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社区教育发展问题*

2021-11-30李文阳重庆广播电视大学长寿分校

品牌研究 2021年14期
关键词:社区农村文化

文/李文阳(重庆广播电视大学长寿分校)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社区教育的价值意蕴

(一)繁荣乡村文化提高乡村文明

社区教育与学历教育不同,其对振兴繁荣乡村文化,提高乡村文明,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农村社区教育大多在村居文化活动中心或田间地头开展等,活动场地更贴近群众,更容易被群众接受认可,有利于促进乡村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农村社区教育围绕挖掘发展地方特色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传统家风传承等内容展开教学活动,在乡村文化自然传承的基础上,通过社区教育系统的筛选、归纳、推广,有利于乡村文化健康发展。社区教育的师资大多是处在基层一线的行家能手,能够有效把握乡村文化发展特点,迅速有效地将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向群众推广,提高乡村文化内容质量。

(二)培养振兴人才助力产业发展

社区教育既是一项社会教育事业,同时也兼具社区公共服务的重要功能,随着农村社区教育的开展,也为培养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带来契机。社区教育办学体系多以电大系统为依托,利用其学历教育、职业教育等多种成人教育形式开展农村社区教育活动,为农村乡村振兴提供人才和文化资源的同时,也有效促进了电大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融合发展,为基层人才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本文探究农村社区教育发展聚焦乡村振兴发展问题,通过乡村管理干部培养、农业技术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人才建设。

(三)提高乡村治理增强文明乡村建设

农村社区教育实现目标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时代历史使命吻合。社区教育主要针对城市社区居民,最早是服务社区文化建设,提升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但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实施,集产业建设、文化建设、人居建设、人才建设全方位的国家战略在农村正式展开,这也为农村社区教育在乡村治理中发挥作用提供了政策保障。在农村通过开展社区教育,可以助力乡村振兴,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培养乡村振兴人才,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质量,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进而提高乡村治理水平。例如在乡村文明建设方面,可以通过文化实现乡村治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创造一方政通人和、安居乐业的和谐社会环境。

二、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社区教育模式创新

(一)农村社区教育课程开发注重产业发展

社区教育以特色产业为基础,将村民课程和活动融入地方文化,结合地方农业资源优势,带动乡村旅游和产业发展。例如社区教育依托地方独特的自然人文历史,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开展乡村旅游配套教学。根据产业特色打造社区教育乡村振兴示范点。以展销、竞赛、颁奖及文艺表演等形式为契机,依托社区教育举办乡村文化旅游节等乡村文化活动,拉动当地产业发展。以‘一产+三产’为发展模式,将社区教育全面融入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中,促进乡村产业发展。按照生态观光、度假康养、休闲娱乐、科普研学、户外运动等乡村内涵打造乡村旅游项目,丰富乡村振兴精神文明内涵。

(二)农村社区教育教学形式更加多样灵活

城市居民服务对象主要是老人和青少年,主要需求是丰富文娱活动、居家养老服务、青少年兴趣活动。农村社区教育服务对象主要是农民,其主要需求为农业技术培训、产业经营、兼顾农村产业发展;要因地制宜针对不同产业和人口形势的农村,开展适宜的社区教育工作。农村社区教育与城市社区教育工作场地不同,城市社区教育工作主要依托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开展,开展各类非学历教育活动;而农村社区教育的主战场是田间地头,主要以现场技术教学、产业培训、乡村旅游为主要内容。可见农村社区教育与城市社区教育的开展实现目标也有所差异,农村社区教育更多的是紧追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指标,整合各类乡村建设资源,发挥社区教育的特殊作用。

