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医学类高校医院参与医养结合项目探索

2021-11-30焦玉珍毕立祥

关键词:医养教职工居家

焦玉珍,毕立祥

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至2015年底,中国 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22亿,占总人口的 16.1%[1]。预计到 202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 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2]。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3]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社会养老压力与日俱增。高校教职工老龄化问题同样严重,单靠政府投资养老项目难以解决需求,这需要动员社会的力量,尤其是具有医疗资源的单位积极参与共建,共同化解矛盾,解决问题。非医学类高校可以通过加大对校医院的投资,或引进社会医疗及老年人养护资源,构建医养结合项目,减轻社会养老压力,解决自身养老问题。医养结合一方面可以解决校医院的发展问题,使学校的疾病预防、治疗和医疗保健职能得以持续与提高;另一方面可以解决学校教职工的养老问题。同时,借助这个平台,发展教职工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服务,建立多层次医疗与养老服务体系。

一、部分非医学类高校医院的现状

(一)管理模式

非医学类高校医院是由学校投资建设在学校内,面向学校师生,以健康服务为主的公立医疗机构。目前对部分非医学类高校的调查显示,学校对医院的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作为学校直属部门管理。山东省部分高校如山东理工大学、济南大学、烟台大学等学校是按直属部门管理;而省外的“双一流”大学医院基本是按学校直属部门管理。二是作为后勤管理处或后勤集团下属单位进行管理。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农业大学、齐鲁工业大学等学校是这种管理模式。三是校医院由社会医院托管,学校负责监管。山东大学、临沂大学、淄博职业学院等学校是这种管理模式。

(二)级别及职能

高校医疗保健机构是根据学校规模大小及服务人数多少设置的,达到二级医院规模的极少,如浙江大学医院、西南大学医院等是二级医院,其他高校医院大多属于一级医院,还有部分高校只设有卫生室。二级医院科室设置齐全,除满足学校师生医疗保健服务外,还能够开展对外医疗服务。一级医院科室设置比较简单,一般设有内科、外科、全科、妇科、耳鼻喉科、眼科、口腔科、中医科或其中的部分科室;设有中、西药房、B超室、心电图室、X光室、化验室、理疗室等辅助科室。医疗设备根据各高校的投资情况而定,大多有彩超、自动分析心电图机、D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全自动尿液分析仪及部分理疗仪器等。卫生室医务人员很少,多数一人身兼数职,缺乏基本的医疗设备。

高校医院职能有以下七个方面:一是做好师生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断及治疗;疑难病人转送上级医院;危、急症病人的院前急救及与上级医院120急救人员交接工作。二是贯彻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做好学校传染病预防及管理工作。通过开设健康教育课或健康讲座,让学生了解掌握传染病预防知识,加强学生自我防控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卫生习惯;做好传染病人的诊断、登记上报、隔离治疗及转送专科医院工作。三是做好师生健康状况的监测。通过学生入校查体、年度查体、毕业查体,教职工查体,其他各类人员查体,对查体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发现师生健康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干预、指导,提高师生的健康水平。四是做好体弱患病学生的管理工作。对于因身体情况不能参加体育课考试的学生,为其办理体育课免修;对于因病不能继续在校学习的学生,根据学籍有关管理规定,为其出具休、退学诊断证明材料。五是做好学生的应急救护知识培训,让学生掌握心肺复苏、外伤包扎、骨折搬运固定等基本的急救技能。六是做好学校及各部门大型活动的医疗保障服务。七是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学校环境卫生、体育卫生、教育卫生、饮食与营养卫生、劳动卫生提供咨询和指导,进行医疗监督管理。

(三)现实问题

我们对省内多所高校进行调研发现,校医院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严重缺乏医师。事业编专业人员陆续退休,受学校编制的限制,有些校医院十多年没有新进事业编制专业技术人员,退休人员空出的岗位不能得到及时补充。校医院专业技术人员的补充依靠招聘非事业编制人员解决,高校聘用非事业编制专业人员的工资普遍低于社会医疗机构同等人员工资,导致聘请不到高学历、高专业技术水平的人员,甚至聘请不到医师。各高校医院这些年退休的医师,大多是正规医学院校毕业,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医疗水平较高;而新招聘的专业技术人员,学历低、临床经验不足,校医院整体医疗水平呈明显下降趋势。医疗设备投入不足及设备更新缓慢也是高校医院面临的困境。

