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区域金融结构差异对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机理

2021-11-30温尔雅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营销界 2021年35期
关键词:信贷风险金融市场金融机构

温尔雅(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 前言

由于历史渊源、地理位置等原因,我国各地区的金融结构存在较大差异。东部发达地区的金融结构相较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金融结构往往较为完善且合理,金融市场运作高效,资金流通性高,因此金融风险可能相对较低。由于地区存在差异性的特点使得我国统一的经济金融信贷政策不能与所有地区的发展相匹配,不懂政策变通的地区、金融市场发育不健全的地区甚至可能会发生区域信贷危机。此外,我国经济目前面临三期叠加的新常态,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的创新导致金融结构变迁,而要素繁多、层次复杂、关联性强的金融结构也导致银行信贷风险呈现出局部显现性、迅速扩散性、极大危害性等新特点。因此,本文研究区域金融结构差异对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有利于维护区域金融的健康稳定,以及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 区域金融结构差异现状

区域金融结构指的是在某一个区域的金融体系中,影响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各种要素的总和。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察具体区域的金融结构差异。

(一)区域金融市场差异

一般来说,经济实力越强,金融市场越发达的地区,直接融资占比就越大,这主要是因为:第一,这些地区的政府和企业往往拥有良好的财务状况和信用等级,受到市场投资者的青睐,能够更轻松地从发行股票或者发行债券中获得资金;第二,这些地区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产业有更强的吸引力,能够发展成产业聚集地,同时这些企业往往拥有光明的前景和巨大的潜力,更容易获得资金的支持。

虽然西部地区也有很多规模较大,适宜上市的企业,但是这些企业往往是传统型、资源型企业,对于市场的吸引度不够,使得西部地区在资本市场上的融资总额远远小于东部地区,因此西部地区金融市场发展缓慢,竞争力较弱,即使是与中部地区在市场发达程度上也存在较大的差距。

对于中部地区,其大型国有银行集中度较高,直接融资占比相对较低,中小型金融机构发展缓慢。由于大型国有银行的管理机制完善,能够有效控制金融风险,反而能够稳定整个金融市场的秩序。

(二)区域金融机构结构差异

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整个金融市场的发展历程来看,目前我国金融市场仍然是以银行类金融机构为主体,其所吸纳的存款也是我国投资资金的主要来源,是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支撑点。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金融市场体制也在逐步完善之中,金融市场主体呈现多元化发展,越来越多的保险、证券、公/私募基金等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茁壮成长,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金融结构,正在从以银行为主体向多元化转变。

(三)融资部门结构差异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逐渐发展,不同地区的融资结构呈现差异化,东部地区对于国有银行的融资需求日益降低,资本市场的作业逐渐加强;西部地区,资本市场仍然发展不够完善,融资的主要来源还是依赖国有银行;中部地区金融发展速度慢,金融深化程度较低,国有银行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有限。

■ 区域金融结构差异对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

(一)区域金融市场结构差异带来的金融风险溢出效应

由于区域特性的差异,各省市的金融市场化推进程度不一致,导致转轨经济体制下融资机制的地域同构性被打破,区域金融运行呈现地区差异性,发达地区的银行资金吸纳能力和辐射能力都相对较强,因此容易对其他地区的金融运行格局造成明显影响,而银行信贷风险也可能通过业务往来等渠道进行跨区域的传导。

(二)区域金融机构结构差异带来的金融风险溢出效应

从区域金融机构结构的相关指标银行集中度、银行规模以及银行数量来看,东、中、西部地区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东部地区表现出银行数量多、规模大且集中度高;中部地区表现出银行规模大、集中度高但数量较少,而西部地区表现出银行数量少、规模小且集中度低。银行集中度的扩大伴随着机构改善和效率变化将提升其动员社会资金,并转化为投资的效能,从而减小银行限贷风险,抑制金融风险的发生。但是,如果集中度过高,银行结构偏离我国最优金融机构比例,反过来可能加剧金融市场摩擦和资金错配,导致银行信贷风险加剧。

