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管理与服务创新机制
2021-11-30李秋宇
李秋宇
(三亚学院,海南 三亚 572000)
当今我国社会水平不断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水平随之增强,高校发展规模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在规模不断扩张的基础上,学生人数持续增多也为高校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而管理是高校总体工作平稳运行的有效保障,传统运用的管理模式服务机制存在一定问题,已经不适用于当前发展需求。因此,新时期高校管理方式要创新,管理工作质量也应得以提升,从而推动高校发展,促进我国教育事业不断进步。
1.新时代高校教育管理的新需求
1.1 高等院校应更新管理思路
新时期的高等院校管理不仅仅满足于依据目前体制构建的正常教学秩序,而是要转变传统的管理思路,发挥管理性能,体现人文主义,发挥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作用。要具有民主管理意识,构建更加高效的管理机制。在这样发达的网络文化和多样化、个性化的媒体基础上,更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管理理念,与时俱进,学习最科学的管理方式,以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求。
1.2 转变传统的管理形式
高校管理的主要模式依旧是行政管理模式。其教育、科研、专业领域、师资力量建设及财产等也都按照行政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多年来管理体制未曾发生变化。在当今信息时代背景下,如若不可以按照时代的发展需求构建更加有效的管理机制,就会阻碍教育及相关专业的发展,从而难以满足新时期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高等院校应在管理模式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构建民主的管理模式,使学生扩大参与度。故而,在新时代背景下,高等院校应顺应时代发展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
1.3 提升管理水平及效率
传统的高校管理部门类别繁多,分工界限不明,管理也较为复杂,各部门之间协调能力也存在不足,资源整合及效率难以得到最大化提升。此外由于采用分散、单一的管理形式,无法高效地配置各类教育条件,造成高校各部门间存在相互攀比的现象,从而导致高校管理实际效率不高。此外,高校管理中也存在一定的形式主义,且教学资源的配置及优化也受到进一步限制。故而,要顺应新时代的新特点,就要千方百计提升高校管理效率,进一步推动新时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满足其成长的需求,大力培养优秀人才。
2.当前阶段高校管理工作的主要问题
2.1 高校管理工作形式较为单一、陈旧
高等院校的管理模式是单一且陈旧的,其仅单纯着重成绩的提升,却疏于对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及专业素养的培养及提高。故而,造成学生进入社会后,难以适应快节奏的工作生活,从而消极地对待工作及生活。此外,在一定程度上高校的管理效率也有待提升,行政部门在履行管理职责中也缺乏活力。其仅仅注重于表面上的形式工作,而并未深入地掌握管理工作本质特征,造成管理工作死气沉沉,长此以往也制约其有序发展,更加制约高等院校的健康发展。
2.2 高校学生管理的定位不清晰,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较低
日常管理及服务中,高校不单应重视学生的成绩,同时也应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是否形成正确的三观等内容。但是在现阶段,大部分院校的基础管理工作均由辅导员担任,由于其日常工作任务繁重,管理的学生及事务也较多,因此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辅导员难以实现一对一沟通。再加之,当前应用的辅导员大多数年纪尚轻、资历尚浅,其也缺乏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因此也难以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各项问题,也就无法与之进行有效交流。故而,直接影响了管理工作及服务工作的正常进行。
2.3 复杂的网络环境为高校管理造成困扰
当今时代,随着科技技术水平的日渐提升,信息化手段也越来越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高校学生个性张扬,接受新事物较快。因此,网络也广受其欢迎,并已逐步成为其日常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高校学生运用网络信息化方式来转变其生活方式,并丰富其课余生活。然而,殊不知网络却也是一把双刃剑,其所衍生的负面信息、网络暴力等不良行为也会对学生造成直接影响。大学生正处于三观的关键形成时期。缺乏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极易遭受网络不良文化的影响。因此对于学生心理健康建设产生不良影响,也为高校的各方面管理工作带来较大的挑战。故而,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效管理及服务机制的创新不仅要应适应发展需求,同时也应抵制复杂网络环境造成的不良风气,为更加高效地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4 个性化发展为高效管理及服务造成困扰
