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教师思政工作发展脉络、内涵及挑战

2021-11-30刘雪姣戴毅斌岳馨钰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思政育人

刘雪姣, 戴毅斌, 岳馨钰

(1 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68;2 湖北工业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68)

国与国之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和教育的竞争。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提出要把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抓好高校教师思政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根本性的民生工程[1]。本文通过对新时代我国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脉络的探析及总结,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1 我国高校教师思政工作发展脉络及问题概述

1.1 新中国成立以来至文革前夕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高校和教师数量不多,那时的新中国百废待兴,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巩固政权和发展经济的措施,高校思政工作也在其中。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党就高度重视,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来持续深入的推进高校教师思政工作[2]。

一方面,通过教育改革提升高校教师的政治水平,加强教师的政治和业务学习,通过政治学习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另一方面,设立政治辅导处,用于指导全体教师和学生开展社会活动,并通过组织机构的设置和规章制度的完善为加强高校思政工作提供坚定的组织保障。在推进过程中,注重提高高校教师思政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亲和力。1951年起开展了一系列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政治学习、社会锻炼;将思政工作与爱国主义教育,土地改革,社会主义教育等结合起来;关注教师的收入和生活,提高社会地位和政治待遇,将文教工作者列入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这些举措不仅有利的推动了高校教师思政工作的开展,也为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体现出思想建设和制度保障的重要意义。

1.2 十年文革至改革开放

文革时期,知识分子被定性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对象,高校成为了各种运动的重灾区[3]。教育界、学术界遭受了彻底的批判,对于他们服务社会主义和已经构建起来的工人阶级世界观予以全面否定,夺取他们在文化领域的领导权和话语权,严重的挫伤了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产生了深远的消极影响,给后期的教师思政工作带来诸多困难。

同时,在文革中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在选择专业和职业时,对教师这一职业敬而远之[4],教育事业后继无人,高校教师队伍受到巨大冲击。粉碎了“四人帮”之后高校教师思政工作才逐渐回到正轨,焕发出生机和活力,但是在刚结束文革的几年里,仍然受到“左”的错误的影响。

1.3 改革开放以来至十八大前夕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高校教师思政工作重新调整和发展,党中央确立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地位。1987年印发了《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并逐步恢复了高校思政课程体系,重建高校思政工作队伍,加强党对高校教师思政工作的领导。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教书育人的发展历程,高校教书育人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以体现思想倡导为特点的宣传部门主导阶段、以体现职业要求为特点的人事部门主导阶段、以体现协同为特点的教师工作部综合管理阶段[5]。在这几个发展阶段中,我党致力于发挥教师在“三全育人”中的积极作用,并通过一系列文件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标准和严格要求,进一步引导和规范教师的思想和行为。高校教师思政工作在这个阶段取得明显进步,但由于高校思政工作重点往往在生不在师,因此同样作为学校主体的教师,则由组织部、人事处、宣传部、工会等相关职能部门分块管理,缺乏统筹协调。

1.4 党的十八大以来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不断推进高校教师思政工作改革,出台了如《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全国各高校先后设立了党委教师工作部,探索如何解决教师管理、师德师风建设和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等现实问题,积极回应了“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关切。其主要职责就在于发挥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领航作用,确保思政工作能够贯穿到教师职业生涯的始终[6]。为教师个人发展和提升提供更好更系统化的服务,实现教师高水平育人功能。

总的来说,高校教师思政工作在不断的改革和发展中走深走实,不断适应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以政治素质为首要素质,与时俱进。

1.5 我国高校教师思政工作当前面临的问题

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面对新方位、新征程、新使命,我们的教师队伍的建设尚未完全适应这一全新的状态。经过梳理,高校教师思政工作还存在:

1)对高校教师思政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首先体现在对高校思政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上,做好高校教师思政工作不仅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教师的职业要求,满足教师自身发展和发挥育人功能的需要[7]。其次体现在对高校教师思政工作复杂性的认识上,随着时代变迁,高校教师思政工作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旧问题一起涌现,给这项工作带来诸多困难。如果不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会导致高校教师思政工作呈现“工作地位下降,工作性质变虚,工作落实变难”的不利局面[8]。

