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麻醉方法在直肠癌患者中的麻醉效果比较观察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研究
2021-11-30方筱
方筱
(谷城县人民医院,谷城,441700)
近年来,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极大地提高,生活压力增加、饮食结构异常等因素的出现,致使直肠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1]。在临床上,直肠癌的治愈难度大,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发病群体多为中老年患者[2]。目前,治疗直肠癌的方式主要是通过腹腔镜手术[3]。在手术中,患者需取较为特殊的体位,因此,会加大麻醉难度[4]。谷城县人民医院在直肠癌患者中,应用不同麻醉方法进行麻醉,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谷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中男24例,女22例;年龄54~77岁,平均年龄(67.7±4.3)岁。观察组中男25例,女21例;年龄55~76岁,平均年龄(68.8±5.4)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经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
1.2 干预方法
1.2.1 对照组应用全身麻醉。麻醉诱导剂:对患者应用0.2~0.3 mg/kg依托咪酯、5.0 μg/kg盐酸芬太尼、0.05~0.1 mg/kg咪达锉伦、0.20 mg/kg顺式阿曲库铵进行静脉注射,注射后,吸氧,在1~2 min后进行气管插管。在麻醉过程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在手术中,推入麻醉药物,丙泊酚4.0~6.0 mg/kg、罗库溴胺0.15~0.20 mg/kg/h、盐酸芬太尼8~10 μg/kg,注射过程需维持到手术结束。
1.2.2 观察组应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硬膜外阻滞麻醉:在患者T11-T12椎间隙,先应用2%利多卡因3 mL展开试验注射,5 min后,追加0.75%左布比卡因,麻醉平面控制在T6-12,当出现麻醉平面后,对患者应用全身麻醉,麻醉方法同对照组。注意:在手术中,每小时硬膜外加用4~15 mL 0.75%左布比卡因。
1.3 观察指标 统计并分析2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应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估睡眠质量,其中,PSQI评分超过5分则是出现睡眠障碍;应用阿森斯失眠量表(Athens Insomnia Scale,AIS)评定睡眠情况,总分超过6分则为失眠。同时满足PSQI和AIS中的诊断标准则提示患者在术后出现睡眠障碍。记录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其中包括:躁动、恶心、肌肉松弛。
2 结果
2.1 2组患者睡眠质量比较 麻醉前,观察组PSQI评分(3.5±0.7)分、AIS评分(5.1±0.9)分与对照组(3.8±0.6)分和(5.2±0.8)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观察组PSQI评分(7.6±1.3)分、AIS评分(9.4±2.1)分,优于对照组(8.8±1.9)分和(11.7±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2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 麻醉后,观察组有患者出现恶心1例,患者出现躁动1例;对照组有恶心5例,肌肉松弛2例,躁动3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3%)低于对照组(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临床上,直肠癌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发病群体多见于中老年人。由于患者的年龄增加,机体脏器功能下降,免疫力降低,同时,癌症本身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影响,进而导致患者对于麻醉的耐受性下降,这就对手术造成极大的影响。目前,临床治疗直肠癌主要是通过腹腔镜手术,腹腔镜手术有利于患者术后尽早恢复[3]。因此,选择适合的麻醉方式不仅可以明显降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同时,还能够减小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此外,不同麻醉方法还会使得机体出现应激免疫反应,该反应主要是机体被侵害时,自身出现的一种免疫反应,属于连续性过程,包括:警觉期、抵抗期、衰竭期,因此,选择适合的麻醉方式对于控制应激免疫反应,也是至关重要的[4]。
本文研究显示,麻醉后,观察组PSQI评分(7.6±1.3)分、AIS评分(9.4±2.1)分优于对照组(8.8±1.9)分和(11.7±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3%)低于对照组(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说明在直肠癌患者中,应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在直肠癌患者中,选择适合的麻醉方式可以明显降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