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高新区档案科普价值审视、问题困境与应对策略
2021-11-30尤维娜无锡市新吴区档案史志馆
文/尤维娜(无锡市新吴区档案史志馆)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国家高新区”“国家级高新区”,是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家级科技工业园区,是地方高科技企业最为集中、经济较为发达、人员流动较为频繁地区,其档案管理工作难度较其他行政区域显得较为复杂。如何着实有效地开展档案科学普及工作对于做好国家级高新区档案管理工作意义重大。本研究通过探究国家级高新区档案科普工作内在价值、问题困境与应对策略,旨在为我国国家级高新区开展档案科普工作提供参考,力求为档案科普工作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一、国家级高新区档案科普价值审视
档案科普即档案科学知识普及,主要目的在于向社会大众宣传介绍档案科学知识,提高社会大众的档案意识和档案素养,是档案宣传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社会大众对档案工作进行全面了解的有效途径。国家级高新区在我国已发展了近40年,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国家级高新区档案详细记录了这一伟大发展历程,真实反映了地方改革开放和推动经济发展的伟大实践。
(一)国家级高新区档案科普是自身发展成果展示的需要
国家级高新区作为改革试验田和开放排头兵,是推动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为我国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国家级高新区档案则是这一发展历程的见证者,是一座城市的发展记忆,也是国家级高新区历史的核心组成部分,生动翔实的文字影像等档案资料是国家级高新区飞速发展的凭证,向社会、向广大市民展现地方区域乃至我国经济发展的辉煌成果。用档案来实实在在地展现国家级高新区发展成果,有利于我们更加坚定“四个自信”,使广大人民群众充满热情地投入到国家级高新区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中去。
(二)国家级高新区档案科普是档案工作的内在需求
档案对于社会大众而言既熟悉又陌生,熟悉体现在大家都知道人人有档案,事事有档案;陌生则体现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档案的概念不清、工作内容不清、重要性不清。档案工作关系到社会大众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我们每个人都密不可分。档案科普作为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因此,面向全社会做好档案科普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必然要求。国家级高新区作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随着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档案工作越发重要。国家级高新区档案工作首先是地方区域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具有高科技企业密集、外资企业密集、人口流动频繁等特点,其档案工作难度较其他区域尤为明显,更应做好档案科普工作,提高全面档案意识。
二、国家级高新区档案科普问题困境
(一)国家级高新区档案科普缺乏力度
国家级高新区档案科普工作缺乏力度。一是领导重视不足,很多国家级高新区档案管理部门领导对档案科普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把档案科普工作看成是纸面任务或者是“不务正业”,导致科普工作积极性不高,而将精力聚焦到档案信息化管理等主要业务工作上,对待档案科普工作常常是写在纸上,不落实在行动上;二是资金保障不够,档案科普工作没有专门经费预算,制约了档案科普工作的开展,档案科普需要投入的设施设备建设也就相应滞后,导致很多档案科普工作无法开展;三是人才队伍建设不够,通过查阅近年来档案事业年报统计和人才队伍调查相关文献发现,国家级高新区档案管理人才队伍存在专业素质不高、年龄和职称结构不合理、兼职人员偏多等问题,很多地区专职档案管理人员数量偏少,很多工作依赖服务外包,很难有精力投入到档案科普工作中去。
(二)国家级高新区档案科普缺乏效度
国家级高新区档案科普工作普遍存在频率不高、形式单一、档案科普信息资源建设滞后等问题,使得效果不明显,影响力不够,从而导致档案科普缺乏效度。具体表现为:一方面,国家级高新区档案科普工作主要依赖于传统的科普模式和宣传手段,如在国际档案日等重要时间节点上进行走过场式档案科普活动,通过制作档案科普展板,利用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进行相应的宣传报道,加上档案科普工作人员存在应付差事的思想,导致档案科普工作缺乏创新性、活动效率不高、持久性不够、形式单一等问题,未能很好地激发起社会大众档案意识,档案科普工作效果不显著。另一方面,当下档案机构没有积极认识或不能较好结合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和全媒体宣传模式,导致宣传效果有限,社会档案意识仍处于较低迷的状态。档案科普作品不管从内容上还是宣传手段上未能从社会大众需求出发,导致档案科普佳作欠缺,以至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档案科普栏目的社会关注度不高,效果较差。
(三)国家级高新区档案科普缺乏温度
国家级高新区档案科普工作缺乏温度。目前,国家级高新区的档案科普活动仍然停留在拉条横幅、摆几块展板、发发宣传册,凑凑人数,走走过场,未能针对不同人群从受众的角度进行策划和组织,未能把受众需求作为工作导向。档案科普的目的不是让受众记住那些冷冰冰的档案业务知识,而是要结合不同对象的实际需求,让它与受众的实际生活相连,与国家和民族命运共通。
三、国家级高新区档案科普应对策略
推进档案科普工作,就是要正视制约和影响档案科普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通过化解矛盾、破解难题促进国家级高新区档案科普工作有效落实。
(一)依法治档、制度保障,让国家级高新区档案科普有力度
档案法修订增加了国家采取措施,加强档案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档案意识的内容。档案科普是档案宣传的重要内容,因此国家级高新区档案科普工作应当按照档案法的要求,依法实施。档案科普不再是可有可无的工作,国家级高新区档案部门的领导应当从法治的高度,提高对档案科普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建立健全档案科普相关的资金和人才保障制度体系。一是要将档案科普资金列入部门常规工作预算,让每年档案科普活动的资金得到充分保证,逐年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档案科普基础设施设备建设。二是加强档案科普人才培养力度,通过内培外引、聘请档案科普志愿者等形式,解决人才不足的问题,打造一支专兼结合、业务精湛、数量充足的档案科普创作与设计、研究与开发、策划与组织、文化与传媒等方面高端档案科普人才队伍。真正做到依法治档、制度保障,让国家级高新区档案科普有力度。
(二)媒体融合、资源开发,让国家级高新区档案科普有效度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网络融合的不断升级,互联网社交媒体飞速迭代,一个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不断融合的“融媒体”时代已然到来,国家级高新区档案科普应当借助“融媒体”发展的东风,与时俱进,进一步开发档案科普信息资源,提高档案科普产品质量,通过微博、微信、直播平台、自媒体平台,让多样化、个性化的档案科普内容跨越时空的界限,高效、准确、持久地送达受众,让国家级高新区档案科普有效度。
(三)平台整合、需求导向,让国家级高新区档案科普有温度
国家级高新区作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先导区,创新是灵魂,国家级高新区档案科普工作也要走在前列,大胆创新,既不能束手束脚、墨守成规,也不能我行我素、单打独斗,要学会借助其他社会平台的力量,加强协作,让档案科普活动走进国家级高新区的社区、学校、商场、企业,要与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相融合,让档案科普活动充满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要精准把握受众需求是档案科普工作的第一动力这一认知,使档案科普工作顺应社会发展趋势,牢固树立主动服务意识,这既是社会大众对档案科普工作的迫切需要,也是新时代赋予每个档案人的责任与使命。
以社会大众对档案科普工作实实在在的需求为导向,通过解决老百姓身边的档案科普问题来提升社会档案意识,让国家级高新区档案科普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