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龙州蔗区优良甘蔗品种结构优化的途径探讨

2021-11-30秦昌鲜闭德金唐利球马文清施泽升梁永检

广西糖业 2021年3期
关键词:南亚甘蔗新品种

秦昌鲜,闭德金,彭 崇,郭 强,唐利球,马文清,施泽升,梁永检

(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农业部龙州热带作物科学观测综合实验站蔗糖产业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广西 崇左 532415)

蔗糖业是广西的支柱产业,促进广西蔗糖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发展广西地方经济具有重要意义。蔗糖业存在甘蔗生产技术水平低、生产成本高、生产效率低、品种更新缓慢造成品种单一化等诸多问题。新台糖22号近年来平均产量与刚引进时期相比已下降10%左右,呈现出宿根发芽少、病虫害严重、宿根产量低、含糖率低、抗寒抗旱能力低等特征,种性退化严重。针对以上问题,广西加大对甘蔗育种力度,在新品种选育和推广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目前,广西自育品种桂糖42号、桂柳05136等占广西甘蔗种植面积78%以上,新台糖22号等新台糖系列占比不足10%,初步完成了优良甘蔗品种多系布局及其结构优化。

自2014年以来,广西全区10个蔗区市启动开展33.3万公顷“双高”糖料蔗基地建设,加快推动糖料蔗生产经营规模化、水利现代化、种植良种化、生产机械化建设,夯实糖业发展基础,推动蔗糖产业“二次创业”。在这种新形势下优化甘蔗品种结构显得尤为重要,科学的甘蔗品种种植比例,不仅能有效防止病害发生,增加甘蔗蔗茎产量,还能通过甘蔗早、中、晚熟品种合理搭配增加糖厂效益。虽然广西优良甘蔗品种初步完成品种多系布局及其结构优化,但龙州蔗区的形势仍旧严峻,新台糖22号种植面积1.75万公顷,占比50.03%,广西自育品种桂糖42号、桂糖32号、桂糖46号、桂柳05136等甘蔗品种种植面积1.55万公顷,占比44.31%,造成龙州蔗区品种多系布局落后全区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糖厂不重视甘蔗优良品种推广;第二,缺乏新品种宣传推广;第三,蔗农思想守旧,不接受新品种。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下称南亚所)地处广西“糖都”崇左龙州县境内,拥有甘蔗种植面积108.6公顷,甘蔗课题组承担新品种选育以及广西区试、国家区试任务,拥有较为丰富的品种来源,为龙州糖厂、单位蔗农及周边农民提供优良品种的服务。通过探讨南亚所蔗区近年来在优良品种引进和示范推广,以及品种多系布局、结构优化的途径,为龙州蔗区进一步调整甘蔗品种结构提供参考依据,提高甘蔗产业的竞争力。

1 南亚所蔗区品种引进和示范推广情况

1.1 新品种引进情况

2013年以前,南亚所蔗区的当家品种为ROC22,占比70%以上,2014年甘蔗课题组引进桂糖42号,2015年引进桂柳05136,2016年引进桂糖46号,2017年引进中蔗1号,并进行示范推广,逐步改善了甘蔗品种单一、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优化了品种结构,为周围农村种植甘蔗品种提供良种。表1为2019年统计南亚所蔗区甘蔗品种种植情况,全所甘蔗种植面积为108.6公顷,其中ROC22为17.7公顷,占比16.2%;桂糖42号为31.6公顷,占比29.1%;桂糖46号为23.9公顷,占比22%;桂柳为05136为13.6公顷,占比12.5%;其它品种主要为中蔗系列(以中蔗1号为主),21.7公顷,占比20%。

1.2 各品种的农艺性状及产量表现

2013年以前,所内蔗农主要种植的品种为ROC22,由于多年连作,ROC22表现出宿根性差,宿根年限短,宿根产量低,黑穗病发生严重等特点。随着甘蔗课题组引进甘蔗新品种(如桂糖42号、桂糖46号、桂柳05136等)进行生产示范,蔗农开始种植新品种,ROC22种植面积呈逐年下降趋势。

桂糖42号自2014年种植面积呈逐年上升趋势,2019年在南亚所种植面积占比最大,在龙州的表现也具有该品种的特性即高产、高糖、极易脱叶、抗倒力强[1],其农艺性状在龙州的具体表现为:萌芽率63.2%,发株率62.6%,分蘖率53.4%,茎径2.66cm,有效茎4000条/666.7m2,产量7100公斤/666.7m2,深受蔗农喜爱,现为龙州糖厂加价品种,预计往后几年种植面积仍呈继续增长的趋势。

桂糖46号种植面积占比排名第二,在龙州的表现为:萌芽率61.2%,发株率80.2%,分蘖率70.4%,茎径2.72cm,有效茎4197条/666.7m2,产量7500公斤/666.7m2,具有该品种的特性即高产、稳产、脱叶性好、宿根性好[2]等特点,是一个比较受欢迎的品种,但龙州糖厂定桂糖46号为普通品种,预计往后几年会保持种植面积不变,或呈逐年下降趋势。

