提供产业支持,提供智力支援,从而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乡村社区教育实质上是一种机制,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和人力资源的提升。一是规划先行,政府及有关单位要主动作为,深入乡村调研、挖掘乡村的自然、民俗、民族艺术等资源,利用好自身的资源禀赋,形成特色产业发展的主线,谋划好农村产业和农业现代化的路径。二是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形成乡村社区教育的组织形式,只有让广大村民在实际中看到社区教育的积极效果,社区教育才能在广大的农村产生持续的生命力,社区教育的组织可以与村办企业、合作社、生产队等进行结合,在内容设置上与实际生产经营相契合,真正推动农村产业的发展。对于当地有相应的农业加工及生产企业的,可以与企业的生产培训相结合,提高职业农民的操作技能,实现社会和企业、农民的双赢。三是要形成农民“能人”分享经验技巧的良性机制,对于农村产业的领头人,要通过社区教育形成经验扩散机制,让更多的人掌握相应的技能,实现一个带领一片的作用。
(四)按照乡村振兴的总体部署,引入丰富立体的学习资源,提升乡村社区教育品质
决定乡村社区教育品质的核心在于学习资源的品质,要发展乡村社区教育,必须要引入符合农村特点的教育资源,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是做好乡村社区教育需求的调研,深入了解村民们对产业发展和文化娱乐等方面的需求,引入符合农民需求、适应农民特点的学习资源。二是要建立起乡村社区教育与教学资源库的有效衔接,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在网络上有很多免费的课程,但是针对农民的课程相对比较缺乏,或零散见于一些农业类科普网站等渠道,缺少系统性的课程体系。有必要根据乡村社区教育的特点,在版权许可的基础上,广泛搜集课程资源,形成乡村社区教育教学资源备选库,以便根据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课程清单。三是与当地产业融合引入课程,引入社区教育的课程要结合当地产业的发展,产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技能,就提供什么样的教育资源,发展乡村社区教育要与农技站、农科院校、农业产业公司等加深合作,形成顺畅的合作渠道,把书本学习、课堂学习与田间地头学习相结合,有效指导生产实践。
(五)构建学习共同体,打通城乡人才流动的渠道,统筹配置乡村社区教育的教师队伍
要使得乡村社区教育具备持久生命力,必须要解决“接地气”的问题,推动社区与学校双向互动,将所有成员都纳入学习群体圈[7],构建社区教育的学习共同体。要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要建立起政府主导、农民主动参与、社团组织和企业提供支持的治理体系,通过社区教育形成学习共同体,各方面积极参与其中,并取得目标收益。一是政府通过社区教育夯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基础,助推农民的成长与发展,提升乡村治理。政府部门可以通过选派优秀人才以全职或兼职的方式加入乡村社区教育,也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向企业购买优质的教育资源,为乡村社区教育提供强大的发展动力。二是农民积极参与社区教育,以贴合农民需求、优化社区教育的组织方式、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提升社区教育的“有用性”和“有趣性”,增强农民参与社区教育的主动性。同时,积极发挥乡村“能人”的力量,建立机制让农业技能能手、民俗文化能人积极分享技能,形成教育的自循环机制,在榜样的带动下,形成群体学习的良好效应。三是当地企业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积极组织社区教育,政府可以提供适当的减税或财政补助,鼓励企业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积极组织乡村社区教育,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提高农民的作业技能。四是各类社会团体要积极参与乡村社区教育,探索优化组织模式,特别是各类开放大学、高职院校以及志愿者组织,要推动乡村社区教育组织模式的探索和创新,并在发展中寻找自己的位置,积极发挥智库的作用,引导政府有关部门优化组织方式,提升农村社区教育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