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研究

2021-11-30张杜鹃段清清杨沄汭李玉玫陕西服装工程学院

营销界 2021年34期
关键词:居家养老互联网+

张杜鹃 段清清 杨沄汭 李玉玫(陕西服装工程学院)

背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我国人口老龄化态势逐渐加强。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各省人口调查数据和各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GDP四强省份中,山东、江苏、浙江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以山东省为例,65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比最高,达到了15.84%。[1]按国际通行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14%,就标志进入了深度老龄化社会。伴随老龄化社会而来的健康威胁是首要社会问题。

在我国,养老事业是由政府主办的、以老年人为对象的公共服务事业,是非营利性的。2019年末,中国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重已经达到18.1%,超过2.5亿人,65岁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2.6%,约有1.76亿人,养老需求逐年扩大。但我国的养老服务的现状不容乐观,有近八成的养老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仅满足了16%的养老服务,行业目前仍处于萌芽时期。我国的养老服务相关行业,包括康复治疗、保健器材、健康理疗等行业发展速度较欧美等国还有较大差距,但从另一方面来看相关行业发展空间巨大,需求量大。这些都反映着,养老至今仍是问题,但若抓住养老这个问题,想办法去解决,那么养老将会是目前乃至未来的一个经济发展方向,有效促进经济的发展。[2]2019年,我国登记在册的养老机构约为3.4万个,较上年增长了20%;社区养老设施为10万个。养老机构床位约为770万张,每千位老人拥有床位的比例仅有3%。由此可见,尽管养老服务机构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仍然难以满足老龄人口日益增长的需要。[3]

所以将互联网与社区居家养老相结合,打破居家养老的发展瓶颈,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到每一位老人,能够有效缓解老人无人赡养、养老压力大等难题。

我国养老服务面临的问题

随着我国的人口红利期过去,紧接着的是老龄化带来的矛盾和问题,养老已是当今迫在眉睫的问题,我们要做的就是紧跟时代的发展,运用新技术、、新方式,探索互联网与养老服务的可行交互,为我国妥善解决老龄化问题提出建设性方案。但是当前我国的养老行业还面临诸多的问题。

(一)养老社会压力过大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当代中青年人,不仅要担负起养育下一代的义务,同时还要面临着巨大的赡养压力,一对夫妻往往要承担四位老人的赡养义务,并且,如今工作压力大,996也已成为一种常态,无法更加有效及时陪伴和照顾老人。并且伴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老年群体更易患上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失能老人,半失能老人护理难度大,家庭负担重,需要专业的养老服务,作为赡养主体的中青年更需要专业化的护理机构帮助解决问题。

(二)养老行业发展规模不大

过去,我国的养老机构大多都由政府主导,以社会福利性质为主,不以营利为目的。现阶段,我国养老服务行业的主要构成是以政府主要承接低收入老人的养老,市场主要承接中等收入和高收入老人。但目前在中国,政府仍占据着主体地位,市场并不完全具备从政府手中承接养老服务的能力。并且,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选择将老人送往专业养老服务机构的人较少,市场相对狭小,盈利空间不够。无法吸引资金的投入。

(三)医养间的壁垒

我国养老目前面临的医养壁垒,是养老机构很少提供医疗服务,而医疗机构又不负担养老服务,给养老行业带来医养分离的问题,不仅阻碍养老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也很可能会使老人错失最佳的治疗时机,还会给家人和社会带来负担。当前负责医疗和养老的政府部门分别是卫计委和民政部,二者之间互不影响,对于养老院而言医疗属于卫计委的管辖范围,对于居家养老而言应归民政部主管。机构养老并没有对应的主管部门,相关的管理体系和法律体系等各方面都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专业人员缺口大,养老资源不平衡

我国目前需要专业护理人员照顾的老人约为3000万,如果每一名专业护理人员可以照顾三位老人,市场则需要至少1000万名护理人员。但事实上从事养老服务行业人员只有100万人,而受过职业培训的专业护理从业人员仅有2万人。根据国际标准,每名专业护理人员最适宜照顾两位老人,但我国的专业护理人员与国际相比仅仅只有其十分之一,人才缺口大,专业培训不足。[4]

中国目前的养老资源也存在着不平衡的问题,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城市地区与乡村地区,存在着差异。资源投入不够,往往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地区,养老资源和配套设施更加充足和完善。