桂柳05136具有高糖、脱叶性好[3]的特点,在龙州的具体表现为:萌芽率50.2%,发株率88.6%,分蘖率49.1%,茎径2.71cm,有效茎3888条/666.7m2,产量6500公斤/666.7m2;2019年在南亚所的种植面积占比为12.5%,自引进以来种植面积也是呈逐年上升趋势,2019年在龙州糖厂属于加价品种,因此桂柳05136也比较受蔗农欢迎,预计种植面积会保持不变或稍有下降。

其他品种主要为中蔗系列,种植面积排名第三,中蔗系列大多为大茎、株高较高,其中中蔗1号,萌芽率50.2%,发株率50.5%,分蘖率33.7%,茎径3.01cm,有效茎3510条/666.7m2,产量8000公斤/666.7m2,因此也比较受蔗农喜欢。

1.3 各品种的蔗糖分特点

南亚所蔗区目前种植的甘蔗品种中,桂糖42号、桂柳05136平均蔗糖分分别为15.43%、15.2%,属早熟品种;桂糖46号、中蔗1号、ROC22平均蔗糖分14.17%、13.6%、14.1%,属中熟品种;桂柳05136和桂糖42号蔗糖分较高,中蔗系列蔗糖分则略低于ROC22。

1.4 成效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南亚所蔗区已由2013年以前的种植品种过于单一,已初步完成了向品种多样化的转变,早、中熟甘蔗品种进行搭配种植,有效控制因品种自有缺陷带来的大规模损失,还能改善因连作障碍造成的甘蔗品种种性退化等问题。南亚所甘蔗课题组需加大引进甘蔗新品种力度,进行示范推广,为蔗农提供更多、更好的甘蔗新品种,为甘蔗品种结构的优化提供支撑。

2 龙州蔗区优化甘蔗品种结构的途径

2.1 重视甘蔗育种工作

甘蔗品种应该多样化,一个蔗区应该有计划地按一定比例种植不同品种,才能避免因为品种单一造成的病虫害累加的问题,才能提高应对气候环境变化等不利因素的能力,理论上,每个品种的甘蔗保持在20%左右的比例就能有效的控制因品种自有缺陷而带来的大规模损失。因此加强甘蔗育种工作,选育出高产、高糖、抗逆性强的甘蔗新品种,为龙州蔗区提供适合当地种植的新品种尤为重要。南亚所于2008年开始开展甘蔗育种工作,至今已有10余年育种经验,育出桂南亚08336甘蔗新品种,目前已有2~3个甘蔗优良品系进入广西区试。由于南亚所所处龙州县内,育种生态环境与生产环境相同,选育的品种更具有当地适应性,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为此,育种团队应加强学习和引进先进的育种技术和经验,有关部门也应加大对甘蔗育种工作的支持,确保为龙州蔗区甘蔗品种结构优化源源不断的提供新品种支撑。

2.2 重视育种目标

甘蔗育种者都希望选育出产量和糖分都比ROC22高,高抗黑穗病的甘蔗新品种,但短期内,不一定能够选育出各农艺性状皆超越ROC22的甘蔗品种,但可以有针对性地选育出一些某些性状特突出的甘蔗新品种,如产量、糖分与ROC22相当,但抗倒力特好,宿根性特强的适合机械化收获的品种。这些品种虽然不能全面超越ROC22,但增加了甘蔗品种的多样性,改善了连作障碍,促进甘蔗品种结构优化。

2.3 加强甘蔗新品种引种及推广示范

南亚所拥有专门负责甘蔗育种及栽培的甘蔗课题组,应与龙州糖厂合作,广泛收集区内外甘蔗育种新成果信息,继续加强区内外甘蔗新品种引进,如桂糖44号、桂糖55号、桂糖58号、福农41号、中蔗6号等,做好品种筛选试验工作,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新品种,并加大示范应用推广。

2.4 加强甘蔗优良新品种配套栽培技术培训

每个甘蔗品种都有不同的特性,有些甘蔗品种分蘖率高,成茎率高,下种量就要适当减少,有的甘蔗品种分蘖率比较少,则需要较多的下种量,才能更好的发挥品种特性,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所以,需要制定各甘蔗品种配套的高产高糖栽培技术,实现良种良法相结合,并加以培训,让蔗农更好的了解甘蔗特性,掌握其高产栽培技术。

2.5 加大甘蔗脱毒健康种苗的推广应用

甘蔗无性繁殖,多年后受宿根矮化病、花叶病等病原物的反复侵染,造成产量和品质下降,而脱毒健康种苗的应用可使甘蔗增产20%~40%,并能大大促进良种繁育速度,是加快新品种推广应用有力措施。南亚所生物技术研究中心每年可生产甘蔗脱毒健康种苗500万株,辐射周边蔗区6.67万公顷,实现无毒化、健康化种植,2008年以来,已向广西等蔗区推广种植脱毒健康种苗1200万株,能有效促进广西乃至全国蔗区的新品种推广和甘蔗优良新品种结构优化。

猜你喜欢

南亚甘蔗新品种
樱桃番茄新品种——“改良冬韵”
圆茄新品种——“京茄黑宝”种植栽培技术
青菜新品种介绍
与南亚高压相联的欧亚大陆-印度洋经向环流
甘蔗的问题
甜甜的甘蔗
《南亚》教学设计
山推成功拓宽南亚销售渠道
黑熊吃甘蔗
逆境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