2)高校教师思政工作的体制机制不健全

首先体现在制度落后,无法适应时代发展需求。虽然对目标任务比较明确,但具体的工作体系和制度建设没有跟上。尤其是思政工作多软性指标少硬性任务,相关指标体系不够量化,缺乏工作抓手[9],导致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不足。具体表现在组织领导机制不够科学,考核机制不够完善,重科研教学轻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监督机制不健全,保障机制不完善等[10]。其次体现在运行机制不畅,分工不明确,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重点体现在该项工作所需的队伍建设上。长期以来,思政工作重心在生不在师,相比较而言,教师思政工作没有专门工作队伍,多由组织、宣传、人事、工会、学院党委等相关部门各抓一部分,目前虽然很多高校成立了教师工作部,但部门设立时间短,还处于摸索阶段,暂时不能完全发挥出该部门在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突出作用。因此,体制机制的科学性、可操作性、针对性是思想政治工作取得实效的根本保障。

3)高校教师思政工作的方式方法亟需创新

一方面,思政工作内容陈旧单一,对教师的个体差异需求和主体性缺乏关注,没有很好的贯彻“以人为本”理念。侧重于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和思想政治学习,没有很好的结合学校和学科发展来开展思政工作[11]。信息化时代,高校教师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得快捷多样,思维更加开放活跃,思想认识更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这就要求思政工作与时俱进,用先进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充分结合现实工作和发展环境来选择相关内容和主体,让思政工作更有针对性和亲和力。另一方面,形式上简单片面,不够深入。出现一些以行政管理和党建代替思政工作的现象[12],通过开会、作报告、参观学习等形式来进行,实践性和针对性较弱。按照文件内容照本宣科进行灌输式的思政工作,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2 新时代我国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内涵

进入新时代,我们党擎画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提出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历史使命,赋予了高校教师思政工作新要求、新内涵。

2.1 坚定高校教师思政工作的政治定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2016年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3]。最终要使得我们的教育能够完成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使命。由此可见,高校教师思政工作的重要性,要从战略全局的高度去理解和重视,将高等教育与国家未来发展结合起来。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我党和人民在历史经验中总结出来的,是经过长期的实践检验的,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得以顺利进行和快速发展的基本保证。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坚持党的领导,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保持我们共产主义的底色,就必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好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14]。在实际的思政工作中,高校党委要从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这几个方面去做好保障工作。努力使高校教师扮演好先进文化传播者和我党执政的有力支持者,更好的扮演学生成人成才路上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2.2 立足高校教师思政工作的目标任务,明确“四有”好老师建设要求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讲话时指出: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15]。重视高校教师思政工作,既是为了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也是为了教师自身全面发展需要。在工作过程中,要在培养和管理上下深功夫。

具体来说就是:做有理想信念的好老师,心怀国家和民族,牢记自己作为中国梦的传播者和学生的筑梦人所肩负的国家使命、社会责任。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做有道德情操的好老师,老师个人的人格魅力对于教育的成功与否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做有扎实学识的好老师,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是教师从业的基本素质。做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有了爱才会有责任和坚持,才能将自己的热情投入到伟大的教育事业中去。“四有”好老师不是一天练成的,也不是哪一方面突出就够了,而是要经过长期的教育培养和实践,在全面提升和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够实现的[16]。

2.3 拓展高校教师思政工作的路径方法,实现科学化精细化发展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政工作会上讲话时指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要坚持“四个相统一”[17]。这与我们教师思政工作的方向、定位、目标追求是一脉相承,也是具体的实施路径。我们要通过“四个相统一”引导教师朝着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境界努力。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工作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指出以突出师德为基本原则。把提高教师思政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突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推动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18]。在2019年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更是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了“八个相统一”的具体要求[19]。虽然这八个相统一是在谈思政理论课的时候提出,但是对于高校其他教师而言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做好高校思政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遵循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教书育人的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把握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明确思想政治工作的使命和任务,在遵循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的基础上,拓展工作路径,才能实现更加科学化精细化发展。

3 新时代我国高校教师思政工作的改善策略

2018年2月人民日报刊登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兴国必先强师[20]。当今的时代正是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国内主要社会矛盾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21]。自古以来,教师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新时代更是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讲话中对高校教师思政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期望,对高校教师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业务水平、育人能力等多方面不仅做了宏观的论述也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办法,明确了未来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使命担当,结合当前高校教师思政工作面临的挑战,本文提出了一些改善。

3.1 重新认识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新内涵,坚定高校教师的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