(三)农村社区教育教师队伍多为行家里手

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开展过程中,社区教育应该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得力助手,在振兴乡村产业、发展乡村文化、勾勒美好乡愁等方面发挥社区教育应有的作用。农村社区教育与城市社区教育有很大的区别。随着我国近几十年的快速城市化进程,农村人口已经大幅减少,导致农村空心化,尤其是西部山区农村人口住户居住相对比较分散,人口老龄化严重,人口凋零。因为农村人口密度问题和农村居民文化不同层次需求的现实问题,农村社区教育教师大多为兼职教师,其专业涉及乡村建设各个领域,但他们是一支“有闲者、有才者、有力者、有心者”的农村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他们中间有农民致富能手,也有农业技术员,还有文化骨干。通过他们的引领,帮助村民熟练掌握各种技能,尤其是种植技能和职业专业技术,其在丰富乡村文化氛围的同时,也带动了农民脱贫致富。

三、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社区教育的实施困境

就我国社区教育的发展现状而言,农村社区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有几个:一是我国社区教育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发展水平差距较大,社区教育对村民而言还是个新鲜事物,基础设施及软硬件匹配不足。二是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思路和发展定位模糊不清,农村社区教育仍主要沿用城市社区教育工作模式[2]。三是在乡村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对社区教育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是否能够发挥社会效益还持有怀疑。四是农村社区教育工作人员配备严重不足和工作机制建设缺乏经验。五是社区教育的主管部门大多数是各级教委,实施主体是国家开放大学及各级电大系统,相当于由电大扮演了具有政府职能的角色,但当前各级电大的社会影响力和所拥有的教育资源,不足以支撑实施农村社区教育的顺利实施。

(一)管理机制缺乏顶层设计

我国农村社区教育工作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在理论研究层面和实际操作层面还不够成熟,缺乏全面规划,各级管理机制缺乏合理科学的顶层设计[3]。各级组织单位往往各自为政,只对特殊群体开放,资源开发和共享热情不高,而积极参与社区教育的部门办学能力较弱,缺少足够的资源,从而无法建立校际合作共同体,严重制约了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地方办学单位对自身的定位不够清晰,未将地方特色融合提炼出服务于当地村民的特色课程和品牌。基层村居专职管理人员缺乏社区教育知识系统培训,在对社区教育学校进行工作指导时,有些工作细节把握不准。导致开设的课程和教学内容得不到群众认可。

(二)村民对社区教育认知度不高

社区教育是一种特殊教育,其内容涉及广泛,且无固定的教学科目,各个社区的社区教育软硬件也有很大差异,致使社区教育开展水平参差不齐。就目前我国社区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而言,大多集中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型城市,但当前的社区教育开展模式很难适应我国农村的现实状况,也很难保证社区教育工作的顺利实施。村民对社区教育认识片面,特别是村居干部对社区教育的办学宗旨和教学内涵认识片面,社区教育工作开展流于形式,甚至有人认为社区教育就是组织村民开展娱乐活动,提供一些便民利民服务,只要社区老百姓高兴就算办得不错,并未真正让民众学到想学的知识,掌握切合自身实际的技能,进而导致村民对社区教育认识不深、兴趣不大、参与度不高。如果社区教育者本身,对社区教育的概念和所应该包含的内涵价值,都不清楚或者认识片面,那么就更无从谈起社区教育的发展。

(三)教育资源缺乏有效整合

在社区教育实践中,社区教育运行主体在资源共享、合作学习、组织框架等方面还存在众多问题。社区教育缺少有效的互动体制,更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去发动、引导各运行主体感知、内化、认同社区教育事业,致使各运行主体对社区教育工作无法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由于社区教育管理缺乏统一和完善的全面协调机制,信息交流不畅,各类教学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使得社区教育服务社区治理的优势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进而使社区教育助力社区治理的工作收效甚微。

(四)农村社区教育缺少专业人才

由于农村社区教育工作人员皆是从基层各部门抽调组成,未经过系统、专业的培训,缺乏专业素养,所以在学校规划、开设课程、组织活动等方面还不够专业。社区教育学院和学校的师资队伍虽然已经组建,但由于这些教师有一部分未从事过公益性教育相关工作,尤其是一些学校的教师,由于授课对象从学生到村民发生变化,在授课时候会有些不适应。社区居民文化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存在开展社区教育活动时教师的教学方式、活动内容不容易被居民接受,效果不佳的情况。