(四)发展措施

一是共建医联体。如山东农业大学医院和泰安市中心医院建立医联体关系。泰安市中心医院定期有专业技术人员到校医院坐诊,方便师生就诊,并在业务上给予指导;为山东农业大学的师生到泰安市中心医院就诊开设就医绿色通道。二是实施医养结合。西南大学医院设立了养护床位,首先为学校教职工提供养老服务,空闲的床位接受社区人员养老入住,将养老服务扩展到社区。三是开展社区医疗服务。济南、青岛、泰安等地的高校医院设立社区服务点,承担社区服务功能。

二、医养结合的可行性

(一)政策支持

近年来,山东省陆续出台了鼓励开办医养结合项目的文件,对于开办医养结合项目从审批程序到资金投入都给予便利条件和优惠政策。2018年2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创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省工作方案的通知》(鲁政办字〔2018〕28号)指出,到2020年底,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全面建成[4]。2018年4月,山东省卫生计生委、民政厅、编办三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医疗机构申请设立养老机构许可工作的通知》(鲁卫办字〔2018〕31号)指出,各级卫生计生、民政、机构编制部门要高度重视医疗机构设立养老机构行政许可工作,加强沟通、密切配合,进一步破除医疗机构申请养老机构设立许可的政策体制机制障碍,切实打造“无障碍”审批环境[5]。

(二)养老需求

因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我国传统的大家庭正在被小家庭结构取代。以前一对夫妻有几个孩子,多个孩子赡养两个老人,在经济上、照料时间上比较轻松,家庭养老压力小。国家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后,若两个独生子女建立家庭,夫妻俩要赡养四位老人,家庭养老压力增大。高校离退休教职工学历层次高,对子女的教育比较好,子女学习成绩优秀,选择在国外就业和异地城市就业的较多,因此子女不在身边的比例较高。对部分学校居住区内的老人调查统计显示,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已达20.3%,医养需求强烈,养老需求非常大。非医学类高校医院实施医养结合,能够解决学校离退休教职工的医养问题,为他们提供更多服务内容和更高服务质量的家政服务等,提高其晚年生活质量。如可为学校集中居住区的离退休家庭提供康复、护理等家庭服务,提高教职工家庭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也可提供教职工或家人生病住院期间和出院后的所需服务。集中养老的优势在于,因对环境和人员相对熟悉,可缓解离退休老人的孤独和寂寞感。实施医养结合项目,可以解决校医院人员缺编问题,从而解决医疗水平低下的问题;还能够改善医院设施设备条件,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满足师生对基本医疗的需求。

(三)成功案例

西南大学医院的南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由西南大学医院创办,是以医养康护结合为特色的养老机构,建筑面积560平方米,设有48个全托养老床位,以学校离退休教职工及附近社区居民养老为主。医养中心设有餐厅、食堂、休闲娱乐室、图书阅览室、健身活动室、康复理疗室等,满足了教职工机构养老的需求。医养中心构建先进的居家养老服务平台,为居家养老、社区居家养老教职工提升了医疗、康复、家政等服务水平。

三、医养结合实施方案

(一)医养结合投资模式

1.学校投资。借鉴西南大学医院成功案例,在现有医院的基础上,学校增加投资,扩大医院规模,实施医养结合。根据各学校离退休教工的养老需求,设定养护床位及规模,配备各种休闲娱乐服务室。医养中心构建先进的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平台应包含以下五个功能:持续收集离退休教职工健康信息,建立个人电子健康档案;由专业人员对离退休教职工的健康信息进行分析评估,提出建议并反馈给教职工;离退休教职工可以进行在线健康咨询,并获得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离退休教职工有就诊需求可在家中预约挂号,或使用远程医疗系统在家中进行诊断与治疗;护士按时提醒居家离退休教职工按时服药,医生根据病情治疗情况及时调整药物品种及用药剂量。

