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建立人才培养激励机制的对策与分析

2021-11-30郭绍飞北京铁研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营销界 2021年20期
关键词:创新型激励机制物质

郭绍飞(北京铁研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我国在不断深入改革市场经济机制的同时,有大批新兴企业涌现,不仅仅给我国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还让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更多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关键就在于提升企业的科技实力。科技实力是一个企业的核心影响力,所谓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所以企业更要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管理[1]。为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构建一支高品质的创新型人才队伍。

■ 企业人才激励机制的内容

(一)舆论激励

舆论激励作为企业人才激励的一大手段,通常是利用电视、会议等大众传播途径,表扬为企业做出贡献的员工,来发挥优秀员工的标榜作用,营造出积极进取的工作氛围。舆论影响覆盖面是不言而喻的,运用于实际的社会生活中,公开透明的优势可以对公众人物起到较强的监督作用,督促公众人物以身作则传递正能量给人民群众。在企业内部应用舆论激励的手段,在激励优秀员工的同时,还能给予表现普通的员工一定的警醒作用,坚决抵制违法乱纪的工作行为,从而提高员工们的责任意识。

(二)物质激励

企业对人才进行物质激励的手段,主要是加薪、发布奖金红利这类提高工作报酬的方式。物质上的奖励,可以说是最直接的增强了职工们的工作积极性,所谓天道酬勤,有付出并获得相应的回报,有利于其他员工进一步优化自己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益。施行物质奖励的重点在于薪酬设计的优化,首先要秉持公平公正原则,具体根据职位的高低、工作难度、工作的完成效率等等条件,综合设定薪资结构,科学合理发布职工津贴甚至部分股权。就当前来看,非工资性的收入占比逐年提升,为了能够发挥物质激励的最大作用,要重视将非工资性收入比例和职工责任制相匹配,做出科学的薪资结构调整。

(三)精神激励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也会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企业构建良好上层建筑的具体表现在于对员工进行精神激励,在满足了物质需求的前提下,员工更渴望追求精神方面的满足感,从实现自我价值。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过程中[2],要更加注重职工们的精神追求,多关注员工普遍的情绪矛盾点,引导员工摆脱工作中出现的情绪阴霾。营造职位公平竞争的环境,鼓励员工们以合法合规的手段积极进取、努力工作,赢得职位上的晋升。

(四)民主激励

所谓的民主激励,就是突破传统的上达下效的决策方式,下放一些决策权力给优秀员工代表,通过员工代表调查收集“民意”,让普遍员工有机会参与到企业决策中来,增强职工们的参与感和对企业的认同感,从而加强整体的凝聚力。有助于企业核心市场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扩大,进而有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为此,企业需要不断优化民主管理和民主激励手段。

■ 企业建立人才培养激励机制的重要作用

(一)优化作用

在企业不断壮大发展的过程中,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激励机制,有助于扩充企业内的人才储备。高质量的人才储备,是企业发展创新的内在动力,高效运用人力资源[3],有助于开发新的科学技术,利于开辟新商机,迎接新时代的发展浪潮。在企业对人才进行开发和培养时,施行激励机制,由构建的人才队伍带动其他员工积极工作,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同时也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二)动力作用

企业建立人才培养激励机制,有助于最大限度激发人才队伍的运作动力,支持开辟多途径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4],鼓励企业求同存异,应用创新手段,最后统一为企业兑现更大的经济效益。人才所具有的内生动力是巨大的,是先进机器无法等价取代的,所有利益产出的极限值都出自人才,可见人才对于整个企业长远发展道路的重要性。

