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问题及措施
2021-11-30黄茜四川省古叙煤田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文/黄茜(四川省古叙煤田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一直以来,财务管理都是企业内部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财务管理模式显然已不再适用,国有企业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成为必然趋势,只有革新财务管理,以创新谋发展,才能稳步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但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之下,目前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企业必须加强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实现财务风险的有效控制,增强企业抵御风险能力以及综合竞争实力。
一、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一)有利于强化企业财务风险管控
以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推动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发生变革,不再以手工作业为主,而是在掌握与利用信息技术的基础之上,提高财务工作效率,促进财务职能转变。尤其是在财务风险管控方面,通过发挥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作用与价值,实现对企业所有经济活动、业务项目的全过程管控,可及时发现其中的不足之处,找出财务风险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实现防患于未然,尽可能从根本上降低风险发生概率。
(二)有利于提高财务信息的准确性
信息化时代,国有企业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利用财务软件、信息系统等完成基础财务工作,缓解财务工作压力。
财务人员操作系统即可将海量数据信息提炼、分类、加工处理以及存储,形成数据资源库,使得因人工核算失误引起的财务问题,有利于提高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并服务于企业决策制定、战略规划等。
(三)有利于促进业务财务深度融合
传统模式下,企业不同部门各自为政,相互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不足,财务无法了解企业各项业务的开展情况,导致财务管理工作效果不佳。
通过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搭建财务一体化管理系统,可打破业财沟通壁垒,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信息共享,应用科学的信息化管理方式促进业务与财务的深度融合,进而助推信息化环境下企业的稳定长足发展。
二、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信息化复合型人才缺失
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对技术以及人才储备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财务管理工作本身就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国有企业财务工作人员自身专业素养决定着其工作效率与质量。
信息化环境下,国有企业普遍面临财务管理信息化复合型人才缺失的问题。现有财务人员即使已经具有较为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以及工作经验,但是在信息化方面,还是不能熟练地操作财务软件,信息素养亟待提升,无法满足新时期财务管理信息化岗位的实际需求,导致财务转型困难,财务管理质量不佳,甚至因思想过于传统、操作方式不当等引发财务风险。
(二)财务信息系统基础功能不全
财务信息系统服务于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基于信息系统的财务工作将不再局限于会计核算、记账报账等,而是突出财务管理职能,对财务经济活动展开全过程的财务监控,将企业内部大量的财务数据进行整合与加工分析,不断强化财务管理的效果。但是由于不同国有企业的业务项目不同,财务经济活动复杂程度不同,对于财务信息系统功能要求也存在差异性,若是系统功能单一,那么必然会出现更多财务问题。
例如,某国有企业财务系统与物流、工程建设等系统对接性不强,缺乏数据互通以及相应联系,为解决此类问题,企业自主研发一体化系统,加深二次研发,却因信息化建设需求明确、系统基础功能不全、财务管控流程掌握不足等,仍会出现功能模块缺失的问题,如缺少合同管理模块、成本预算管理模块等,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带来负面影响,无法将财务信息化的优势发挥出来。
(三)财务管理较为分散,业财融合不佳
实现集中且规范的财务管理,是国有企业有序开展财务各项工作、全面监控财务活动、贯彻落实业财融合的必要前提。基于信息化环境,实现财务集中管理具备更多可能性。然而实际上,我国国有企业的组织结构链条长,管理层级众多,下设多个分公司,因未能搭建一体化的财务管理信息平台,数据信息的传递受阻,不能在各部门间、各分公司间实现高效传递与共享。而使用的软件信息集中性较差,不利于企业财务人员对大量信息进行全面收集、整合、分类、监控以及分析,更是限制了财务信息的准确且快速传输,最终影响到经营决策的制定。此外,业财融合不佳,财务对业务的了解程度有待提升,数据信息来源难以追溯,财务管理不能对子公司的决策执行状况、营运状况展开监测,这些最终不利于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
(四)财务信息安全性无法保障
