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立场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究
——以《四季》一课教学为例
2021-11-30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实验小学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实验小学 许 芳
《四季》是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一首富有情趣的儿童诗。全诗采用拟人手法以及叠词,通过“春天尖尖的草芽、夏天圆圆的荷叶、秋天弯弯的谷穗和冬天顽皮的雪人”四幅画面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四季图,表达了作者对四季的喜爱之情。这是学生在学完汉语拼音后接触的第四篇课文,此时的一年级学生还没有完全建立课文的概念,更没有掌握朗读的方法;对课文的学习也不得章法,只能跟着老师被动接受新知;对模仿表达的形式初次接触,对于刚入学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
立足这一系列学情,我仔细研读教材,认真思考:在这堂课上学生要学什么,要获得怎样的情感体验,要提升怎样的语文能力,从而实现《四季》的教学价值。基于这些思考,再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我精心设计了学习活动。
一、创设情境,激发上课兴趣
(一)猜谜调趣。低年段学生充满童趣,对于猜谜这一类的游戏有浓厚的兴趣。上课伊始,通过有趣的“看图猜季节”游戏导入新课,丰富生动的画面展示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形象感知。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四季图,然后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季节,说一说理由。引导学生学会细致观察,并能抓住不同季节的特点,感知四季不同的美。
(三)激发情感。通过“看图猜季节”的游戏,教师让学生初步感知了四季之美,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随文识字,突破学习重点
识字教学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本节课,在识字上打破了以往孤立的认识生字词,再指导朗读课文,而是将生字词随同课文一起学习,在读中识字,在读中理解。对于刚入学不久的低年级的学生来说,随文识字能更好地帮助他们根据语境理解字词的意思,加深印象。我主要用了这几种方法实施教学:
(一)借助语境理解。教学一开始从学生生活经验导入,通过“看图猜季节”游戏,引出并认读四个季节的词语,强化“春chūn”翘舌音。引出课题后,教师在黑板上板书课题并进行写字指导。
(二)直观形象了解。学习“尖”这个会意字时,通过观察随文插图中草芽的形象,让学生直观认识“尖”就是上小下大的形状。理解草芽“尖尖”就是形容草芽的顶端特别“尖”。同时拓展运用,在课文对应插图中仔细观察,还有什么是“尖尖”的?通过仔细观察,根据对“尖”字的理解,学生发现,插图中小鸟的嘴巴是“尖尖”的。此外,还进一步运用,在教室里找出“尖尖”的事物,如铅笔尖尖,图钉尖尖……;最后,在生活中发现,出示图片补充认识,如小荷尖尖、十指尖尖……
(三)对比积累运用。在教学“说”字的时候,相机认识“讠”,并将教学开始时介绍文本体裁时出示的“诗”字,朗读的“读”字以及语文书封面上的“语”字等及时进行对比积累,做到活学活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扩大识字,引导他们认识到语文的学习要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四)游戏发展思维。在巩固识字环节中,先在课件中集中展示生字,请学生认读,巩固识字之后,再采用游戏的形式,由老师描述生字特点,学生据此选择正确的生字,举起生字卡片,及时反馈。这样改变了单一的认读,更结合字形特点和字义理解来训练发展学生的思维,不仅把识字落到实处,还能高效地完成识字!