四、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社区教育发展路径

(一)聚焦乡村治理提供多元服务

社区作为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随着社会经济和城乡融合发展,社区教育的社会治理功能开始向乡村延伸,也出现了一系列的结构性变化,从而产生了新问题和新需求,如何增设社区教育乡村治理功能,为乡村治理提出了新问题。社区教育可通过提升服务乡村治理能力,对社区教育服务内容及服务形式进行优化升级,进一步扩大社区教育的服务面向。并根据个别民众的实际需要,在实地考察及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确立灵活的教育形式,开展针对性及个性化的教育服务,促进社区教育的实效性和多元化[4]。多元化的需求、多样化的组织与个性化的服务并不冲突,只有在个性化、多元化相互结合的基础上,才能够提升社区教育融入社区的程度,进而提升社区教育的实际成效。

(二)对标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发展

通过社区教育,加强技术技能培训,大力开展种养殖技术、乡村旅游、传统技艺、生态建设、绿色发展、疫情防控、电子商务及实用生产技术等培训,对标乡村振兴战略,服务区域产业发展,服务地方社会治理。例如,在开展社区教育服务时,将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纳入社区教育的服务范畴,按照务工人员的实际需求,开设针对性的教育内容及产品,帮助进城务工人员快速融入城市生活。针对退役军人、进城务工人员、下岗失业待业人员、生活困难人员、新市民定期开展月嫂、家庭护理等职业技能培训。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多问题,开设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和寒暑假、课后教育辅导,让外出务工的村民少一个后顾之忧。

(三)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完善课程体系

社区教育既是一项继续教育事业,同时也兼具社区公共服务的重要功能,这就要求在发展社区教育专业的同时,加快社区教育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加快社区教育人才引进,促进社区教育队伍年轻化,扩大社区教育专业领域,构建一支专业技能过硬、涉及专业领域广、行业认同感高的教师队伍。着力提高农村社区教育管水平,把培养一批专家型的管理队伍,用科学的态度、先进的理念、专业的知识发展农村社区教育事业。着力提高社区教育管理水平,用科学的态度、先进的理念、专业的知识发展社区教育事业,提高社区教育工作管理水平,争取为村民提供更实用、更有益的教学服务[5]。

(四)重视课程开发培育优质教学资源

优质的教学资源是开展农村社区教育的前提条件。一是要根据村民所需开发社区教育特色课程,调动村民参与的积极性。二是聚焦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深度挖掘地方红色文化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公益课程。三是通过深度挖掘本土文化、红色文化、抗战文化,编写具有乡土气息、本地特色的社区教育教材或读本。四是通过开展社区教育示范学校、示范学习中心、体验式学习基地、研学游学基地、非遗文化工作室项目申报评选工作,积极探索康养游学结合的老年教育教学新模式,打造一批独具特色的社区教育品牌。

(五)打破区域壁垒构建多方合作机制

农村社区教育应该打破区域壁垒,构建以政府主导各方参与开放合作的资源共享机制,构建社区教育的共同愿景和多元合作局面。一是搭建社区教育发展的社会化参与的制度框架,构建公共服务领域市场机制有效运行的制度体系,创新公共服务领域监管体制。二是加快推进社区教育法制化进程,目前关于农村社区教育的法律法规尚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主要以行政性的条例形式为主,社区教育的组织运行及督查考核办法等方面都没有明确具体的法律规定,致使社区教育的实施主体职责权限划分不明确,缺少必要的法律引导。可见,加速推进社区教育法制化进程,也是未来打破农村社区教育区域壁垒、构建多方合作机制的重要手段。

猜你喜欢

社区农村文化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谁远谁近?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