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循环型社会对中国建设“无废城市”的启发
2021-11-30尹妮
尹 妮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 南京 210044)
1 “无废城市”的内涵
1.1 无废
“无废城市”并不是指城市中固体废弃物产生量达到零,而是指对固体废弃物的高度资源化利用,整个城市的发展理念是绿色、低碳的。在“无废城市”中以减少源头固体废弃量为第一目标,其次是对资源的再利用、再生产以及资源分类化等,最后使各类废弃固体垃圾能够实现经济价值最大化、废物产生量最小化。提升区分固体废物类型的精确度,加大资源的高度利用,建立与经济发展模式相协调的固体废物垃圾的科学处理模式。
1.2 高效
通过创新生产方式使整个社会资源实现高效的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生产效率,并不断降低固体废物的排放量。将城市经济开发区、城市传统工业区、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基于“无废城市”建设运作模式的要求进行结构性调整,以低碳化设计理念与废物循环利用思想对传统生产方式进行升级,不断优化产业布局。
1.3 智能
通过对固体废物智能化的管理,一种更加高级且智能化的社会逐渐呈现出来。将新的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到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和再利用中,从而进一步地解放生产力,实现社会的智能化。固体废物管理部门可以利用大数据对固体垃圾产生周期的数据进行采集和动态分析,整合各类资源,制定不同解决方案。此外,在人工智能模型下,能够模拟整个固体废物利用的生命周期,从而优化产品结构,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固体废物量的产生。
1.4 和谐
“无废城市”旨在构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局面。国家、政府、企业能够各司其职,落实固体废物的减量化,规避固体废物的“邻避效应”。每位公民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珍惜资源,爱护自然,时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环保行为,保护自然环境,切实杜绝浪费。对于环境污染严重的地区和城市要加大各方面的环境保护措施力度,时刻铭记“无废”理念。
2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2.1 国家层面——完善法律法规,消除制度瓶颈
1970年,日本颁布《废弃物处理与清扫法》,经其对内容的不断丰富,后颁布了《容器包装物分类收集和再商品化法》《特定家庭机器再商品化法》[1]。其中日本颁布的《循环型社会形成促进基本法》中对商品在生产、流通、消费及废弃这一系列过程中,该如何高效地利用且最大程度地减少垃圾的产生有着明确的规定。在借鉴日本有关环境立法方面的经验后,中国在颁布的《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计划》这一法案中最终明确了建设循环型社会在经济层面、政治制度等方面应该做出怎样的对策,将循环型社会与我国现代可持续性经济发展相适应,并因地制宜提出建设循环型社会的目标。
纵观日本关于资源循环型社会的建设所制定的法律法规,结合我国目前的环境现状,首先应当从国家层面入手,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统筹解决国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而面临的固体废弃物处理问题。在我国倡导低碳经济发展和循环经济发展的环境下,国家方面要不断设立新型环保城市和固体废弃物再利用城市,并不断吸收和引入日本建设循环性社会的建设经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相应的社会诉讼制度,维护每一位保护环境并投身于“无废城市”建设中的公民权利。一定要切实发挥国家在建设“无废城市”方面的统筹和宏观的指导作用。
另一方面,在努力建设“无废城市”的过程中,国家应当明确国务院以及各个地方政府的责任,根据每个地区的实际情况以及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参照各地区产业结构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出台地方环保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适当地减轻因建立“无废城市”过程中企业生产的压力,激发地方经济活力,确保每一家企业都能够参与“无废城市”的建设中来,政府要不定期地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政府能够在企业购买垃圾处理机器和环保机型等方面提供相应的财政支持,不断健全与地方性法律法规相适应的财政补贴制度。
