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农业产业的困境及路径优化:基于陕北G县的调查

2021-11-30朱宝灿

贵州农业科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农业产业农户苹果

朱宝灿

(河海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江苏 南京 211100)

0 引言

党的十九大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1],其中产业兴旺在总要求中居首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牛鼻子”[2]。从根本上讲,要想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把产业兴旺落到促进乡村发展上来。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和支撑,也是乡村振兴拥有持续动力的枢纽和基石[3]。牛胜强[4]指出,产业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施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边慧敏等[5]指出,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是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袁树卓等[6]从乡村振兴的本质和内涵出发,认为产业振兴可为乡村振兴提供方向指引。陕北黄土高原是我国西北黄土高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生态系统较脆弱、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地区,其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的不协调使得该地区发展落后状态。所以,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研究该地区产业发展十分迫切。

G县位于陕西北部,地处西北内陆黄土高原腹地,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截止2019年全县总人口17.78万,其中农业人口14.7万,有55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4 678户,共13 816人。截至2019年7月初,该县55个贫困村已实现整体脱贫。G县光照充足,土地深厚,昼夜温差大,具有得天独厚的苹果种植条件。同时,G县所在区域又属国家退耕还林区,优惠的还林政策给该地苹果种植带来了农业资金和农业技术支持。实施脱贫攻坚后,G县又在苹果产业基础上大力发展山地牛羊养殖、高原蔬菜大棚(西红柿、辣椒、黄瓜等)等扶贫产业,为全县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鉴于此,以陕北G县为例,采用实地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县农业产业现状进行研究,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根据相关问题提出优化建议,以期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和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1 调查方法

2019年11月,在G县与当地国土局、农业局、畜牧局和扶贫办的主要负责人及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座谈,并选取G县的Z镇XT村和Y镇JF、HZ村进行调研,共访谈了61户在村内居住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及其子女。调查内容主要涉及家庭基本情况、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家庭劳动力与就业、收入与支出、致贫原因和今后的规划等方面。此外,还与各村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和合作社负责人进行了访谈。采用座谈会的方法将政府部门工作人员集中起来进行沟通交流,了解G县产业发展整体情况;采用面对面访谈的方法对基层干部、合作社负责人等进行访谈,获得产业发展第一手材料;采用参与观察的方法深入产业园,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访谈对象的主观性,进而增强访谈材料的客观性与可靠性。

2 调查结果

2.1 农业产业取得的成绩

2.1.1 重视产业利益联结,构建了“企业+合作社”模式 产业发展具有潜在的市场风险,仅凭农户个人力量较难应对,因而“联合作战”成了有效途径。为此,G县采取企业+合作社的经营方式,实行定向包联的企业、合作社与农户的结对帮扶机制。这种机制主要有三方面作用:一是以企业(合作社)为渠道,帮助果农销售农产品;二是利用企业用工,政府补贴政策,鼓励企业(合作社)在招工方面向贫困户倾斜;三是农户以土地、扶贫贷款等方式入股,参与企业分红。通过这种利益捆绑与责任连带模式,一方面减少了农户直面市场的风险,增加了农户产业脱贫的信心;另一方面又可实现扶贫资金合理配置,防止扶贫过程中出现资源配置条块化、碎片化的治理格局,增强产业发展活力。

2.1.2 立足产业提质增效,建立了多元产业结构 黄土高原光照充足、土层深厚、昼夜温差大,形成了具有发展优质苹果产业的自然条件。因此,G县开始立足于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苹果种植,帮助农民选准了一项具有长期效益的致富产业。这既解决了农户稳定增收的经济问题,也给黄土高原带来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同时认识到,仅依靠地方单一特色产业的发展很难解决农户主体内生动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又因地制宜地引入了高原蔬菜大棚、山地牛羊养殖等农业产业,并在一定时期内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收益。经济与生态效益兼顾、传统与新兴产业共存的发展模式为地方产业提质增益提供了丰富的地方经验,也为后扶贫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2.1.3 开拓特色产业市场,提升了特色产业附加值 产业必须强化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发展思维,更好地将产业项目与市场需求相结合。G县在发展地方特色苹果产业时,一方面注重开拓产业市场,另一方面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附加值。如依托W农产品经销公司,在延安、西安门店专设了18个G县苹果专卖柜台,有效地拓宽了省内市场渠道,并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为了扩大国内市场规模,G县依托快手、抖音等现代互联网平台,将苹果介绍到全国各地,增强了区域品牌知名度。此外,紧跟市场需求和文化潮流,积极开发“情人果”“生日果”等文化创意产品,实现苹果由“斤卖”向“个卖”的转变,真正提升了苹果的附加值。

2.2 农业产业存在的问题

2.2.1 市场同质风险大 农业产业中的同质化现象是G县产业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的问题。有研究者通过考察不同地方的农业产业目录发现,全国各地重点支持的产业项目极其相似,大多集中在苹果、柑橘、猕猴桃、桃、荔枝、茶叶、蔬菜、食用菌等农业产业门类[7]。这就意味着农业产业不仅需要面对来自当地的产业市场压力,也需要面对来自全国其他地区的产业压力。以G县来说,苹果种植虽然是根据当地资源禀赋与产业结构而形成的地方特色产业,但其不仅需要面临来自省内品牌(延川富士、洛川富士)的市场压力,还需要面临来自山东(红星)、山西(万荣)、甘肃(天水花牛)等省外知名品牌的市场压力。而蔬菜大棚与牛羊养殖等产业同质化更为严重,这些短平快的产业是大部分地方政府优先选择的项目,而且还缺少相关市场评估和严格的产业遴选。总之,在乡村振兴时代背景下,同质化现象不仅不能使农户致富,而且很可能成为制约当地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