三、多样朗读,体会文本情感
多种形式的朗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阅读文本的语感,还可以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因此,朗读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更为重要,它不仅是低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方法,更为以后的朗读能力提升打好基础。
(一)多形式,有变化。这首儿歌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语言形象生动,叠词的使用又让人读来琅琅上口,因此,有感情朗读课文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我采用示范朗读、个性朗读以及边表演边朗读等形式,激发学生朗读兴趣,让学生体会语言之美。
(二)多层次,有梯度。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是朗读指导的一种有效办法。首先,课堂教学从教师的范读开始,帮助学生在倾听范读的过程中身临其境地感悟作者表达的内容,能够快速进入情境之中,继而更好地模仿老师范读的语气语调,提升朗读能力。接着,在理解语言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句,把控语速及语调,带着想象,理解性地朗读。如:“草芽尖尖”“荷叶圆圆”,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放轻语调,想象画面,读出对“尖”的理解;通过把音发饱满,强调“圆”,用声音表现出荷叶的“圆”。最后,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展示读和表演读,熟读成诵,获得成就感。
四、关注习惯,提升学习能力
一年级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我根据这一学段学生的特点,分别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来尝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听——倾听有方法
倾听能力是指听者将言者口语表达的信息在脑中转换成意义的能力。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良好的倾听习惯,对于有效学习特别关键。一位学生是否在认真倾听,只要从其眼神或身体动作就能判断出来。因此,在教学中,要特别指导学生如何做到认真倾听。比如:在教学时,指导学生用上“金手指”,边看书边听老师来读儿歌,老师读到哪儿,小手指就要指到哪儿,小眼睛就要跟到哪儿;听老师或同学发言时,小眼睛要看着书上或者课件上相应的内容。如果答案与自己心里所想一致,可以微微点头;如有不同见解,可以举手表达。
(二)说——说话有层次
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就是运用语言。本节课的训练重点设计了三处。
1.补充词语练说话
在学习“尖尖”时,进一步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尖尖的等,借助对文本对理解,模仿文本提供的句式,补充词语练习说话。
2.仿编诗歌重语用
另一处是仿编诗歌环节,就是语用训练。教师课前可以收集不同的图片来创设情境,在图片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自然而然地学会用“迎春花黄黄”“桃花粉粉”“柳条弯弯”这样诗意的语言,使儿童的语言表达也变得诗意盎然。
3.朗读评价懂欣赏
第三处是朗读评价。在倾听同学朗读时,特意布置学生关注同学读得好在哪里。在对同学的朗读评价时,能首先肯定别人的优势,再提出改进建议。让学生明白,懂得欣赏别人的好,才能让自己学有榜样,变得更好。
(三)读——朗读助理解
朗读,即阅读,是一种认读、理解相互结合的能力。读的要素较多:有朗读、默读等阅读形式;有碎片化、整体感知等阅读方法;还有片段分析、脉络整理等阅读思维。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我着重关注朗读和理解两个方面能力的培养。
1.朗读感悟:指导朗读这个环节设计了五种读法:范读、自由读、轮流读、齐读和表演读,面对一年级学生主要教给学生如何把握声音的大小以适应不同读法的要求。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能引起学生的充分共鸣,进而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朗读背诵环节创设了情境,在老师的引领下,孩子们边做动作边朗诵,俨然成为了尖尖的草芽和圆圆的荷叶,入情入境,欣喜快乐的情感自然流露。
2.阅读理解:这是一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儿童诗”这种体裁,开课伊始,教师就先明确文章的体裁,然后将“诗”标红出示,让学生加深印象。接着,出示全文,由老师先扶后放带着学生给小节标上序号,帮助学生感性认识诗歌,知道诗歌是分小节的,并能正确划分。最后,通过画出语句的设计,让学生找一找说草芽、荷叶的语句,很好地锻炼了一年级学生“从文中提取简单信息”能力。从画出第一节的句子“我是春天”没有包含标点,到第二节的句子“我是夏天”能够将句号一起画完整,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对句子有了正确的认识。
(四)写——指导有反馈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本课写的能力培养仅限于写字的训练,还不包含书面语言的表达。本节课在写字环节设计中,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观察生字的字形结构和笔画之间的关系。然后跟着老师掌握笔顺规则,再描红仿影,把握间架结构,最后独立书写。写完之后,展示学生作业,让学生观察点评,老师指点修改,使学生充分掌握本课生字的书写技巧,并联系经验举一反三,落实写字教学。
如果说四季循环是大自然的规律,那么遵循学生学习成长的规律,才能让我们的课堂绽放四季般的美丽。基于学生立场教语文,需要我们更好地发现学生,顺应学生的成长规律,从而开发学生,引领学生,发展学生,我们才能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我们的语文课堂才能充满美丽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