2.社会投资。高校医院可按一级医院设置,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设定床位及建筑面积。学校医养项目可以采用BOT(Build-Operata-Transfer)模式的运营机制。由社会资本投资设立的公司负责项目设计、建设及项目设施设备全额投资,并在合同有效期内负责日常运营、维护维修和管理,为学校师生和社会人员提供医疗、保健、查体、集中养老和学校集中居住区居家养老等服务。项目合作期内医养项目的设备、设施等所有权和建筑物的使用权属于社会资本投资设立的公司所有。合同期满后,将正常运转医养项目的设备、配套设施的所有权和建筑物全部完好、无偿移交给学校所有。也可以在同等条件下,由社会资本投资设立的公司有偿继续使用。

(二)医养结合的运行模式

1.居家养老。受中国养儿防老传统思想的影响,居家养老是老年人最喜欢的养老方式。老年人居家养老可以跟亲人生活在一起,接受子女生活上的照顾,享受天伦之乐。即使孩子们不在身边,生活在住了几十年的家里,熟悉的环境,和睦的邻里,仍是老年人养老的首选。对于中国老年人来说,居家养老是多年来的传统习俗,而社区或机构养老在观念上不易被接受[6]。居家养老的离退休教职工,可以通过医养结合服务平台,满足健康咨询、就医就诊及护理服务等需求。

2.社区居家养老。社区居家养老是由政府牵头,依托社区,依靠专业化服务,以家庭为核心,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相关养老服务[7]。社区居家养老是一种新兴的、有效的且易被广大老年人接受的长期照护方式[8]。高校机构设置一般有离退休工作处、社区服务中心、后勤管理处、校医院等,几个部门分工协作承接离退休教职工的居家养老服务,也可以从各处室抽调人员成立社区居家养老中心。离退休工作处人员负责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紧急救援等服务;社区服务中心人员负责提供日托、短托、短期照护等日间照料服务项目;后勤管理处人员负责联系订餐、保洁、助浴、助医、助行、助急等基本生活服务;校医院人员负责定期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建立人员健康档案、进行康复保健服务及疾病的诊疗服务。

3.医养中心养老。医养中心养老可以满足离退休教职工养老和医疗的双重需求,并实现在家门口养老的愿望。医养中心根据入住教职工的身体状况,分成生活自理人员区、生活半自理人员区、生活不能自理人员区进行分区管理,根据各区情况配备护工、专业护理人员和医疗人员。针对自理老人开展健康管理、慢病管理、康复运动及生活服务、娱乐服务;对半自理及不能自理老人,提供生活照料、专业护理及医疗服务。学校的医养中心可以为学生提供很多勤工助学岗位,给志愿者提供为老年人服务的场所。学校可以组织有特长的学生利用学习之余到医养中心为离退休教职工服务。例如,音乐学院学生可以给离退休教职工唱歌、跳舞、表演节目,美术学院学生可以指导离退休教职工绘画、举办画展,体育学院学生可以教离退休教职工太极拳、养生拳,丰富离退休教职工在医养中心的生活。

四、结语

非医学类高校医院参与医养结合项目,兼顾医疗和老年人养护,通过引进优质医疗资源、养护管理资源,满足师生基本医疗和健康管理需求,满足学生就近医疗、简易医疗的就医需求,满足医养中心入住老年人的医疗服务需求,满足学校及周边社区老年人的入住养护及居家养护服务需求。非医学类高校医院现在到了发展的瓶颈期,医养结合是高校医院突破困境发展壮大的好时机,也是解决离退休教职工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医养中心养老等不同需求的好措施。高校医院参与医养结合有政策支持,有养老需求,有成功案例可借鉴。各高校可以根据情况选择自主投资或引进社会资金投资模式,借助“互联网+”技术平台打造新的医养结合服务平台,满足教职工居家养老、社区居家养老的需求。离退休教职工养老有家庭和学校共同关心关爱,他们的晚年生活会更加幸福,真正实现老有所医、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猜你喜欢

医养教职工居家
11部门联合印发指导意见 推动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
渭南师范学院“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教职工书画作品选登(一)
居家运动——膝部练习(高级篇)
医养当兴
医养结合护理模式对多病共存老年患者自护能力及生存质量的作用
居家的日子
适应脱贫攻坚新形势,加快构建服务农村中小学教职工保障体系
新时代青年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探析
staycation居家假期
从教职工福利谈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