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生态保护 促进林业精准扶贫脱贫发展
2021-11-30李才
李 才
(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大理分院,云南 大理 671000)
现阶段,我国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应该对生态保护予以足够重视,合理制定保护措施,保证林业稳定发展。我国政府在生态建设方面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加,需要对生态环境予以充分保护,进而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过程中,林业的地位非常重要,相关人员应该积极转变传统思想观念,积极了解生态保护的意义,有效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1]。
1 增强生态保护、促进林业精准扶贫的意义
当前,精准扶贫是促进民生发展的关键政策,进行相关工作过程中,需要对精准扶贫以及相关工作予以足够重视,根据现阶段具体状况,有效进行落实。而生态保护是社会发展热点话题,进行精准扶贫过程中,应该充分根据生态保护理念以及具体要求,不断推动林业扶贫政策发展。
现阶段,在林业预期中,精准扶贫是重点项目,能够提高就业率,促进国家发展,同时有效提高生态保护质量。对生态保护活动进行有效落实过程中,也可以为区域扶贫任务提供坚实基础保障。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促使政府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同时积极开展环境保护工作,使林区生态保护项目的地位日益重要[2]。
另外,在现代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民众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提升。然而在一些贫困地区,民众生活条件并未得到充分改善。因此,应该有效结合生态保护以及精准扶贫政策,在促进经济发展过程中,保证贫困人口就业率,进而有效解决其生活问题。因此,需要积极开展生态保护工作,有效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2 强化生态保护促进林业扶贫脱困的措施
2.1 认真开展保障工作
为了充分提高林业扶贫精准性,应该认真制定保障措施,强化领导。基于脱贫小组领导作用,林业部门应该根据“真抓实干”要求,对林业扶贫政策进行有效落实,进而充分保证贫困人口能够借助生态保护,增加自身收入。另外,应该与金融机构、财政、扶贫等部门建立有效沟通机制,以保证良好协调机制,促进扶贫任务与资金有效落实。
整合项目。应该科学整合森林资源的管护项目,通过统筹手段科学布局重点贫困县新造林管护、天然林保护等项目,确保开展生态保护工作中能够做到同步落实与统一规划。努力争取扩大天然林保护范围的政策,构建永久性补偿机制,同时结合地方状况构建效益补偿机制,进而提高资金投入。鼓励管护人员基于尊重权利意愿与资源安全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林业经济发展工作,进而增加其经济收入。
机制创新。应该努力探索国有林场和附近林农利益之间的联结机制,促使国有林场能够借助自身脱贫攻坚作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外聘人口方面,贫困人口的比重应该超出60%。另外,国有林场应该借助托管、合作以及其他手段,对集体公益林开展统一管理,充分发挥国有林场管理优势与技术优势,进而不断提升贫困人口收入,实现脱贫目标。
强化管理。基层林业部门开展日常工作时,应该积极开展管护人员监管工作,定期组织管护人员开展培训活动,进而有效促进其技术能力与业务水平。另外,应该构建常态化的考核机制,充分促进动态管理,为森林资源的安全提供保障。并且应该认真开展资金监管互动,有效制定财务制度,对于任何扶贫资金来讲,应该避免发生挪用挤占问题,有效开展审计、专项以及社会监督工作,确保资金能够全部投入到管护人员的劳务费用支出方面,从而实现生态保护和脱贫攻坚双赢目标。
2.2 有效开展组织管理工作
