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着力提升新时代领导干部调查研究能力

2021-11-30杨自沿

攀登 2021年6期
关键词:调研研究工作

杨自沿

(中共青海省委党校/青海省行政学院,青海 西宁 81000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领导干部调查研究能力的提升,高度重视运用深入调查研究这一重要法宝开展工作、解决问题、推动发展。在20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年轻干部要提高调查研究能力。调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一定要学会调查研究,在调查研究中提高工作本领。调查研究要经常化。”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从实际出发,前提是深入实际、了解实际,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实事求是。要了解实际,就要掌握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经常扑下身子、沉到一线,近的远的都要去,好的差的都要看,干部群众表扬和批评都要听,真正把情况摸实摸透。既要‘身入’基层,更要 ‘心到’基层,听真话、察真情,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不能搞作秀式调研、盆景式调研、蜻蜓点水式调研。要在深入分析思考上下功夫,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找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对新时代领导干部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注重调查研究是百年大党不断致胜的重要法宝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强调,人的认识来自实践,又要回到实践,接受实践检验。调查研究正是这一过程的具体体现。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科学领导开展一切工作,靠的就是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是一个很重要的工作方法。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革命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根本的经验是: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独立思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从而找到了中国革命的形式、道路和方法。”他强调了任何国家的革命都应当由本国的共产党人去探索、去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党的老一辈革命家,特别是毛泽东同志,在他们从事革命活动的时候起,便十分重视对社会情况的调查研究。毛泽东曾经指出:“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毛泽东同志早在革命初期,就开始进行周密细致的社会调查工作。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所作的农村调查,对其提出关于中国革命中武装斗争、农民运动等重大的战略、策略产生了很大的作用。

1930年,毛泽东同志根据自己调查研究的实践体会,在《反对本本主义》这篇文章里,明确提出要进行社会调查以反对教条主义。他指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离开实际调查就要产生唯心的阶级估量和唯心的工作指导”“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1931年,毛泽东同志又提出“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对“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作了补充和发展。这时,毛泽东同志已经把调查研究作为唯物辩证法的认识方法和反对主观唯心主义的有力武器,把坚持调查研究同争取中国革命的胜利密切联系起来。

1938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报告中,针对当时党内理论脱离实际、不懂中国国情、不做调查研究的错误倾向,指出不应当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当作教条看待,而应当看作行动的指南。“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毛泽东同志在1941年写的《〈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一文中又明确做出了解答,他指出:“……一切实际工作者必须向下做调查。对于只懂得理论不懂得实际情况的人,这种调查工作尤有必要,否则他们就不能将理论和实际相联系。”“现在我们很多同志,还保存着一种粗枝大叶,不求甚解的作风,甚至全然不了解下情,却在那里担负指导工作,这是异常危险的现象。”他并且以自己做农村调查的实例为教材,把调查研究这个最基本的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介绍给全党同志。也就在同一年,党中央根据毛泽东同志的提议,作出了《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有关调查研究的整风文件被列为重要的学习内容。在毛泽东同志的倡导和示范带动下,调查研究的方法在党内各项工作中普遍推广起来,从而进一步加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每一项具体实际工作的结合,这对于夺取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顺利完成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着手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挥了极其巨大的作用。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进一步传承和发扬了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邓小平反复强调,“拿事实来说话”“让事实来回答”“善于运用典型调查的方法,研究群众的情况经验和意见”。陈云指出:“重要的是要把实际看完全,把情况弄清楚,其次是决定政策,解决问题。难者在弄清情况,不在决定政策。只要弄清了情况,不难决定政策。我们应该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去弄清情况,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来决定政策。”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时间比例概念,而是强调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同志必须把主要精力放在调查研究工作上。江泽民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加强调查研究不仅是一个工作方法问题,而且是一个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胡锦涛强调,“调查研究是我们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构建和谐社会要加强调查研究”。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第一时间出台中央八项规定,首先就要求“改进调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研究问题、制定政策、推进工作,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足迹踏遍革命故地、红色热土,走遍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区,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运筹帷幄、谋篇布局。比如,在河北阜平同困难群众共商脱贫致富之策,翻山越岭来到湖南湘西十八洞村实地考察时提出了“精准脱贫”这一伟大方略,在延安主持召开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在贵阳主持召开涉及武陵山、乌蒙山、滇桂黔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召开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银川主持召开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在太原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在重庆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在疫情防控关键时刻召开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文章中,深入阐释了调查研究的意义、内涵、要求、方法等,形成了系统的调查研究论述,极大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调查研究理论。

二、新时代领导干部调查研究能力不过关,必难履职尽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临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和矛盾凸显期叠加的严峻形势。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同样前所未有。许多老问题尚未完全解决,新问题又纷至沓来,而其他国家又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我们借鉴。要有效解决这些发展中的问题,必须增强执政本领,深入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是领导干部增强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领导干部要想了解掌握真实情况,必须通过调查研究获得鲜活、精准的第一手资料。只有深入到群众中去,扑下身子、沉到底部,真心诚意地察民情、解民意,才能找到最有代表性的实情,才能听到群众最真切的呼声。只是看看材料、听听汇报,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是永远也掌握不到真实情况的。同时,调查研究是科学决策的前提和基础。可以说,没有调查研究就无法科学决策。

调查研究是领导干部解决复杂矛盾问题的迫切需要。领导干部的职责是发现问题、制定政策、解决问题。在瞬息多变的新形势下,要发现问题,就必须通过扎实细致地调查研究,考察客观事物的历史和现状,考察它的内部、外部的各种联系。而做出决策,解决问题,就更需要通过系统、周密的调查,探寻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然后才能找出一个个问题的症结,开出一个个管用的药方,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措施。

