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产业学院的建设路径

2021-11-30西安职业技术学院

营销界 2021年35期
关键词:产教学院院校

杨 琴(西安职业技术学院)

■ 前言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我国职业教育要深化产教融合,加强高职院校与社会企业的合作,做到知行合一。其中,产业学院是实现高职院校和社会企业合作的形式之一。通过产业学院的积极建设,能够带动高职院校各个学科的专业与社会需求相联系。产业学院还能促进学生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校企合作能够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使教师的教学不脱离实际,始终与社会发展相联系,即拓展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及其学校特色,还能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为社会提供大量高素质人才。

■ 产教融合的内涵以及建设产业学院的必要性

(一)内涵

产教融合的概念早在2011年就在有关文件中出现,该文件指出要促进产教深度合作。之后国家出台多部文件,要求高职院校必须要加强产教融合,进行校企合作,使学校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相结合。这些文件的印发为我国职业教育指明新的发展方向,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教融合中的“产”是指社会中的各个分工明确的产业部门,“教”是指高职院校的教育,产教融合就是将产业与高等职业教育融合成为一体,使他们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为人民群众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产教融合主要体现在学校对接社会产业时,一定要专业对口,使学生在高职院校所学到的学习内容能够与产业中职位能力相匹配,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必要性

高职院校产业学院的发展是产教融合的形式之一,充分体现了新时代下国家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特色。首先,发展产业学院有利于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高技术的人才。产业学院与社会企业联系紧密,才能为社会培养有针对性的高技术人才。其次,产业学院有利于增强职业学院的核心竞争力。职业院校的初衷是保证每一个学生毕业后能够找到一个好工作,因此职业院校会针对社会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专业方面的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社会,这样高职院校的就业率就会大大提高。因为高职院校与社会企业的交流,在专业发展趋势方面职业院校能拿到第一手资料。根据社会现状,积极调整自己院校的专业设置,用新兴专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同类型的高职院校中脱颖而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越来越强。最后,产业学院有利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多年以来我国学校教育与社会需要相脱节,学校学习的知识很难真正运用到工作岗位上,岗位需要的能力没有在高职院校得到培养。学生从事相关行业后,只能重新开始学习职业能力,导致学生适应期更长,职业发展速度缓慢。产业学院的建立是以企业的需要为指引,训练学生实操能力的发展,让学生在学校中体会到该职业在社会中的现状。通过产业学院,不仅能够提高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匹配度,还能够让高职院校认识到专业课程设置方面的不足并进行改进,在对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设置方面与市场调研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 高职院校建设产业学院的策略分析

(一)明确发展目标与方向

产业学院作为产教融合背景下出现的新兴产物之一,它必须要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与方向,不能盲目随意进行发展。明确的目标与方向,能够帮助产业学院尽快找准社会中各项职业的能力要求,加强学校教育中有关专业领域知识的建设,深化高职院校内的专业设置,把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进行有效结合,让学生做到知行合一。明确产业学院的定位一定要深入了解产业链。知道各个产业链中需要哪些角色,各个角色起到什么作用。由于产业的丰富性,要对产业链进行更明确的分工,具体细化到各个职位的能力要求。高职院校深入了解产业链,并不仅仅是把学科专业知识简单堆积在一起,而是要从系统的角度综合考虑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使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没有脱离社会发展需要。

(二)产业与学院的多元化交流

产业学院是在社会企业与高职院校共同作用下建立的,因此要建设好产业学院,就必须要加强社会企业与高职院校的合作交流,在平等互助的基础上实现共赢。每个高职院校都具有不同的专业,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与社会上多个企业进行合作,不能仅仅和单一企业或单一专业合作,要及时了解在不同的行业领域内需要怎样的人才,把握社会发展动向。进而在自己的实际教学中结合行业需要,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此方面的能力,让学生毕业后能够尽快适应社会发展,跟上行业的脚步。高职院校在与产业进行融合交流时,要在不同的领域实行多元化合作,把合作意向进行全方位的延伸,以此达到各专业的协调统一,促进院校专业创新发展。高职院校需要善于发现产业的人才缺口,做到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高职院校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保证国家各行各业又快又好的发展。

(三)由产业需要制定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的教育是为了学生毕业后更好地就业,因此学校教育内容要时刻与社会职业要求的能力挂钩,使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能够实际运用到以后的工作中,减少学生对新工作的适应时间,保证职业快速发展。产业学院不仅仅是教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地方,还是让学生进行实际训练的地方,它是企业在学校里面的缩影。产业学院不仅能让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还能够让学生尽早认识到实际工作的性质以及他们将来从事这项工作需要哪些能力。方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这些能力。因此,只有把学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联系起来,做到统一规划,协调配合,与市场接轨,才能够把产业学院培养的人才输送到社会各行各业中去。

(四)增加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模式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我国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合作模式过于单一。因此引进多种合作模式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也是实现产教融合的途径之一。为了保障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质量以及办学特色,在高职院校产业学院中引进“共享设备”、“技术推广”、“培训移植”等新型模式,根据产业学院中不同学科要求能力的不同,采取适合的模式进行教学,充分实现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双赢。

(五)重视职业资格证书

产业学院是依据社会行业标准进行教学,因此在产业学院中要注意学生职业资格的获取。职业资格证书是学生从事某一职业的敲门砖,因此高校职业教育必须要重视学生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产业学院的建设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并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无论在产业学院中理论知识学习多么扎实,实际操作多么熟练,如果没有从业资格,就无法踏入该领域进行工作,一切都是空谈。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在学生学习理论知识,进行实际操作的同时,引导学生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为了激励学生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可以将职业资格证书与毕业证书相关联,让学生有更大的动力去考取资格证。考取资格证后学生毕业就能顺利走上相关岗位,而不是由于证书的原因导致学生缺失工作机会,社会缺失相应的人才。

■ 总结

综上所述,产教融合是新时代的必然发展趋势。高职院校必须加强与社会产业的完美融合,加快建设高职院校产业学院。产业学院的建设也要符合产业链的需要,满足多方的利益,促进多方发展,将各个专业的知识内涵落到实处。学生在院校中就学会实际具体操作,毕业后尽快上岗,减少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通过产业学院培养一批批为社会基础建设做贡献的人才。同时,也通过产业合作不断发展自身,使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越来越适应社会发展,院校办学越来越繁荣。产教融合是把社会生产与学校教学相结合,有利于多元化人才的培养,虽然在实施过程中会有很多问题出现,但是只要在适应市场需要的前提下高职院校与企业相互合作,就能培养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产教学院院校
初等教育学院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学院掠影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院校传真
独立学院:“我该如何存在?”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