科学设置管护岗位,有效结合林地变更的调查工作,以充分了解林业资源底数。按照管护地类、难易程度与贫困人口的分布,通过科学方法有效划分管护责任区,积极统筹公益林、新造林地与其他管护项目,进而兼顾管护人员的工作量与劳务收入,科学确定管护人员的数量。
工作人员精准聘用。对于地方林业部门,应该借助聘用管理手段,科学明确人员聘用条件,保证新聘用人员均为录入档案的贫困人员,应该保证贫困人口在管护岗位中的比例超出80%。另外,应该充分认识到林业管护扶贫工作并非兜底扶贫,若是相关人员无法胜任该项工作,应该及时更换。在新聘用人员方面,应该保证其具有良好责任心以及遵纪守法意识,同时具备一定文化基础与劳动能力,可以有效开展野外巡护活动。另外,地方林业部门应该全面调查管护人员,对于领取管护薪酬而无法胜任管护岗位的工作人员,应该及时清出队伍[3]。
提高人员管理力度。应该全面调查现有的管护人员,保证其是贫困档案中登记的贫困户,划分管护人员的责任区过程中,技术人员与管护人员应该深入目标区域确定管护区域森林资源实际情况,确保管护协议图表符合实地情况,同时在责任区中有效设置界桩,进而充分明确责任。
管护模式的创新,应该积极落实“1+x”模式,就是采用片区负责制方式,让管护团队中熟悉政策、业务能力突出的人员担任负责人,对几名新聘人员进行管理,不断提升其管护水平,进而提升其管护能力。另外,积极鼓励引导管护人员建立责任片区,构建扶贫合作社,促使森林管护、林业资源与生态修复项目之间能够有机结合,借助“资产化管护与精细化管理”方式充分促进森林质量与管护人员薪资水平。
2.3 强化金融扶持政策保证精准脱贫
在脱贫工作持续深入开展过程中,林业林区的扶贫任务和全国扶贫任务均取得良好成果,有效提高扶贫标准,充分减少扶贫人口。现阶段,脱贫攻坚任务需要继续攻坚拔寨、啃硬骨头。在深度贫困地方,脱贫任务主要通过政府财政,借助政府扶贫资金不断将贫困人口的致富发展主动性与积极性调动起来。此种被动模式产生主要原因就是贫困现状使得贫困人员风险认识不断降低,不具备良好抗风险能力,所以厌恶风险,导致对一些决策的认识不够理性,促使自身处境进一步恶化。在生态林业发展过程中,当地相关部门应该对本地区各民族实际心理诉求以及文化特征等进行充分了解,以顺利开展脱贫攻坚任务。另外,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过程中,在财政补贴的覆盖范围方面制定严格标准,不断丰富政府补贴形式,保证经济发展需求得到充分了解,将市场经济中金融调节性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同时提供和运用金融扶贫政策,将保险行业抗风险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对差别化信贷管理进行有效优化,采用差异化的贷款利率方式,进而强化在农村基础产业以及贫困人口创业补贴的力度。除此之外,借助奖励方式不断调动林区范围内贫困户的致富积极性。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引导企业参与,惠及贫困人口的包括生产、医疗以及教育的多层次保障体系,充分强化贫困户风险意识以及抵抗能力,引导贫困户充分认识风险,提高生产主动性,不断参与生产活动,进而达到精准脱贫的目的。
2.4 积极落实生态恢复制度
当前,部分林区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方水土无法养育一方人”现实困境,在国家开展多轮扶贫任务过程中,贫困问题获得缓解,贫困户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在此过程中,部分林区经历了“开发未治理”“开发后治理”“开发与治理相结合”的发展阶段,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使得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国家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出之后,确定生态文明保护工作与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的高度相同,并出台了《生态扶贫工作方案》。生态恢复保护机制为林区的精准扶贫以及精准脱贫等任务提供新的发展思路。建立合理的生态补偿体系,可以充分通过生态补偿促进精准扶贫,对经济贫困和生态退化进行有机结合,兼而治之。林业林区具有丰富的物种资源,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功能区,自然资源非常丰富,能够为经济发展设计不同方案。林区可以将环境修复与环境保护作为切入点,守住生态红线,对社会、经济与生态发展进行统筹规划。林区相关政府部门需要对生态保护机制进行有效落实,开展生态补偿、生态建设、生态产业等扶贫方式,借助生态保护不断升级产业,建立一批满足区域特色要求的产业,涵盖生态旅游、生态农业及其他衍生产品,不断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为贫困户提供生态保护岗位,进而实现增收目标[4]。