2.2.2 区域品牌效应弱 打造地方特色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举措,其品牌价值不仅可以宣传地方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8],还可以在同行竞争中获得更多经济效益。G县农业产业以苹果种植、蔬菜大棚和牛羊养殖为主。蔬菜种植和牛羊养殖基本上属于小农小户的碎片化经营模式,很难形成产业聚合效应,更不可能在地方上产生明显的品牌知名度。因而,政府开始将发展特色产业品牌的目标放在了苹果种植上。根据调查得知,该县2009年便开始在Z镇的XT村建设苹果基地,但由于疏于管理导致该县苹果依旧存在产量低、质量差、品牌弱的问题,较难与洛川、延川等地的有机苹果竞争。按照当地某农户的说法:“苹果就没想卖过,也没想着靠种苹果赚钱,就是有地种一下,自己吃”。近几年来,一直试图改变产业发展现状,并积极和洛川、延川等县开展相关合作,但收效甚微,区域品牌效应与洛川、延川这些省内品牌相比仍具有较大差距。

2.2.3 责任连带成本高 从G县的产业实践来看,在“企业+合作社”的产业模式下,农户可以通过3种途径获得稳定收益:一是以企业和合作社为销售渠道,出售农产品;二是流转土地或参股获得分红;三是以员工身份获得工资收入。在这种捆绑式的经营模式下,企业或合作社经营收益如何,农户均是受益者,而这种模式却变相地增加了企业和合作社的运营成本。同时,由于外在(体制、传统等)和内在(习惯、知识储备等)两方面因素的影响[9],农户的有限理性使其较难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和市场规则,从而导致农户容易出现生产违约或用工违约等现象,而这方面成本也需要由企业和合作社承担,农户则不存在任何损失。当地合作社的负责人表示,农户平时没有请假意识,经常因为生活小事不去上班。实际上,在责任连带机制下,大部分企业和合作社不仅不会享受利益共享的成果,反而成为共担风险的对象。

3 农业产业的路径优化

3.1 优化产业结构,规范产业布局

高质量的农业产业必须要强调产业发展的长效性、持续性和内生性。首先,政府应事先做好顶层设计和科学规划,合理选择产业发展目录,增强产业发展的长效性与可持续性;其次,产业发展需要坚持多元发展的原则,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效避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单一产业结构,增强抗风险能力;第三,立足于当地的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特征,找准适合当地发展的特色主导产业,形成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最后,产业发展还需要加强对政府的监督,规范政府行为,防止产业发展出现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情况,从而避免产业布局不合理、产业类别同质化的问题。

3.2 立足特色产业,增强品牌效应

在产业同质化的现实下,加强品牌建设可为产业发展带来更多竞争优势。因此,G县要想改变产业发展竞争弱的现实,必须树立品牌发展理念,推动产业生态转型升级。首先,产业发展必须立足于自身资源禀赋,发展地方特色产业,这是避免产业同质竞争,打造特色品牌最有效的形式;其次,可以学习借鉴其他地方品牌创建经验,积极开展相关合作,提升自身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最后,以品牌效应为引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农业产业向定制化、高端化方向发展,满足当前市场对高品质的绿色有机农产品的需求,实现优质优价的品牌效应。

3.3 优化利益分配,减轻企业压力

企业利益最大化是企业行动的首要目标,其真正的诉求不是承担社会责任而是产生经济效益,因此需要合理设计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分配机制。首先,政府需要尊重企业合理利益诉求,既要遵循产业的社会责任逻辑,还要强调产业的市场经济逻辑,避免给企业强加过多道德压力;其次,政府应适当地赋予企业一定的管理权限,准许企业具有一定的惩罚权或解聘权,避免“利益捆绑”过死而导致企业成本增加;最后,政府在适当调整资金投入结构和信贷贴息支持方式的基础上[10],应该对较好的企业给予适当的奖励,如税收、贷款等优惠,提高企业参与农业项目的积极性。同时,政府在利用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参与农业项目时,应事先做好相关评估工作,优化资源配置[11]。

4 结语

从根本上说,产业发展才是推农村地区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驱动力。因而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必须考虑产业扶贫与产业兴旺之间的衔接问题。通过对G县经验的分析可知,要想实现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需要从以下4个方面出发:一是立足于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协调好产业规划与布局;二是从产业定位出发,及时淘汰落后产业,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三是立足资源禀赋,积极开辟特色产业发展之路;四是对接好产业市场,强化市场导向的产业发展思维。产业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经济基础。因此,在未来的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实现从抓生产到抓市场转变,从抓规模抓产量提高到抓品牌抓质量提升的转变[12],这样才能发展出一条因地制宜的乡村振兴之路。

猜你喜欢

农业产业农户苹果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露地蔬菜创新团队启动会成功召开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农户致富新选择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岗位专家
——张润清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农业产业基金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收获苹果
拿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