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效果和应用探究

2021-11-30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鹊华小学

青年心理 2021年7期
关键词:统计图内角三角形

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鹊华小学 李 倩

微课的形式符合小学生的信息接收方式以及信息的接受习惯,能够帮助教师克服教学中的一些难题。因此,在教育教学中积极地应用微课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一、微课的形式以及微课应用的效果

(一)微课的形式

微课形式一般是指教师将一定的教学内容制作成为视频的形式,在不同的场合中进行播放,使得学生接受到较为精确的数学知识信息。微视频是微课的主要体现形式,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实践的要求,以某个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作为教学内容,运用录屏软件录制幻灯片,具有短小精悍、内容集中精练以及目标明确的特点,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也是获得广泛认可的教学形式。由于微课的制作过程较为复杂,应用的范围也是具有一定限制的,一般集中应用于课堂中的重点、难点内容,用于降低学习的难度,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

(二)微课的应用效果

在微课应用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为直观地接收到准确的数学知识信息,在教师配音讲课的同时,也能够应用视频等形式,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对于理解能力较为有限的小学生来说,应用这样的形式,能够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提升理解程度以及学习兴趣。同时,微课在小学数学中的课前预习、课堂导入、讲解重难点、课后辅导以及总复习等方面进行应用,具有较好的效果。微课的应用相对不限制时间以及场合,学生可以根据自我的学习程度进行选择,重复收看教师的教学内容,提升对知识的熟悉程度。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够在这样的过程中,逐步得到提升。

二、应用微课教学的措施

(一)在预习中应用微课的形式

在数学教学的预习中应用微课的形式,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能够有效提升学生预习效果。教师需要制作相关的微课内容,指导学生的预习步骤,以及具体的知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在课程的难点部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预习习惯,应用微课的形式引导学生参与预习。微课在预习环节中作为一种辅助性的教学资源,时长一般为十分钟以内,涉及的内容较少,能着重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将复杂的教学内容以更加简洁明快的形式呈现给学生,降低课堂上重难点知识的难度,提高课堂效率。

我在执教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内角和”一课中,在预习环节应用了微视频《三角形内角和——推理转化思想》向学生展示了三角形内角和推理转化思想,解决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理论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特征。从教材的安排来看,是在学习了三角形的特性及分类之后,同时三角形的内角和又是学生以后学习多边形的内角和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在呈现教学内容时,我们要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学具,留给学生充分进行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让学生通过量、拼、折等活动,在探索、实验、发现、讨论交流中,推理归纳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学生最先想到的是测量、计算。对于某一个三角形来说,是可行的;对于大千世界的所有三角形来说,这种一一枚举的证明方法,就变得不切实际。因此,教学时,让学生画出几个不同类型的三角形,量一量,算一算三角形3个内角的和各是多少。学生可以得到自己所画的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我的是这样,你的是这样,全班同学的都是这样,推断出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180°,这种从个别现象推断整体的特征,属于不完全归纳法。而由于三角形按角分类就是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而且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进而得到一个普遍性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是完全归纳法。但是整个的推导过程冗长复杂, 而这种理论性的知识讲授起来又比较枯燥无味,所以笔者用微课的形式把这个环节放在了课前的预习,引用了天才眼镜狗这一个动画人物,借助变声软件模仿动画人物的语言语气向学生介绍了三角形内角和的推理转化的思想。

(二)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微课的形式

课堂教学中微课形式的应用,分为两种不同的状况。其一,结合课堂预习的过程,应用翻转课堂加微课的模式,引导学生在课前完成对知识概念的学习。其二,应用微课的形式,对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强调。

在第一种状况下,微课的时长需要相应地加长,使得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达成对一般学习概念的理解。也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当教学的内容难度较低,或者与前一阶段的学习内容关系紧密时,可以适当地应用微课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其二,对于课堂学习的重点以及难点,应用微课形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关注,在微课的制作中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进行引导。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卡通形象等的接受程度较高,教师也可以将卡通形象融入课件的制作中。此外,也可以采用变音软件等手段,对微课视频中的声音进行改变。

我在执教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104页的例1“单式折线统计图”时,数学课一开始,从大家关注的五一小长假旅游话题引入趵突泉水位变化情况,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对水位情况是纯文字描述的,然后引伸到用已经学过的统计表、条形统计图表达,再引入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回顾已有的表达方式,初步感受到对于同一信息,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加以刻画。

出示条形统计图,分析说明“分析增减变化情况”和“直条的完整度”没有关系。如果只想分析变化情况,你觉得可以怎样绘制统计图更简单一些呢?

【微视频】动态演示由条形统计图变化到折线统计图的过程

揭题:你知道这是什么统计图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折线统计图。

(三)在复习中应用微课的形式

复习中微课形式的应用,包括阶段学习的复习以及总复习。在阶段学习的复习中,教师可以制作微课,要求学生根据自我的需求,进行微课的应用。首先,在课堂中教师将微课的内容进行播放,引导学生回忆学习的内容,对其中仍旧存在疑问的部分,进行提问。其次,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对微课进行修改,同时在修改的过程中强化对难点部分的解释。修改完成的微课,教师需要提供下载,可以应用家长微信群、公共邮箱等方式,引导学生获取资源。

在总复习中应用微课的形式进行复习,教师需要为复习的课程专门制作微课,对知识的结构等进行整理,这部分的内容,也提供下载。此外,在其他时段应用的微课内容,可以统一在这一阶段进行播放,使得学生能够集中应用微课中较为精确的内容进行复习。

以微课为重要载体来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可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将微视频拷贝下来并进行保存,可将微课资源设定为电子笔记,学生能够随时对电子笔记进行浏览,能实现微课教学的可持续性,也能提高小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例如,在学校人教版小学数学“时、分、秒”时,教师可将钟表的时针、分针与秒针的行走过程进行微视频模拟,让学生对视频中钟表时针、分针与秒针所行走的轨迹进行观察,对各个表针的变化幅度进行记录,先对三种表针间的关系有一个初步的认知。此时,借助微视频对时、分、秒间的计算关系进行展示,能将彼此间的关系利用电子关系网进行呈现。

(四)在课外知识拓展中应用微课的形式

小学数学拓展知识的内容包括:第一,数学文化的渗透、挖掘;第二,课本内基础知识的衔接和适当延伸;第三,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提炼。而这些数学文化和数学思想在数学课堂上无法做到很好的展示和渗透,这时,微课就可以弥补这一教学中的不足。

我在执教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104页的例1“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内容时,制作了《史上最好的统计图》,介绍了统计图的由来,作为课外知识渗透了数学文化,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应用微课的技术,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兴趣,同时拓展学生的学习时间以及空间,使得学生能够根据自我的知识掌握状况,进行课程的继续学习以及复习。微课的形式,与课堂预习、复习以及教学都能够有效地结合,教师需要突出不同阶段的重点。

猜你喜欢

统计图内角三角形
三角与数列试题精选
各式各样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三角形分割问题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多边形内外角问题的巧解
画一画
倍角三角形的几个性质 
如何选择统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