(五)资本投入量小,缺乏国家支持

建设养老机构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收益较慢,国家支持力度不够,市场资本投入较少,现存的养老机构规模小,条件差,设备更新换代慢,无法满足庞大的需求,很多养老机构占地面积不足,老人入住后只能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但很多设施仍旧存在着缺陷。

技术发展对行业的支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AI技术的发明,智能穿戴设备、家用观测设备,这些都为“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支持,5G通信技术使得数据传输的速度和量级都在不断地加大。通过技术帮助老人实现健康养老,让老人安享晚年。

与政府、社区合作,共同建设养老服务数据库,开发相应APP,以及搭建社区养老服务平台,多个平台协作,发挥社区的作用。互联网与养老结合可以发挥强大的作用。

“互联网+”可以有效地解决信息的交互,促进养老服务的供需匹配等问题,现如今的养老服务行业并未与互联网技术进行有效的结合,信息传递不及时,时常发生浪费养老资源的问题,对行业发展产生了阻碍。而运用“互联网+”技术,使传统行业与现代技术有机结合,运用其特性,互联、共享,将养老需求与养老资源共享。使资源得到最高效最全面的利用。在供需服务方面,可以建立一套完善的交互系统,如手机APP的方式,老人及其子女通过APP等交互系统根据养老机构或社区提供的资源情况,如外卖软件一般,“点单”服务,亦或是将自身的养老需求发布,通过数据匹配,结合附近的养老资源状况,根据资源状况,与需求情况进行上门服务。

“互联网+”技术可以有效地利用其优点,完成对自愿的高效配置优化,协调养老资源的服务共享资源共享,将社区内由政府或企事业单位投资兴建的老年活动中心,健身公园,社区医院,等养老服务设施进行高效的整合利用,减少养老资源的浪费。

“互联网+”技术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对养老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管理效率,解决从业人员的相关欠缺问题,老人以及子女可通过手机APP对养老服务人员提供的服务进行满意度与专业性评价,同时也对其所属的养老机构进行对应评价,促进行业规范发展,在互联网+养老服务体系的架构中,建设专业的数据库与对应的分析中心,通过上传的养老需求,对服务人员进行指导,通过外卖软件的操作方式,使老人及子女享受优质的上门服务,养老行业从业人员也能提高工作效率。

“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核心理念

平等、开放、共享、协作是互联网的理念。互联网将人们的距离拉近,加强了人们之间的交流分享,提供了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这个平台主要是以人为本,以用户的需要为前提,为用户提供需要的服务,随着互联网的逐步发展,传统行业依托新兴技术,如旅游出行、传统金融、销售业等。都受到了互联网技术的红利影响,进行了产业升级,促进了进一步发展,养老服务行业也可以借鉴这一宝贵经验,与“互联网+”技术进行深度结合,利用“互联网+”的独特理念,即平等、开放、共享、协作注入到传统行业之中,让传统行业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居家养老是老人不由专业的养老机构照顾,在家接受子女的赡养,虽然环境熟悉,但无法享受到专业性的护理,同时子女也要面临一定的生活压力,无法更好地照料老人。而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是指老人在家中养老,在保障基本的生活需要的同时满足老人的精神需要,再利用互联网技术的资源整合能力,将为居家老人提供护理、医疗等服务,一方面降低了养老服务的价格,为老人提供了物美价廉的养老服务。另一方面,降低了养老机构的经营成本,有助于更好地进行养老服务方面的提升。互联网还有其高效快捷的特性,借助智能设备,如智能穿戴设备、家用摄像头、健康监测装置等建设智能家居,随时对老人的身体状况进行观测,借助智能AI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进行判断,并且在出现突发状况时下主动联系医院与老人子女,提高安全性,避免不必要的悲剧。“互联网+”养老服务模式的核心理念是以服务老年人为主体,辅以互联网技术,提高老人的服务质量,降低养老成本,使老有所养,子女放心,社会健康发展。在养老行业进行更新升级的同时,我们仍要不断探索互联网技术与养老服务结合的可能性。“互联网+”技术与养老服务的结合,可以有效帮助解决养老这一日益严峻的社会问题。

猜你喜欢

居家养老互联网+
居家运动——膝部练习(高级篇)
养老生活
居家的日子
staycation居家假期
养老更无忧了
微生高的往事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