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下医学科普类图书品牌的塑造及营销

2021-11-30吴英华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

品牌研究 2021年14期
关键词:类图书书籍科普

文/吴英华(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

医学科普类图书是为人们传播医学健康知识的载体,内容关系到人们的安全与健康。同时,这类图书兼具专业性和普及性,其中的专业性体现在内容要科学,充满思想和艺术色彩;普及性体现在要通俗实用,适宜普通民众阅读和学习[1]。新时代背景下,尤其各种新媒体得到广泛应用,传统的图书营销模式不再适用,必须进行改进和创新。以下结合笔者的个人经验,探讨了融媒体时代下医学科普类图书品牌的塑造及营销方法。

一、医学科普类图书的市场现状

人们在医学科普类图书中,可以得到自己需要的医学知识,促进身心健康,因此市场发展前景良好。目前医学科普类图书如同汪洋大海,紧紧包围着读者,出版社也采取多样化的营销方式,导致该类图书市场竞争不断升温。我们通过市场调研,发现医学科普类图书存在以下问题。

(一)内容模式单一

医学科普类图书要保证专业性,在内容编写上没有脱离医学专著的影子,也就是按照病因、病理、症状表现、防治方法、注意事项的顺序进行叙述。这种单一的编写模式,医学专业人员认为内容过于简单,而普通民众感觉读不懂。另外,语言比较死板,编排形式不够灵活,通常采用大量文字+少量图片的形式,不满足图文并茂的要求。读者在阅读时,因此类图书的内容和形式相近,缺少个性和特色,很容易出现“选择恐惧症”。

(二)存在伪科学

医学科普类图书打着“科学”的旗号,实则存在一些伪科学和非科学。其中,伪科学对人体健康有害,多采用夸张性的标题吸引眼球;而非科学虽然无害但也无用,容易误导民众。从整个出版市场来看,原创作品少、发行量低、内容陈旧,为了获得生存空间,利用伪科学和非科学吸引人们的目光,在读者中产生信任危机。这一类图书在传播时,会影响人们的认知和生活,甚至从健康状态变为亚健康状态。

(三)精品图书少

医学科普类图书虽然数量多,但精品图书少。在一些畅销书的带动下,整个市场发展势头良好,但在数量多的背后,质量问题逐渐暴露出来,表现为选题重复、质量粗糙,缺少真正有用的精品图书。一项针对570家出版社的调查显示,出版过医疗保健类图书的约有500家,他们大多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2]。然而,这些出版社中,尚且没有形成规模化、品牌化特色,医学科普类图书在选题、编排、设计上缺少长期规划。

此外,非医学专业人员编写医学科普类图书,对读者的导向可能出现偏差;针对我国农村居民和青少年的医学科普类图书较少;以实用性为主打的书籍,却没有清楚讲解医学思想和原理等,相关问题不再一一阐述。

二、医学科普类图书的品牌塑造方法

塑造医学科普类图书的品牌,首先要保证内容质量,走精品品牌道路。具体操作上,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组建优质创作团队

优质创作团队,是制作精品图书的人力保障,包括原作者、文字编辑人员、插图绘画人员等。对这些人的要求,一是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创作能力;二是了解市场需求,将科学性和普及性有机结合;三是具有一致观点,确保图片和文字风格相统一,能准确表达出作者的想法。新时代背景下,创作团队应加强沟通、定期学习,探讨新的风格形式,例如采用充满悬念的故事,配合生动的图片,提高读者的兴趣,激发对健康知识的求知欲望。

(二)坚持“内容为王”

融媒体背景下,如何增强短视频的吸引力呢?答案是“内容为王”,这一点同样适用于医学科普类图书[3]。坚持“内容为王”,就是结合时代、市场和人们的需求,对图书主题进行合理选择,对知识点进行反复探讨,采用“科普+悬念”的方式撰写内容,经仔细审核修改后推出精品图书。在此基础上,精品图书上市要采取一定的营销方法,例如建立论坛、组建粉丝群、线上+线下宣传等。新版图书出来后,采用预售、限量版、作者签名等方式,鼓励读者购买收藏,利用流量提高图书的曝光率,扩大社会影响力,形成一定的品牌效应。

(三)创新市场营销模式

目前,传统媒体受到新媒体的冲击,纸媒受众也逐渐转向新型的媒体渠道。医学科普类图书在制作和销售环节,也应该积极转型升级。例如:新书制作发行时,将传统渠道、新渠道相结合,既发行纸质书籍、无声书籍,也发行电子书籍、有声书籍。如此带来的好处,是能扩大书籍的受众面,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分析读者的需求和阅读兴趣,然后为读者推荐类似内容。新时代下,人们更喜欢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读,读者使用移动设备APP,就能观看电子版书籍;或通过短视频平台了解感兴趣的书籍,了解新书的制作和签售情况;或在网上购买目标书籍,节约时间成本。

三、融媒体时代医学科普类图书的营销策略

医学科普类图书销售量高低,除了和书籍内容质量有关外,还会受到市场营销的影响。科学可行的营销策略,能扩大书籍的社会影响力,引起读者群体的关注,继而获得良好的销量。融媒体时代,医学科普类图书的营销策略介绍如下。