2.2 地方层面——加强“无废”宣传,明确企业责任
在建设循环型社会和“无废城市”的过程中,必须要不断提高民众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让每一位公民都能够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日本在此方面就值得我们学习。首先,在国家的法律制度方面明确了国民在减少固体废弃物方面的责任,每位国民必须在国家固体减量化、产品循环使用等方面做出具体的行动。此外,还要求他们在垃圾分类方面必须要严格遵守各都府县制定的法律法规,进行合理投放。另一方面,在面向民众宣传加强循环型社会建设时,日本非常重视环保科普教育基地和市民教育基地的建设。在大部分的废物处理场中都设有参观通道,以及供市民浏览的废弃物环保利用信息栏,还准备了文字、音像和宣传资料等[2]。
立足于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增强国家软实力,提升整个城市的文明素养,加强“无废城市”的建设,诸如日本采取的这些措施都是迫在眉睫的。目前我国建设“无废城市”的宣传教育力度远远不够,应将建设“无废城市”的思想潜移默化地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将“无废城市”“无废文化”的建设落实到人们生活、工作与学习中去。政府应当结合自媒体、网络等现代互联网技术加大对公民建设“无废城市”文化的宣传力度,应考虑将这一理念落实到每一个家庭、每一位公民的身上。根据城市特点及差异性,制定出不同的宣传方案,提高公民对“无废城市”的认知水平,提高社会公众的参与意识,引领并动员全社会参与建设“无废城市”的活动中来。第一,各级党校和党员应当以身作则,设置“无废城市”相关课程,培养各层领导干部的废弃固体减量化的意识,不断提高中高层管理人员在“无废城市”建设方面的决策能力。第二,应当不断举办“无废文化”进校园的活动,举行环保知识竞赛,分发环保手册,让每位学生能够尽早参与到“无废城市”的建设中来。第三,老人在“无废城市”的建设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结合戏剧等独特的表演形式,加大“无废城市”文化在老年人群中的宣传力度,用浅显易懂的话语普及环保知识。
此外,日本国内生产企业以生产者责任延伸制为核心,在推动相关行业的绿色设计、生产和废物的有序回收和处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日本围绕生产者责任制明确了家电回收法、食品回收法、建筑回收法等企业的具体做法。在企业的生产活动中必须要时刻明确保护环境,提高产品可重复使用率的重要性,使用可降解材料制造产品的外包装,减少固体垃圾的产生,并在产品回厂再利用方面购置先进的处理机器和处理系统。在“无废城市”建设中,将闲置品进行流转并利用也是十分重要的。国内的京东、阿里巴巴旗下的二手平台已经开展了闲置品或废弃物再利用的实践探索,众多网站开通了再生资源回收和信息服务平台。另一方面,在产品的绿色设计、减少塑料使用、改进包装等方面应当向日本的花王公司借鉴经验。花王公司在包装方面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产品要让顾客安全放心、产品设计要安全易懂、好操作,在产品的使用和操作过程中要不断贯彻“4R”的理念。中国企业应当借鉴花王公司的做法,并结合国内快递包装现状,不断推进绿色包装技术的开发和认证体系的建立。
2.3 国际社会——加强交流,合作共赢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建设“无废社会”不仅需向日本学习,欧美国家的经验也应当合理地借鉴,加强在国际社会中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协调和互动。以建设“无废城市”为主要合作议题,学习和借鉴他国的成熟经验和治理模式。并在国际会议和首脑峰会等国家间举行的交流会议上,进一步倡导“无废地球”的建立,提出建立国际间的公约。在全面实现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同时,还要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共同维护全球环境安全[3]。
3 结语
基于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无废城市”概念首先由中国提出,现实意义和后世意义都十分重大[4]。我国从“无废城市”的提出到建设经历的时间还比较短,一切相关的体制机制在具体运作方面都尚未成熟[5]。本文具体分析了日本在建设循环型社会方面的具体做法,使我们明白在建设“无废城市”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国家的管理和统筹,推进“无废城市”的建设和试点,通过新闻、讲座等形式向社会推广“无废城市”的理念,促进形成特色鲜明的“无废文化”。更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每一位公民都不做旁观者,而做践行者,企业的自主创新与生产资源的循环利用也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