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及保障机制研究
2021-11-30陈艳邓淑玲陈艳沈阳大学邓淑玲沈阳市教育研究院
陈艳 邓淑玲(陈艳,沈阳大学;邓淑玲,沈阳市教育研究院)
创新型人才及其特征
创新型人才需要具备良好的创新精神,并且具有创新意识。在创新人才基本素质方面来讲,主要包括基础知识结构,创新思维以及良好的创新能力。在将创新能力作为核心自由发展个性,促使自身具备奉献精神和竞争意识,并且还要拥有健康的心理和强壮的体魄。在现实的角度来看,创新型人才有着鲜明的独立性特点,在知识方面具有连续性。现代经济体制和知识能量唤醒创新型人才,只有通过教育的方式,才能对创新型人才进行培养。在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创新教育逐渐受到了重视,在一般的情况下,不同的教育阶段需要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找出教学的重点部分,在教学方法和现实操作方面进行完善,这样才能培养出创新性人格的人才。在培养创新人才的过程中,创新能力属于高程的表现形式,同时也是促进发展的核心动力。高校需要对新时代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定位进行了解,让学生具备创新能力,这样才能为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综合性人才。
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我国在开展高等教育的过程中,没有将是否可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一)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方面严重不符
教学内容设置和现实社会需求之间有着严重不符的现象,大学生在毕业之后,遇到了就业难的问题。高校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不能满足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由于过于重视理论教育,大学生在实践能力方面比较欠缺,使用传统的灌输方法,无法培养出创新型人才。
(二)人才培养思路存在问题
在针对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专业的特色不明显,培养方案设定的过程中缺乏实践练习,依然使用传统的培养模式,无法达到多元有机性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教学安排方面也存在严重不合理现象,选修课过少,必修课过多,让学生逐渐丧失了实践兴趣。通过以上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看出,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为,教育人员缺乏良好的创新能力,我国高校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很难应对此方面出现的问题。另外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平民化,因此产生了质量与数量之间的矛盾,在使用高校人才培养渠道的过程中,需要逐渐改变重视占比,根据人员的意识做出相应的改革,这样才能满足最终的改进要求,我国在针对高校学生进行统一评价的过程中,需要对倾向性进行重视,并且还要使用整齐划一的刚性管理方法,满足最终的管理需求[2]。
(三)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例如美国在1955年就将思维创新能力作为高校教育的主要责任之一,在教育过程中,不光需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逻辑,同时还要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只有思想具有灵动性,才能解决生活或者日后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日本在战后迅速崛起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采用了创新型人才培育方式,让学生具备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让群众具备良好的科技思维,竭尽全力的进行创造[3]。
我国在1999年颁布了高等教育相关法案,在其中提出需要培养新型的人才,我国领导人在科技大会中也曾提出,要想保证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得到高级人才的支持,以努力奋斗作为基础部分,在思想方面进行创新综合科技的优势,这样才能保证时代稳定健康发展。高校属于人才培养不可缺少的重要环境之一,是否可以培养出创新精神的人才,会直接影响我国的竞争实力与世界地位。在高校改革快速发展的情况下,高校需要增强创新性人才方面的研究,制定良好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这种方法,才能提升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整体步伐。
(四)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保障机制
1.改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理念
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是影响最终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所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对人才培养规定和模式进行了解,并且还要满足时代经济发展需求。我国经济已经朝着全球化和市场化的方向发展,因此高校在教育过程中需要积极改变思想,逐渐更新教学理念,对原有的教学目标进行矫正,重新整合教学内容,这样才能满足人才发展需求。创新不光需要在条件和物质等方面做出改造,更重要的是需要针对精神进行探索,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通过这种方法才能达到最终价值取向教育的目标。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主要包含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并且还要逐渐重视能力目标的培养,保证激励制度的创新与改革。在树立研究性教学理念的过程中,需要发挥出研究性教学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保证新时代人才朝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4]。
2.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训练
个性发展其实指的就是抓住事物的所有独特之处,找出事物的创造性和主体性,若是缺少了创造能力培养的支持,就无法达到最终的个性化培养,同时也无法培养新时代人才。在创新教育过程中需要明确教学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开展都需要针对主体进行服务,并且还要调动教学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逐渐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教育人员在组织相应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究,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空间,这样才能让学生体验独立学习的快乐,引导学生进行交叉学科研究,对时代发展情况进行了解,这样才能确保学科内容具有创新性。对于学生的发散思维也需要进行重视,在教学管理制度方面实行弹性教学和分治教学的方案,为学生能力创新和科技实践能力的提升给予最佳的空间,保证学生朝着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3.加强创新型教师的培养与选拔
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关键部分在于选择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教师不光需要具备良好的知识掌握能力,同时还需要使用良好的教学方法对创新教育进行深度挖掘。具有创新能力的教育人员,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给予学生精神和创造方面的感染,通过这种方式也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一批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高校的主要战略目标之一,为了达到这种目标,需要在初始阶段选择创新型教师,构建良好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环境。高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对现实情况进行了解,抓住眼前的机会,对教学结构进行逐渐优化,合理调整学校教育布局,改进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将重点放在基础性人才培养方面,这样才能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学校需要引导教师参与实践活动,通过实践的方式,让教师发现其中存在的真理,培养教育人员具有实事求是的作风。创新型教师在日常的工作中会找到工作的重点,选择教育人才的关键部分为,教育人员首先需要具备良好的品质以及高深的文化知识,并且还能解决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学校开展的相关活动,对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合理设置,这样才能保证人才培养的效果[5]。
4.拓展创新型人才培养途径
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需要积极探索组织运作模式,并且还要研发全新的人才培养路径,形成具有独立特点的办学方案,这样才能确保教学结构具有专业性和科学性。师资队伍需要以实践作为基础,全面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加强教育方面的研发与改革,促进产业与教育之间的融合,企业需要在高等学院中建立研究所,并且还要在企业中建立实习基地,通过实践的方式进行证明,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增强创新能力,完成人才培养的深度挖掘。在建设学生评价体系的过程中,需要改变传统的评价体系,不能使用单一的分数评价方案,需要将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结合,将重点放在能力创新考核方面,这样才能体现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内容。在高等教育的过程中,需要积极推动研究性学习,增强学生具有的创新能力,鼓励大学生进行创新性实验,这样才能根据创新条件设立相应的分数考核制度,满足经济发展需求。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在开展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已经逐渐进入了大众化阶段,并且将教育的诉状和普及性作为了重点部分,忽略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本文在研究的开始阶段,先对创新型人才的特点进行了介绍,对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提出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保障机制。若想逐渐提升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质量,那么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对教学理念进行强化,重视学生创新思维训练,建立专业的师资团队,使用创新型人才培养途径,这样才能满足时代发展特点,为社会源源不断输送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