第二部分我们着重梳理了高校教师思政工作的新内涵,明确了高校教师思政工作的政治定位、目标任务、方式方法的要求。这些新内涵需要我们在开展高校教师思政工作之前,重新认识和学习,只有把握了新内涵,才能有效地开展工作,提升高校教师思政工作的有效性。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对文艺文化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要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树立高远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国情怀,努力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有贡献的艺术家和学问家[22]。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理想信念的教育问题。尤其是在当前社会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各类社会思潮不断涌入和冲击的环境下,要保证社会意识形态不出现问题,路线方向不偏离,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引导广大教师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避免出现精神滑坡、信仰缺失的现象,一旦有苗头要立即处理和解决,不让外部敌对势力和意识形态钻空子,更不能因为教师的理想信念滑坡而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带着学生的思想偏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轨道。

家国情怀是我国自古以来非常有代表性的民族精神符号,古有云: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责任与担当正是这种情怀的精髓所在。各行各业对于家国情怀都有自己的诠释。师者,启人心智育德铸魂,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对教育者来说,家国情怀则是“学高为师,行为世范”。在高校教师思政工作中,要注意引导高校教师将个人理想和民族梦想结合起来,将个人与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强化对祖国、民族、文化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的认同,加强他们对国家未来发展的信心,才能更好地承担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

3.2 完善体制机制建设,提升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和专业素养

过去因为体制机制的不完善导致师德师风出现问题,思政工作的有效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不足,思政工作开展效果不尽人意。完善体制机制,使得高校教师思政工作得到强有力的保障,才能真正改善思政工作有效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规范和提升师德师风的文件,2018年《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更是将“突出师德”作为原则之一,但是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和新环境,近年来师德师风失范问题屡上头条,一时间成为民众热议的话题,对于教师群体的形象造成极大的损害,说明师德师风建设仍然是非常重要的任务,提升师德师风仍然需要常抓不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从提升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育人水平三个方面下功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习近平总书记曾用庄子的这句话形象生动地表达了教师自身具备扎实学识的重要性。如果教师自己的知识储备不足,用老一套陈旧僵化的知识体系,则不能完成传递知识,培养人才的使命,只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信息时代对于高校教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升高校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成为一名好老师,光有理想和热情是远远不够的,教师们不仅需要教而且需要不断的学习更新,要掌握学科专业动态、研究现状和趋势,深刻理解当下的国际国内情况,党情、民情等各方面的新变化和新特点,找到现实与专业的结合点,找到教书和育人的结合点,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3.3 总结创新方式方法,引导高校教师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使命

总结过去的经验,提升高校教师思政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亲和力,可以通过加强政治和业务学习,将思政工作和其他主题教育结合起来,将思政工作融入到教师切身利益的关怀当中去。也应注意到,对知识分子的否定和批判所带来的不良影响。过去高校教师因其所在岗位不同,所面临的职业成长考核和个人发展追求不同,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职责呈现出落实不深或各有侧重。

党的十九大以来,提出了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育人的“三全育人”理念,教育部也随即推动“三全育人”的试点改革。2017年教育部出台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进一步明确了落实三全育人的目标、原则、基本任务。强调课程育人的主体作用,把思想政治表现作为组建科研团队的底线要求,丰富实践内容和形式,形成实践育人的协同体系。深入开展文化教育,使高校成为精神文明的高地,增强网络意识,培育优秀的网络队伍和阵地。提升各类管理干部的育人能力,梳理服务岗位职能和育人功能,切实提高服务育人能力和水平,优化资助体系,发挥好各级组织的育人保障功能[23]。

高校教师要以“十大育人”体系为育人指南,充分调动教学、实验、行政、后勤等各个部门的教职员工将工作重心落实到育人实效上来,让每位教职员工都能够自觉自愿的参与到育人实践中来,发挥出育人的功能,积极成为育人先锋模范。在课堂教学中将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中国精神、法治观念、人文情怀等各方面要素贯穿到教学过程的始终,做到门门课有思政,全员讲育人。同时发挥好第二课堂、网络课堂、社会课堂的作用,将思想教育贯穿到服务育人的各个环节,协同各单位教职员工一起开展教育工作。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思政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综合指数法在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中的应用
高校教师团队知识共享的保障机制研究——以南审国际贸易学专业团队为例
高校教师岗位聘任制改革问题与对策探讨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思政课“需求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