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微”应用

2021-11-30浙江省温岭市箬横镇第四小学赵兵军

青年心理 2021年20期
关键词:詹天佑重难点课外

浙江省温岭市箬横镇第四小学 赵兵军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越来越密切。微课作为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一种产物,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因为其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精练、教学形式多样等优势,能有效破除小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偏弱以及思维浅显、持续性差的壁垒,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

一、以趣促学,点燃思维火花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微课就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一)链接背景,激发阅读热情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对写作背景的介绍,大多数教师往往是照本宣科式地提一提,不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为此,教师可以借助微课的特点和优势,引导学生观看微课视频,了解背景知识,同时激发阅读兴趣。

教学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时,由于这一伟大的时刻与学生相去甚远,学生对此也是知之甚少,阻碍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以及情感表达的体会。因此,课前我将新中国成立前的背景简介以及开国大典的画面制作成一节微课。上课时,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学生了解了旧中国普通劳动人民的遭遇,听到毛主席庄严的宣告,看到人们欢呼雀跃的情形。带着这样一份认知,学生学习的热情被充分点燃,再进入课文的学习环节,就更加容易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全国人民对新中国成立的喜悦和激动,感受人民对新中国诞生的自豪和热爱以及对领袖毛主席的热爱。

(二)创设情境,吸引阅读目光

传统语文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往往是教师的口头表述或图片呈现,很难给学生带去现场感和真实感。但是,微课因为直观形象的特点,更容易吸引学生的目光,带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效果,能更有效地引发学生的共鸣。

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作为阅读策略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阅读提示提供了两个学习任务,分别是“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和“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的时候为家人做讲解”。教学前,我将两个学习任务贯穿整节课,以声音、图像、动画的形式,制作成一节微课。微课中,通过出示故宫图片和声音讲解,马上就吸引了学生的目光,学生对了解故宫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紧接着,以动画的形式出示模拟主题情境:设计一份游览攻略,设计参观故宫路线图,并选择其中一个景点,给家人做简单的介绍。在微课的引导下,学生自然而然地主动参与到学习任务中,在解决一个又一个任务的过程中,实实在在地掌握学习的方法,感受学习的快乐。

微课字、音、形融为一体的优势,充分激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点燃了学生的思维火花,便于学生以更加饱满的状态投入学习中,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二、避轻就重,突破思维盲区

语文教学的最大难点在于一篇课文需要教学的知识点太多,有生字词语的理解,有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表达方法的习得……过多的知识点容易让教师的教学浅尝辄止,无法深入攻克每一个教学重难点。但微课可以解决教师这样的后顾之忧。教师可以将这些重难点制作成一个又一个微课,每一个微课只针对一个重难点,真正做到一“课”一得。

(一)由表及里,领悟深刻含义

一个字词在不同的语境中会有不同的理解,甚至还可能由字词本身引申出新含义。但是,学生在理解时,往往也只能理解到字词表面的意思,很少深入思考文字背后的深层次含意。这时,教师就要充分发挥自身引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由表及里,一步步地领悟文字蕴含的深刻含意。

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一诗,毛泽东用精练的语言高度概括了红军长征的艰辛,表达了红军战士英勇无畏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其中,有一句“大渡桥横铁索寒”,理解“寒”字的含义不仅是重点,还是难点。如果仅仅从字面理解,只会理解为“冰凉”。这样的理解很浅显,学生也无法感受到红军战士的英勇形象。因此,在理解“寒”字时,我引导学生观看《飞夺泸定桥》的微课视频,借助视频中呈现的红军战士在攀着离大渡河面好几丈高的仅剩的十几根铁链,再加上对岸敌人枪炮疯狂阻击的情况下,向对岸冲去的画面后,学生的内心受到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更能体会到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