财务信息化建设与财务风险并存,国有企业搭建信息化系统的同时,必然也要重视信息系统的安全与稳定,关注财务风险的识别、评估以及有效控制,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有序展开各项工作。
但是因国有企业与民营相比具有一定发展优势,在财务风险方面,企业相关人员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安全意识与风险意识,即使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已经搭建“内网”,但大量数据信息在线上传递的过程中还是会因病毒入侵、恶意攻击等,出现关键信息丢失或者被恶意篡改的问题。在财务信息系统的后期维护与更新方面,部分国有企业并未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且未能寻求外部专业机构的帮助,出现漏洞之后,只是进行简单的统计与上报,不能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导致系统的安全性大大减低,而且系统功能难以拓展,长时间下去,则不能满足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需求。
三、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措施
(一)重视人才引进与培养,提升财务人员综合素质
新时期,要想加快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国有企业必须重视人才引进以及培养,夯实企业财务信息化方面的人才储备。
一方面,企业可提高对外招聘门槛,做好复合型人才的选拔工作,对应聘者专业知识积累、计算机技术应用等提出要求,并做好入职后的培训工作以及针对企业老员工的专题培训,将业财融合、财务管理信息化、财务共享等作为培训内容,通过培训提升人才的综合素养,增强其个人学习能力以及处理新问题、新情况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企业还可强调对人员的审查、内部选拔以及考核,定期组织考核,对其计算机技术能力、财务专业技能水平等展开综合评价,将考核评价结果与关键岗位选拔任用、岗位晋升、薪资奖励、荣誉表彰等相关联,以此激发相关人员的积极性,使其始终保持工作热情,为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作出相应贡献。
(二)完善财务信息系统基础功能,扩大信息系统覆盖范围
国有企业应该完善财务信息系统的基础功能,结合企业经济活动、业务项目的具体特征,自主研发或者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设计基础功能齐全、覆盖企业全范围的财务信息系统。
研发过程中,国有企业必须明确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要求,确定应当实现的目标,与软件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做好软件功能开发工作,在企业现有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硬件与软件设施建设。
财务系统基础功能应当包括预算、成本、绩效、资金、采购、销售等,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需要结合应用情况进行优化与调整,拓展系统的功能,满足采购核算、成本核算以及各项财务管理工作的需求。
(三)实现财务规范化管理,提高资源的汇总以及共享
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是将国有企业财务方面复杂的计算型工作交由系统完成,为财务人员投入于财务管理、业财融合等留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
新时期,国有企业应当实现财务规范化管理,提高企业内部资源的有效汇总以及共享。首先,贯彻实施业财融合,强调财务管理与企业采购、生产、销售等业务的关联,对经济活动、业务项目展开动态化管控与深入分析;其次,加强财务信息的集成,在整合内部资源的基础上,各部门根据需求合理分配资源,由财务人员加强对各分公司的运营监测以及管理;再次,确保财务信息数据来源可追溯,通过财务信息系统实现数据高效传递与共享,解决信息滞后的问题,提高财务工作效率。
(四)重视财务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提升系统安全性能
国有企业应当重视财务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在系统搭建、系统功能模块拓展的过程中,深入探究系统本身的安全隐患,严格控制安全风险问题,既要做好预测与评估工作,有效制定针对性的安全防护措施,也要增强数据的可靠性,提升系统的安全性能。
以某国有企业为例,该企业为了确保数据准确以及系统安全,对不同数据进行安全分级,制定分级标准,并严格设置访问权限,根据各管理层级、各岗位的职责进行划分,确定企业相关人员可获取的数据范围,同时应用信息系统对数据传递过程展开实态监督,并搭建防火墙、设置数字签名、加强信息密级管理,以避免木马病毒侵入,防止企业关键信息丢失。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以及其在财会领域的广泛应用,如何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在信息化环境中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实现风险的有效控制与合理规避,是目前国有企业面临的一项难题。
企业必须深刻认识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意义,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分析其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不断提升财务信息化建设水平,促进财务职能转型与升级,准确预测风险、严格控制财务风险问题,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为经营决策制定、战略规划实施等提供参考,从而进一步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