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与实践探析

2021-11-30山东省青岛市台湛路小学李志杰

青年心理 2021年18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教学内容技能

山东省青岛市台湛路小学 李志杰

发展素质教育是我国新时期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持续深化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仍面临着诸多问题与困境,因此,一线教育者要转变传统教育观,确定教学转变方向,精心选择与创编适合学生身心特点、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符合教学内容的体育活动,创设和谐、高效的体育教学环境与氛围,强化学生素质教育与体能训练的协调统一,以此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一、素质教育视域下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理念传统化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切忌将教学目的单一地局限于培养体育技能方面,而要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其体育锻炼的自主性,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然而,从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现状来看,多数教师并未树立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无法做到因材施教,导致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和动机不足,不仅如此,教师也不注重将体育与健康教学同素质教育相融合,教学侧重点多集中在枯燥的体能锻炼、技能训练方面,无益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及习惯的养成。

(二)内容单一化

当前,很多小学对体育与健康教学缺乏足够的重视,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内容选择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教学内容多为教材的照本宣科或经验教学,并未充分考虑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运动参与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的关联性,也不注重教学内容与学生身体素质发展规律、运动技能学习特点的契合,这导致学生参与度下降、体育与健康教学价值无法凸显、素质教育目标难以实现。

(三)方法程式化

小学体育与健康知识内容多、涵盖领域广,因此,教师需要探索多元教学方法,结合学生学习规律及身心特征,选择最恰当的教学方法。然而,现阶段很多教师并不注重体育与健康教学方法创新,多数仍沿袭的是传统程式化教学方法,即户外操场锻炼+动作示范与讲解+学生模仿与练习+自由活动,若遭逢雷雨天气,体育与健康教学则沦为室内自习课或视频观看,如此单一化、程式化的教学方法严重挫伤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更无益于学生健康运动理念的形成,久而久之,学生难免对体育与健康教学失却热情。

(四)评价形式化

现阶段,多数小学并未意识到体育与健康教学评价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教学评价仍侧重于学生身体能力的判断,且多以体育成绩形式进行评定,不仅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与身体能力的差异性,而且评价主体及内容单一,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真实情况,无益于学生潜在能力的挖掘与身心健康发展。不仅如此,多数教师并不重视进行教学反思和总结,无法及时掌握学生接受程度、教学方法落实效果,导致体育与健康教学犹如平地运动,教学评价环节沦为形式。

二、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实践改革路径

(一)学生为本,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陶行知先生强调,教育要树立“爱满天下”的大爱精神,小学生虽年幼,但已然具备了初步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对事物也有了一定的判断能力,因此,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教师要对其给予充分的关爱,尊重每位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以学生为本,把握学生真实的想法,与之进行平等的沟通,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以便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渗透。与此同时,教师要秉持“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的创造精神,一改传统落后的教学理念,不将体育与健康教学目标局限在单一的体育技能培养方面,而要全面覆盖运动技能、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综合素质,具体而言,既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和应用简单的运动技能、体操动作、韵律活动、地域性运动项目,又要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体育学习,掌握科学的身体姿势、行走坐立姿态,并能够利用体育活动调控情绪、塑造意志品质、加强人际交往,通过基础体育技能训练为素质教育开展奠定技术基础,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体育与健康教学活动中来,逐步培养起健康、规律的体育运动习惯,使之逐步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二)优化内容,注重素质教育渗透

针对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单一化等问题,教师要注重结合课程要求、教学目标、素质教育要求、学生特点等优化教学内容,引领学生科学素质、文化素质、思想品德素质、审美素质等的全面发展。一方面,教师要以严谨的态度选择教学内容,注重所选内容与教学大纲、教学目标的契合度,确保教学内容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用,并对学生身心健康产生积极的效用,通过多元教学目标设置,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才;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生活教育,陶行知先生曾提及“生活即教育”,强调要将生活作为教育的来源和依靠,因此,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兴趣与爱好,从生活实际出发,尽可能选择学生更易接受的趣味知识与内容,在生本教育与快乐教育的指导下,创设良好的游戏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主观能动性,促进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此外,教师要注重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与素质教学内容的渗透,或利用课间操建构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或在足球课上传授足球运动知识的同时增加方向感训练内容,或指导学生跑步时增强耐力训练与瞬时反应能力培养内容等,通过素质教学内容的融合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健康水平及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科学施教,探索多元教学方法

为了改变传统程式化教学方法,教师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探索情境教学、游戏教学、角色扮演、任务驱动、分组探讨、多媒体展示等多元化教学方法,依循学生情况及教学要求科学选择一种或多种教学方法,强化学生运动体验,使之不知不觉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以情境导入教学法为例,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差异,以趣味故事、快乐游戏、问题探究、生活常识、社会新闻等多元情境导入教学内容,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参与热情,为提升教学效果奠定基础,如训练学生站姿时,教师要改变单调的反复训练模式,以“站如松”游戏导入课程,并讲解站姿内容与游戏获胜技巧,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角色饰演法,教师可鼓励学生扮演相关角色,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知等多重感官,在多元感官联动中使之收获更好的体育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如立定跳远教学中,教师可提前为学生准备蝌蚪、青蛙、乌龟、小鱼等动物头饰,待学生挑选头饰结束,引领学生表演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待小蝌蚪蜕变为青蛙后,带领学生训练立定跳远内容,使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下习得知识、技能与多元素质。

(四)反思总结,创新教学评价机制

针对传统教学评价片面化、形式化等问题,教师要加强教学反思与总结,持续推进体育与健康教学评价机制创新,以多元考核内容、多方评价主体、差异评价方法科学检验体育与健康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成果、素质教育效果等。陶行知先生强调“教学做合一”,认为教法、学法、做法是不可分割的:事情是怎样做的,学生就应该怎样学;学生怎样学的,教师就应该怎样教。从教学评价创新来看,“教学做合一”思想要求教师一改传统单一化分数评价方式,根据学生习得过程及内容确定考评内容,即在传统考评基础上增设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等考核内容,以更全面、科学地考查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成果,确保评价结构真实而客观;另一方面,除了教师评价以外,还要引入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手段,从师生双重视角检验体育与健康教学效果,根据评价结果查遗补漏,持续改进教学内容与方法;此外,教师要积极听取学生意见和建议,注重教学反思与总结,以公平、公正的态度评价每位学生,给予其充分的尊重、支持与鼓励,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各个学校纷纷要求各项学科以素质教育为要求开展相关教育和教学工作,以推动小学教育的持续、深入改革。当前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仍面临着观念落后化、内容单一化、方法程式化、评价形式化等问题,因此,必须立足学生本位,持续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评价机制,促进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同素质教育的深度渗透,以推动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教学内容技能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素质教育视域下超硬材料制造教学探索与实践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彰显育人风采
劳动技能up up!
拼技能,享丰收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画唇技能轻松
高校图书馆开展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