2.5 构建加速机制实现精准脱贫
中央加大财政转移支付以及政策扶持力度过程中,资金实际使用效率并未得到有效提升,所以需要构建精准扶贫的加速机制。第一,精准扶贫过程中,需要对生态文明建设予以足够重视,把林区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方向进行转化,建立良性发展、和谐统一的关系。第二,借助金融扶贫、政策扶贫以及思想扶贫等方式,将贫困户脱贫主动性以及稳定性充分调动起来。优化脱贫攻坚责任机制,对相关责任进行细化,防止出现突击式完工与填表式扶贫方式,积极实现林区自我制定实际脱贫目标。第三,不断拓展社会力量参与到脱贫工作中,鼓励公益机构参与支教、救助、环保以及动物保护等工作中,促使林区扶贫覆盖面等问题得到充分缓解。在精准扶贫中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优势,在生态环境治理、贫困户精准识别、扶贫资金运用等方面,充分发挥监测、检测以及分析功能。汇集科技、个人、社会以及政府力量,如期完成脱贫任务。
3 林业精准扶贫管理策略
3.1 科学设置管护岗位
进行相关工作时,应该对管理人员作用予以足够重视,对管护岗位进行科学设置,可以让相关人员担负管护职责,进而充分提高林业精准扶贫的效果,充分达到脱贫发展目的。调查林地变更情况时,对管护岗位进行合理设置,有效确定森林资源量。开展实践活动时,结合贫困人口具体分布状况与管护难度,科学划分责任区,有效落实土地分配政策。其中关键内容就是对公益林与新造林的管护工作进行统筹管理,同时将结合管护人员劳务收入与工作量情况,进行设置。招聘人员过程中,可以对贫困员工提供建档立卡服务,保证贫困人口在管护岗位中的比例在80%以上。同时,应该对管护扶贫要求进行正确认识,对于缺乏胜任力的员工及时裁减,以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使其主动学习或是参与培训活动,不断提高自身职业素养,树立良好责任感,严格遵循纪律规范。同时,在林业监护方面,也需要对员工提出实际要求,保证其文化水平与劳动能力满足标准要求。
3.2 建立职业素质良好的管护队伍
需要保证管护团队具有较高素质,才可以有序开展管护工作,并顺利实现阶段性工作目标,为后续工作有序开展提供基础保障。开展生态保护工作时,应该积极建立管护团队,尤其是在管护人员聘用以及林地管护等方面,应该将贫困劳动力价值充分发挥出来,有效促进公益林工程有序开展。对于新造林,相关部门应该积极调动贫困劳动力,让其可以积极参与到林业管护等工作中。在生态管护职工聘用过程中,保证贫困区域的人员均可以参与进来。基于此种情况,在公益林效益方面的生态补偿,应该保障公共支出费用,将剩余费用合理分配给贫困人口,确保管护人员可以认真开展本职工作。
另外,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对相关行动与工作内容进行落实,充分强化管护团队职业素质,以有序提升管护效果。可以建设扶贫合作社,对生态环境进行科学修复,积极引进精细化管理理念,灵活运用于生态工程建设环节中,以保证森林质量。地方林业部门应该定期进行调查工作,为管护费用的科学分配提供良好保障,严格执行奖惩制度,以调动工作人员注意力。在既有管护人员方面,应该确定贫困范围,进行责任区划分过程中,相关部门应该对森林资源实际发展状况进行明确,建立职业素质良好的管护队伍,充分促进林业精准扶贫工作有效开展。
4 结束语
林业精准扶贫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脱贫攻坚任务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林业发展促进经济水平提升,对贫困地区生活条件予以充分优化,同时为贫困人员创造脱贫路径。发展林业能够实现生态保护以及空气净化等目标,能够充分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相关人员可以从保障措施与组织管理两方面实现这一目标。