现阶段,大部分高校学生均为新生代青年人员。这些人员追求弘扬个性发展,自由成长,而且处于青春期的他们,也具有一定的叛逆心理。此外,师生之间具有较大的年龄差,导致诸多理念思想截然相反,致使教师与学生间缺乏行之有效的沟通方式,从而为管理及服务造成较大困扰。
3.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管理模式及服务机制的创新
3.1 转变传统工作理念,践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
高校应进一步创新其管理模式,提升服务质量,就必须转变传统的工作理念,践行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管理模式。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着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此期间也应多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使其积累更多的经验,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专业化教育质量。
3.2 提升管理人员的素质
当前阶段,高校在管理及服务过程中,尤其是学生管理中,由于人员缺乏等,大多管理工作仍然由教职员工兼任,特别是辅导员管理的事务较多。然而,辅导员工作任务繁重,也缺乏必要经验,难以达到真正的管理及服务预期目标。故此,高等学校应对学生管理人员进行集中性的提升培训,以提升其综合素质。此外,高等院校也应聘任一些社会实践丰富的人员作为主要管理者,切实提高管理水平,完善服务机制,确保学生能够在更加阳光的环境中健康成长,而且也有利于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三观,从而促进高校形成正确理念。
3.3 进一步强化对于学生的网络教育
现今,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工作生活带来较大便利,但是,高校学生也极易受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因此,高校管理及服务机制应着重增强对于网络使用的正确引导教育。教师引导学生合理地应用网络,举办与之相关的讲座,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并教授其辨别网络信息真伪的知识,在负面网络信息侵蚀时,确保学生能够建立积极健康的网络应用观念,帮助学生转变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不良习惯,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如若网络侵蚀情况较为严重,就必须认真对待。因此,高校管应将规范化管理置于重要位置,从而促进高校管理及服务的高质量运行。
3.4 健全高校管理工作相关制度
高等院校应健全各项工作管理制度,推动管理方式向前发展。管理模式特应适应当下,日常管理中选用优秀的学生协助教师开展管理工作,使学生对自身的行为负责。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加真实,极易了解该年龄段学生的问题和特征,同时有助于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不良心理状态、其学习及生活方式等,故而,促使高校各方面管理更具针对性、便捷性,进而保护学生的身体、心理健康,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使高校管理工作的改革和发展。
3.5 进一步强化校生之间的沟通,重视情感交流
高校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更加追求自由和个性化生活,在此过程中也极易产生反叛心理。故而,在高校管理工作中,相关管理人员也应重点强化与学生间的沟通,注重其心理健康建设,如若发现问题就及时纠正。在与学生沟通时,应站立于学生的角度,掌握学生心理变化,帮助其树立更加正确的学习生活态度,充分赢得学生信任,使管理工作周到细致,从而推动管理工作的全面深入发展。
3.6 创建多种教育管理方式
新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管理应进一步发挥大数据信息化平台的作用,凭借先进的网络共享全面分析教育管理数据信息,更加高效地进行教育管理工作。比如,创建一套更为全面的高等教育管理系统,此系统能够实现教学资源、学生管理资源、人力资源及科研资源等内容的整合和共享,在此平台中能够全面介绍教师和学生参与的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开展正能量思想文化传播和传统文化建设。设置更加透明的管理工作流程,逐步放开师生之间的互动空间,将极大提升工作效率,协调相关部门间的管理协作,减少不必要的时间、人力浪费。比如,高等院校应充分运用新媒体构建教师和学生的网络专属平台(官方账号,微博等),有益于师生共同参与院校的管理并提出有效建议。从而切实提升高校管理效率,满足发展需求。
4.结语
高等院校的管理模式直接影响学生主体的健康、阳光成长,也事关着总体的高校工作运行。当前高等院校的管理模式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例如,管理形式较为单一;管理工作定位界限不明确,人员综合素质水平偏低;复杂的网络环境冲击也为高校管理工作造成较大挑战;学生弘扬个性发展,也为高校管理工作造成较大挑战。故而,高等院校应不断改革管理工作的形式,顺应当前发展,进一步促进学生成长。相关管理人员也要转变传统的工作思路,践行以人为本的思想意识,实现多样性教育;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应用习惯;同时也要健全其管理工作的模式机制;增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重视情感沟通。唯有如此,方可切实促进高等院校各项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