(三)区域社会融资机构差异带来的金融风险溢出效应

区域社会融资机构差异带来的金融风险溢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不同地区社会融资结构的不同,对金融机构的稳定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不同地区,以间接融资为主的传统银行信贷融资的比例也不相同。无论是从资本市场的层次性还是规模,东部地区明显都要高于西部地区。这种直接融资甚至影子银行的出现,一方面补充了银行传统信用贷款的融资渠道,避免了信用风险过度集中在商业银行;另一方面,从资金链的角度上讲,当企业无法从银行获得利率较低的信用贷款时,会向容易获得但融资成本较高的影子银行寻求融资渠道。而影子银行等非银行信贷渠道一般游离于监管之外,一旦企业资金链断裂,最终会提高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水平。第二,在我国经济发展出现新常态的背景下,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不断推陈出新,金融业态的多样性使得金融市场不断壮大,跨机构、跨市场金融产品的融合,使得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内的各个经济主体之间的联动性增加,因此也为银行在经营信贷业务的过程带来了更多不确定因素。第三,区域社会融资结构的不同,对金融监管体系产生了不同的要求。我国现阶段的金融体制是“一元多头”分业监管,而不同区域社会融资结构发展程度不同,各个监管部门如果在各自领域履行职能,缺乏有效沟通和协调,往往会造成监管过程中的不平等、不均衡,甚至是脱节和漏洞,这也为银行的日常经营活动带来不利影响。

(四)区域金融结构失衡对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

金融市场结构不均衡,即重资本市场轻货币市场,重股票市场轻债券市场,而证券业和银行业作为金融行业中主要的支柱,必然息息相关。

金融机构结构失衡将对区域银行信贷风险产生不良影响,金融机构包括货币当局、监管当局、银行业金融机构、证券业金融机构、保险业金融机构、交易及结算类金融机构等等,各类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上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个地区健康的金融结构要求各类金融机构所占的比重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相适应,否则可能造成金融抑制,从而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造成不良影响,企业经营环境的恶化,可能会降低企业的偿债能力,因此加大银行信贷风险的隐患。

融资结构失衡意味着企业或个人更多是向银行类金融机构融资,而不是通过直接融资的方式。以银行类金融机构为代表的间接融资机构数量占金融机构总数的绝对比重,一旦支柱型产业的坏账风险显现,银行会迅速引发信贷风险以及流动性危机。由于不同地区的银行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债权债务关系,使得一个地区的银行信贷风险溢出相互交错、多层传导,扩大了信贷风险传导的范围,最终形成区域性的银行金融风险。

■ 政策建议

从区域金融结构的角度提出降低银行信贷风险的相关措施,具体如下:

第一,在金融市场结构方面,政府要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本地企业上市,促进资本市场的良好发展,更好地推动区域的经济发展;通过人才引进等多种方式吸引高素质的金融从业者,提高银行员工的素质,完善措施规范银行在对贷前贷中贷后的管理工作,提高管控能力,从而降低银行信贷风险水平。

第二,在金融机构结构方面,银行集中度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影响显著,而对东部发达地区影响不明显,说明中西部地区非国有银行、中小银行以及民营银行等集中度较小的银行机构发展缓慢,风险监管与控制能力较弱;东部地区银行业的有效竞争已经弱化了集中度在银行控制信贷风险中的作用。因此,鼓励区域内银行业的充分竞争,将能够有效地减弱和防范银行信贷风险的发生。

第三,社会融资结构方面,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建立统一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适当提高直接融资的占有比率,同时要加强行政监管手段,严厉打击违规直接融资的行为,降低直接融资中信贷风险的隐患。

猜你喜欢

信贷风险金融市场金融机构
假如金融市场崩溃,会发生什么? 精读
美联储的艰难选择:稳通胀还是稳金融市场
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控思考
2021年金融理论与金融市场专栏征稿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形成的内部因素
一季度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