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高校英语教学的全新内涵和更新路径
2021-11-30陆永岗西北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
文/陆永岗(西北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在发生变革,我国社会主义已经迈入了新阶段。随着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的完善和扩充,在教育领域,有关专业人士也加强了对该理论体系探索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为了把该理论有效融入高效英语课堂教学中,本文将从其内涵和路径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的有关认识
就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而言,其核心观点认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过程应紧紧围绕学生学习和建构知识这一环节,结合学生学习心理变化的推动作用,让学生充分掌握学习的内容。
因此,围绕这一理论,学校和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激发,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教学架构进行合理安排,把新知识同旧知识融合起来,积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并尽可能地兼顾到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
英语作为一种重要语言,要想真正掌握,就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大量的训练,练习造句、表达,培养语感,特别要注重口语练习。在当前大的社会环境下,相较于书面英语而言,口语英语占据了更重要的地位,能够正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高校英语教学活动中,除了教习书面内容之外,教师要创造更多的机会用于学生训练口语,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增加学生发言。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充足的课余时间进行英语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英语学习的乐趣,充分认识到英语的重要性才是长久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对于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而言,指出了要让学生领悟到学习知识的重要意义,以及对于自身前途发展的重要性,以此使学生的学习欲望被充分激发出来,在此基础上进行高效的学习,这才是真正感悟到了学习的价值。
二、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高校英语教学的全新内涵
(一)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个性发展
1.转变教学理念,发挥大学生主体作用
在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中,指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教学活动的被动接受者。在这一理论下,就要求教师适时转变、更新传统的教学理念,围绕大学生开展教学活动,将其放在核心地位,在设计教学内容和目标时以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主,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性的教学过程,充分感受英语学习的乐趣,只有在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得以真正形成时,才能有效提升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不但有利于大学生运用所学英语语言知识去参加实践活动,同时也对提升其学习能力、探究能力等具有积极作用。在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开展以大学生为核心的教学活动,通过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真正成为大学生学习的督促者和指导者,有效发挥大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从而不断提升其英语学习的能力。
2.加强素质教育,尊重大学生个性发展
在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下,要加强高校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注重大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其主观能动性得以激发,从而实现大学生的全面、终身发展。不同学习者具有自身不同的个性特征,在学习中,对同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也存在一定差异。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开展同一项教学活动,不同专业、班级的教学效果大不相同,在同一个班级内,不同学生间也存在差异化现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不同学习者的个性特征和自我能力具有全面的了解,设置针对性的英语教学方式,尊重其个性化发展的需求。现如今,还有很多学校教育存在“一刀切”的现象,特别是受如今高校扩招的影响,在大学生数量不断增长的背景下,这些问题日益严重。因此,教师更要充分重视大学生英语学习兴趣、能力、智力等个体差异,培养具有专业性、创新性的新时代人才,这才是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下高效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
(二)与时俱进,实现英语教学的多样化
作为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灵活采用教学模式,使大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同时,也要注重挖掘大学生的内在潜能,帮助其成长为创新型人才。社会建构主义理论指出;获取知识的过程就是学习,对于大学生而言,知识的获取不是在教师的授课下而获得,而是大学生受特定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以及在他人帮助下,对学习资源进行充分利用,通过建构而进行自我获取的。同时,建构主义强调了在教学中发挥情境教学的作用,奇认为,大学生的学习与教学实践的特定场景存在一定联系,特别是对英语学习而言,创造开放性、多元性的课堂讨论环境,英语学习的话题更贴近生活和实际,对于大学生学习英语来说更加有益。在大学生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大学生的表现进行全面观察,设定针对性的教学情景,调动大学生的参与性,主动进行讨论,在特定的情境中,大学生进行新知识的学习,不但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同时也能将其正确运用在相似情景中,不断提高语言的应用能力。
三、社会建构主义视角下高校英语教学的更新路径
(一)更新教学理念,做研究型教师
就高校英语教师而言,要对新的教学理念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究和学习,使自身的英语知识体系得到不断的丰富,同时,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教育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对现阶段高校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在尊重教学规律的前提下,积极探索英语教学的新路径、新模式。同时,英语教师也要争做研究型教师,善于制定长远的自我提升计划,不仅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效研究,同时还要不断研究、改进自身的教学模式和教学风格,从而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评价者,尽可能地使英语教学活动变得有趣、生动。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注重提升大学生的英语使用能力,努力培养其学科素养。
(二)完善策略指导,加强师生合作
对于高校英语教学来说,科学有效的学习策略不但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同时也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在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的背景下,教师要对符合大学生实际情况的学习策略进行积极探索,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大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调整策略,使其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同时,也要有效引导大学生结合策略开展自主学习活动。除此之外,注重合作效能也是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的关注点,教师要不断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从而使学习效果得以最大程度的提升。
(三)丰富教学内容,营造和谐氛围
高校英语教师的教学要生活化、实际化,设计多元化的、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使其英语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出来,同时,英语教学活动也要立足于现实生活,努力搭建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平台,营造和谐氛围,使其综合语言素养得以有效提升。社会建构主义理论指出:高校英语教学不但要注重开拓大学生的视野,同时,教师也要对大学生掌握事物本质进行正确、有效地引导。这就要求英语教师要具备科学的辩证思维,在教学活动中,对大学生的潜能进行挖掘,使大学生的学习变成自觉行为,这同样也是素质教育的目的。
(四)创新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参与
教师是建构体系的外部力量,是英语信息的主要传输者,而大学生是建构体系的内在动力。在传统的高校英语教学中,灌输式教学较为常见,因此,教师要对自身的教学理念进行创新,创新教学模式,围绕大学生开展教学活动,帮助其建构出英语知识框架,掌握语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从而使其真正认识到知识信息建构的意义。同时,高校英语教师还要注重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结合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教学策略进行调整,注重提升每个环节的大学生参与性,从而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使大学生实现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下有效提升英语素养。
综上所述,在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师生角色正在发生转变,大学生已经成为英语课堂的核心,扮演着重要角色,而教师成为“导演”,这样能够使大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完成主动学习状态的转变。这样才能使大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自我成长,从而不断提升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获得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