(一)多元化营销

多元化营销,就是充分利用一切媒体,做活社会化营销,让图书在各类媒体平台上放出光彩。第一,利用传统媒体、互联网和社会化网络,将新书的内容简介、名人推荐、精彩书摘,在电视广播、报刊、官网、健康论坛等平台上推介,提高书籍在媒体上的曝光率。第二,利用微博和微信平台,关注出版社、热心读者、团购单位、媒体单位,参与并建立微信群,拥有固定受众并不断增加受众的数量。新书的销售信息,在微信上发布短资讯,在微博上发布长文,而且微信和微博互动绑定。第三,利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为新书上市宣传造势,可以拍摄微电影、短视频,也可以分享读书感受,吸引年轻人群的目光。第四,利用线下活动,例如新书发布会、作者签售会、读书会、研讨会等,获得社会力量参与其中[4]。同时邀请媒体在现场报道,进一步扩大宣传范围,获得更多关注。

(二)团体化营销

团体化营销,具有威力大、扩散快的特点,受众呈几何增长。医学科普类图书的营销,单纯依靠市场部门是不够的,只有全员营销才能获得良好效果。人们有不同的朋友圈,利用朋友圈进行宣传,就能实现团体化营销的目标。第一,对官网、公众号、微博微信等平台进行整合,面向社会大众,编辑可参与宣传策划,由专职管理人员审核后统一发布。不论是单位还是个人,自媒体平台均可参与互动,继而带动图书销售。第二,每个出版社有自己的媒体群和营销群,应发动出版社内的所有员工,建立自己的宣传推广群。以微信为例,一名员工建立两个读者群,人数上限达到1000人,那么100名员工的读者人数上限能达到10万人。第三,各类自媒体发布书籍销售信息时,应该整合资源、统一发布,在产前、产中、产后制定完善的营销计划,做到分区域、分时段推广,发挥出自媒体平台的合力。

(三)系列化营销

对图书进行系列化营销,是一种省事省力省成本的有效方式,也能让读者获得更多的健康知识和信息。医学科普类图书进行系列化营销,一种方式是利用媒体平台、宣传页、征订本、书签等,对成套的、系列化的图书进行包装和推广,这些书籍往往有一个相同的主题,如此进行营销宣传,能让读者获得更多的新书信息,并且降低营销成本。另一种方式是出版的图书中,安排一定版面印上在售或即将上市新书的书目、作者、定价等信息,达到捆绑营销的效果,既能方便读者群体,又有助于图书发行[5]。以疫情背景下的医学科普类图书为例,面对社会大众的疫情防护系列书籍,典型代表有《新冠肺炎防控科普指南》《谢斌教授带你走出“新冠”:心语新愿70条》等;面对医护人员的疫情防护指南书籍,典型代表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医用防护装备所致皮肤问题及皮肤病防治原则》《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与控制100问》等。

(四)精准化营销

精准化营销,是出版社自媒营销的重要途径,也是融媒体时代下的新型营销策略。结合医学科普类图书的特点,精准化营销首先要精准定位,明确自身定位和目标群体,结合读者群的特征,判断选择合适的推广平台,出版社要围绕着读者群转。其次要精准营销,通过众筹活动、线下推介会、封面摄影大赛等,既能吸引读者的目光,又能降低营销费用,发挥出读者粉丝群体的“自来水”作用。三是精准数据,信息时代的营销过程,要对营销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分析,根据市场变化和读者反应,对营销目标进行及时调整。互联网瞬息万变,只有把控市场数据变化,才能实现精准营销的目标[6]。

四、实例分析

以上海学术出版业为例,对医学科普和健康人文类图书进行积极布局,既有多样化的大众科普读物,也有快速反应的疫情防控指南。从市场数据来看,原来关注度不高、相对小众的流行病科普类图书,目前也走进大众的视野中。2020年2月份的畅销书榜单中,和病毒、流行疾病相关的图书热度较高,其销量明显增加,成为疫情防控期间的一个特殊现象。

在医学科普类图书的发行和营销上,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多梯度布局,避免重复性跟风出版。疫情的出现,倒逼出版业重新思考选题,从专业角度提供智力支持,为普通民众讲解疫情防控知识。为了避免图书内容粗制滥造,严格做到专业人员执笔、审核和编排,确保科学性和普及性。二是多平台传播,拓展营销渠道。医学科普类图书要想破圈,文本质量过硬是基础,渠道力量是关键。疫情防控类图书的纸质版上市前,首先发布数字版,在天猫、喜马拉雅、哔哩哔哩等媒体平台上推出新书的音频视频资源,提高图书的影响力。以《张文宏教授支招防控新型冠状病毒》为例,累计加印超过110万册,其中约90万册是公益赠阅,在互联网上的点击率不断提高,免费下载次数超过百万次。

五、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目前医学科普类图书的现状问题,要想进行品牌塑造,必须组建优质创作团队、坚持“内容为王”、创新市场营销模式。文章以多元化营销、团体化营销、系列化营销、精准化营销为例,介绍了融媒体时代医学科普类图书的营销策略,希望为该类书籍的发行销售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类图书书籍科普
鲁迅与“书籍代购”
科普达人养成记
新形势下教育类图书编辑如何全面提升编辑素质
AOS在书籍编写的应用
书籍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书籍是如何改变我们的
航天类图书的出版现状与选题策划研究
从一本书的出版到一门课程的建设:浅谈教育类图书编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