■ 企业建立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常见的问题

(一)企业激励人才的方式过于传统化

通过对大部分企业实地调查分析显示,对待创新型人才的激励方式过于传统化,比较单一的强调物质激励,忽略了重要的精神层面的支持和奖励,文化价值薄弱。大部分的企业在物质激励方面更多采取的是短期激励,也就是在发放年薪的基础上经过业绩考核发放奖金。而股权或者期权这类兼具物质和精神层面的激励,比较少出现在企业当中。并且部分企业就算施行这类长效激励,也很罕见的以股价为激励标准,通常将工作业绩作为考核标准。究其根本,在于企业本身并未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以致于容易忽略创新型人才对精神激励的渴求,长期下来不利于人才激发内生动力,不助于企业实现长远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二)政府施行的激励机制过于形式化

虽然政府大力呼吁“创新带动发展,是发展的内生动力”,鼓励企业重视人才的引进,但是就目前来看,政府施行的激励机制过于形式主义。政府对于企业创新发展这个概念,没有具体的一套评判标准,基于什么指标进行考核,以什么依据来规范企业的激励机制,政府都未明确说明。通常情况下,政府在创新方面的激励,都是浅显的,统计知识产权申报数量,或者查看创新型企业取得科技成果的多少,来发放奖励。并且在对外发放奖励时,没有具体分明不同创新级别所享有的奖励价值,缺乏对该创新项目的实施情况方面的综合考虑。政府对于创新人才的激励机制,似乎依旧停留于一个大的理论框架,缺乏具体细化的奖励实施标准。

(三)企业在人才管理思想上缺乏重视

纵观近几年来,面对新时代的发展形势,企业逐渐意识到了人才队伍对于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引进和培养人才。然而,理想和现实是有一定差距的,企业在真正实施人才培养和激励工作时,并未从思想上真正重视人才管理工作。企业中的不少决策人员对人才培养的意识不高,认为人才培养工作和日常简单的员工短期培训区别不大,培养视角过于狭隘,不能站在宏观角度去对待人才培养工作。以致于大部分企业的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缺乏系统、科学协调的规划,不能将激励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发挥其最大价值。

■ 关于企业建立人才培养激励机制的对策分析

(一)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增强管理的针对性

在新时代发展条件下,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去构建人才数据库,通过收集的有效数据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便于定性分析人才队伍的发展潜力,增强对人才管理工作的针对性,从而合理运用人才激励机制[5],提升人才进行创新的积极主动性。大部分企业实现了信息化管理,进行全面的人力资源数据收集,再应用计算机储存数据,提升了整个企业人才管理与培养的规范度。

(二)提升创新型人才的收入和福利水平

由于比较多的企业对于人才激励的方式过于传统化,没有注意到人才对于精神激励层面的需求。为此,企业要从实际出发,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详细划分各个级别人才的薪资结构,优化奖励机制,从短期物质奖励逐渐转化为长效物质激励,下放一定的股权,激发优秀创新型人才的工作积极性。规范企业的职位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企业工作的价值评价体系,适当增加创新型人才的薪酬,提升津贴量和红利水平。

(三)加强对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的重视

针对企业大部分决策人员在实行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缺乏重视,政府对待创新型人才激励停留于形式层面的现状[6],企业自身要改变往常的状态,督促决策人员加强对人才教育的重视度,制定系统科学的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分级别对不同的人才所创造出的不同价值的成果施行物质加精神层面的奖励。并且,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要更加关注职工们的精神状态,在思想政治工作上促进职工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给予创新型人才良好的工作氛围[7],协调整个工作环境。

■ 结语

综上所述,建立科学规范的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在近些年来一直是企业关注的重点。为了能够紧跟时代发展的趋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位,就必须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激发创新型人才队伍的内生动力。要意识到人才激励就是企业深化改革的一部分,运用短期物质激励、长效物质激励、民主激励以及精神上的激励,其根本目的就在于深入转变企业的发展思维,站在宏观角度上,挖掘职工们的最大价值产出,有利于企业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实现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

猜你喜欢

创新型激励机制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DARPA:美国创新型机构成功实例
浅谈学校管理中的激励机制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激励机制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智能制造“四维”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创新型体育教师的内涵与培养路径研究
聚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浅议中小企业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