(二)化静为动,强化文本理解

小学生往往对动态事物的关注度远远高于静态的文字表达。因此,在教学难以理解,或比较抽象的文本概念时,教师要想方设法,化静为动,在动态表现中加深学生对文本理解。

六年级下册《詹天佑》一文,重点写了詹天佑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成功修建京张铁路的故事,表明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教学中,理解詹天佑开凿隧道的两种方法和“人”字形线路是本文的教学难点。虽说课文用了较大的篇幅,较为具体地阐述了开凿隧道的两种方法和“人”字形线路,但文字是抽象的。怎么才能将抽象的文字,转化成直观形象的内容呢?有一位教师就充分利用动画效果,制作了一个微课。通过观看微课动画,学生就能很容易地建立直观模型,了解其中的原理,充分感受詹天佑的聪明才智,深刻体会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工程师,丰满人物形象。

(三)举一反三,习得表达方法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编者精心挑选出来的范例。特别是文本中独特的表达方法,学生很难关注到,更谈不上会用。这就需要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聚焦文本表达,体会文本表达的精妙之处,真正让学生习得并运用这些表达方法。

五年级下册《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教学的重点是了解小艇的特点,并学习抓住事物的特点,运用比喻描写的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不能很好地领悟作者如何精妙地表达出小艇的特点,也就是为什么把小艇比作“像独木舟”“像挂在天边的新月”“仿佛田沟里的水蛇”,更不用说迁移运用表达。为此,一位教师制作了一个以“比喻”为主题的微课,引导学生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事物,并通过比喻词建立连接,学写比喻句。通过微课,学生领悟到在描写景物时,要抓住特点,并在生活中找到类似的熟悉事物,运用恰当的比喻,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

借助微课教学内容精练、形式直观形象的优势,可以直面阅读教学的重难点,有效地消除学生思维的盲区,真正落实教学目标。

三、由内而外,延伸思维空间

一节课的时间是个常数,是有限的,但是一节阅读教学课的结束不应该意味着学习的结束。课堂中的阅读教学只是一个引子,教师应以课堂教学为引子,借助微课,向课前、课后进行适度拓展与延伸,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向前延伸,培养自主预习

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并非如白纸一张,所以教师要懂得梳理知识点。对于学生自学能解决的,特别是课文的生字、词语、主要内容等,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微课资源指导学生的课前预习,扫清阅读的障碍。

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一文,主要介绍了老北京的春节习俗。在课前预习微课中,第一部分内容为课后要求学会的15个生字和课文中容易读错的5个多音字,引导学生在自读、听读、跟读中学会字音;第二部分内容为梳理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课前先读课文,圈画表示时间、习俗的词句,梳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习俗,并填写作业本表格。利用微课开展课前预习,设计“自主学习任务清单”,将学生的思维向课前延伸,既完成了课文基础性知识的学习,又为课堂互动教学做好铺垫,体现以学定教的理念。

(二)向后延伸,衔接课堂内外

学完一篇课文后,教师还可以结合课文的内容,向学生拓展一些课外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而微课就能够做到最大限度地利用好相应的课外资源,促进学生将课堂内的学习与课堂外学习有机地联系起来。

在教学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时,在最后的拓展延伸环节,我播放微课视频介绍了京剧。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学生对京剧的表演形式、表演特点、表演内容等有了更多的了解。此时,我还抛出“你还知道哪些中国传统的戏曲剧种”这一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籍、问询长辈、利用网络资源等渠道,主动了解中国传统的戏剧。这样,以微课的形式,将课内与课外的知识结合起来,将学生的思维向课外延伸,既丰富了学生传统文化知识的容量,又拓展了学生阅读的视野,还提升了学生辨析的能力。

利用微课教学时间自由灵活的优势,可以拓宽阅读教学方式,将学生学习的思维向课外有效延伸,在延伸中实现阅读增值。

在信息化教育背景下,将微课与语文教学相结合,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方式,能有效地将抽象思维转变为形象思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猜你喜欢

詹天佑重难点课外
詹天佑,“中国铁路之父”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读迷作品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詹天佑还书签
詹天佑还书签
取经之路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s 1-3重难点预习
Units 13—14重难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