调查研究是领导干部推动工作创新的重要方法。推动工作创新,就是要解决问题有新成效,推进发展有新举措,建章立制有新进步。要切实搞清楚影响和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在哪里,党员干部中存在的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有哪些,实际工作中违背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工作方法是什么,等等。这些都需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才能掌握工作创新的主动性,增强工作创新的有效性,提升工作决策的科学性。

调查研究是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途径。紧密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充分相信群众,坚决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最根本的工作路线和思想路线。调查研究的整个过程,就是深入群众、了解群众、向群众学习的过程。通过调查研究,不仅可以与群众交流思想、增进感情,而且能够及时地把党的政策深入宣传贯彻下去,把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及时反映上来,及时为群众办好事、解难事,从而不断地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三、提升调查研究能力重在基本、要在科学

提升调查研究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把握规律、注重基本、讲究科学的方法。

掌握调研方法。在调查中,要注意根据不同情况和需要,采取不同的调查方法。目前,国内外常用的调查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开调查会。召集知情人、有经验的人开调查会,了解情况,这是做实地调查常用的一种方式。开调查会时,必须有调查提纲,并同到会的人展开讨论,要有满腔热忱和虚心求教的态度。开调查会时必须口问手写,征得与会人的同意,还可以录音、录像等。二是头脑风暴式。头脑风暴式,是借开调查会的形式来研究问题,会议要求不受任何条条框框的限制,在非常融洽、轻松的气氛中进行。主持人要制造气氛,激励别人提方案,使参加会议的人互相启发,产生灵感。三是访谈。访谈适用于向别人了解情况。首先要选择知情人为访谈对象,访谈前要考虑好访谈内容和方式方法。四是问卷。问卷是一种书面调查方式,是以卷面形式提出若干固定问题或设计出一个格式,让询问对象填写。问卷可以记名,也可以不记名,根据需要而定。五是收集资料。马克思讲,“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资料”。从公开出版物、内部资料以及其他影像资料中收集与调查项目有关的材料或信息。以上几种方法,选择哪种调查方法要依工作需要和实际能力决定。了解、掌握第一手材料是最根本的目的。

深入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一条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倾听基层干部群众所想所急所盼,了解和掌握真实情况,不能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一得自矜、以偏概全。对调研得来的大量材料和情况,要认真研究分析,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做好调查研究基础在调查,关键在研究。首先,要认真进行调查,通过各种方法取得并掌握客观事物的各种实际情况。其次,要综合分析研究。要对调查得来的大量材料和情况进行认真剖析,找寻真相,探求规律,提出对策。综合分析研究要把握两个原则:一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实事求是,既是工作方法、水平问题,也是政治品格问题。要做好调研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二是坚持一分为二的工作方法。一分为二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要求,也是做好调研工作必须坚持的原则。综合分析研究必须坚持唯物辩证法,坚持全面的观点,坚持发展的观点,综合分析各方面的情况,力争全面准确地揭示客观规律。

写好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是调查研究成果的载体,十分重要。一篇高质量、有分量的调研报告,对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将直接影响到相关的决策和施策行为。因此,领导干部应亲自动笔,聚焦体现高质量的各项要求,努力写出让群众认可、上级认同的优质调研报告,做到语当其时、策当其用,行之有方、用之有效,切实解决问题,体现调研价值。高质量调研报告要有提炼还要有提升,有论据还要有论证,有要点还要有观点,有思考还要有思想,有文采还要有文风。写好调查研究报告,一定要选好调查研究报告的结构形式。撰写调查研究报告时,根据调查研究需要呈现的内容选择相应的结构形式。

读懂调研报告。“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为领导干部,不仅自己要调查研究,还要学好用好别人的调研成果。一篇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应充分体现客观性、灵活性和真实性。客观性是指调研报告尊重事实是第一要旨。调研报告可能会掺进作者的主观感情色彩,但切忌不可感情用事,不能主观臆断,不能妄加猜测,更不能虚构和想象。灵活性是指调研报告作为非规范性公文在题材选择上比较灵活,针对同一件事,可以选择不同题材,从不同角度去写。真实性是指调研报告内容要真实,反映情况要准确,语言运用上凸显概括性、叙述性,侧重于用事例说明问题,无需用各种文学手法来具体细致形象地描绘事物,它是以真实的情况和适当的议论来影响读者的。领导干部唯有准确把握调查研究报告的这些特点,方能拥有一双慧眼及时发现日常工作中接触到的优秀的调查研究报告,作为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促进发展的重要参考和借鉴。

注重成果转化。调查研究的目的在于应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经过充分研究、比较成熟的调研成果,要及时上升为决策部署,转化为具体措施;对尚未研究透彻的调研成果,要更深入地听取意见,完善后再付诸实施;对已经形成举措、落实落地的,要及时跟踪评估,视情况调整优化。”因此,调研成果转化要在调研成果论证上下功夫,进一步深入研讨,反复论证,使调研成果更加成熟、更有创见;在拓宽转化渠道上下功夫,把调研成果及时转化为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行动,在推动改革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在跟踪反馈机制上下功夫,科学客观地评估实际成效,真正实现调研成果转化的高质量。

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面对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要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一定要善于运用调查研究这一我们党的重要法宝,提高工作本领,解决实际问题,更好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职责和使命。

猜你喜欢

调研研究工作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三注重”扎实做好调研工作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不工作,爽飞了?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选工作
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